至德二年二月二十一,當新皇登基的消息昭告四方時,羅家二郎與李家四娘子舉行了堪稱大唐立國以來排場最大最為隆重的大婚儀式。


    負責跟著迎親的正副使都是朝中的三品大員,其餘迎親的賓客友人更是沒有低於五品的。


    而送親的人身份也同樣都是顯貴,並且隊伍同樣龐大,光是裝嫁妝的車架達到了五百之數。


    迎親與送親的隊伍相加一起,到達了二十幾裏長。


    以崇仁坊與興慶宮之間的距離,根本擺不下這麽長的隊伍,不得不繞城而迴。


    如此盛大的場麵,又一次讓長安城的百姓蜂擁而出。


    而接親的隊伍對此早有預料,一路上頻頻向道路兩旁的百姓拋灑銅錢兒以示迴謝高唿的祝福。


    將好久不見如此盛大場麵的幾十萬百姓喜得更是連連高唿,使得氣氛更為喜慶,也更為壯觀。


    而在二月二十二這天,長安城的百姓還在迴味著昨日那場浩大的迎親場麵時,太極宮內又舉行了一場禪位儀式。


    僅僅做了兩天皇帝的羅一,將皇位傳給了二郎。


    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前朝新朝相加一起出現了三位太上皇。


    而與禪位詔書相伴的,還有一份羅一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詔令。


    五年內大唐將爭取各州各縣全都互相通上水泥路,以方便各處的通行。


    各地在保證農耕的前提下,進行再一次興修水利,以便盡快恢複到戰前的糧食儲備水平。


    冊封李隆基與李亨為平西王與安西王,宗室與關係密切的關隴大族為從屬,於平定江南後遠征西南。


    正式將吏員納入官品體係,官吏課考完全相同,且四年為一任期。


    並且今後入仕途徑取消舉薦,全由科考去仕,更是將算學提高到與經學相同的地位。


    戶籍上也取消了賤籍製度,尤其是將匠人的地位大為提高。


    從而使得由隻重經史的風氣轉向算學與格物至理以及有利於實際生活中的發明與創造上。


    隨著這道詔令的下發,使得天下所有人陷入一片激動與複雜之中。


    羅一對此並未理會,三月初離開長安迴到遼東。


    主政遼東並且兼顧遼北的同時,率領升平軍、室韋軍、以及靺鞨義軍在七月徹底攻克新羅全境。


    本就降過來大半的靺鞨,獨木難支下於九月徹底歸附大唐。


    在此期間,安慶緒的靖東軍、高仙芝的靖邊軍、李希哲的四海軍,從山南西道一路橫推向東。


    客服江南潮濕的氣候與五千迴鄉的淮南兵先行光複將淮南道。


    隨後安慶緒與高仙芝掉頭開拔劍南,對南詔發起進攻。


    李希哲與崔乾佑、郭英乂的大軍一南一北同時發動攻擊,將江南東西兩道全部光複。


    郭子儀與王玄誌在那囊多傑與馬重英的裏應外合之下,不但光複全部隴右之地,再次滅敵十萬。


    還與馬仙童聯手一舉將戰線向南推到積石山一線,並且將多彌各部再次歸附於大唐。


    漠北的封常清與張忠誌、田乾真的十萬大軍大破都播與骨利幹兩部,將漠北徹底一分為二,將東部牢牢掌控在手中。


    藩人由於接連折損二十幾萬大軍,無力再向安西伸手。


    李嗣業、王思禮以及蔡希德等人再次將河西與安西恢複到戰亂之前的實際控製線。


    不過由於轄地產出有限,且以安撫手段為主,暫時停下繼續揮兵向西。


    各軍在至德二年的後半年的相繼發力,不但使得大唐原有國土徹底安定下來,還向外開拓大片領土。


    單從軍事上就讓大唐再次恢複往日的榮光,西邊各國又一次頻頻遣使以示臣服。


    但是鑒於淮南與江南梳理過後得到的獲益比預想的要多。


    漠北與安西的戰事得以暫停,但南邊的征伐卻並未停下腳步。


    經過短暫的休整,崔乾佑與郭英乂分別領兵乘海船攻向林邑與真臘南部。


    得益於海船與火炮帶來的碾壓級優勢,半年間郭英乂徹底將林邑這個國號抹除。


    崔乾佑對真臘的戰事也極為順利,半年的功夫將真臘大部國土拿下。


    而經過此戰,兩人發現兩地的地勢真如羅一先前所說的一樣。


    尤其是真臘之地,這地方除卻熱了些,簡直是天府之國中的天府之國。


    在這裏根本就不會出現餓死人的狀況,因為這裏一年能打兩次或三次的稻米。


    隻要隨意往地裏拋些種子,之後就什麽都不用管,隻等長熟了收割便是。


    就算雜草多於稻米,一年至少能收兩迴之下,得到的稻米也足以養活人。


    對此,兩人不約而同的選擇在江南時的手段,極力拉攏底層百姓,對貴族進行清洗。


    而李隆基與李亨帶領虜獲的江南大族緊隨其後。


    在真臘被崔乾佑治理的稍稍安定了些以後,進入真臘南部繼續向北橫掃的同時,開始設立州縣,並且大立學堂,加快對本土人的融合與同化。


    安慶緒與高仙芝入屬地跨過瀘水後,先光複姚州故地,隨後便繼續向南直撲南詔國都羊苴咩城。


    而這一次南詔再沒以往的好運,隻是半天的功夫就被攻破都城。


    南詔王不得不帶領殘兵後撤,可他顯然低估了火炮與白磷彈的威力。


    接連後撤幾座軍城都無法立足,全都被追殺而來的唐軍在片刻間攻克。


    麵對如此氣勢洶洶且手段如此犀利的大唐大軍,南詔王陷入絕望之中。


    再次生出以往麵對大唐這個龐然大物的顫栗感,最後受不住緊追不放帶來的巨大壓力而投河自盡。


    這讓群龍無首的南詔立刻陷入混亂之中。


    安慶緒與高仙芝趁勢對各節度之地加緊攻擊,於年底時徹底攻克南詔全境。


    南與真臘原始山林相隔,西與大小婆羅門國群山接壤,北側直插吐蕃後心。


    整個至德三年,大唐南部的戰事徹底得以平息,並且所得的虜獲也源源不斷送往國內,大大緩解了戶部得財政壓力。


    而身處遼東的羅一,也終於見到折返迴來的泥離人。


    泥離人更是不負他的期盼,按照他的囑托與攜帶方法,帶迴來了不少玉米種子以及紅薯與番薯。


    這讓羅一如獲至寶,甚至高興之下傳信長安建議改國號為天喜。


    天喜元年,大唐暫時停止了對外用兵,各軍或是輪換放假休整或是就地進行屯田。


    國內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百姓們的日子也有了極大的變化。


    得益於火藥的開山炸石,不但水泥路鋪設的順利,還縮短了很多路線的路程。


    這讓百姓的流動與貨品往來愈發方便,於民生方麵有了質的提升。


    天喜一年,南詔徹底安穩下來後,高仙芝與安慶緒揮兵和積石山一線的郭子儀、王玄誌一同一南一東的同時對吐蕃發動進攻。


    在火炮與白磷彈的加持下,藩兵在高原上的優勢被抵消的幹幹淨淨。


    並且有納囊多傑和馬重英的配合,吐蕃尚結息、尚讚磨、尚東讚、尚野息等大將紛紛領兵大敗虧輸。


    孫波茹、伍如、約茹乃至國都邏些城紛紛被攻克。


    吐蕃控製範圍急劇縮小,隻餘葉茹以西以及北麵的羌塘之地。


    天喜二年,不但適應了高原氣候的大軍繼續向西發動進攻,絞殺吐蕃殘餘勢力。


    漠北也再次向西用兵,封常清與張忠誌等將領先是奔襲金山以北各部。


    迫使獨木難支的黠戛斯以漢時李陵後人身份遞上降書。


    並且因大唐駭人的進攻手段,各部頭領再無任何幻想與期望,接受改部立縣。


    自此漠北再無戰事。


    而此時羅一在遼東經過兩年的栽培,玉米已經可以在遼東與遼北全麵推廣。


    天喜三年與四年的兩年耕種,遼東百姓不但第一次可以全年都能吃飽肚子,河北與漠北也開始耕種玉米。


    兩薯經過四年的栽培,也終於可以在各地進行大麵積的推廣。


    天喜六年後,整個大唐的百姓都不再飽受饑餓的折磨,徹底進入全民吃飽的時代。


    而在這一年,人口也終於開始得以爆發式的增長。


    新羅與靺鞨兩地之民,也徹底歸心於大唐,都以唐人身份而自豪。


    真臘在煥發第二春的李隆基的拚命治理下,取得成績也十分斐然。


    除去氣候的因素,本土還是有些懶散,卻也認同了唐人的身份。


    這讓已經八十高齡的李隆基再次膨脹起野心。


    不過這次的野心不是惦記著大唐,而是盯上了天竺之地。


    天喜七年,征得本土兵二萬,加上從崔乾佑借來的五萬大軍,再一次從走海路攻向天竺。


    而遠在遼東的羅一見大唐的國力已經達到開元時期的幾倍不止,他又已經到了而立之年。


    再一次點兵近衛軍,率領漠北的部族軍高舉大唐的三辰旗一路向西進發。


    從陸路上正式拉開與大食爭霸中亞的序幕,書寫大唐新得輝煌勳章!


    全書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大唐,被迫成為名將東征西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戰五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戰五渣並收藏重生大唐,被迫成為名將東征西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