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楠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料,紋帶金絲,顏色橙黃,觸手溫潤,清香典雅,聞之使人心曠神怡。
金絲楠木算是木料中的上等了,雖是軟木,質量較輕,可質地卻是比較堅硬,適合用來製作家具甚至房子。
金絲楠還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發黴,還能有效的避蟲,不管是打製成盒子存放古籍字畫還是打製成衣櫃木床,更有甚都用來建造房屋打製棺材的。
人們大批量采伐金絲楠是在明清時期,當然,前推至南宋,那時已經有人認識到金絲楠這種優質的木材了。
此時也就石天對金絲楠有興趣,托李恪的關係,讓他的人送稀土的時候順便捎來了一些木料,偶爾打製個盒子什麽的,存放點小東西。
金絲楠晾幹之後,隨著時間的增長,表麵會出現金絲紋理,像綢緞一樣精美。
而且這木頭有個特性,那就是冬天觸之不涼,夏天觸之不熱,四季清香,很是神奇。
趁著現在沒人注意這種優等木料,現在讓李治和李恪采伐出來,打製成家具,將價格定的高一些,到時候再配上點鏡子什麽的,往西域一賣,籌集的資金修條路應該是不在話下的。
賣木頭這種事情對李恪來說倒是簡單的,在川蜀之地混跡了這麽多年,再加上石天原本就讓他留意過這些東西,因此哪裏有大片的金絲楠木,大致能采伐多少木料李恪心裏還是有數的。
既然有了生財之道,而且這財全部用來修路。兩人一合計,這事就定下來了。
李恪負責組織人采伐處理,李治負責運輸銷售,兩人分工明確,立誌要將川蜀的道路打通!
酒足飯飽,李恪入宮,李治則去尋找新的財神爺了。
……
李承乾最近挺忙的,原本以為李世民東征迴來,他就可以交差了,光等著出發西域就可以了。卻不想李世民不按套路出牌,整個西域的事情全部能給了李承乾。
想要繼續在西域開疆拓土,那就不能讓西域那邊的國家消停,最起碼提前從經濟上掏空西域才行。
為了進行經濟侵略,李承乾可沒少費心思,為了這事李明達和石天都被他煩得躲著走了。
普通的大路貨色想要掏空一個國家的經濟,那是很難的。因此想要對西域那些國家下手,就得拿出點硬貨來才行。
李承乾拿出來的貨倒是挺硬的,摩氏硬度都快到八了。
為了搭配這硬貨,李承乾還找人打造了一套玻璃器具,專門用在存放此寶物。
寶物有了,再編寫一個故事,沒有故事的寶物是沒有靈魂的。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經斯裏蘭卡傳至東南亞,在漢朝時傳入我國,這便是南派佛教。
有南派佛教便有北派佛教。北派佛教是從印度往北,經絲綢之路傳入,然後一路向東,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
傳播這種事情,傳著傳著就變味了,尤其是像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佛教更是如此,落地幾百年,原本和教義和當時的文化一發酵,就演變出了藏傳佛教、日本佛教、朝鮮佛教以及中亞佛教等等五花八門的東西。
玄藏法師去天竺取經,迴來之後一看沒有市場份額了,包裝一下,又來了個大乘佛教,然後把李世民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玄奘西天取經還沒迴來,李承乾就來了個東土取經。隻可惜這東土取經的和尚來了大唐就頓悟了,坐化成了舍利,然後被商人帶到西域去拍賣。
故事和尚是戒日王朝出的,商人是李承乾安排的胡商,拍賣場地是大唐互市提供的,至於舍利子,那是石天找人燒製的。
為了賣出高價,還提前展覽了三個月。
舍利子這東西,倒不是什麽高大上的東西,隨便找點骨頭,扔在爐子裏多燒上幾天,溫度控製在一千度上下,最後那骨灰就會燒成舍利子。
如果想把舍利子燒的大一些,那就扔在坩鍋裏燒,出爐之後保證又大又純,質量上乘。
普通的骨頭燒出來的是白色的舍利,想要燒出七彩舍利,就得換點材料了,釋迦牟尼的牙齒舍利是褐色的,可能是因為火候差點,釋加牟尼的舍利硬度有些低,還不到七。
聽說頭發的舍利是黑色的,肉身的舍利是紅色的。這東西在石天看來倒是沒有那麽玄乎,就是一些矽酸鹽磷酸鹽什麽的,隻是因為宗教才賦予了它一層神秘的色彩。
一組舍利,經過包裝和炒作,讓李承乾收入了幾千兩黃金。
一錘子買賣可不是李承乾的風格,舍利子賣完了,專門盛放舍利子的玻璃器物就成了搶手貨,這種可持續的收入對李承乾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如果把西域諸國的舍利子全安排上玻璃器具,估計會有百萬貫的收入。
錢還沒入賬,李治就來打主意了。
“皇兄,我要再修一座長江大橋,可是沒錢了!”
在李承乾麵前,李治可沒有在李恪麵前那麽客套。之前李麗質是李明達的提款機,李承乾就是李治的提款機,一切都是那麽地輕車熟路。
李治要修長江大橋,這錢應該是民部出才對啊!今日早朝,李承乾可是在一邊聽政了。李世民敲打了唐儉,民部應該不敢卡李治的修橋資金了!
“再修一座長江大橋?選好址了嗎?”給李治倒了杯茶,讓房間裏的人退出去,李承乾開口問道。
李治對李恪不敢盡言,可是對李承乾,李治就沒那麽多顧慮了。
李恪是不能參與朝政的,即便跟李恪說明白,他也幫不上什麽忙。
可是李承乾就不同了,李承乾是太子,不但聽政,而且在東宮小朝堂,朝堂上的大事小情,他都能說上話,而且份量極重。
“皇兄,我想從長安修一條路,翻越秦嶺入川,過長江之後一路向南,直達交趾!”地圖沒了,但是這條路用一句話就能概括,隻要點一下,李承乾自然能聽懂這條路的重要性。
李治這話一出,李承乾就想到了馮盎兩個字。
馮盎忠於大唐,可是他的後代就不一定忠於大唐了!馮盎在,李世民是不會動嶺南西道的,這事八成還是會留給他自己解決!
如果這條路修通了,馮盎就不再孤懸西南了,隨著朝廷的力量一批批過去,馮盎的勢力也會被一點點壓縮分化,這對他接手大唐可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你現在籌集了多少錢了?”
這條路的造價可不低,想要立項並不容易,李治報上造價,民部那一關未必能過,即便強行過了,民部也拿不出那麽多錢。
“剛才我去見了一下吳王,川蜀之地的道路由他來出資,隻不過不包括長江大橋。
過了川蜀,貴州往南都有礦,挖點礦換錢,差不多就夠將道路一路通到交趾了,現在就缺翻越秦嶺這段路的資金了!”
李治的目標很簡單,你李承乾掏錢,打通長安到川蜀的道路,到時候讓民部出資,修建長江大橋,這條路差不多就成形了。
金絲楠木算是木料中的上等了,雖是軟木,質量較輕,可質地卻是比較堅硬,適合用來製作家具甚至房子。
金絲楠還有個好處,那就是不發黴,還能有效的避蟲,不管是打製成盒子存放古籍字畫還是打製成衣櫃木床,更有甚都用來建造房屋打製棺材的。
人們大批量采伐金絲楠是在明清時期,當然,前推至南宋,那時已經有人認識到金絲楠這種優質的木材了。
此時也就石天對金絲楠有興趣,托李恪的關係,讓他的人送稀土的時候順便捎來了一些木料,偶爾打製個盒子什麽的,存放點小東西。
金絲楠晾幹之後,隨著時間的增長,表麵會出現金絲紋理,像綢緞一樣精美。
而且這木頭有個特性,那就是冬天觸之不涼,夏天觸之不熱,四季清香,很是神奇。
趁著現在沒人注意這種優等木料,現在讓李治和李恪采伐出來,打製成家具,將價格定的高一些,到時候再配上點鏡子什麽的,往西域一賣,籌集的資金修條路應該是不在話下的。
賣木頭這種事情對李恪來說倒是簡單的,在川蜀之地混跡了這麽多年,再加上石天原本就讓他留意過這些東西,因此哪裏有大片的金絲楠木,大致能采伐多少木料李恪心裏還是有數的。
既然有了生財之道,而且這財全部用來修路。兩人一合計,這事就定下來了。
李恪負責組織人采伐處理,李治負責運輸銷售,兩人分工明確,立誌要將川蜀的道路打通!
酒足飯飽,李恪入宮,李治則去尋找新的財神爺了。
……
李承乾最近挺忙的,原本以為李世民東征迴來,他就可以交差了,光等著出發西域就可以了。卻不想李世民不按套路出牌,整個西域的事情全部能給了李承乾。
想要繼續在西域開疆拓土,那就不能讓西域那邊的國家消停,最起碼提前從經濟上掏空西域才行。
為了進行經濟侵略,李承乾可沒少費心思,為了這事李明達和石天都被他煩得躲著走了。
普通的大路貨色想要掏空一個國家的經濟,那是很難的。因此想要對西域那些國家下手,就得拿出點硬貨來才行。
李承乾拿出來的貨倒是挺硬的,摩氏硬度都快到八了。
為了搭配這硬貨,李承乾還找人打造了一套玻璃器具,專門用在存放此寶物。
寶物有了,再編寫一個故事,沒有故事的寶物是沒有靈魂的。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經斯裏蘭卡傳至東南亞,在漢朝時傳入我國,這便是南派佛教。
有南派佛教便有北派佛教。北派佛教是從印度往北,經絲綢之路傳入,然後一路向東,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
傳播這種事情,傳著傳著就變味了,尤其是像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佛教更是如此,落地幾百年,原本和教義和當時的文化一發酵,就演變出了藏傳佛教、日本佛教、朝鮮佛教以及中亞佛教等等五花八門的東西。
玄藏法師去天竺取經,迴來之後一看沒有市場份額了,包裝一下,又來了個大乘佛教,然後把李世民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玄奘西天取經還沒迴來,李承乾就來了個東土取經。隻可惜這東土取經的和尚來了大唐就頓悟了,坐化成了舍利,然後被商人帶到西域去拍賣。
故事和尚是戒日王朝出的,商人是李承乾安排的胡商,拍賣場地是大唐互市提供的,至於舍利子,那是石天找人燒製的。
為了賣出高價,還提前展覽了三個月。
舍利子這東西,倒不是什麽高大上的東西,隨便找點骨頭,扔在爐子裏多燒上幾天,溫度控製在一千度上下,最後那骨灰就會燒成舍利子。
如果想把舍利子燒的大一些,那就扔在坩鍋裏燒,出爐之後保證又大又純,質量上乘。
普通的骨頭燒出來的是白色的舍利,想要燒出七彩舍利,就得換點材料了,釋迦牟尼的牙齒舍利是褐色的,可能是因為火候差點,釋加牟尼的舍利硬度有些低,還不到七。
聽說頭發的舍利是黑色的,肉身的舍利是紅色的。這東西在石天看來倒是沒有那麽玄乎,就是一些矽酸鹽磷酸鹽什麽的,隻是因為宗教才賦予了它一層神秘的色彩。
一組舍利,經過包裝和炒作,讓李承乾收入了幾千兩黃金。
一錘子買賣可不是李承乾的風格,舍利子賣完了,專門盛放舍利子的玻璃器物就成了搶手貨,這種可持續的收入對李承乾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如果把西域諸國的舍利子全安排上玻璃器具,估計會有百萬貫的收入。
錢還沒入賬,李治就來打主意了。
“皇兄,我要再修一座長江大橋,可是沒錢了!”
在李承乾麵前,李治可沒有在李恪麵前那麽客套。之前李麗質是李明達的提款機,李承乾就是李治的提款機,一切都是那麽地輕車熟路。
李治要修長江大橋,這錢應該是民部出才對啊!今日早朝,李承乾可是在一邊聽政了。李世民敲打了唐儉,民部應該不敢卡李治的修橋資金了!
“再修一座長江大橋?選好址了嗎?”給李治倒了杯茶,讓房間裏的人退出去,李承乾開口問道。
李治對李恪不敢盡言,可是對李承乾,李治就沒那麽多顧慮了。
李恪是不能參與朝政的,即便跟李恪說明白,他也幫不上什麽忙。
可是李承乾就不同了,李承乾是太子,不但聽政,而且在東宮小朝堂,朝堂上的大事小情,他都能說上話,而且份量極重。
“皇兄,我想從長安修一條路,翻越秦嶺入川,過長江之後一路向南,直達交趾!”地圖沒了,但是這條路用一句話就能概括,隻要點一下,李承乾自然能聽懂這條路的重要性。
李治這話一出,李承乾就想到了馮盎兩個字。
馮盎忠於大唐,可是他的後代就不一定忠於大唐了!馮盎在,李世民是不會動嶺南西道的,這事八成還是會留給他自己解決!
如果這條路修通了,馮盎就不再孤懸西南了,隨著朝廷的力量一批批過去,馮盎的勢力也會被一點點壓縮分化,這對他接手大唐可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你現在籌集了多少錢了?”
這條路的造價可不低,想要立項並不容易,李治報上造價,民部那一關未必能過,即便強行過了,民部也拿不出那麽多錢。
“剛才我去見了一下吳王,川蜀之地的道路由他來出資,隻不過不包括長江大橋。
過了川蜀,貴州往南都有礦,挖點礦換錢,差不多就夠將道路一路通到交趾了,現在就缺翻越秦嶺這段路的資金了!”
李治的目標很簡單,你李承乾掏錢,打通長安到川蜀的道路,到時候讓民部出資,修建長江大橋,這條路差不多就成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