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李世民不禁冷笑,工人開支?那些工人有工資嗎?裏麵都是東宮的下人,例錢都是內帑出的,哪裏需要工資。
石天估算出三百貫的純利,那純利最起碼還要增加上兩三成以上。原料成本石天肯定是按市價估算的,可李承乾采購原料,能按市價算嗎?那都是按成本價算的。
一天營利四百貫以上,這大半年的時間得有多少貫?數萬貫了吧!這可比李治那點小錢強多了。
“朕還有事,你退下吧!”合計了一下,李世民直接對李治吩咐道。
聽到這話,李治連忙開口,他來是有正事的,賣李承乾隻是順手而為的事情。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需要稟報,此事有些急,耽誤不得!”說著,他就連忙把崔明可的事情說了出來。
崔明可的事情還真是比較急,明日早朝,趙大興就會敲響登聞鼓,這事如果不知會一下李世民,不把這事鬧到朝堂上,那可就太可惜了。
清河崔家家主現在還沒趕來長安,拿這事再給清河崔氏一個重擊,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此事朕知道了,出去之後不要再對別人提起!”說完,李世民直接起身,去了麗政殿。
李承乾這些工坊有這麽高的收入,他得去問一下長孫皇後知不知道裏麵的細節。之前長孫皇後出賣了李治的小金庫,想來是不知道李承乾工坊的收入的,要不就是李承乾把工坊的收入交給了內帑。
不過李承乾把工坊收入交給內帑的概率微乎其微,如果內帑增加了這麽多的收入,長孫皇後也就不至於跟他合夥算計李治的小金庫了。
一邊讓張阿難安排人去暗中查李承乾的大金庫,一邊去跟長孫皇後合計怎麽抄李承乾的金庫,這感覺真是爽歪歪了!
……
吐穀渾大捷,科舉盛事順利完成,今年參加科舉的學子加起來比曆年都要多上很多,甚至快要抵得上武德年間的總和了。
工籍和商籍學子數量要遠遠超過李世民的預計,僅各地趕來參加科舉的商籍學子,就已經達到萬人。
當然,這也與科舉倉促改革有關,這些工籍和商籍學子並沒有經過地方上的考核,而是直接來京參加科舉。
兩件盛事加在一起,原本以為今日的早朝一派祥和,可是剛一上朝,一道彈劾奏折就讓太極殿內的文武百官倒吸了一口涼氣。
奏折是民部尚書唐儉遞交的,彈劾的對象是太子李承乾。
內容也很簡單,是朝廷官員之間公開的秘密,太子李承乾在城東設立工坊,有與民爭利的嫌疑。
這彈劾奏折,不用說朝中百官了,就連一向頭鐵的魏征都自愧不如。
李承乾可是大唐未來的皇帝,你這一道奏折下來,把未來皇帝給得罪死了,以後還能有好日子過嗎?而且你當著人家老子的麵彈劾人家的兒子,而且也不是什麽原則性的大事,你這是要作死啊!
當著百官讓人念完唐儉的彈劾奏章,李世民臉上看不出喜怒,而是轉頭盯著長孫無忌。
李承乾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長孫無忌不開口,其他人肯定是沒膽量當這個出頭鳥的。
“陛下,太子殿下在城東開設工坊,是為了給長安城中的手藝人做個榜樣,給大唐百姓探尋一條全新的致富之路。
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在太子殿下的帶領下,城西已經湧現出了數十座工坊,而且還有上麵座工坊正在建設之中。
臣讓人查過,這些工坊的利潤都很可觀,每季或向朝廷納稅近千餘貫。如果等城西這些在建的工坊完成投產,這個數目必然還要翻上幾番。
現在百姓已經有了自建工坊的意識了,臣覺得這些工坊再由太子管理實屬不妥了,因此臣建議,讓民部出錢將這些工坊買下,安排民部的人進去管理,這樣也可以為民部再增加一份收入了。”
國營企業?這個想法倒是不錯的。大唐基礎工業基本沒有,一些大型的產業隻能靠朝廷投入。等私企成了規模,而且有自主研發的能力之後,再一步步淘汰國營企業也為時不晚。
長孫無忌開了個頭,其他官員心裏也就有了方向了。
不過長孫無忌這話,讓他們有些意外。前麵幾句話完全在他們的意料之中,為自己的外甥開脫,這理由也說得過去。可是最後一句話卻把李承乾給賣了,直接讓民部出錢,把李承乾的工坊買下來。
現在的民部是啥情況,他們可是心知肚明的。李世民搞國立學堂,這種利國利民的大事,民部都擠不出一分錢來。
讓民部出錢買下李承乾的工坊,民部倒是有這心了,可是有這麽多錢嗎?
李承乾的工坊,價格肯定低不了,不比市場造價高上一倍,李承乾都覺得吃虧。
難道這是長孫無忌保護李承乾工坊的方式?給了民部選擇,奈何民部沒錢,因此這工坊隻能‘暫時’留在李承乾的手裏?
今天這水有些渾,而且跟他們也沒多大的關係,因此參與發言的沒有幾個。除了長孫無忌,再有就是李泰身後的阿貓阿狗出來叫兩聲。
隻是他們並沒有對李承乾進行攻擊,而是說著一些無關痛癢的話為李承乾開脫。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頭鐵的魏征。
向李承乾開炮,魏征沒那個興致。不過唐儉提出來了,他不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也有些說不過去了。
“陛下,這工坊無論在太子手裏或者在民部甚至是在皇家,這都是與民爭利!臣以為,這些工坊還是交給民間為好!”
聽到魏征這話,李世民直接甩了他一個白眼。
交給民間,說的好聽,這幾個工坊哪個的造價不是成千上萬貫?這麽高的價格誰買的起?難道最後還要落到世家的手裏?
李承乾可不是迂腐的人,開設工坊時可沒少去找石天取經。李承乾沒錢,石天給他出的主意就是從小做起,將利潤全部用來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生產效率。
這話李承乾還真聽進去了,從一個小小的手工作坊開始,一點點積累,再加上李明達的一些幫助,這才把工坊搞到如此規模。
昨天李世民讓張阿難查的大金庫,結果卻不那麽讓李世民滿意。李承乾的工坊規模看著挺大的,可是年前的利潤基本用在了擴大規模和打造機器上了,真正營利的隻有年後這段時間。
年後是營利了不少,有個三萬多貫了。奈何李承乾在西域用兵,直接讓人拉去了兩萬貫,這可把李世民給心疼壞了。
這樣一折騰,李承乾的大金庫成了小金庫了,有點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了。
石天估算出三百貫的純利,那純利最起碼還要增加上兩三成以上。原料成本石天肯定是按市價估算的,可李承乾采購原料,能按市價算嗎?那都是按成本價算的。
一天營利四百貫以上,這大半年的時間得有多少貫?數萬貫了吧!這可比李治那點小錢強多了。
“朕還有事,你退下吧!”合計了一下,李世民直接對李治吩咐道。
聽到這話,李治連忙開口,他來是有正事的,賣李承乾隻是順手而為的事情。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需要稟報,此事有些急,耽誤不得!”說著,他就連忙把崔明可的事情說了出來。
崔明可的事情還真是比較急,明日早朝,趙大興就會敲響登聞鼓,這事如果不知會一下李世民,不把這事鬧到朝堂上,那可就太可惜了。
清河崔家家主現在還沒趕來長安,拿這事再給清河崔氏一個重擊,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此事朕知道了,出去之後不要再對別人提起!”說完,李世民直接起身,去了麗政殿。
李承乾這些工坊有這麽高的收入,他得去問一下長孫皇後知不知道裏麵的細節。之前長孫皇後出賣了李治的小金庫,想來是不知道李承乾工坊的收入的,要不就是李承乾把工坊的收入交給了內帑。
不過李承乾把工坊收入交給內帑的概率微乎其微,如果內帑增加了這麽多的收入,長孫皇後也就不至於跟他合夥算計李治的小金庫了。
一邊讓張阿難安排人去暗中查李承乾的大金庫,一邊去跟長孫皇後合計怎麽抄李承乾的金庫,這感覺真是爽歪歪了!
……
吐穀渾大捷,科舉盛事順利完成,今年參加科舉的學子加起來比曆年都要多上很多,甚至快要抵得上武德年間的總和了。
工籍和商籍學子數量要遠遠超過李世民的預計,僅各地趕來參加科舉的商籍學子,就已經達到萬人。
當然,這也與科舉倉促改革有關,這些工籍和商籍學子並沒有經過地方上的考核,而是直接來京參加科舉。
兩件盛事加在一起,原本以為今日的早朝一派祥和,可是剛一上朝,一道彈劾奏折就讓太極殿內的文武百官倒吸了一口涼氣。
奏折是民部尚書唐儉遞交的,彈劾的對象是太子李承乾。
內容也很簡單,是朝廷官員之間公開的秘密,太子李承乾在城東設立工坊,有與民爭利的嫌疑。
這彈劾奏折,不用說朝中百官了,就連一向頭鐵的魏征都自愧不如。
李承乾可是大唐未來的皇帝,你這一道奏折下來,把未來皇帝給得罪死了,以後還能有好日子過嗎?而且你當著人家老子的麵彈劾人家的兒子,而且也不是什麽原則性的大事,你這是要作死啊!
當著百官讓人念完唐儉的彈劾奏章,李世民臉上看不出喜怒,而是轉頭盯著長孫無忌。
李承乾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長孫無忌不開口,其他人肯定是沒膽量當這個出頭鳥的。
“陛下,太子殿下在城東開設工坊,是為了給長安城中的手藝人做個榜樣,給大唐百姓探尋一條全新的致富之路。
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在太子殿下的帶領下,城西已經湧現出了數十座工坊,而且還有上麵座工坊正在建設之中。
臣讓人查過,這些工坊的利潤都很可觀,每季或向朝廷納稅近千餘貫。如果等城西這些在建的工坊完成投產,這個數目必然還要翻上幾番。
現在百姓已經有了自建工坊的意識了,臣覺得這些工坊再由太子管理實屬不妥了,因此臣建議,讓民部出錢將這些工坊買下,安排民部的人進去管理,這樣也可以為民部再增加一份收入了。”
國營企業?這個想法倒是不錯的。大唐基礎工業基本沒有,一些大型的產業隻能靠朝廷投入。等私企成了規模,而且有自主研發的能力之後,再一步步淘汰國營企業也為時不晚。
長孫無忌開了個頭,其他官員心裏也就有了方向了。
不過長孫無忌這話,讓他們有些意外。前麵幾句話完全在他們的意料之中,為自己的外甥開脫,這理由也說得過去。可是最後一句話卻把李承乾給賣了,直接讓民部出錢,把李承乾的工坊買下來。
現在的民部是啥情況,他們可是心知肚明的。李世民搞國立學堂,這種利國利民的大事,民部都擠不出一分錢來。
讓民部出錢買下李承乾的工坊,民部倒是有這心了,可是有這麽多錢嗎?
李承乾的工坊,價格肯定低不了,不比市場造價高上一倍,李承乾都覺得吃虧。
難道這是長孫無忌保護李承乾工坊的方式?給了民部選擇,奈何民部沒錢,因此這工坊隻能‘暫時’留在李承乾的手裏?
今天這水有些渾,而且跟他們也沒多大的關係,因此參與發言的沒有幾個。除了長孫無忌,再有就是李泰身後的阿貓阿狗出來叫兩聲。
隻是他們並沒有對李承乾進行攻擊,而是說著一些無關痛癢的話為李承乾開脫。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頭鐵的魏征。
向李承乾開炮,魏征沒那個興致。不過唐儉提出來了,他不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也有些說不過去了。
“陛下,這工坊無論在太子手裏或者在民部甚至是在皇家,這都是與民爭利!臣以為,這些工坊還是交給民間為好!”
聽到魏征這話,李世民直接甩了他一個白眼。
交給民間,說的好聽,這幾個工坊哪個的造價不是成千上萬貫?這麽高的價格誰買的起?難道最後還要落到世家的手裏?
李承乾可不是迂腐的人,開設工坊時可沒少去找石天取經。李承乾沒錢,石天給他出的主意就是從小做起,將利潤全部用來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生產效率。
這話李承乾還真聽進去了,從一個小小的手工作坊開始,一點點積累,再加上李明達的一些幫助,這才把工坊搞到如此規模。
昨天李世民讓張阿難查的大金庫,結果卻不那麽讓李世民滿意。李承乾的工坊規模看著挺大的,可是年前的利潤基本用在了擴大規模和打造機器上了,真正營利的隻有年後這段時間。
年後是營利了不少,有個三萬多貫了。奈何李承乾在西域用兵,直接讓人拉去了兩萬貫,這可把李世民給心疼壞了。
這樣一折騰,李承乾的大金庫成了小金庫了,有點食之無肉棄之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