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晃身邊的賈寧悄悄說道:“韓將軍,年輕時候的桓彝,就是現在這個形象。他經常和羊曼等人披頭散發、赤身裸體,終日酗酒。從而成為‘江左八達’名士之一,進入了上流社會。”


    韓晃點點頭。兩壇子酒都倒完了,小幾上就剩下一碗酒了。桓彝端起陶碗,突然眼淚流了下來。桓彝說道:“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朝廷而死,為江山社稷和百姓而死,死得其所!孩子們,你們一定要給為父報仇雪恨!”


    聽了桓彝的話,監斬台上的江播,心裏一震,麵露懼色。桓彝說完,端起最後一碗酒,一飲而盡。看著空空如也的陶碗,桓彝輕蔑地看了看監斬台上的江播,用力把陶碗朝江播扔去,江播趕緊躲閃。陶碗掉落到地上,發出了碎裂的聲音。


    “午時三刻到!”一個士兵高喊道。韓晃大喊一聲:“問斬!”


    伴隨著天空中的電閃雷鳴,桓彝被韓晃斬殺,時年五十三歲。


    韓晃率領手下將領、士兵,離開涇縣東郊迴縣衙去了。很多百姓跪倒在桓彝屍體前,頓足捶胸放聲大哭。紀世和滿臉淚水,他把滾落在不遠處的桓彝頭顱拿起來,和屍身連在一塊兒。一個民間醫者,看上去六十多歲了,把桓彝的頭顱和屍身縫合在一起。


    “桓大人,您死的太慘了!”紀世和再一次和周圍的百姓一起,痛哭不止。哭罷,一輛牛車來到紀世和麵前,人們一齊動手,把桓彝的屍首放到牛車上。紀世和親自趕著牛車,向涇縣縣城北門而去。後麵幾百個哭哭啼啼的百姓,跟隨在牛車後麵。


    牛車迤邐前行,來到涇縣縣城北麵的一個叫東門渡的小鎮。幾百個東門渡的百姓,跪倒在路邊哭泣。在撕心裂肺的哭喊聲中,桓彝的屍首被運送到東門渡東麵的一塊兒高地上。


    高地上放著一具鬆木棺材,幾十個年輕人架著桓彝的屍首,慢慢放到了棺材裏。棺材被蓋上了,近千男女老少再次跪倒大哭。


    棺材被安放到了一個提前挖掘好的大坑裏,幾十個年輕人圍著大坑鏟土。大坑慢慢填平了,變成了一座墳丘。


    “桓大人,您在這裏安息吧!”紀世和哭泣著說道。


    建康西南,一座不大的宅院裏。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手持一把鋒利的寶劍,正對著一個穿著官服的稻草人,做著左劈、右砍的動作。在這個少年身後,還有三個年齡更小的少年。三個少年有的拿著木刀,有的拿著木劍,學著前麵的少年練習砍殺。前麵的少年怎麽砍殺,三個少年就跟著練習,看上去有模有樣。


    “母親來了!”個頭兒最小的少年喊了一聲。練習砍殺的少年趕緊收起寶劍,和三個弟弟站成一排,給母親孔夫人行跪拜大禮。兩個丫鬟拉著孔夫人來到兒子們麵前。孔夫人逐一看了看四個兒子,臉上露出了高興的神情。喜悅的神情隨即不見了,孔夫人讓孩子們起來,然後對練習劍法的少年說道:“元子,你是大哥,今年虛歲十六了。你的四個弟弟,桓雲十三歲,桓豁八歲,桓秘五歲。你五弟桓衝還在繈褓之中,你一定要給弟弟們當好榜樣,將來成為能文能武、為國盡忠的棟梁之才!”


    “孩兒謹記母親的教誨!”這個少年畢恭畢敬地說道。


    這個練劍的少年,就是桓彝的長子桓溫,字元子。在桓溫不滿周歲的時候,有一次溫嶠去桓府做客。溫嶠端詳著桓溫,左看右看,說道:“這個孩子骨骼不凡,相貌清奇,臉上還有七顆星印。這個孩子堪稱英才降世,將來一定不同凡響。讓這個孩子再哭一次,讓我聽聽。另外,桓公,你給孩子起名字了嗎?”


    “我今年三十六歲,才有了第一個孩子,慚愧啊!這高興之餘,也不知道給孩子起什麽名字好,就一直拖到現在。”桓彝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溫嶠笑道:“既然如此,這個孩子和我溫嶠有緣。我看這樣吧,就把我的姓,當做孩子的名字吧!”


    “桓溫?桓溫!好,好,太好了!就叫桓溫!”桓彝高興地拍著手說道。溫嶠繼續說道:“桓公,你還要給桓溫起個字。”


    “桓溫是我的長子,字就叫元子吧!”桓彝笑著說道。


    桓溫看著母親就要離去,在孔夫人身後噗通跪倒。桓溫乞求道:“母親,父親和叛軍作戰大半年了,被圍困在涇縣縣城也一個多月了。當下朝廷自顧不暇,我願意召集一群少年前往涇縣,解救父親。希望母親讓孩兒前往。家裏有仆人、丫鬟照顧母親,二弟桓雲也長大了,能夠為母親排憂解難了,請母親讓我前往!”


    “元子,你還是帶領弟弟們,好好在家裏習文練武吧!至於你父親,聽說陶侃大人作為勤王軍的盟主,正在全力攻打蘇峻的叛軍,你就不要添亂了。”孔夫人說完,和兩個丫鬟去了正房。


    看著母親走遠了,二弟桓雲悄悄對桓溫說道:“大哥,要不我們倆偷偷摸摸去涇縣縣城,帶上幾十個同伴,給父親助戰?”


    桓溫擺擺手說道:“不行不行,沒有母親的同意,我們連府門都出不去。如果偷偷溜出去,母親怪罪下來,如何是好?”


    這時一個挽著發髻的少年,不動聲色來到桓溫麵前。桓溫抬頭一看,笑著說道:“我說是誰呢,也不讓仆人通報,原來是你!”


    這個少年比桓溫小一歲,是郗鑒的長子郗愔。桓溫拉著郗愔的手說道:“方迴,你來的正好。我們弟兄正為是不是救援父親拿不定主意。郗大人已被朝廷任命為司空,當下正在京口。你有沒有打算去京口幫助郗大人?我打算去涇縣,但母親不允許。”


    “元子兄,我來找你,一是和你切磋劍術,探討幾個兵書戰策上的問題。二呢,是準備和你比試一下書法中的草隸體。至於幫助各自的父親,第一我們沒有父親的召喚,第二沒有朝廷的征召。第三我們還沒有號召力。再過幾年,或許我們就可以出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晉五胡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原真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原真君並收藏東晉五胡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