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宣讀完喬豫、和苞兩個人合寫的上疏,又放到龍書案上。劉曜說道:“喬豫、和苞兩位愛卿,憂國憂民,忠君愛國,赤膽忠心有古人風範,是國家的股肱之臣。朕決定停止所有道觀、宮室的建造。並豐水囿苑,交給貧民使用。壽陵的建製,完全依照霸陵的成例。賜封喬豫為安昌子,和苞為平輿子,同時兼諫議大夫職。就此布告天下,使臣民知道朕希望能聽到對過失的指責。”
“陛下聖明!萬歲!萬萬歲!”文武大臣齊聲高唿道。
太寧三年三月初二,風和日麗,萬裏無雲。建康太極殿前殿,正在舉行冊立皇太子儀式。皇後庾文君右手拉著五歲的司馬衍,左手拉著三歲的司馬嶽。司馬衝和司馬羕、司馬宗等皇族成員站立在最前麵,後麵是文武百官。費仁站在台階邊,大聲宣讀詔書:
皇帝詔曰
父皇承繼前朝大統,在江南立國。父皇在位五年,勤儉節約,勵精圖治。然戰亂頻仍,父皇鬱鬱而終。自朕繼位以來,諸位愛卿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社會逐漸安定。以賢而立,以貴而升。朕長子司馬衍,字世根,乃宗室首嗣。天意所屬,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安四海之心。布告天下,鹹使知聞。
庾文君和司馬衍、司馬嶽跪倒施禮。司馬衍說道:“兒臣多謝父皇聖恩!萬歲!萬萬歲!”
庾文君和兩位皇子站起來,司馬衝等皇族,文武大臣一齊跪下說道:“陛下聖明!恭賀陛下!萬歲!萬萬歲!恭賀太子殿下!”
司馬紹說道:“戰亂平息不過半年,江南各地百廢待興。雖然社會趨於正常,但還是有不擇手段者危害江山社稷。所以從上月起,朝廷恢複了滅三族的刑法,但不涉及婦女。這幾年建康兩次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文武百官無所適從。朕非常感謝諸位愛卿和朕同甘共苦,以及在平叛中的辛苦和付出。戰亂頻仍,朝堂無序;官員受累,百姓受罪。天下安定,皆大歡喜。即日起文武百官增位二等;讓天下百姓歡宴三日,鰥寡孤獨者每人賜帛二匹。
“陛下聖明!臣等感謝陛下!萬歲!萬萬歲!”文武大臣跪下齊聲說道。謝恩已畢,王導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一事奏報。”
“茂弘大人有何事,盡管說來,”司馬紹說道。王導笑道:“其實和我朝沒有太大關係,不過畢竟是個不大不小的事情。昨天北方的探馬說,幽州刺史段末波死了,其弟段牙已經繼位。”
司馬紹說道:“世事無常啊!十二年前的襄國之戰,段末波被石勒生俘。後來石勒和段末波不但化幹戈為玉帛,石勒還搖身一變成了段末波的義父。段末波為了感謝石勒不殺之恩,在被釋放迴遼西的路上,每天都要下馬朝著襄國的方向朝拜石勒三次。”
“人活著也是奇怪,有時候是敵人,不共戴天;有時候是朋友,推杯換盞;有時候卻成了父子,不但既往不咎,而且還同心協力一致對外。”溫嶠感歎道。庾亮說道:“人們常說‘人心是肉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的確是這樣。同情,憐憫,都能體現出這句話,比如陛下大赦天下,比如陛下詔令錢鳳的老母親頤養天年。但有時候,人真的是鐵石心腸。在戰場上就不用說了,你不殺敵人,敵人就要殺你。即便不是在戰場上,有時候朝廷的內亂,也絲毫不亞於戰場。這兩年江南的戰亂,死了多少無辜的人?”
謝裒說道:“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們將來會麵對什麽。當戰亂來臨,父母不得不攜家帶口、背井離鄉。為了撫養孩子們長大成人,父母的奔波和付出,太大了!”
“謝裒大人幾個子女,就有這麽深的育兒體會?”王導笑道。謝裒有些不好意思,說道:“讓王大人見笑了,我當下隻有三個兒子,謝奕今年十七歲,謝據今年十五歲,謝安今年剛六歲。”
溫嶠接過話題說道:“聽謝大人的意思,隻有三個兒子,是嫌兒子少,還是打算讓妻妾多生幾個兒子?”
聽溫嶠這麽問,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庾亮說道:“其實生男生女都一樣,不能嫌棄生的女兒,也不是說生兒子一定就好。如果生兒子的多,兒子長大了討媳婦,可就成了一個難題了!”
荀崧說道:“想當年,曹操為報赤壁之戰一箭之仇,在濡須口和孫權開戰。雙方相持一個多月,曹操也不能取勝。後來孫權用水軍打敗了曹操,斬殺曹軍幾千人。事後曹操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打仗建功立業,管理天下大事,都是男人的事情。”
王導笑道:“荀大人,想當年你駐守宛城,被反賊杜曾圍困多日。城裏兵少糧盡,危在旦夕。你打算突圍尋求救兵,但手下沒有得力的戰將。這時你十三歲的女兒荀灌挺身而出,不但率領手下士卒突圍成功,還帶來了周撫和石覽兩路救兵,解了宛城之圍。由此留下了荀灌救父的美名。今天這麽說,不對吧?”
“不錯,我的女兒算是女中豪傑。不過說到底,女兒還是要嫁人,要相夫教子。女兒嫁出去,爹娘想見就難了!”荀崧說道。
看著文武大臣說笑了一陣,司馬紹說道:“這是王敦之亂平息後,朝堂之上難得的和諧和融洽。不過朕還有一事,需要諸位愛卿用心。大赦詔令已經發布幾個月了,凡是能洗心革麵、迴頭是岸的,哪位愛卿手下需要,都可以擇優錄用。另外,還要從各個州郡,尋找那些有名望,有真才實學的人,來為朝廷服務。”
聽司馬紹這麽說,王導說道:“陛下,臣知道兩個人,陛下可以召來考錄。如果陛下滿意,可以征召為博士。”
“哪兩個人,姓字名誰?”司馬紹問道。王導說道:“一個是處士、臨海人任旭,另一個是會稽人虞喜。陛下可給臨海太守羊固傳達詔令征召任旭,給會稽太守諸葛恢傳達詔令征召虞喜。”
“陛下聖明!萬歲!萬萬歲!”文武大臣齊聲高唿道。
太寧三年三月初二,風和日麗,萬裏無雲。建康太極殿前殿,正在舉行冊立皇太子儀式。皇後庾文君右手拉著五歲的司馬衍,左手拉著三歲的司馬嶽。司馬衝和司馬羕、司馬宗等皇族成員站立在最前麵,後麵是文武百官。費仁站在台階邊,大聲宣讀詔書:
皇帝詔曰
父皇承繼前朝大統,在江南立國。父皇在位五年,勤儉節約,勵精圖治。然戰亂頻仍,父皇鬱鬱而終。自朕繼位以來,諸位愛卿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社會逐漸安定。以賢而立,以貴而升。朕長子司馬衍,字世根,乃宗室首嗣。天意所屬,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授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安四海之心。布告天下,鹹使知聞。
庾文君和司馬衍、司馬嶽跪倒施禮。司馬衍說道:“兒臣多謝父皇聖恩!萬歲!萬萬歲!”
庾文君和兩位皇子站起來,司馬衝等皇族,文武大臣一齊跪下說道:“陛下聖明!恭賀陛下!萬歲!萬萬歲!恭賀太子殿下!”
司馬紹說道:“戰亂平息不過半年,江南各地百廢待興。雖然社會趨於正常,但還是有不擇手段者危害江山社稷。所以從上月起,朝廷恢複了滅三族的刑法,但不涉及婦女。這幾年建康兩次戰亂,百姓流離失所,文武百官無所適從。朕非常感謝諸位愛卿和朕同甘共苦,以及在平叛中的辛苦和付出。戰亂頻仍,朝堂無序;官員受累,百姓受罪。天下安定,皆大歡喜。即日起文武百官增位二等;讓天下百姓歡宴三日,鰥寡孤獨者每人賜帛二匹。
“陛下聖明!臣等感謝陛下!萬歲!萬萬歲!”文武大臣跪下齊聲說道。謝恩已畢,王導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一事奏報。”
“茂弘大人有何事,盡管說來,”司馬紹說道。王導笑道:“其實和我朝沒有太大關係,不過畢竟是個不大不小的事情。昨天北方的探馬說,幽州刺史段末波死了,其弟段牙已經繼位。”
司馬紹說道:“世事無常啊!十二年前的襄國之戰,段末波被石勒生俘。後來石勒和段末波不但化幹戈為玉帛,石勒還搖身一變成了段末波的義父。段末波為了感謝石勒不殺之恩,在被釋放迴遼西的路上,每天都要下馬朝著襄國的方向朝拜石勒三次。”
“人活著也是奇怪,有時候是敵人,不共戴天;有時候是朋友,推杯換盞;有時候卻成了父子,不但既往不咎,而且還同心協力一致對外。”溫嶠感歎道。庾亮說道:“人們常說‘人心是肉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的確是這樣。同情,憐憫,都能體現出這句話,比如陛下大赦天下,比如陛下詔令錢鳳的老母親頤養天年。但有時候,人真的是鐵石心腸。在戰場上就不用說了,你不殺敵人,敵人就要殺你。即便不是在戰場上,有時候朝廷的內亂,也絲毫不亞於戰場。這兩年江南的戰亂,死了多少無辜的人?”
謝裒說道:“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們將來會麵對什麽。當戰亂來臨,父母不得不攜家帶口、背井離鄉。為了撫養孩子們長大成人,父母的奔波和付出,太大了!”
“謝裒大人幾個子女,就有這麽深的育兒體會?”王導笑道。謝裒有些不好意思,說道:“讓王大人見笑了,我當下隻有三個兒子,謝奕今年十七歲,謝據今年十五歲,謝安今年剛六歲。”
溫嶠接過話題說道:“聽謝大人的意思,隻有三個兒子,是嫌兒子少,還是打算讓妻妾多生幾個兒子?”
聽溫嶠這麽問,周圍的人都笑了起來。庾亮說道:“其實生男生女都一樣,不能嫌棄生的女兒,也不是說生兒子一定就好。如果生兒子的多,兒子長大了討媳婦,可就成了一個難題了!”
荀崧說道:“想當年,曹操為報赤壁之戰一箭之仇,在濡須口和孫權開戰。雙方相持一個多月,曹操也不能取勝。後來孫權用水軍打敗了曹操,斬殺曹軍幾千人。事後曹操感歎‘生子當如孫仲謀’。打仗建功立業,管理天下大事,都是男人的事情。”
王導笑道:“荀大人,想當年你駐守宛城,被反賊杜曾圍困多日。城裏兵少糧盡,危在旦夕。你打算突圍尋求救兵,但手下沒有得力的戰將。這時你十三歲的女兒荀灌挺身而出,不但率領手下士卒突圍成功,還帶來了周撫和石覽兩路救兵,解了宛城之圍。由此留下了荀灌救父的美名。今天這麽說,不對吧?”
“不錯,我的女兒算是女中豪傑。不過說到底,女兒還是要嫁人,要相夫教子。女兒嫁出去,爹娘想見就難了!”荀崧說道。
看著文武大臣說笑了一陣,司馬紹說道:“這是王敦之亂平息後,朝堂之上難得的和諧和融洽。不過朕還有一事,需要諸位愛卿用心。大赦詔令已經發布幾個月了,凡是能洗心革麵、迴頭是岸的,哪位愛卿手下需要,都可以擇優錄用。另外,還要從各個州郡,尋找那些有名望,有真才實學的人,來為朝廷服務。”
聽司馬紹這麽說,王導說道:“陛下,臣知道兩個人,陛下可以召來考錄。如果陛下滿意,可以征召為博士。”
“哪兩個人,姓字名誰?”司馬紹問道。王導說道:“一個是處士、臨海人任旭,另一個是會稽人虞喜。陛下可給臨海太守羊固傳達詔令征召任旭,給會稽太守諸葛恢傳達詔令征召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