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朱棣的如意算盤
大明:這個朱棣太狠了 作者:舜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元璋看了一眼戰場上的情況。
一天後,傅友德以最快的速度將朱棣的一封信送到了徐達的手裏。
徐達看著這封信,在營帳中踱了幾步,又坐了下來。
於是,他親自寫信,將傅友德給朱棣的書信,連同軍情,以最快的速度發往京城。
接著,徐達又以“征虜大將軍”之名,下令北平都司、定遼都衛及其他邊防軍作好準備。
同時給傅友德下了命令,讓他從山西、山西兩個地方調集四個地方的兵力,退迴北平,駐紮在通州。
朱棣的一意孤行,讓徐達不得不改變了自己的北伐計劃。
不過,朱棣的解釋,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時大明剛剛建立,對於叛亂,必須要鏟除,所以朱棣率軍追殺乃兒不花,並不是什麽難事。
隻是朱棣沒想到的是,他的嶽父大人徐達,竟然將他的名字寫在了這份報告上。
八百裏加急送到南京,朱元璋氣得七竅生煙。
朱元璋恨不得將整個山西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給宰了。
“這個陳安華,真是個廢物!為了立功,竟然做出這種蠢事!”
“郭英,你一定要給我一個交代!”
而在朱元璋的對麵,則是“武定”侯爺郭英。
這位“武定”可是朱元璋的“姐夫”。
畢竟,朱元璋的“寧妃”就是他老婆的親妹妹。
也正是由於這一點,所以朱元璋才會將自己的親衛隊都尉分派給郭英,相當於朱元璋麾下的“特務總管”。
“陛下,我知道錯了,我會嚴懲陳安華,但我覺得,陳安華這個百戶,就算有錯,也不該被處死,畢竟他揭穿了不花的陰謀……”
郭英不得不替陳安華求情,他很清楚,若是不為陳安華求情,陳安華必死無疑,而陳安華,正是他老婆的堂弟。
“是嗎?你想替他說話?”朱元璋眼睛裏閃過一絲狠色,嘴唇都在抽搐,那是典型的要殺人的樣子。
好在這個時候,王景弘提著一個盒子,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陛下!”就是今天剛剛送來的大將軍親筆信!”
“是嗎?快給朕瞧瞧!”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致。
王景弘雙手捧著盒子,躬身呈給朱元璋。
隨後,王景弘出殿時與郭英錯身而過。
兩人眼神交匯,郭英眼中閃過一絲感動,王景弘則是不動聲色,快速離開了大廳。
朱元璋第一眼看的就是這份報告。
朱棣率武鑲衛攻打官山衛失敗後,又對乃兒不花展開了追殺。
一番激戰後,不花的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
“朱棣探出了不花的去向,與大寧王保保的餘部匯合,並率領不花的軍隊,一路追殺,一天後攻入會州,生擒了從元達到魯華赤,共計四百五十九人……”
“我請求調集山西都司衛,支援北平。”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情報,微微一愣。
雖然他對朱棣的評價很高,但也沒有料到他會有這麽好的表現。
隻是……這個朱棣,好像是臨時起意罷了。
畢竟是小家夥第一次上戰場,多給他點鼓勵也好。
刹那間,朱元璋對朱棣所犯的過錯,視而不見。
朱元璋將徐達的密函拆開,再拆開朱棣的一封手書,遞給傅友德。
朱元璋想了半天,才又說出一句話來。
“陳安華那邊,就交給你了!你要好好管教管教家裏的人,免得他們驕縱慣了!”
朱元璋的聲音很平靜,但是郭英聽到之後,卻仿佛聽到了一個晴天霹靂!
“陛下,臣知罪!臣罪該萬死!是我的錯!”郭英連忙跪在地上,額頭上冷汗直冒。
“好了,你可以走了,不過,你要記住我的話,管教好你家裏人,否則,下次我就不客氣了!”
“是!”郭英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轉身離開。
朱元璋很少在自己的部下麵前用“陛下”來稱唿自己,但現在卻用“陛下”來稱唿自己,顯然是被激怒了。
郭英走得很匆忙,而朱元璋則帶著這份報告,去見了馬皇後。
朱元璋朗讀,馬皇後聽。
尤其是關於朱棣的戰報,馬皇後讓朱元璋朗讀了五遍,每一次都是如此。
一開始,她隻是微笑著聽著。
到了最後,她已經忍不住擦了擦眼淚,兒在千裏之外,做母親的都會擔心。
這一點,就算是做母親的馬皇後也不例外……
至於朱棣,攻打大寧的事,徐達也沒辦法,隻好答應下來。
於是派人以最快的速度送信到朱棣那裏。
信中說,徐達可知道朱棣的心思,無非就是想要在軍中立下一些功勞而已。
“我這個做嶽父的,當然是站在你這一邊的,不過,你也別太過分了,我女兒可不想守寡。”
“還有,你不要以為別人都是傻子,我敢打賭,你一定殺了不花,不過,我並沒有拆穿你。”
雖然,徐達已經說得非常委婉客觀了。
但他很清楚,以朱棣的聰明才智,絕對可以看破他的想法!
不管你想立功還是想出人頭地,我都會全力支持你,但是你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否則我們老徐家都會被你連累!
朱棣看到這封信後,不由得哈哈大笑。
看來,這位大明開國之帥,果然是神機妙算。
隻是,他們也隻能猜測出,朱棣如意算盤的前半部分。
畢竟,誰也不知道,朱棣的這個計劃,到底有多麽的瘋狂!
不管怎麽說,有了徐達撐腰,朱棣暫時不用擔心自己違背軍令一事。
兩日後,傅友德讓人將糧草運到朱棣這裏。
這些糧草中有兵器,有糧草,足夠朱棣那二十萬兵馬支撐一個月之久。
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就差最後一步了。
三天之後,朱棣等到了郭有誌的傳令兵。
郭有誌、托裏木兩人向張玉靠攏的事情,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十萬鐵騎,並不能讓張玉眼花繚亂。
即便是接納了他們,也沒有放鬆警惕,更有各種各樣的試探進攻和分化陣型。
張玉錯了。
他從一開始就判斷出了自己的錯誤。
他對托裏木的戒備,是因為他擔心他會不會奪權。
可他怎麽也想不到,這一萬多人,竟然全都是臥底。
一天後,傅友德以最快的速度將朱棣的一封信送到了徐達的手裏。
徐達看著這封信,在營帳中踱了幾步,又坐了下來。
於是,他親自寫信,將傅友德給朱棣的書信,連同軍情,以最快的速度發往京城。
接著,徐達又以“征虜大將軍”之名,下令北平都司、定遼都衛及其他邊防軍作好準備。
同時給傅友德下了命令,讓他從山西、山西兩個地方調集四個地方的兵力,退迴北平,駐紮在通州。
朱棣的一意孤行,讓徐達不得不改變了自己的北伐計劃。
不過,朱棣的解釋,也是合情合理的。
當時大明剛剛建立,對於叛亂,必須要鏟除,所以朱棣率軍追殺乃兒不花,並不是什麽難事。
隻是朱棣沒想到的是,他的嶽父大人徐達,竟然將他的名字寫在了這份報告上。
八百裏加急送到南京,朱元璋氣得七竅生煙。
朱元璋恨不得將整個山西所有的文武百官都給宰了。
“這個陳安華,真是個廢物!為了立功,竟然做出這種蠢事!”
“郭英,你一定要給我一個交代!”
而在朱元璋的對麵,則是“武定”侯爺郭英。
這位“武定”可是朱元璋的“姐夫”。
畢竟,朱元璋的“寧妃”就是他老婆的親妹妹。
也正是由於這一點,所以朱元璋才會將自己的親衛隊都尉分派給郭英,相當於朱元璋麾下的“特務總管”。
“陛下,我知道錯了,我會嚴懲陳安華,但我覺得,陳安華這個百戶,就算有錯,也不該被處死,畢竟他揭穿了不花的陰謀……”
郭英不得不替陳安華求情,他很清楚,若是不為陳安華求情,陳安華必死無疑,而陳安華,正是他老婆的堂弟。
“是嗎?你想替他說話?”朱元璋眼睛裏閃過一絲狠色,嘴唇都在抽搐,那是典型的要殺人的樣子。
好在這個時候,王景弘提著一個盒子,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陛下!”就是今天剛剛送來的大將軍親筆信!”
“是嗎?快給朕瞧瞧!”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致。
王景弘雙手捧著盒子,躬身呈給朱元璋。
隨後,王景弘出殿時與郭英錯身而過。
兩人眼神交匯,郭英眼中閃過一絲感動,王景弘則是不動聲色,快速離開了大廳。
朱元璋第一眼看的就是這份報告。
朱棣率武鑲衛攻打官山衛失敗後,又對乃兒不花展開了追殺。
一番激戰後,不花的軍隊被打得潰不成軍。
“朱棣探出了不花的去向,與大寧王保保的餘部匯合,並率領不花的軍隊,一路追殺,一天後攻入會州,生擒了從元達到魯華赤,共計四百五十九人……”
“我請求調集山西都司衛,支援北平。”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情報,微微一愣。
雖然他對朱棣的評價很高,但也沒有料到他會有這麽好的表現。
隻是……這個朱棣,好像是臨時起意罷了。
畢竟是小家夥第一次上戰場,多給他點鼓勵也好。
刹那間,朱元璋對朱棣所犯的過錯,視而不見。
朱元璋將徐達的密函拆開,再拆開朱棣的一封手書,遞給傅友德。
朱元璋想了半天,才又說出一句話來。
“陳安華那邊,就交給你了!你要好好管教管教家裏的人,免得他們驕縱慣了!”
朱元璋的聲音很平靜,但是郭英聽到之後,卻仿佛聽到了一個晴天霹靂!
“陛下,臣知罪!臣罪該萬死!是我的錯!”郭英連忙跪在地上,額頭上冷汗直冒。
“好了,你可以走了,不過,你要記住我的話,管教好你家裏人,否則,下次我就不客氣了!”
“是!”郭英擦了擦額頭的冷汗,轉身離開。
朱元璋很少在自己的部下麵前用“陛下”來稱唿自己,但現在卻用“陛下”來稱唿自己,顯然是被激怒了。
郭英走得很匆忙,而朱元璋則帶著這份報告,去見了馬皇後。
朱元璋朗讀,馬皇後聽。
尤其是關於朱棣的戰報,馬皇後讓朱元璋朗讀了五遍,每一次都是如此。
一開始,她隻是微笑著聽著。
到了最後,她已經忍不住擦了擦眼淚,兒在千裏之外,做母親的都會擔心。
這一點,就算是做母親的馬皇後也不例外……
至於朱棣,攻打大寧的事,徐達也沒辦法,隻好答應下來。
於是派人以最快的速度送信到朱棣那裏。
信中說,徐達可知道朱棣的心思,無非就是想要在軍中立下一些功勞而已。
“我這個做嶽父的,當然是站在你這一邊的,不過,你也別太過分了,我女兒可不想守寡。”
“還有,你不要以為別人都是傻子,我敢打賭,你一定殺了不花,不過,我並沒有拆穿你。”
雖然,徐達已經說得非常委婉客觀了。
但他很清楚,以朱棣的聰明才智,絕對可以看破他的想法!
不管你想立功還是想出人頭地,我都會全力支持你,但是你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否則我們老徐家都會被你連累!
朱棣看到這封信後,不由得哈哈大笑。
看來,這位大明開國之帥,果然是神機妙算。
隻是,他們也隻能猜測出,朱棣如意算盤的前半部分。
畢竟,誰也不知道,朱棣的這個計劃,到底有多麽的瘋狂!
不管怎麽說,有了徐達撐腰,朱棣暫時不用擔心自己違背軍令一事。
兩日後,傅友德讓人將糧草運到朱棣這裏。
這些糧草中有兵器,有糧草,足夠朱棣那二十萬兵馬支撐一個月之久。
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就差最後一步了。
三天之後,朱棣等到了郭有誌的傳令兵。
郭有誌、托裏木兩人向張玉靠攏的事情,已經完成了一大半,十萬鐵騎,並不能讓張玉眼花繚亂。
即便是接納了他們,也沒有放鬆警惕,更有各種各樣的試探進攻和分化陣型。
張玉錯了。
他從一開始就判斷出了自己的錯誤。
他對托裏木的戒備,是因為他擔心他會不會奪權。
可他怎麽也想不到,這一萬多人,竟然全都是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