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小龍女的瓶頸
最強皇子:我能召喚文臣武將 作者:十一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顆!”
“便是六十年功力。”
聶政的眸中也是綻著一抹興奮的光澤,寧凡微微頷首:“這昆侖靈丹著實有幾分妙處,迴頭等你們實力提升上來了,去昆侖探探,看看能不能把丹方搞到手。”
“呃!”
要離訕訕一笑,他們雖然自詡身法獨步天下,可昆侖那等地方還真不是他們目前可以覬覦的,畢竟人家千年底蘊啊!
“主上,此次不少江湖門派將目光放在了宮中藏書閣!”
“似乎在尋找什麽東西。”
“哦?”
寧凡的臉上露出一抹疑色:“藏書閣中有什麽值得他們覬覦的?”
“不知!”
專諸搖了搖頭:“據傳,藏書閣中收錄著前周大內武林秘籍,甚至有突破大宗師的速通之法!”
寧凡頓時有些嗤之以鼻,大宗師的速通之法?
倘若真有此法的話,如今大禹朝中的大宗師早就開始泛濫了,還至於為了幾個小蝦米在這發愁?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藏書閣確實是有些神秘!”
寧凡突然想起了那日在藏書閣中見到的那個老頭,顯然不是凡人,可他卻是看不出絲毫的修為。
或許,可以請他出麵?
若是如此的話,自己就不用動用核彈了。
或許,可以去一趟皇宮?
“你們且退下吧!”
“是!”
三人離去之後,寧凡朝著閣樓看了一眼,抬腳步入其中。
這幾日他夜夜難眠,卻終究是冷落了小龍女。
“咦?”
感受著閣樓內一股微不可察的內力波動,寧凡的臉上也是浮現出一抹吃驚,沒想到小龍女竟然也要邁出那一步了?
“公子?”
察覺到有人靠近,小龍女也是緩緩睜開雙眼,看到寧凡的身影,臉上也是浮現出一抹笑意。
“不錯,修為又有精進。”
“還差一點!”
小龍女微微搖頭,沉吟道:“總覺得差點什麽。”
“玉女玄心經也遇到瓶頸了。”
“差點什麽?”
寧凡也是愣了一下,以小龍女的資質,突破大宗師不該遇到瓶頸才是,可如今卻是止步不前。
“雙修?”
寧凡突然靈光一閃,小龍女也是微微一詫,臉上露出一抹嫣紅:“定然是了,玉女玄心經的至陰之氣入體之後,無法運轉周天,隻是徘徊在丹田之中……”
“每每修行到關鍵之處,一道徹骨的寒意便會侵蝕心脈!”
說到這,小龍女的目光也是變得火熱,寧凡微微頷首:“既然如此,公子便助你一臂之力!”
……
翌日一早。
寧凡便帶著雨化田和典韋一同上朝,畢竟如今的禹王城中暗流湧動,不僅僅是他身邊帶著護衛,京中的一眾朝臣都明裏暗裏增添了護衛。
“陛下,南境青雲侯奏請修繕軍營,要朝廷調撥銀五十萬兩!”
“南境常年無戰事,鎮南侯府這些年來自理屬地,修繕軍營還需向朝廷要錢?”
禹皇蹙著眉頭看向徐昌:“自從前年太子命四境屯田,哪怕是北境和西境常年戰事,也有巨大收獲,他南境已經三年沒有戰事了,屯田與地方稅收的錢糧,都未曾上繳國庫。”
“青雲侯何故再次請朝廷調撥銀兩?”
聽到禹皇的發問,徐昌也是微微頷首:“臣也是此意,故迴信青雲侯,修繕軍營所需銀兩由鎮南侯府自行籌備。”
“嗯!”
禹皇麵色這才緩和了許多,輕聲道:“還有何事要奏?”
“陛下,東境飛鴿傳書,瀛洲向我大禹宣戰!”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眾臣皆是麵露愕然,隨之哄堂大笑!
“哈哈哈!”
“他區區瀛洲彈丸之地,有何膽量敢向我大禹宣戰?”
“簡直是貽笑大方!”
“陛下,臣請率兵攻入東瀛!”
李晉親自出麵請命,禹皇卻是微微搖頭:“前日太子已經議過此事,由水軍攻取東瀛。”
“太子,大禹水軍何日出兵啊?”
“父皇!”寧凡微微拱手:“如今東境戰事依舊在籌備中,我大禹對東瀛的情報掌握甚少,兒臣準備半月之後親征!”
“嗯!”
禹皇微微頷首,沉吟道:“傳旨,封周瑜為我大禹水軍都督,總覽水軍一應軍政,籌備東征事宜!”
“兵部即刻調撥糧草軍械,籌備戰船,全力配合水軍東征!”
“遵旨!”
徐昌恭敬行禮,禹皇再次開口:“封戚繼光為水軍副都督,協助周瑜統禦水軍!”
“戶部調撥七十萬兩軍費,以用東征!”
“諾!”
寧凡一直裝作一個透明人,默默地杵在角落中。
“陛下,這兩日京兆尹上奏,京城之中多了數十起江湖命案。”
“對我禹王城治安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京兆府府衙中的衙役難以壓製,請朝廷調遣高手協助。”
禹皇聞言眉頭也是蹙起,環視一圈後看向寧凡:“太子以為此事如何?”
“父皇,我大禹有律法,禹王城中禁止動武,江湖人也好,平民百姓也罷,不準帶兵戈入城。”
“既然有人觸犯我大禹刑法,自當依法論處!”
“不過,京兆府的衙役確實難以鎮壓,兒臣請此事交由我東宮處置!”
“準!”
禹皇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提醒道:“近日京中因為這些江湖人士動蕩,柳淵!”
“臣在!”
“即日起,朝臣們的安危便交給你們禦林軍了。”
“加大對百官官邸的保護力度,若是出了差錯,朕拿你問罪!”
“是!”
柳淵鄭重點頭,寧凡看向禹皇道:“父皇,東淮劃分兩州之後,也亟需朝廷派遣官員治理。”
“兒臣以為,應當及早遣官員前往。”
“中書省應盡早拿出章程,州郡官製與官員職位設立。”
“此事刻不容緩!”
諸葛亮和商鞅等人也是鄭重點頭,如今東淮劃分兩州,可一攤子爛事等著朝廷擦屁股,不管是地方反賊還是東淮的朝廷遺老,都要一一處置。
如今房玄齡和魏徵也僅僅勉強維持而已。
“嗯,如今林相不在朝中,便交給孔明與商鞅操辦此事!”
“遵旨!”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啟奏!”
“說!”
……
“便是六十年功力。”
聶政的眸中也是綻著一抹興奮的光澤,寧凡微微頷首:“這昆侖靈丹著實有幾分妙處,迴頭等你們實力提升上來了,去昆侖探探,看看能不能把丹方搞到手。”
“呃!”
要離訕訕一笑,他們雖然自詡身法獨步天下,可昆侖那等地方還真不是他們目前可以覬覦的,畢竟人家千年底蘊啊!
“主上,此次不少江湖門派將目光放在了宮中藏書閣!”
“似乎在尋找什麽東西。”
“哦?”
寧凡的臉上露出一抹疑色:“藏書閣中有什麽值得他們覬覦的?”
“不知!”
專諸搖了搖頭:“據傳,藏書閣中收錄著前周大內武林秘籍,甚至有突破大宗師的速通之法!”
寧凡頓時有些嗤之以鼻,大宗師的速通之法?
倘若真有此法的話,如今大禹朝中的大宗師早就開始泛濫了,還至於為了幾個小蝦米在這發愁?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藏書閣確實是有些神秘!”
寧凡突然想起了那日在藏書閣中見到的那個老頭,顯然不是凡人,可他卻是看不出絲毫的修為。
或許,可以請他出麵?
若是如此的話,自己就不用動用核彈了。
或許,可以去一趟皇宮?
“你們且退下吧!”
“是!”
三人離去之後,寧凡朝著閣樓看了一眼,抬腳步入其中。
這幾日他夜夜難眠,卻終究是冷落了小龍女。
“咦?”
感受著閣樓內一股微不可察的內力波動,寧凡的臉上也是浮現出一抹吃驚,沒想到小龍女竟然也要邁出那一步了?
“公子?”
察覺到有人靠近,小龍女也是緩緩睜開雙眼,看到寧凡的身影,臉上也是浮現出一抹笑意。
“不錯,修為又有精進。”
“還差一點!”
小龍女微微搖頭,沉吟道:“總覺得差點什麽。”
“玉女玄心經也遇到瓶頸了。”
“差點什麽?”
寧凡也是愣了一下,以小龍女的資質,突破大宗師不該遇到瓶頸才是,可如今卻是止步不前。
“雙修?”
寧凡突然靈光一閃,小龍女也是微微一詫,臉上露出一抹嫣紅:“定然是了,玉女玄心經的至陰之氣入體之後,無法運轉周天,隻是徘徊在丹田之中……”
“每每修行到關鍵之處,一道徹骨的寒意便會侵蝕心脈!”
說到這,小龍女的目光也是變得火熱,寧凡微微頷首:“既然如此,公子便助你一臂之力!”
……
翌日一早。
寧凡便帶著雨化田和典韋一同上朝,畢竟如今的禹王城中暗流湧動,不僅僅是他身邊帶著護衛,京中的一眾朝臣都明裏暗裏增添了護衛。
“陛下,南境青雲侯奏請修繕軍營,要朝廷調撥銀五十萬兩!”
“南境常年無戰事,鎮南侯府這些年來自理屬地,修繕軍營還需向朝廷要錢?”
禹皇蹙著眉頭看向徐昌:“自從前年太子命四境屯田,哪怕是北境和西境常年戰事,也有巨大收獲,他南境已經三年沒有戰事了,屯田與地方稅收的錢糧,都未曾上繳國庫。”
“青雲侯何故再次請朝廷調撥銀兩?”
聽到禹皇的發問,徐昌也是微微頷首:“臣也是此意,故迴信青雲侯,修繕軍營所需銀兩由鎮南侯府自行籌備。”
“嗯!”
禹皇麵色這才緩和了許多,輕聲道:“還有何事要奏?”
“陛下,東境飛鴿傳書,瀛洲向我大禹宣戰!”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眾臣皆是麵露愕然,隨之哄堂大笑!
“哈哈哈!”
“他區區瀛洲彈丸之地,有何膽量敢向我大禹宣戰?”
“簡直是貽笑大方!”
“陛下,臣請率兵攻入東瀛!”
李晉親自出麵請命,禹皇卻是微微搖頭:“前日太子已經議過此事,由水軍攻取東瀛。”
“太子,大禹水軍何日出兵啊?”
“父皇!”寧凡微微拱手:“如今東境戰事依舊在籌備中,我大禹對東瀛的情報掌握甚少,兒臣準備半月之後親征!”
“嗯!”
禹皇微微頷首,沉吟道:“傳旨,封周瑜為我大禹水軍都督,總覽水軍一應軍政,籌備東征事宜!”
“兵部即刻調撥糧草軍械,籌備戰船,全力配合水軍東征!”
“遵旨!”
徐昌恭敬行禮,禹皇再次開口:“封戚繼光為水軍副都督,協助周瑜統禦水軍!”
“戶部調撥七十萬兩軍費,以用東征!”
“諾!”
寧凡一直裝作一個透明人,默默地杵在角落中。
“陛下,這兩日京兆尹上奏,京城之中多了數十起江湖命案。”
“對我禹王城治安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京兆府府衙中的衙役難以壓製,請朝廷調遣高手協助。”
禹皇聞言眉頭也是蹙起,環視一圈後看向寧凡:“太子以為此事如何?”
“父皇,我大禹有律法,禹王城中禁止動武,江湖人也好,平民百姓也罷,不準帶兵戈入城。”
“既然有人觸犯我大禹刑法,自當依法論處!”
“不過,京兆府的衙役確實難以鎮壓,兒臣請此事交由我東宮處置!”
“準!”
禹皇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提醒道:“近日京中因為這些江湖人士動蕩,柳淵!”
“臣在!”
“即日起,朝臣們的安危便交給你們禦林軍了。”
“加大對百官官邸的保護力度,若是出了差錯,朕拿你問罪!”
“是!”
柳淵鄭重點頭,寧凡看向禹皇道:“父皇,東淮劃分兩州之後,也亟需朝廷派遣官員治理。”
“兒臣以為,應當及早遣官員前往。”
“中書省應盡早拿出章程,州郡官製與官員職位設立。”
“此事刻不容緩!”
諸葛亮和商鞅等人也是鄭重點頭,如今東淮劃分兩州,可一攤子爛事等著朝廷擦屁股,不管是地方反賊還是東淮的朝廷遺老,都要一一處置。
如今房玄齡和魏徵也僅僅勉強維持而已。
“嗯,如今林相不在朝中,便交給孔明與商鞅操辦此事!”
“遵旨!”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啟奏!”
“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