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淮河之上便多了一艘小舟,一位衣冠楚楚,麵如冠玉的青年立於床頭,手持一把玉簫,蕭聲動人,傳遍兩岸。


    撐船的乃是一位身披鬥笠的老者,船上兩人對坐,張口閉口便是天下大勢,若是旁人聽得,怕是要嗤笑一番。


    “爺,咱們水路行舟,自淮南至京都,少說也要十日。”


    “要不換艘大船,您在船上歇?”


    寧凡搖了搖頭,笑吟吟的道:“倒也不妨事,一艘小舟亦能領略千山萬水,況且,大船更加耗時,而小舟也不易惹人注目。”


    “罷了!”


    林庸笑了笑,寧凡來到船中央,看向那藍袍文士:“仲舒,依你之見,當今天下可適用於儒學?”


    “迴主公,當年我西漢‘廢百家,尊儒術’乃是黃老之學不適應於大一統,況且,王朝初定,前秦百家蠱惑百姓,暗中行篡國之事。”


    “唯有統一思想,才能凝聚人心,加強皇權,是我大漢思想和學術上統一!”


    “當今天下,列國紛爭尚未止,強國需用農,墨,治國需用法,道,而爭霸則需兵,縱橫,陰陽,自然不適合大一統之儒!”


    寧凡含笑點頭,平靜的道:“一統之後呢?”


    “自然當廢百家,興儒術!”


    “非也!”


    寧凡搖了搖頭,前世的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極大的加強了中央集權,而所宣揚的禮法忠孝自然是統治者的最佳工具。


    然而,獨尊儒術的後果就是限製了後世兩千多年的思想體係,無論是程朱理學,亦或者陸王心學,都是建立在封建儒學之上而衍化。


    兩千多年的王朝,思想禁錮成為了百姓難以跳脫的囚籠。


    於王朝統治和長治久安而言,儒學自然是居功甚偉,可從時代發展與進化,自然是不適用!


    “請主公賜教!”


    董仲舒的話音一落,隻見林庸麵色驟然一變,平靜的江麵上猛然爆出數十道衝天水柱,一道道黑影朝著寧凡掠來。


    “嗖!”


    “嗖!”


    一道道寒芒激射,沒等寧凡開口,一直靜坐在船尾的雨化田身形猛然騰空,手中細劍一甩,無數道劍光唿嘯而出。


    “何方賊子,安敢作亂?”


    說話間,身形已經掠出,直接擋在小舟之前。


    數十道黑影腳踩水麵從四麵八方朝著小舟掠來。


    小舟也是在這浩蕩的激流之中搖搖晃晃,林庸雙腳輕輕一點,小舟重新變得穩如泰山。


    “這裏交給我,小友自去!”


    雨化田聽到林庸的言語,也是放下心來,手持細劍便朝著一眾殺手殺去。


    典韋手持雙戟立於船頭,虎目圓睜:“賊子,找死不成!”


    說話間,手中大戟一甩,兩杆大戟劈出兩道罡氣,直接將迎麵衝來的兩道黑影斬落!


    “賊子亂世,禍亂中原!”


    “當誅!”


    十餘道身影直接掠過了雨化田,目標明確的朝著寧凡殺來。


    董仲舒和長孫無忌卻是麵色平靜的望向一眾黑衣。


    寧凡眯著眼,看著這一行殺手,輕聲呢喃:“天宮還是黑囚?”


    當初在前往長洛途中,便遭到了天宮殺手的刺殺,沒想到今日他們竟然又一次卷土重來。


    “給俺滾迴去!”


    典韋身上紅色煞氣升騰,宛如從屍山血海中走出的煞神,雙戟一蕩,直接和三個殺手在船頭戰成一團。


    他乃是外修武將,並不擅長輕功,在這水麵上戰力更是大打折扣,林庸卻是小眼一眯,眸中綻著一抹森然的寒意。


    “唰!”


    隻見一支竹竿輕輕一甩,伴隨著一道勁風席卷,船隻周身的七八道身影瞬間落水。


    一支平平無奇的竹竿,在林庸的手中仿佛化身為絕世利器,竹竿一點,直接貫穿了一位黑衣的肩頭,血花綻放,身形爆退!


    “大……大宗師!”


    一眾黑衣也是吃驚的望著那手持竹竿的瘦小老頭,臉上盡是駭然。


    誰能想到,大禹太子身邊竟然還隱藏著一尊這般強者?


    “情報有誤!”


    “撤!”


    為首的黑衣身形一掠,直接退出十餘丈,一聲令下,二十餘道身影直接朝著四麵八方逃去。


    林庸冷哼一聲,腳步輕輕一踏,腳尖輕點在江麵上便是掠出近百丈,竹竿瞬間化作道道殘影,伴隨著一道道落水聲響起,水麵再次恢複平靜。


    “可惜,被他們逃了七八個。”


    林庸擔心寧凡的安危,不敢離開小舟太遠,僅僅一擊便重新迴到小舟,雨化田正欲追去,卻聽寧凡開口:“不必追了,都是天宮的死士,就算抓到活口也無意義。”


    “諾!”


    雨化田重新迴到小舟上,寧凡卻是眯著眼道:“看來,天宮的背後也不純粹啊!”


    “哼,一群下水道裏的老鼠,生來便見不得光!”


    “主公,要不要派人徹查一番?”


    “不必!”


    寧凡搖了搖頭,淡淡的道:“此事,孤自會安排。”


    經此一個小插曲之後,寧凡也是發覺一絲不尋常,如今列國的爭鬥已經從戰場上轉到了方方麵麵,加之三大仙地的入世,似乎更加的不平靜了。


    ……


    時間一晃,便是十餘日光景,經過淮河那次刺殺之後,一路上倒也還算平靜,抵達禹王城,寧凡卻是並未急著露麵。


    從出征至今,已經過去了小半年時間,而朝中自從沈公離世之後,似乎也是變得不太平靜。


    皇宮。


    皇帝陛下終究是在後宮玩膩了,似乎是耐不住寂寞,沈黎去世時,禹皇陛下也是順勢出麵監國。


    在林秋石的力挺之下,諸葛亮和郭嘉也是並未阻止。


    早朝。


    禹皇垂坐,百官佇立,魏英笑眯眯的佇立在一旁。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要奏!”


    “準奏!”


    林秋石率先出列,微微拱手:“陛下,自從沈公離世之後,中書令一職至今空缺,然朝中要事眾多,中書令又是要職。”


    “臣請早日確立中書令一職之人選!”


    “嗯!”


    禹皇微微頷首,笑吟吟的道:“既然林卿有諫言,可有合適的人選?”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最強皇子:我能召喚文臣武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一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一點並收藏最強皇子:我能召喚文臣武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