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洪災在穆縣這種地形鮮少發生,因為穆縣這種地區降雨比較偏少,主要發生洪災地區以平原為主,而且多在夏季。


    但類似穆縣這種地形一旦發生洪災,便是滅頂性的,因此防範便極其重要,這便是楊懷昱會押這道題的原因。


    防範不分地形,全國都是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增加儲水地,一旦降雨增多,可以降低水位。


    而增加儲水地主要有幾個方麵,如將河流挖寬挖深,這是最直觀的方法,還有增加儲水地,比如增加湖泊個數。


    諸如此類,反正就是最大可能性地增加可儲水量。


    題目簡單,但如果沒有研究過這方麵的考生,還真會懵。


    許行豐用了不到一刻,便在草稿紙上,思路清晰的將防洪水的條例給寫了出來,共九條,都是簡單可實施的,但又基本概括了所有可行措施。


    第二題明顯比第一題難,但對於許行豐這個現代人歪打正著,實在容易。


    因為第二題是如何優化學堂,從而讓教學體係更完善,想來這是時順帝這是想通過改革教育,體現自己的政績了。


    畢竟每個皇帝上位,總要在一些板塊做出建設性的成就,以此來體現自己的英明。


    作為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許行豐,見過後世發達完善的教育體係,這道題無異於送分題,許行豐感覺自己頗有撞大運之感。


    古代教育本就奢侈,所以接受教育的人極少,特別是得中功名的少之又少,像縣學府學州學國子監,雖然教學體係比較完善,但無一不是對有功名的學子開放。


    所以古代教育最缺的便是完整可行的啟蒙教育,這就類似於地基不牢,直接建大樓,是有很大問題的。


    在古代啟蒙教育,如李夫子的學堂,應該是最典型的,也是底層百姓最容易接觸到的了,就可以看到很多問題。


    一個夫子教學許多學生,而這些學生進度還不一,這樣分散到每個學子身上,夫子的精力和時間便是有效的。


    從而學子提升便極慢,其實這是變相在提升學生的教育成本,讓本就接受教育奢侈的現狀雪上加霜。


    因此第一步,朝廷可以在各縣開啟蒙學堂,如將李夫子,吳夫子等具有童生或者秀才功名的夫子聘請起來。


    然後像現代一般劃年級教育,在古代可根據書籍劃分,三百千為第一級,孝經同算數為第二級,四書每兩本綁定,劃分到第三級第四級。


    五經可劃三級,加上前麵四級,總共七級,由此聘請夫子,分而教學,並且應該將原先半天教學,至少改為到申時,最大程度提高學習效率,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就是直接降低了教學成本。


    而且朝廷往各縣發展這種公有式啟蒙教學,不僅有利於百姓,從而提高國家整體受教育程度,使國家更加興旺發達,而且其實國家可以直接從公有式學堂中獲利。


    如李夫子學堂半年為半兩束修,已經是四通縣最低,公有製學堂既然是惠民,那自然要不高於半兩,如三百文。


    但一旦開展公有製學堂,必定生源全部流入,就算一級隻有三十個學生,那也是九兩銀子。


    如果給童生功名夫子一月半兩銀子月錢,秀才功名夫子一月一兩銀子月錢,那也還有結餘,因此朝廷是有賺頭的,而不是在免費做慈善。


    這相當於又規範了教學,又充盈了國庫。


    許行豐將自己的思路整理了一遍,將其寫在草稿紙上,又修改潤色了一番,然後便滿意地謄寫到了答卷上。


    許行豐瞧著天上烏雲密布,應該是要下大雨了,沒著急再接著往下答題,而是將答卷收到油布袋中,然後將油布袋放在號房最裏側,但不靠牆的地,避免牆滲水,雖然這號房看著挺好的,但也以防萬一。


    許行豐將答卷收好,便放了心,望著桌麵上草稿紙上抄寫的策問第三題,思緒轉動。


    官家年齡不大,但這野心不小,第一題也就罷了,是根據去年穆縣已有災患而提出的,第二題是教育,這三題居然就是交通了。


    這是想創盛世呀,不過許行豐不得不承認,官家努力的方向倒是極對的。


    交通,在大南朝,尤其是在先帝那,其實已經有大力發展的趨勢,就以臨江州為例,州到府到縣已經實現了基本的船舶通行。


    但是這也僅僅是因為臨江州有這個條件,它內部河流基本穿行至各個縣,因此才能在水路上使勁。


    但陸路明顯臨江州便不行,因為山多,想要開路,便要挖山,古代的技術明顯不支持。


    因此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地形特勢,在古代完全依靠人力的時代,想要快速提高技術,是不可能的,隻能夠取巧,順勢而為。


    如在平原地帶,便可修陸路,而這陸路也有講究,古代無水泥,可修不得水泥路,都是石板路,或是沙石路,那這便要考慮到排水問題。


    許行豐其實挺想現在就將水泥給提出來,但是他還是很快將自己這個荒唐的念頭給甩出了腦海。


    在曆朝曆代,死於革新的炮灰挺多的,自己在沒有足夠實力之前,還是不要提出新奇古怪的東西和思想,否則會被當成異類排擠。


    許行豐將大南朝各省的地形給仔細分析歸類,這還得益於當初他讀了大南朝的括地誌,否則還真不知道在大南朝版圖裏到底有些什麽州,各州府又是什麽地形。


    最後許行豐將地形分為了平原,丘陵,山地,盆地。


    平原,地平水少,明顯極適合修四通八達的陸路。


    丘陵,雖然都是低矮山丘,但連綿不絕,修陸路不少地段要七拐八彎,繞山而行,極不便利,但丘陵地帶,江河部分地帶還是比較發達的,因此可以陸路與水路相結合。


    山地,山高,溝股深,明顯不適合修陸路,否則險峻不說,還達不到技術,但山地水相依,極其適合水路發展。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其實還真沒合適的交通方式,不過兩者相較而言,陸路還是會方便一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首輔:寒門難支,科舉成狀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暮傾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暮傾卿並收藏穿越首輔:寒門難支,科舉成狀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