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正題,如果把土地借給皇上用,那麽今年的收入就沒了。一大家子人隻能吃存糧。


    如果僅僅借用一年倒還罷了,可萬一皇上後麵不提還地的事兒咋辦,官員總不能跑去跟皇帝要吧。


    這就跟現在一樣,你的老板跟你借了錢,說好的三五天給你。此後一直不提還的事兒,你怎麽開口要?是不是感覺隻要張口了必然得罪人。


    別說上司老板,就是親戚朋友之間,你都感覺很難為情。所以現在有句話叫‘欠錢的是爺,要錢的是孫子’。


    有人就說了,我才不管那麽多,要不來我就起訴他。是的,這無疑是兜底的做法。


    可是大臣們上哪說理?他能跟皇帝打官司嗎?有哪個部門能受理?答案明顯吧,別說打官司,就是跟皇帝提上一嘴,指不定後麵哪天家產充公,連根兒都給你拔了。


    笑話,還敢跟我要地,這些土地還不是我的祖宗賞賜給你的祖宗的。到老子這裏用用怎麽了,不樂意?那好,這塊地我現在收迴,這下不欠你的了吧。


    所以,朱允炆有些犯愁,他需要土地來種玉米,但是卻沒人願意給他地。


    有官員就建議在京師周邊推廣,讓百姓種玉米。這樣的思路似乎也對,不過隻要你家裏是農民,種過地就知道不可行的。


    首先,這些玉米種子不是改良後的良種,成活率、收成率多少還不好說。讓百姓冒著風險去種等同於坑百姓,動搖根基的事兒朱允炆不敢有一絲試險;


    其次,連官員們都吃不準的東西,農民更加排斥。一家幾口人都靠著幾畝地存活,誰願意為你種玉米。皇帝?皇帝咋了,皇帝也得讓老百姓活啊。


    第三,就是主觀因素,強製推廣勢必會引發百姓內心的不滿,他們在伺候作物上定會不上心,有的可能還帶著情緒故意不好好種,在種地上你總不能天天派人去盯著每個人吧。到頭來損失的都是大明王朝。


    最後,就是技術方麵的原因,這第一批玉米朱允炆可寶貝的不得了。他要盡可能的取得豐收,得到大批種子,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而百姓們文化水平大多都是文盲,可不懂你家國的大道理,更沒有種過玉米。等到還未完全成熟,他們就會吃。自己種的,自己的地,還不能吃?沒這個道理!


    思來想去,朱允炆沒轍,他隻能跟老丈人開口了。


    “老丈爺,朕記得城被那片是旱田吧。”這日,上完早朝,朱允炆留下李善長一同用膳。


    “迴皇上,那邊是旱田。”李善長不明所以,答道。


    “哦,旱田好啊,想種什麽就種什麽,不像水田,隻能種稻子。”朱允炆隨意說道。


    “皇上,人人都想要水田,您還說旱田好。水田能澆灌,收成遠比旱田高多了。”李善長想著朱允炆沒種過田,解釋道。


    李茹也被朱允炆拉了過來,今日她就是來當說客的。


    見朱允炆時不時看她一眼,她知道夫君不好意思開口,於是插話道:“爺爺,我記得咱們家那些旱田好像每年收成都不怎麽好吧。”


    “迴娘娘,誰說不是呢,那些旱田太費人力,收成全憑老天,也不指望了,聊勝於無。”李善長說道。雖說這是私下裏,沒那多規矩,可他還是得注意尊卑。


    現在李茹已經貴為皇後,雖說是他的孫女,可也是大明的國母。李善長更加注重禮儀。


    “那既然這樣,要不就借我種上兩年吧。正好皇上派人從海外帶迴來一些種子,據說喜旱,我也想種著試試。”李茹道。


    李善長心裏一緊,瞅了眼朱允炆,見他微微有些不好意思,瞬間明白了,合著這兩口子是來要地來了。


    要錢要人都好說,唯獨這地他真不願答應。


    好嘛,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封了個國公,得了些土地。當他看著那些田地,心裏別提多踏實了。


    可是孫女婿現在拉著孫女跑來跟他‘借’,那不等於要嗎。給皇上皇後借出去還能再要迴來?


    這又不是一兩百畝,說送就送了。再說一兩百畝的話,皇上也不可能擺這麽一道跟他要,人家自己的田比他還多。


    “爺爺,你別擔心,我們就用兩年,兩年滿了就還你。”李茹此時向宮女使了個眼色,貼身侍女會意,抱著朱文惠出來。


    小文惠是李茹的兒子,已經快兩歲了,一雙滴溜溜的黑眼睛特別向朱允炆。


    “文惠呀,去讓太爺爺抱抱。”朱允炆此時說道。


    小文惠極不情願地被李茹塞到李善長懷中,李善長小心抱著,看著這位有他們李家一半血脈的皇子,內心滿意至極。


    朱允炆兩口子的意思他明白。你看看,這可是你們李家的外甥,就算不放心我們,你外甥你總的照顧吧。


    李善長明白,今天這地不借都不行了。連孩子都上場了,小文惠可是他們李家未來的指望,他還能拒絕不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子在狂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子在狂奔並收藏大明王朝之我是朱允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