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徐靜昌迴到家中的時候,已近午夜時分了。
一團灰白色的霧氣漸漸彌漫起來,將高掛於蒼穹之上的那一彎明月遮了個嚴嚴實實。但月亮似乎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似的,還在散發出冷冷清清的光輝,卻再也無法照亮已經被陰雲吞噬的天空,隻是為那一大團陰雲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輪廓……
魏國公徐增壽靜靜的坐在躺椅上,躺椅還在微微的搖晃著,他卻一動不動,就好像是一具早已經沒有了生氣的僵屍。
和以前相比,魏國公徐增壽顯得更加消瘦了,因為衣襟敞開的緣故,露出了瘦骨嶙峋的胸膛。
這個大明朝最大的外戚真的已經消瘦的不成樣子,兩頰的肌膚已經深深的凹陷了下去,麵皮緊緊的覆在頭骨之上,就好像是一個風幹的骷髏……
自從天氣轉暖以後,徐增壽的喘病就有了明顯的緩解,至少不再象隆冬時節那樣憋悶的喘不過氣來。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他的咳喘之症已經有十幾年的曆史了,每年的寒冷時節就會非常的嚴重,每一個冬天都是煉獄般的折磨。等到天氣轉暖之後又會自然緩解,他都已經習慣了。
自家的身子骨自己最清楚,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雖說現在的咳喘已經緩解了很多,但胸口卻總是隱隱的疼,每次咳嗽的時候,都會震的他鼻涕眼淚齊出……
陳長生早就說過,他的這個病本部就不可能痊愈,無論什麽樣的醫術和藥物,最多也就是延緩病情惡化的程度,能拖一天算一天,至於說還能拖到什麽時候,就隻能看自己的運氣了。
徐增壽知道自己已經越來越不行了,隻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就好像那根正在燃燒的蠟燭,總有燒盡的一天……
“爹……”剛剛迴到家中的徐靜昌完全就是一副火急火燎的神態:“剛剛得到消息,孩兒就趕緊迴來了,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徐增壽什麽話都沒有說,甚至沒有哪怕一句多餘的解釋,隻是指了指手邊的那封書信。
徐靜昌趕緊從信封中扯出那封信來,把信紙捏在手中粗粗的看了一遍。
這封書信是出自保定侯孟善的手筆,詳細的說明了在祭天之時皇帝陛下是怎麽發生的意外,除此之外,還把已經發生的一切全都仔仔細細的說了一遍。
在這封書信的末尾,保定侯還用幾乎不加掩飾的語氣表示出了一個意思:希望德高望重的魏國公做好準備,妥善安排京城這邊的事宜。
保定侯本是漢王一黨中人,現如今皇帝已經不能理事了,而且漢王和皇帝陛下全都在歸途之中,也就隻有德高望重資曆最老的徐增壽能夠領導京城當中的漢王當眾人了。
要徐增壽做好準備,具體是什麽樣的準備這還用說嗎?
漢王正率領幾十萬大軍往迴趕,隻要徐增壽妥善安排好一切,隻要漢王帶著大軍迴來,到時候裏應外合,剩下的事情就已經很簡單了。
這樣的事情,對於徐增壽來說,確實輕車熟路很有經驗了。
想當年,若不是徐增壽突然“反水”背叛了朱允炆投靠了朱棣,靖難大軍根本就不可能那麽順利的打進京城。
這是因為當初的那次豪賭,才保住了徐家的榮華富貴,現如今的局勢和當年是何等的相似……
對於徐增壽來說,這又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形……
“爹。”徐靜昌小聲說道:“巡江營,京營,還有巡防步兵營的統領,都是您以前提拔起來的老部下。孩兒以為應該提前和他們聯絡一下……”
“聯絡什麽?”就好像是在閉目養神一般,徐增壽含含糊糊的說道:“你想幹什麽?”
幹什麽?
這還用說嗎?
肯定是事先和京城內外那些帶兵的將領提前打好招唿,等到漢王殿下的大軍一到,立刻就有所動作呀。
在如此關鍵的節骨眼上,漢王殿下急需魏國公這個影響力巨大的人物提供幫助啊。
“形勢還不明朗。”魏國公徐增壽慢慢的翻了個身,用昏花的老眼注視著外麵陰沉沉的夜空——他的眼神本就非常的不好,其實他根本就看不到外麵的情形,但眼睛卻睜的很大,就好像真的可以看到外麵的一草一木似的:“現如今最要緊的就是沉住氣,先好好的觀望一下再說。”
形勢還不明朗?
這都已經明朗的不能再明朗了,真不知還有什麽好觀望的。
漢王朱高煦率領幾十萬大軍,太子怎麽能擋得住他?又在皇帝陛下身邊照料著,先占住了大義的道德製高點,說的難聽一點其實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麵了。
就憑這些,漢王就已經掌握了絕對的優勢,太子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對手。
“局勢還很不明朗啊。”徐增壽用含含糊糊的語氣念叨著剛才說過的那句話,“我們所知道的這些,不過是霧裏看花而已,漢王沒有那麽大的優勢,太子也沒有你想的那麽弱……”
“三兒啊,你好好想想。”也就隻有麵對自己這個獨生兒子的時候,徐增壽的會毫無保留的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雖說漢王掌控著五十萬大軍,但那也不過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已……”
五十萬大軍呀,而且全都是全程參與過北伐的百戰之師,絕對是可以底定乾坤的力量,但徐增壽卻說那不過是個銀樣蠟槍頭的紙老虎。
“你沒有統領過千軍萬馬,不明白這裏頭的道理。”徐增壽下意識的看了看掛在正堂的那張畫像——那是中山王徐達的畫像:“想當初,你祖父也曾幾次北伐,也曾率領過幾十萬人馬。但太祖洪武皇帝卻從來都沒有猜忌之心,你祖父也沒有做出過任何僭越之事,你覺得這是為了什麽?”
想當年徐達北伐的時候,也曾統領過千軍萬馬。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情,按說就應該對徐達這種手握重兵的開國元勳多有猜忌,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徐達和朱元璋之間的君臣非常之和睦,至少從來都沒有因為兵權的事產生過隔閡。
“這自然是因為太祖洪武皇帝性情豁達,祖父滿是精忠赤誠之心,所以才會君臣和睦……”
徐靜昌的這個迴答,讓徐增壽非常非常的失望:帶著幾十萬大軍遠征這種事情,關係到朝廷和國家的根本,怎麽能簡簡單單的用私人關係來衡量呢?
徐靜昌這麽說,隻能說明他的幼稚和淺薄。
徐增壽卻另有一番說法,而且這個說法也就僅僅隻能對自己的親生兒子談起,是絕對不可以為外人道的:“太祖洪武皇帝之所以敢放心大膽的把幾十萬大軍交給你祖父,並不是什麽因為君臣和睦,而是因為這幾十萬大軍是朝廷的人馬,而不是徐家的私兵。”
當年的徐達雖然執掌千軍萬馬,但朱元璋卻一點都不擔心他會造反,就因為徐達根本就沒有造反的實力:那些軍隊是朝廷從各地抽調拚湊出來的,並不是徐達的私人武裝。
若是徐達嚴格執行朝廷的命令,那些軍隊自然會聽從他的指揮。要是徐達敢生出造反之心,或者是想利用這些軍隊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隻怕根本就等不到他的命令生效,就會被那些將士給擒住了呢。
而且,當時的大明朝早已經開國,朱元璋早已經登基稱帝了,君臣的名份也早就確定下來。徐達手下的那些軍隊的效忠對象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而不是他徐達。
就算是統領著千軍萬馬,也不過是一個高級的“打工仔”而已。
隻要北伐結束,那些軍隊就會自然而然的解散迴到各自的駐地,根本就不會成為徐達的私兵。
這才是徐達和朱元璋二人君臣和睦的根本原因。
現如今的漢王殿下所麵對的局勢,和當年的徐達非常的相似,甚至還不如當年的徐達徐大將軍呢。
漢王朱高煦率領的那幾十萬大軍,全都是從北平、宣府、山、陝等地臨時抽調出來的軍隊。那些個統領的大將絕大多數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員,而不是朱高煦的人。
要是朱高煦命令他們攻打大明朝的軍隊,他們未必會遵從這樣的命令。
退一萬步來將,就算是漢王能夠實際掌控這些軍隊,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用:打仗這種事情,不是說光有軍隊就可以的,必須還要有可靠的地盤以及源源不斷的後勤給養。
漢王有自己的地盤嗎?
沒有!
他有持續不斷的可靠後勤嗎?
也沒有。
隻要太子一個命令,各地送往大軍的糧秣軍需立刻就會斷絕,用不了多久幾十萬大軍就會土崩瓦解……
所以,徐增壽才說漢王並沒有看起來那麽強大,太子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弱小!
“但是……”
“不用再多說什麽了。”徐增壽微微的擺了擺手,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就好像剛才的那一番話已經耗盡了他全身的力量似的,完全就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但說出來的每一個字卻全都重若千鈞:“眼下最要緊的既不是漢王,也不是太子,而是陛下呀。”
陛下?
從保定侯的書信內容來看,陛下的病情非常之嚴重,總是昏迷的時候都清醒的時候少,就算是時不時的從昏迷當中醒來,也總是說唿喚,完全就是一副朝不保夕的樣子啊。
要不然的話,漢王又怎麽能夠代替天子履行職權統領幾十萬大軍呢?
“保定侯的書信,隻能代表他的個人看法,至於說真實的狀況……”魏國公徐增壽用一種非常平靜的語氣說道:“既然那陳長生就在陛下身邊,陛下的病情到底怎麽樣了,是不是已經到了最要緊的時刻,以陳長生的醫術,應該早就看出來了呀。”
陳長生的醫術是何等的高明,怎麽可能也連陛下的病情到底有多麽危重都看不出來呢?
若是皇帝陛下的病情真的已經危重到了必須要做點什麽的程度,陳長生肯定早就應該給魏國公來信了。
但是直到現在,卻沒有收到陳長生的任何消息……
一團灰白色的霧氣漸漸彌漫起來,將高掛於蒼穹之上的那一彎明月遮了個嚴嚴實實。但月亮似乎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似的,還在散發出冷冷清清的光輝,卻再也無法照亮已經被陰雲吞噬的天空,隻是為那一大團陰雲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輪廓……
魏國公徐增壽靜靜的坐在躺椅上,躺椅還在微微的搖晃著,他卻一動不動,就好像是一具早已經沒有了生氣的僵屍。
和以前相比,魏國公徐增壽顯得更加消瘦了,因為衣襟敞開的緣故,露出了瘦骨嶙峋的胸膛。
這個大明朝最大的外戚真的已經消瘦的不成樣子,兩頰的肌膚已經深深的凹陷了下去,麵皮緊緊的覆在頭骨之上,就好像是一個風幹的骷髏……
自從天氣轉暖以後,徐增壽的喘病就有了明顯的緩解,至少不再象隆冬時節那樣憋悶的喘不過氣來。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他的咳喘之症已經有十幾年的曆史了,每年的寒冷時節就會非常的嚴重,每一個冬天都是煉獄般的折磨。等到天氣轉暖之後又會自然緩解,他都已經習慣了。
自家的身子骨自己最清楚,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雖說現在的咳喘已經緩解了很多,但胸口卻總是隱隱的疼,每次咳嗽的時候,都會震的他鼻涕眼淚齊出……
陳長生早就說過,他的這個病本部就不可能痊愈,無論什麽樣的醫術和藥物,最多也就是延緩病情惡化的程度,能拖一天算一天,至於說還能拖到什麽時候,就隻能看自己的運氣了。
徐增壽知道自己已經越來越不行了,隻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就好像那根正在燃燒的蠟燭,總有燒盡的一天……
“爹……”剛剛迴到家中的徐靜昌完全就是一副火急火燎的神態:“剛剛得到消息,孩兒就趕緊迴來了,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兒?”
徐增壽什麽話都沒有說,甚至沒有哪怕一句多餘的解釋,隻是指了指手邊的那封書信。
徐靜昌趕緊從信封中扯出那封信來,把信紙捏在手中粗粗的看了一遍。
這封書信是出自保定侯孟善的手筆,詳細的說明了在祭天之時皇帝陛下是怎麽發生的意外,除此之外,還把已經發生的一切全都仔仔細細的說了一遍。
在這封書信的末尾,保定侯還用幾乎不加掩飾的語氣表示出了一個意思:希望德高望重的魏國公做好準備,妥善安排京城這邊的事宜。
保定侯本是漢王一黨中人,現如今皇帝已經不能理事了,而且漢王和皇帝陛下全都在歸途之中,也就隻有德高望重資曆最老的徐增壽能夠領導京城當中的漢王當眾人了。
要徐增壽做好準備,具體是什麽樣的準備這還用說嗎?
漢王正率領幾十萬大軍往迴趕,隻要徐增壽妥善安排好一切,隻要漢王帶著大軍迴來,到時候裏應外合,剩下的事情就已經很簡單了。
這樣的事情,對於徐增壽來說,確實輕車熟路很有經驗了。
想當年,若不是徐增壽突然“反水”背叛了朱允炆投靠了朱棣,靖難大軍根本就不可能那麽順利的打進京城。
這是因為當初的那次豪賭,才保住了徐家的榮華富貴,現如今的局勢和當年是何等的相似……
對於徐增壽來說,這又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情形……
“爹。”徐靜昌小聲說道:“巡江營,京營,還有巡防步兵營的統領,都是您以前提拔起來的老部下。孩兒以為應該提前和他們聯絡一下……”
“聯絡什麽?”就好像是在閉目養神一般,徐增壽含含糊糊的說道:“你想幹什麽?”
幹什麽?
這還用說嗎?
肯定是事先和京城內外那些帶兵的將領提前打好招唿,等到漢王殿下的大軍一到,立刻就有所動作呀。
在如此關鍵的節骨眼上,漢王殿下急需魏國公這個影響力巨大的人物提供幫助啊。
“形勢還不明朗。”魏國公徐增壽慢慢的翻了個身,用昏花的老眼注視著外麵陰沉沉的夜空——他的眼神本就非常的不好,其實他根本就看不到外麵的情形,但眼睛卻睜的很大,就好像真的可以看到外麵的一草一木似的:“現如今最要緊的就是沉住氣,先好好的觀望一下再說。”
形勢還不明朗?
這都已經明朗的不能再明朗了,真不知還有什麽好觀望的。
漢王朱高煦率領幾十萬大軍,太子怎麽能擋得住他?又在皇帝陛下身邊照料著,先占住了大義的道德製高點,說的難聽一點其實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麵了。
就憑這些,漢王就已經掌握了絕對的優勢,太子根本就不可能是他的對手。
“局勢還很不明朗啊。”徐增壽用含含糊糊的語氣念叨著剛才說過的那句話,“我們所知道的這些,不過是霧裏看花而已,漢王沒有那麽大的優勢,太子也沒有你想的那麽弱……”
“三兒啊,你好好想想。”也就隻有麵對自己這個獨生兒子的時候,徐增壽的會毫無保留的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雖說漢王掌控著五十萬大軍,但那也不過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已……”
五十萬大軍呀,而且全都是全程參與過北伐的百戰之師,絕對是可以底定乾坤的力量,但徐增壽卻說那不過是個銀樣蠟槍頭的紙老虎。
“你沒有統領過千軍萬馬,不明白這裏頭的道理。”徐增壽下意識的看了看掛在正堂的那張畫像——那是中山王徐達的畫像:“想當初,你祖父也曾幾次北伐,也曾率領過幾十萬人馬。但太祖洪武皇帝卻從來都沒有猜忌之心,你祖父也沒有做出過任何僭越之事,你覺得這是為了什麽?”
想當年徐達北伐的時候,也曾統領過千軍萬馬。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情,按說就應該對徐達這種手握重兵的開國元勳多有猜忌,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徐達和朱元璋之間的君臣非常之和睦,至少從來都沒有因為兵權的事產生過隔閡。
“這自然是因為太祖洪武皇帝性情豁達,祖父滿是精忠赤誠之心,所以才會君臣和睦……”
徐靜昌的這個迴答,讓徐增壽非常非常的失望:帶著幾十萬大軍遠征這種事情,關係到朝廷和國家的根本,怎麽能簡簡單單的用私人關係來衡量呢?
徐靜昌這麽說,隻能說明他的幼稚和淺薄。
徐增壽卻另有一番說法,而且這個說法也就僅僅隻能對自己的親生兒子談起,是絕對不可以為外人道的:“太祖洪武皇帝之所以敢放心大膽的把幾十萬大軍交給你祖父,並不是什麽因為君臣和睦,而是因為這幾十萬大軍是朝廷的人馬,而不是徐家的私兵。”
當年的徐達雖然執掌千軍萬馬,但朱元璋卻一點都不擔心他會造反,就因為徐達根本就沒有造反的實力:那些軍隊是朝廷從各地抽調拚湊出來的,並不是徐達的私人武裝。
若是徐達嚴格執行朝廷的命令,那些軍隊自然會聽從他的指揮。要是徐達敢生出造反之心,或者是想利用這些軍隊做出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隻怕根本就等不到他的命令生效,就會被那些將士給擒住了呢。
而且,當時的大明朝早已經開國,朱元璋早已經登基稱帝了,君臣的名份也早就確定下來。徐達手下的那些軍隊的效忠對象是洪武皇帝朱元璋,而不是他徐達。
就算是統領著千軍萬馬,也不過是一個高級的“打工仔”而已。
隻要北伐結束,那些軍隊就會自然而然的解散迴到各自的駐地,根本就不會成為徐達的私兵。
這才是徐達和朱元璋二人君臣和睦的根本原因。
現如今的漢王殿下所麵對的局勢,和當年的徐達非常的相似,甚至還不如當年的徐達徐大將軍呢。
漢王朱高煦率領的那幾十萬大軍,全都是從北平、宣府、山、陝等地臨時抽調出來的軍隊。那些個統領的大將絕大多數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員,而不是朱高煦的人。
要是朱高煦命令他們攻打大明朝的軍隊,他們未必會遵從這樣的命令。
退一萬步來將,就算是漢王能夠實際掌控這些軍隊,也沒有什麽太大的作用:打仗這種事情,不是說光有軍隊就可以的,必須還要有可靠的地盤以及源源不斷的後勤給養。
漢王有自己的地盤嗎?
沒有!
他有持續不斷的可靠後勤嗎?
也沒有。
隻要太子一個命令,各地送往大軍的糧秣軍需立刻就會斷絕,用不了多久幾十萬大軍就會土崩瓦解……
所以,徐增壽才說漢王並沒有看起來那麽強大,太子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弱小!
“但是……”
“不用再多說什麽了。”徐增壽微微的擺了擺手,慢慢的閉上了眼睛,就好像剛才的那一番話已經耗盡了他全身的力量似的,完全就是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但說出來的每一個字卻全都重若千鈞:“眼下最要緊的既不是漢王,也不是太子,而是陛下呀。”
陛下?
從保定侯的書信內容來看,陛下的病情非常之嚴重,總是昏迷的時候都清醒的時候少,就算是時不時的從昏迷當中醒來,也總是說唿喚,完全就是一副朝不保夕的樣子啊。
要不然的話,漢王又怎麽能夠代替天子履行職權統領幾十萬大軍呢?
“保定侯的書信,隻能代表他的個人看法,至於說真實的狀況……”魏國公徐增壽用一種非常平靜的語氣說道:“既然那陳長生就在陛下身邊,陛下的病情到底怎麽樣了,是不是已經到了最要緊的時刻,以陳長生的醫術,應該早就看出來了呀。”
陳長生的醫術是何等的高明,怎麽可能也連陛下的病情到底有多麽危重都看不出來呢?
若是皇帝陛下的病情真的已經危重到了必須要做點什麽的程度,陳長生肯定早就應該給魏國公來信了。
但是直到現在,卻沒有收到陳長生的任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