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六,天剛蒙蒙亮,鄭學究就換上了家裏唯一的一件長袍出門了。
因為正月都沒有還過完呢,天氣還沒有完全轉暖,單薄的夾袍根本就擋不住寒冷,凍的鄭學究直打哆嗦,但他覺得隻有這件長袍才能彰顯自己的文人身份。
雖說鄭學究已經五十多歲了,至今還打著光棍,窮的連一雙新鞋都買不起,卻是整個三馬街唯一一個功名在身之人:童生。
曆朝曆代從來都不缺少胡子都白了的老童生,就算鄭學究的年紀大一點才是個童生也沒啥丟人的,隻是他這個童生的功名來的實在僥幸——因為他走的是“錄遺”科。
所謂的“錄遺”科,並不是正式的科舉,反而有點類似於“補招”的意思,隻是因為考官大人可憐他的年紀實在太老了,才給了他這麽一個名額。
讀了一輩子書,才是建文元年的“錄遺”科中混了一個童生,但這並不能改變他的命運。
以前的時候,鄭學究也會時不時的和胡富貴一起編造些稀奇古怪的“小故事”混幾個銅板,勉強餓不死而已。
鄭學究已經窮的叮當爛響,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冬閑的時候還能辦個私塾什麽的,教授小孩子們讀書認識混幾升糙米。
眼瞅著就要開春了,私塾也就辦不下去了,聽說胡富貴那邊有飯轍,他就幹脆起了個大早,準備到胡富貴家裏去看看。
剛剛走到街口,迎麵就遇到了吳瞎子。
吳瞎子並不是真的盲人,隻是小時候弄傷了一隻眼睛,成了“獨眼龍”而已。
雖然這吳瞎子總是以“聖人門徒”自居,但鄭學究卻從不把他當成是真正的文人:這個家夥就在街邊擺攤才測字先生,說到底是一個坑騙愚婦村氓的神棍而已,還口口聲聲的說是自己是聖人門徒,這不是給孔夫子的臉上抹黑麽?
雖然大家都是窮鬼,但鄭學究還是瞧不上以測字為生的吳瞎子,但卻不得不裝出很熱情的樣子主動和他打了個招唿。
“老學究也是要去往胡富貴家的吧?”吳瞎子眨了眨僅有的那一隻獨眼,凸出唇外的兩顆大齙牙總是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一種不受歡迎的小動物——老鼠,“那胡富貴說接了個大活兒,召集咱們這些讀書人一起去做一做呢。”
讀書人?
你也配是讀書人?
雖然鄭學究很不喜歡賊眉鼠眼的吳瞎子,但大家畢竟是住在同一條街上的老街坊,不得不敷衍著應付了幾句:“胡富貴確實是接了個大活,說是要弄什麽同文報館,邀請我過去幫襯幫襯,說不得還能有幾升糙米做潤筆費呢。”
不管是以文人自居的鄭老學究也好,冒充文人的吳瞎子也罷,其他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胡富貴說的“同文報館”是怎麽迴事——其實他們也懶得知道。
這種最底層的小人物,隻是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樣,除了關心自己的衣食之外,對其他的事情根本就提不起什麽興趣。
要不是胡富貴鄭重其事的說“潤筆豐厚”,他們才不會理會什麽報館不報館的破事呢。
當二人來到胡富貴家裏的時候,在茶館裏頭說書的蔣先生已經提前到了,正在慢悠悠的品著茶。
胡富貴給鄭學究和吳瞎子斟一碗茶水
吳瞎子隻飲了一口,就知道這是最好蘇州“虎丘香”,完全就是為了彰顯自己曾經喝過這樣的頂級茶葉,故意在眾人麵前賣弄起來:“四年前,我曾有幸吃過一迴這虎丘香,此茶隻有蘇州才產,最是芬芳濃鬱迴味悠長,隻是價格太過於高昂,也就隻有達官貴人才喝的起呢。”
這就是傳說中的“虎丘香”?
鄭學究雖然早就聽說過這樣的頂級茶葉,卻還是第一次品茶,趕緊端起茶碗,細細的品味著。
平日裏,鄭學究這樣的窮人連茶葉沫子都舍不得買,生平第一次喝到這樣的“高檔茶葉”,立刻就品出了其中的好處:雖然入口甘冽,但若是細品的話,就會察覺到纏繞在唇齒之間的那種淡淡的苦澀。咽下去之後還有一股子若有若無的清香……
“好茶,果然是好茶。”鄭學究的老眼已經眯成了一條縫,做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慢慢的迴味著茶香,良久之後方才開口說道:“富貴呀,平日裏的你家的日子過的緊巴巴,今日卻以如此絕品茶葉招待我等,看樣子是發達了呦?”
“也談不上什麽發達,”雖然胡富貴早已經笑的見眉不見眼,得意洋洋的表情溢於言表,還是故意做出一副很謙遜的樣子,拿捏著淡然的語氣說道:“隻是遇到了一個伯樂而已。”
“我等飽讀詩書,久受聖人教誨,雖不敢說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算是滿腹經綸……”就好像自己真的是個生不逢時的經世大儒一般,胡富貴深有感觸的說道:“奈何我輩空有才學,竟然無人賞識,所以隻能恓惶度日,埋沒至今。”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我總算是遇到了知我懂我的伯樂。”
“如我等這樣的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很是發表了一通感慨之後,胡富貴終於說起了正題:“這位伯樂深知我之才學,特意囑以籌建同文報館之事。茲事體大呀……”
“所謂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幹脆就邀了諸位同道眾人一起工商同文報館之事。”
雖然胡富貴很是有種“生平抱負終於可以施展”的得意,而且說的慷慨激昂口吐白沫,但鄭學究、吳瞎子還有那個在茶館說書的蔣先生,卻對他說的這些沒啥興趣。
這幾個所謂的讀書人,早就明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道理,根本就不關心那個不知道是什麽東西的所謂“同文報館”,他們的來意和目的單純而又直接:就是為了混一口飯吃,要是能賺到幾個銅板那就更好了。
胡富貴很清楚的知道眼前這四個“同行”是什麽樣的人,因為他就是這種人。
什麽聖人教誨,什麽家國天下,全都冠冕堂皇的廢話,還是直接拿出最實在的東西吧。
當胡富貴把兩錠中元寶放在桌子上的時候,鄭學究、蔣先生的眼睛立刻就迸射出異樣的神采,尤其是吳瞎子,他用那隻獨眼直勾勾的看著那倆中元寶,好像牙疼一般倒抽了一口冷氣:“我的乖乖老天爺呀,倆中元寶,這是就五十兩銀子哦,還全都是青絲細紋的雪花銀,富貴兄弟遇到的那個伯樂好大的手麵。”
對於這幾個窮困潦倒的所謂文人而言,五十兩銀子,絕對是一筆做夢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這得買多少米呀?
“富貴兄,你說的那位伯樂到底是何方神聖?”
“暫時不方便透露伯樂的姓名和身份,隻能告訴諸位他的一個很有錢的大老爺……”
“那你說的同文報館是怎麽迴事?”
“我就細細的和你們說說同文報館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好一番解釋之後,這幾個窮酸已經大致明白了什麽叫做“報館”,緊接著胡富貴就說了大家最關心的待遇問題:“那位大老爺說了,這五十兩銀子隻是籌備報館的先期費用,出了采買筆墨紙張刊印之外,餘下的銀兩就供報館日常雜用了。以後呢我就是同文報館的主筆,三位就是副主筆。”
“那位大老爺說了,天下之事未有大過於文字者,文人還是要講究一點體麵的,而體麵是要花錢的。”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個“錢”字。
“那位老大爺說了,副主筆每個月的潤筆費是二兩銀子。”
每個月可以拿到二兩銀子的潤筆費?
這絕對是一份很高的“工資”了。
就算是身強體壯的好勞力,一個月也不過一千文錢左右,連一兩銀子都不到呢,隻要做些文字工作,就能拿到二兩銀子的“高工資”,這樣的營生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啊。
“除了二兩銀子的潤筆之外,每個月還有三十斤粳米,二斤細鹽,四兩虎丘香的茶葉……不知幾位意下如何呀?”
“這還有啥好說的呢?”吳瞎子第一個站起來表態,“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我等懷才不遇大半輩子,今日終於遇到了賞識我輩才學之人,自然要一力報效,共同把這個……把這個什麽什麽報館弄起來。”
鄭學究終究是有功名的,所以他表現的更加矜持一些:“我輩文人飽讀詩書,為的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這位伯樂老爺有心以文字通達天下,我輩自然是義不容辭,更何況還有富貴你盛情相邀,當然是恭敬不如從命。”
“蔣先生,你呢?有沒有興趣做這個副主筆?”
“我當然有興趣,很有興趣呢。”
“哦,對了……”就好像剛剛想起什麽似的,胡富貴又從床上拿出了幾匹青色的棉布:“我曾經對恩主老爺說過,既然是文人自然要有文人的體麵,是一定要穿長袍的,所以恩主老爺就賞了幾匹布,大家拿迴去縫件像樣的長袍去吧。”
胡富貴看了看鄭學究身上那邊補丁摞補丁的文士袍,深有感觸的說道:“老學究這件長衫已不知穿了多少年,也該換一件新的了呢……”
因為正月都沒有還過完呢,天氣還沒有完全轉暖,單薄的夾袍根本就擋不住寒冷,凍的鄭學究直打哆嗦,但他覺得隻有這件長袍才能彰顯自己的文人身份。
雖說鄭學究已經五十多歲了,至今還打著光棍,窮的連一雙新鞋都買不起,卻是整個三馬街唯一一個功名在身之人:童生。
曆朝曆代從來都不缺少胡子都白了的老童生,就算鄭學究的年紀大一點才是個童生也沒啥丟人的,隻是他這個童生的功名來的實在僥幸——因為他走的是“錄遺”科。
所謂的“錄遺”科,並不是正式的科舉,反而有點類似於“補招”的意思,隻是因為考官大人可憐他的年紀實在太老了,才給了他這麽一個名額。
讀了一輩子書,才是建文元年的“錄遺”科中混了一個童生,但這並不能改變他的命運。
以前的時候,鄭學究也會時不時的和胡富貴一起編造些稀奇古怪的“小故事”混幾個銅板,勉強餓不死而已。
鄭學究已經窮的叮當爛響,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冬閑的時候還能辦個私塾什麽的,教授小孩子們讀書認識混幾升糙米。
眼瞅著就要開春了,私塾也就辦不下去了,聽說胡富貴那邊有飯轍,他就幹脆起了個大早,準備到胡富貴家裏去看看。
剛剛走到街口,迎麵就遇到了吳瞎子。
吳瞎子並不是真的盲人,隻是小時候弄傷了一隻眼睛,成了“獨眼龍”而已。
雖然這吳瞎子總是以“聖人門徒”自居,但鄭學究卻從不把他當成是真正的文人:這個家夥就在街邊擺攤才測字先生,說到底是一個坑騙愚婦村氓的神棍而已,還口口聲聲的說是自己是聖人門徒,這不是給孔夫子的臉上抹黑麽?
雖然大家都是窮鬼,但鄭學究還是瞧不上以測字為生的吳瞎子,但卻不得不裝出很熱情的樣子主動和他打了個招唿。
“老學究也是要去往胡富貴家的吧?”吳瞎子眨了眨僅有的那一隻獨眼,凸出唇外的兩顆大齙牙總是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一種不受歡迎的小動物——老鼠,“那胡富貴說接了個大活兒,召集咱們這些讀書人一起去做一做呢。”
讀書人?
你也配是讀書人?
雖然鄭學究很不喜歡賊眉鼠眼的吳瞎子,但大家畢竟是住在同一條街上的老街坊,不得不敷衍著應付了幾句:“胡富貴確實是接了個大活,說是要弄什麽同文報館,邀請我過去幫襯幫襯,說不得還能有幾升糙米做潤筆費呢。”
不管是以文人自居的鄭老學究也好,冒充文人的吳瞎子也罷,其他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胡富貴說的“同文報館”是怎麽迴事——其實他們也懶得知道。
這種最底層的小人物,隻是像所有的普通人一樣,除了關心自己的衣食之外,對其他的事情根本就提不起什麽興趣。
要不是胡富貴鄭重其事的說“潤筆豐厚”,他們才不會理會什麽報館不報館的破事呢。
當二人來到胡富貴家裏的時候,在茶館裏頭說書的蔣先生已經提前到了,正在慢悠悠的品著茶。
胡富貴給鄭學究和吳瞎子斟一碗茶水
吳瞎子隻飲了一口,就知道這是最好蘇州“虎丘香”,完全就是為了彰顯自己曾經喝過這樣的頂級茶葉,故意在眾人麵前賣弄起來:“四年前,我曾有幸吃過一迴這虎丘香,此茶隻有蘇州才產,最是芬芳濃鬱迴味悠長,隻是價格太過於高昂,也就隻有達官貴人才喝的起呢。”
這就是傳說中的“虎丘香”?
鄭學究雖然早就聽說過這樣的頂級茶葉,卻還是第一次品茶,趕緊端起茶碗,細細的品味著。
平日裏,鄭學究這樣的窮人連茶葉沫子都舍不得買,生平第一次喝到這樣的“高檔茶葉”,立刻就品出了其中的好處:雖然入口甘冽,但若是細品的話,就會察覺到纏繞在唇齒之間的那種淡淡的苦澀。咽下去之後還有一股子若有若無的清香……
“好茶,果然是好茶。”鄭學究的老眼已經眯成了一條縫,做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慢慢的迴味著茶香,良久之後方才開口說道:“富貴呀,平日裏的你家的日子過的緊巴巴,今日卻以如此絕品茶葉招待我等,看樣子是發達了呦?”
“也談不上什麽發達,”雖然胡富貴早已經笑的見眉不見眼,得意洋洋的表情溢於言表,還是故意做出一副很謙遜的樣子,拿捏著淡然的語氣說道:“隻是遇到了一個伯樂而已。”
“我等飽讀詩書,久受聖人教誨,雖不敢說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也算是滿腹經綸……”就好像自己真的是個生不逢時的經世大儒一般,胡富貴深有感觸的說道:“奈何我輩空有才學,竟然無人賞識,所以隻能恓惶度日,埋沒至今。”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我總算是遇到了知我懂我的伯樂。”
“如我等這樣的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啊。”很是發表了一通感慨之後,胡富貴終於說起了正題:“這位伯樂深知我之才學,特意囑以籌建同文報館之事。茲事體大呀……”
“所謂一人計短,眾人計長,幹脆就邀了諸位同道眾人一起工商同文報館之事。”
雖然胡富貴很是有種“生平抱負終於可以施展”的得意,而且說的慷慨激昂口吐白沫,但鄭學究、吳瞎子還有那個在茶館說書的蔣先生,卻對他說的這些沒啥興趣。
這幾個所謂的讀書人,早就明白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道理,根本就不關心那個不知道是什麽東西的所謂“同文報館”,他們的來意和目的單純而又直接:就是為了混一口飯吃,要是能賺到幾個銅板那就更好了。
胡富貴很清楚的知道眼前這四個“同行”是什麽樣的人,因為他就是這種人。
什麽聖人教誨,什麽家國天下,全都冠冕堂皇的廢話,還是直接拿出最實在的東西吧。
當胡富貴把兩錠中元寶放在桌子上的時候,鄭學究、蔣先生的眼睛立刻就迸射出異樣的神采,尤其是吳瞎子,他用那隻獨眼直勾勾的看著那倆中元寶,好像牙疼一般倒抽了一口冷氣:“我的乖乖老天爺呀,倆中元寶,這是就五十兩銀子哦,還全都是青絲細紋的雪花銀,富貴兄弟遇到的那個伯樂好大的手麵。”
對於這幾個窮困潦倒的所謂文人而言,五十兩銀子,絕對是一筆做夢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
這得買多少米呀?
“富貴兄,你說的那位伯樂到底是何方神聖?”
“暫時不方便透露伯樂的姓名和身份,隻能告訴諸位他的一個很有錢的大老爺……”
“那你說的同文報館是怎麽迴事?”
“我就細細的和你們說說同文報館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好一番解釋之後,這幾個窮酸已經大致明白了什麽叫做“報館”,緊接著胡富貴就說了大家最關心的待遇問題:“那位大老爺說了,這五十兩銀子隻是籌備報館的先期費用,出了采買筆墨紙張刊印之外,餘下的銀兩就供報館日常雜用了。以後呢我就是同文報館的主筆,三位就是副主筆。”
“那位大老爺說了,天下之事未有大過於文字者,文人還是要講究一點體麵的,而體麵是要花錢的。”
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個“錢”字。
“那位老大爺說了,副主筆每個月的潤筆費是二兩銀子。”
每個月可以拿到二兩銀子的潤筆費?
這絕對是一份很高的“工資”了。
就算是身強體壯的好勞力,一個月也不過一千文錢左右,連一兩銀子都不到呢,隻要做些文字工作,就能拿到二兩銀子的“高工資”,這樣的營生打著燈籠都找不到啊。
“除了二兩銀子的潤筆之外,每個月還有三十斤粳米,二斤細鹽,四兩虎丘香的茶葉……不知幾位意下如何呀?”
“這還有啥好說的呢?”吳瞎子第一個站起來表態,“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我等懷才不遇大半輩子,今日終於遇到了賞識我輩才學之人,自然要一力報效,共同把這個……把這個什麽什麽報館弄起來。”
鄭學究終究是有功名的,所以他表現的更加矜持一些:“我輩文人飽讀詩書,為的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既然這位伯樂老爺有心以文字通達天下,我輩自然是義不容辭,更何況還有富貴你盛情相邀,當然是恭敬不如從命。”
“蔣先生,你呢?有沒有興趣做這個副主筆?”
“我當然有興趣,很有興趣呢。”
“哦,對了……”就好像剛剛想起什麽似的,胡富貴又從床上拿出了幾匹青色的棉布:“我曾經對恩主老爺說過,既然是文人自然要有文人的體麵,是一定要穿長袍的,所以恩主老爺就賞了幾匹布,大家拿迴去縫件像樣的長袍去吧。”
胡富貴看了看鄭學究身上那邊補丁摞補丁的文士袍,深有感觸的說道:“老學究這件長衫已不知穿了多少年,也該換一件新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