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人心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師 作者:力大如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弘治皇帝頓時板起臉來。
“胡鬧!”
“百姓傳言豈有空穴來風?”
“若不是你整日胡鬧,帶著蘇策一同在京中胡作非為,那些百姓怎麽可能傳你的壞話?”
朱厚照不敢吱聲了。
忿忿的坐迴去。
蘇策有些看不下去。
直言道:
“陛下,其實此事怪不得殿下,其實正是臣意欲所為。“
見是蘇策的想法。
弘治皇帝不禁正色。
露出了些疑惑的神色。
在他印象裏,蘇策可不是冒冒失失的人,他要做什麽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蘇策沉吟片刻,淡淡一笑。
“陛下,當前大明各地水患頻發,百姓流離失所,不少河道、房屋、田舍被衝毀,正是需要賑災的時候。”
“若是臣剛才獻上的祥瑞能用於此,豈不是正合適?”
弘治皇帝這才想起來他給自己的那張草紙。
“此物還未經嚐試,如何能保證效果?”
蘇策似乎是早就料到了弘治皇帝會這麽說。
“臣不是與太子殿下在京城中開了幾炮嗎?”
他一提到這個。
弘治皇帝頓時有些不悅,眉毛皺了起來。
那是“幾炮”嗎?
朕在禦書房裏都聽見了!
偌大的皇城,這麽大動靜誰聽不見?
不知內城多少權貴都聽到了,現在開始傳你蘇策和太子夥同起來做什麽壞事了。
這要朕怎麽給你們收場?
其實弘治皇帝並不覺得在皇城開炮這件事有什麽太大的不妥。
身為皇帝。
必然不能按照尋常人的方式來考慮問題。
他看重的更多是事情的後果和影響。
蘇策和朱厚照在皇城開炮是在他自己的宅子。
並未引起太大損失,或者說弘治皇帝壓根什麽損失都沒有。
但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引起流言蜚語。
皇城乃是天子腳下,被稱為“禁城”。
裏麵的風吹草動都會傳遍大明。
可能在這裏一件很小的事,就會引起有心人的聯想。
正因如此。
這聲炮響。
在京中大家可能知道,是你蘇策和朱厚照在胡鬧。
但是傳出去,保不齊就變成皇宮遭襲了。
對於弘治皇帝來說。
這種禍亂人心的傳言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但蘇策卻微微一笑。
“陛下,臣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若不能引起天下矚目,這大炮就算是白響了。”
眾人齊齊看向他。
蘇策現在身份隻是一個小小的翰林院修撰。
竟然又膽子說這麽狂的話?
還是在陛下麵前。
蘇策卻依舊不慌不忙,沉穩的說道:
“水泥此物出自臣的手裏,莫非陛下還信不過嗎?”
“當初的白糖,毛衣,哪一個讓陛下失望了?”
他輕笑一聲,旋即接著說道:
“想要運用此物,必然需要大量人手。”
“此時若是陛下提出以工代賑的法子,豈不是一舉多得?”
他這一句“以工代賑”的話說出口。
眾人皆是一驚。
朱厚照也吃驚的望著他。
之前老蘇就是說要用大炮炸宅子,方便重新修蓋。
沒想到早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把其中一係列的事情都想通了。
這種堪稱恐怖的布局能力,讓他不得不對蘇策的看法更加尊崇。
明明都是一塊謀事的好哥們。
怎麽你主意就那麽多?
弘治皇帝同樣震驚。
那一句話引發了他的諸多聯想。
作為皇帝,他要考慮的遠遠比臣子要更多。
對於一道新的政令,不僅要考慮當前產生的後果。
更要考慮十年,二十年,乃至對於後世的影響。
以工代賑的法子,恰如字麵含義。
以俸祿的方式來換取賑濟災民。
但這個法子過於新穎,以前從未有人嚐試過。
因此就連弘治皇帝一時間也被吸引住了。
蘇策接著說道:
“這個法子,首先便是能讓流民安定下來,讓他們獲得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救濟受災的百姓。“
“其次是可以修繕河道,重新恢複耕田,從長期來看,更是能保證未來的損失降低。”
“並且修建堤壩、栽植樹木鞏固河道、重新修繕房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災民正好可以填補其中的缺口。”
此言一出。
就連弘治皇帝都是愣住了。
流民從來都是大明最為頭疼的問題。
災民、流民隻差一字,但其中卻是天壤之別。
災民隻是暫時難以繼續生存,被災害所逼迫,等待官府救濟。
隻要糧食運到,有一口吃的,苟活下去,他們多半都能漸漸恢複過來。
然後日後和從前一樣,從事耕種,繼續生產。
可流民就不同了。
一旦離開了他們一輩子生存的地方,必然會引起巨大的動亂。
在這個時代。
百姓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離開所在的村莊。
一輩子種地,逢年過節趕集時才會到附近的集市上,采購一些必須的東西。
可以說,他們在的地方就是祖祖輩輩的根基。
離開了那裏,就離開了祖業。
不僅相當於離開了原本的生活方式。
更是在心裏放下了原本鄉土人情對他們的約束,從而變成劫道作惡的刁民。
要是碰上個膽子大的。
還有可能揭竿起義,就地造反,反對王朝統治。
這才是皇帝最為擔憂的事情。
鬧大了之後,就需要無數人力物力,調集軍隊前去鎮壓。
正因如此。
流民才會被每一任統治者所忌憚。
但現在蘇策卻有法子安置災民,穩定流民。
這法子,弘治皇帝怎能不吃驚?
此刻,蘇策並未停下。
他接著說道:
“但是那些隻是簡單的現象和後果,最根本的好處還不算。”
弘治皇帝立刻側目。
蘇策所說“以工代賑”的上麵兩個好處就已經足夠讓他心動了。
但還不是最關鍵的好處?
那......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
“好!”
“朕明白你的意思,你繼續說。”
蘇策頷首,躬身謝禮,然後接著道:
“若是單單隻有那幾樣的話,隻能算是良策,算不得什麽經世之言。”
“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在於......”
“......人心。“
他一停頓。
幾乎是吸引了所有目光。
禦書房中。
幾位大臣都是緊緊盯著他,等待下文。
“胡鬧!”
“百姓傳言豈有空穴來風?”
“若不是你整日胡鬧,帶著蘇策一同在京中胡作非為,那些百姓怎麽可能傳你的壞話?”
朱厚照不敢吱聲了。
忿忿的坐迴去。
蘇策有些看不下去。
直言道:
“陛下,其實此事怪不得殿下,其實正是臣意欲所為。“
見是蘇策的想法。
弘治皇帝不禁正色。
露出了些疑惑的神色。
在他印象裏,蘇策可不是冒冒失失的人,他要做什麽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
蘇策沉吟片刻,淡淡一笑。
“陛下,當前大明各地水患頻發,百姓流離失所,不少河道、房屋、田舍被衝毀,正是需要賑災的時候。”
“若是臣剛才獻上的祥瑞能用於此,豈不是正合適?”
弘治皇帝這才想起來他給自己的那張草紙。
“此物還未經嚐試,如何能保證效果?”
蘇策似乎是早就料到了弘治皇帝會這麽說。
“臣不是與太子殿下在京城中開了幾炮嗎?”
他一提到這個。
弘治皇帝頓時有些不悅,眉毛皺了起來。
那是“幾炮”嗎?
朕在禦書房裏都聽見了!
偌大的皇城,這麽大動靜誰聽不見?
不知內城多少權貴都聽到了,現在開始傳你蘇策和太子夥同起來做什麽壞事了。
這要朕怎麽給你們收場?
其實弘治皇帝並不覺得在皇城開炮這件事有什麽太大的不妥。
身為皇帝。
必然不能按照尋常人的方式來考慮問題。
他看重的更多是事情的後果和影響。
蘇策和朱厚照在皇城開炮是在他自己的宅子。
並未引起太大損失,或者說弘治皇帝壓根什麽損失都沒有。
但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引起流言蜚語。
皇城乃是天子腳下,被稱為“禁城”。
裏麵的風吹草動都會傳遍大明。
可能在這裏一件很小的事,就會引起有心人的聯想。
正因如此。
這聲炮響。
在京中大家可能知道,是你蘇策和朱厚照在胡鬧。
但是傳出去,保不齊就變成皇宮遭襲了。
對於弘治皇帝來說。
這種禍亂人心的傳言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但蘇策卻微微一笑。
“陛下,臣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若不能引起天下矚目,這大炮就算是白響了。”
眾人齊齊看向他。
蘇策現在身份隻是一個小小的翰林院修撰。
竟然又膽子說這麽狂的話?
還是在陛下麵前。
蘇策卻依舊不慌不忙,沉穩的說道:
“水泥此物出自臣的手裏,莫非陛下還信不過嗎?”
“當初的白糖,毛衣,哪一個讓陛下失望了?”
他輕笑一聲,旋即接著說道:
“想要運用此物,必然需要大量人手。”
“此時若是陛下提出以工代賑的法子,豈不是一舉多得?”
他這一句“以工代賑”的話說出口。
眾人皆是一驚。
朱厚照也吃驚的望著他。
之前老蘇就是說要用大炮炸宅子,方便重新修蓋。
沒想到早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把其中一係列的事情都想通了。
這種堪稱恐怖的布局能力,讓他不得不對蘇策的看法更加尊崇。
明明都是一塊謀事的好哥們。
怎麽你主意就那麽多?
弘治皇帝同樣震驚。
那一句話引發了他的諸多聯想。
作為皇帝,他要考慮的遠遠比臣子要更多。
對於一道新的政令,不僅要考慮當前產生的後果。
更要考慮十年,二十年,乃至對於後世的影響。
以工代賑的法子,恰如字麵含義。
以俸祿的方式來換取賑濟災民。
但這個法子過於新穎,以前從未有人嚐試過。
因此就連弘治皇帝一時間也被吸引住了。
蘇策接著說道:
“這個法子,首先便是能讓流民安定下來,讓他們獲得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救濟受災的百姓。“
“其次是可以修繕河道,重新恢複耕田,從長期來看,更是能保證未來的損失降低。”
“並且修建堤壩、栽植樹木鞏固河道、重新修繕房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災民正好可以填補其中的缺口。”
此言一出。
就連弘治皇帝都是愣住了。
流民從來都是大明最為頭疼的問題。
災民、流民隻差一字,但其中卻是天壤之別。
災民隻是暫時難以繼續生存,被災害所逼迫,等待官府救濟。
隻要糧食運到,有一口吃的,苟活下去,他們多半都能漸漸恢複過來。
然後日後和從前一樣,從事耕種,繼續生產。
可流民就不同了。
一旦離開了他們一輩子生存的地方,必然會引起巨大的動亂。
在這個時代。
百姓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離開所在的村莊。
一輩子種地,逢年過節趕集時才會到附近的集市上,采購一些必須的東西。
可以說,他們在的地方就是祖祖輩輩的根基。
離開了那裏,就離開了祖業。
不僅相當於離開了原本的生活方式。
更是在心裏放下了原本鄉土人情對他們的約束,從而變成劫道作惡的刁民。
要是碰上個膽子大的。
還有可能揭竿起義,就地造反,反對王朝統治。
這才是皇帝最為擔憂的事情。
鬧大了之後,就需要無數人力物力,調集軍隊前去鎮壓。
正因如此。
流民才會被每一任統治者所忌憚。
但現在蘇策卻有法子安置災民,穩定流民。
這法子,弘治皇帝怎能不吃驚?
此刻,蘇策並未停下。
他接著說道:
“但是那些隻是簡單的現象和後果,最根本的好處還不算。”
弘治皇帝立刻側目。
蘇策所說“以工代賑”的上麵兩個好處就已經足夠讓他心動了。
但還不是最關鍵的好處?
那......
弘治皇帝目光灼灼。
“好!”
“朕明白你的意思,你繼續說。”
蘇策頷首,躬身謝禮,然後接著道:
“若是單單隻有那幾樣的話,隻能算是良策,算不得什麽經世之言。”
“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在於......”
“......人心。“
他一停頓。
幾乎是吸引了所有目光。
禦書房中。
幾位大臣都是緊緊盯著他,等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