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常人所不敢想也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師 作者:力大如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弘治皇帝越聽越覺得可行,聽著聽著身子都微微往前傾,顯得極為認真的樣子。
“什麽法子?”
“繼續說!”
朱厚照接著道:
“韃靼人逐水草而居,並非因為牛馬羊所吃草料消耗了草場,單純的牛馬食草,隻會吃掉草尖,讓草場更加茂盛。
“真正的原因便是因為羊,羊吃草如乞丐,連著草根也不會放過,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草場衰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韃靼人才會遷徙。”
弘治皇帝越聽越投入,神色逐漸變得有些激動起來。
直接站直了身子,親手給朱厚照遞來了錦墩。
“不錯,言之有理,朕確實知道此事。”
朱厚照眼神一轉,露出一個有些狡猾意味的笑來,說道:
“既然如此,那咱們大量需要羊毛,就會讓韃靼人棄牛馬而轉養羊,時間一長,那些草場就會更加退化。”
“以後便會逐漸南下。”
“屆時他們缺少戰馬,並且都和大明做貿易成習慣了,自然就不會打了。”
“而是從北方融入大明,到內陸水草豐盈之處定居。”
“那個時候,我泱泱天朝,自然會同化他們,如此一來......”
“可保大明漠北萬世無憂也!”
此言一出,頓時養心殿中好像充滿了一股壯誌淩雲的氣氛。
就連弘治皇帝也忍不住為之觸動。
“好,好,好!”
他一連說出三個好,甚至忍不住,遊總拍案而起的衝動。
這個法子,不管從什麽角度來看都是極為適合當今大明的。
甚至說,就專門為了應對韃靼人而誕生的。
“太子今日所言,乃是老臣謀國之言!”
“三位師傅,你們有何建議?”
弘治皇帝眼神灼灼,一一掃過三位內閣大臣。
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三人都是異口同聲。
“臣,無異議!”
弘治皇帝欣然大笑。
“不錯,如此一來,太子等人所製毛衣,確實是大功一件。”
“來人,傳朕口諭。”
“今後內務部門每年采購毛衣一千件,同時各位師傅.......你們應當知道怎麽辦吧?”
他頗有些揶揄的掃了一圈。
朱厚照看著心神蕩漾。
哎呀,早知道毛衣作用這麽大,之前還折騰三位師傅做什麽?
早來這一套,毛衣早推廣出去了啊。
若問什麽買賣最好做。那無疑是和官府打交道的買賣最好做。
有了政令的支持,何愁賣不出去?不止可以大賣特賣,甚至可能賣到南方去,在大明形成一股潮流。
不過現在,最有成就感的其實並不是賺銀子了。
一旦涉及到韃靼人。
朱厚照總有一股天生的恨意,他們劫掠大明北邊已久,當初的土木堡之役,就是那些蠻子給大明刻骨銘心的教訓。
這種深入骨髓的仇,他一直記在心底。
現如今可以通過如此“陰損”的招數,讓韃靼人屈服。
簡直比堂堂正正在戰場上擊敗了他們還爽。
以後,自己可以逢人便說:“什麽韃靼人?不費吹灰之力,動動嘴皮子就是本宮的手下敗將了!”
弘治皇帝依舊在和幾位大臣商議著細節。
越推衍,越是覺得此事可行,不僅如此,並且如此新穎的方法並不隻有在韃靼人身上才可以。
現在迴過頭來想,和南邊開海,斷絕倭寇也是一個道理。
弘治皇帝不禁產生了一個聯想。
這麽好的注意......真的是太子的腦袋瓜裏能誕生出來的嗎?
真的嗎?
怎麽橫豎看,都是蘇策的手筆呢?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眼朱厚照,然後問道:
“照兒的法子,絕對是可行的,這一點朕和諸位師傅已經論述過了。”
“不過朕還是有一點想不通,不知太子能否解答。”
朱厚照正飄飄欲仙的在天上,先前弘治皇帝一頓誇已經讓他找不著北了。
滿臉的得意,一叉腰說道:
“父皇盡管發問,兒臣言無不盡,知無不答!”
弘治皇帝想著,好小子,真能裝啊。
要不是朕知道你是什麽人,知道蘇策是什麽人。
還真被你糊弄過去了。
“朕問問你,上次出宮是什麽時候?”
“為何最近,聽楊師傅說你總不在擷芳殿?”
朱厚照想也沒想,“兒臣剛從外麵迴來啊,學的東西可比楊師傅教的重要多了!”
可話一脫口,他就有點後悔了。
這不是完全明明白白的告訴父皇這就是蘇策的注意了嗎?
雖說事實確實如此吧......但是本宮人前顯聖才剛剛一會。
父皇就不能讓兒臣多裝一會嗎?
他頗有怨念的望著弘治皇帝,許久之後幽幽說道:
“確實是兒臣那位朋友的注意......父皇猜對了。”
弘治皇帝忍俊不禁,被朱厚照給逗笑了。
不過這麽一來,似乎才正常。
李東陽已經猜到了是蘇策的主意,可真當太子說出來的時候。
依舊是暗暗震驚,忍不住咂舌。
少年出英才啊!
再看看自家那個兒子,成天鑽研什麽“聖人之言”,固守家中。
人比人氣死人啊......
起初,以前剛剛認識蘇策的時候,李東陽本以為他隻是在同齡人中為佼佼者,打算以後蘇策入朝為官,自己還能提攜一二。。
沒想到,如今竟然提出了他們幾個內閣大臣都覺得極為精妙的想法。
這還用得著自己提攜嗎?
陛下都快寶貝死了。
不過。
沒多長時間,剛才沉默的劉健開口問道:
“殿下的法子,老臣以為極妙。”
“尤其是羊吃草根這般的‘絕戶計’,實在是常人之所不敢想也。”
“但殿下所說,乃是後麵長久的發展之計,可保後世無虞。”
“不過老臣卻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
“現在,此時此刻,韃靼人正在肆虐漠北,大明當如何應對?”
“戰爭已然挑起,豈能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平息的?”
“陛下和殿下所期待的固然也是臣等期待的,大明邊境安寧,那邊的百姓可以如同中原的百姓一樣安守祖業。”
“但是若要他們放下仇恨,放下偏見,與擄走他們家人、子女的蠻子相處,又該怎樣應對?”
“什麽法子?”
“繼續說!”
朱厚照接著道:
“韃靼人逐水草而居,並非因為牛馬羊所吃草料消耗了草場,單純的牛馬食草,隻會吃掉草尖,讓草場更加茂盛。
“真正的原因便是因為羊,羊吃草如乞丐,連著草根也不會放過,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草場衰竭,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韃靼人才會遷徙。”
弘治皇帝越聽越投入,神色逐漸變得有些激動起來。
直接站直了身子,親手給朱厚照遞來了錦墩。
“不錯,言之有理,朕確實知道此事。”
朱厚照眼神一轉,露出一個有些狡猾意味的笑來,說道:
“既然如此,那咱們大量需要羊毛,就會讓韃靼人棄牛馬而轉養羊,時間一長,那些草場就會更加退化。”
“以後便會逐漸南下。”
“屆時他們缺少戰馬,並且都和大明做貿易成習慣了,自然就不會打了。”
“而是從北方融入大明,到內陸水草豐盈之處定居。”
“那個時候,我泱泱天朝,自然會同化他們,如此一來......”
“可保大明漠北萬世無憂也!”
此言一出,頓時養心殿中好像充滿了一股壯誌淩雲的氣氛。
就連弘治皇帝也忍不住為之觸動。
“好,好,好!”
他一連說出三個好,甚至忍不住,遊總拍案而起的衝動。
這個法子,不管從什麽角度來看都是極為適合當今大明的。
甚至說,就專門為了應對韃靼人而誕生的。
“太子今日所言,乃是老臣謀國之言!”
“三位師傅,你們有何建議?”
弘治皇帝眼神灼灼,一一掃過三位內閣大臣。
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三人都是異口同聲。
“臣,無異議!”
弘治皇帝欣然大笑。
“不錯,如此一來,太子等人所製毛衣,確實是大功一件。”
“來人,傳朕口諭。”
“今後內務部門每年采購毛衣一千件,同時各位師傅.......你們應當知道怎麽辦吧?”
他頗有些揶揄的掃了一圈。
朱厚照看著心神蕩漾。
哎呀,早知道毛衣作用這麽大,之前還折騰三位師傅做什麽?
早來這一套,毛衣早推廣出去了啊。
若問什麽買賣最好做。那無疑是和官府打交道的買賣最好做。
有了政令的支持,何愁賣不出去?不止可以大賣特賣,甚至可能賣到南方去,在大明形成一股潮流。
不過現在,最有成就感的其實並不是賺銀子了。
一旦涉及到韃靼人。
朱厚照總有一股天生的恨意,他們劫掠大明北邊已久,當初的土木堡之役,就是那些蠻子給大明刻骨銘心的教訓。
這種深入骨髓的仇,他一直記在心底。
現如今可以通過如此“陰損”的招數,讓韃靼人屈服。
簡直比堂堂正正在戰場上擊敗了他們還爽。
以後,自己可以逢人便說:“什麽韃靼人?不費吹灰之力,動動嘴皮子就是本宮的手下敗將了!”
弘治皇帝依舊在和幾位大臣商議著細節。
越推衍,越是覺得此事可行,不僅如此,並且如此新穎的方法並不隻有在韃靼人身上才可以。
現在迴過頭來想,和南邊開海,斷絕倭寇也是一個道理。
弘治皇帝不禁產生了一個聯想。
這麽好的注意......真的是太子的腦袋瓜裏能誕生出來的嗎?
真的嗎?
怎麽橫豎看,都是蘇策的手筆呢?
他不動聲色的看了眼朱厚照,然後問道:
“照兒的法子,絕對是可行的,這一點朕和諸位師傅已經論述過了。”
“不過朕還是有一點想不通,不知太子能否解答。”
朱厚照正飄飄欲仙的在天上,先前弘治皇帝一頓誇已經讓他找不著北了。
滿臉的得意,一叉腰說道:
“父皇盡管發問,兒臣言無不盡,知無不答!”
弘治皇帝想著,好小子,真能裝啊。
要不是朕知道你是什麽人,知道蘇策是什麽人。
還真被你糊弄過去了。
“朕問問你,上次出宮是什麽時候?”
“為何最近,聽楊師傅說你總不在擷芳殿?”
朱厚照想也沒想,“兒臣剛從外麵迴來啊,學的東西可比楊師傅教的重要多了!”
可話一脫口,他就有點後悔了。
這不是完全明明白白的告訴父皇這就是蘇策的注意了嗎?
雖說事實確實如此吧......但是本宮人前顯聖才剛剛一會。
父皇就不能讓兒臣多裝一會嗎?
他頗有怨念的望著弘治皇帝,許久之後幽幽說道:
“確實是兒臣那位朋友的注意......父皇猜對了。”
弘治皇帝忍俊不禁,被朱厚照給逗笑了。
不過這麽一來,似乎才正常。
李東陽已經猜到了是蘇策的主意,可真當太子說出來的時候。
依舊是暗暗震驚,忍不住咂舌。
少年出英才啊!
再看看自家那個兒子,成天鑽研什麽“聖人之言”,固守家中。
人比人氣死人啊......
起初,以前剛剛認識蘇策的時候,李東陽本以為他隻是在同齡人中為佼佼者,打算以後蘇策入朝為官,自己還能提攜一二。。
沒想到,如今竟然提出了他們幾個內閣大臣都覺得極為精妙的想法。
這還用得著自己提攜嗎?
陛下都快寶貝死了。
不過。
沒多長時間,剛才沉默的劉健開口問道:
“殿下的法子,老臣以為極妙。”
“尤其是羊吃草根這般的‘絕戶計’,實在是常人之所不敢想也。”
“但殿下所說,乃是後麵長久的發展之計,可保後世無虞。”
“不過老臣卻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
“現在,此時此刻,韃靼人正在肆虐漠北,大明當如何應對?”
“戰爭已然挑起,豈能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平息的?”
“陛下和殿下所期待的固然也是臣等期待的,大明邊境安寧,那邊的百姓可以如同中原的百姓一樣安守祖業。”
“但是若要他們放下仇恨,放下偏見,與擄走他們家人、子女的蠻子相處,又該怎樣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