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講講,我喜歡聽。”


    朱厚照眼裏放光,搬好小板凳,一臉受教的模樣。


    蘇策清清嗓子,不緊不慢的端了杯茶水在手裏。


    茶香四溢,氤氳在小屋裏。


    “當今大明為富之道,無非幾種。”


    “為官者富,魚肉百姓,禍亂一方。”


    “為商者富,低買高賣,獲利於民。”


    “為工者富,以技長人,多勞多得。”


    “為農者富,寄身於田,屯地種糧。”


    “但要我說,哪一種都不完全適合的大明朝廷。”


    朱厚照詫異的眨了眨眼,老蘇好像說了,又好像沒說。


    聽君一席話,勝聽一席話。


    他列舉了幾個賺錢的法子,還都給堵上了。


    “那怎麽辦?”


    “按你說的,朝廷不是沒救了嗎?”


    “開海不也是做商賈嗎?低買高賣,獲利於民?”


    朱厚照百思不得其解。


    顯然他的小腦袋瓜還沒到能參透這些東西的時候。


    蘇策故意賣了個關子,問道:


    “那你想想,這些有沒有什麽共同點?”


    朱厚照腦袋一動,立即答道:


    “都和銀子有關?”


    蘇策:“......”


    “你說的也對。”


    朱厚照驕傲叉腰。


    “但不如說,他們賺銀子,無非是把大明的財富左手倒右手,隻是在不同的人之間來迴流轉罷了。”


    “說通俗點,就是把別人口袋裏的銀子掏到自己的口袋裏。”


    朱厚照樂了。


    “這不是廢話嗎?”


    “不掏到自己口袋裏,難不成還給別人賺錢?”


    蘇策眼睛一亮。


    “這就說到到關鍵的地方了。”


    “剛才幾個法子都是掏自己人口袋。”


    “你想想,開海是掏誰的口袋?”


    朱厚照眼中生疑。


    “西洋人?”


    他頓時覺得開悟了不少。


    “你是說,把西洋人的錢,掏到自己的口袋裏?”


    蘇策笑著點點頭。


    “孺子可教也。”


    朱厚照來了興致,接著說道:


    “能把西洋人的銀子,賺到大明,肯定是大功一件啊!”


    “隻不過,朝廷在其中該如何獲利?”


    “開海之後,江浙沿海富商豈不是更富了?”


    蘇策略一沉吟,接著說道:


    “鹽鐵都能官營,為何做西洋的買賣,朝廷不能官營一部分?”


    “再說了,初開海,所有商賈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正是需要朝廷在其中規範榜樣的時候,這豈不是個絕佳的機會?”


    朱厚照愈發覺得巧妙。


    不愧是老蘇,計劃都是一環接一環,早就全都想好了。


    “到時候,大把大把的銀子進國庫,想想就覺得來勁啊。”


    蘇策白了他一眼。


    “進國庫又不是進你口袋,你來勁什麽?”


    朱厚照愣了一下。


    訕訕笑了。


    “咳咳,我這不是,為國分憂嗎?”


    “大明好了,咱們這些人才能好嘛。”


    “我得趕緊迴去,跟我爹說說,讓他稟報上去。這等好事可不能拖!”


    蘇策攔住了他,眼神含著深意,說道:


    “不能急。”


    “你光聽了好處,怎麽不想想這事有多難?”


    朱厚照冷笑兩聲。


    “難?能有多難?”


    “大不了讓皇帝和太子把那些反對的都通通推出去砍了就是。”


    “磨磨唧唧的,我最煩那種人。”


    不過說完,他想起當初自己想在朝堂上提出商稅的事。


    眼睛裏不禁浮現幾分陰霾。


    那幫文臣的嘴皮子,他是討教過的。


    不說是顛倒是非,搬弄黑白吧,也可以說是指鹿為馬,鼠目寸光了。


    “唉,煩死了。”


    “怎麽想幹點實事就這麽難?”


    蘇策安慰道:


    “沒事,心是好的,皇帝陛下自然能感覺到。”


    “到時候不愁沒人支持。”


    朱厚照思來想去,覺得蘇策說的有理。


    破天荒的,頭一次生出世事艱難的心來。


    不由得長籲短歎。


    “此去要是挨了罵,也不枉我為國效力了。”


    “就是不知道提出這政策又要和多少人作對。”


    蘇策眼神怔怔,打量著朱厚照。


    他以前光覺得對方身為太子,就是靠著一片孝心,想提弘治皇帝分憂。


    沒想到,朱厚照也有這等的決心和抱負。


    自己之前倒是小瞧他了。


    想到這,蘇策言辭更誠摯了幾分。


    “想開海,我估計還會有一大阻力。”


    朱厚照:“什麽阻力?”


    蘇策接著道:


    “自然是倭寇。”


    他這麽一說,朱厚照也凝重了幾分。


    “確實,我疏忽了,倭寇始終橫行東南沿海。”


    “自打洪武年間,一直猖獗不斷,為了剿滅倭寇,大明花了不少心思。”


    “光是死傷百姓,衛所水寨兵就數以萬計。”


    “更不必說,那些南方富戶和倭寇相互勾結,富了自己口袋,窮了百姓口糧。”


    曆年以來東南沿海的奏疏朱厚照都有看過。


    他對打仗的事情很上心。


    不論是關於漠北韃靼人的戰報,還是東南倭寇的戰報。


    朱厚照都會一字不落的過目。


    所以現在才能口若懸河的講出來。


    蘇策笑道:


    “沒錯,正是因為如此,邊患不絕,百姓難安。”


    “所以要趁著倭寇還未完全傷及大明根基的時候,就徹底把危險掐死在搖籃裏。”


    平日裏。


    趁著空閑的時候,蘇策研讀了很多關於大明官場的書籍。


    同時也通過身邊的人知道了不少現在朝堂之上的東西。


    其實大明當下真正的毒瘤並非外患,而是內憂。


    自從大明戰神在土木堡把無數明朝精銳搭進去之後。


    大明的銳氣盡數失在了土木堡,此後代替的,就隻有不盡的防守政策了。


    明朝武將一派便開始凋零,勢力被一再打壓,直到徹底抬不起頭。


    萬事萬物都講究一個平衡,陰陽有序,則天道有常。


    若是一家獨大,肯定不是好現象。


    可現在的大明朝廷,就陷入了這種文官獨大的境地之中。


    但凡有武將想要提出什麽政見,便會被人用土木堡一事壓的說不出來話。


    帝王上行,臣子下效。


    所幸當今弘治朝的天子勤政,臣子便都將注意力放在為官從政上。


    還沒有像嘉靖朝那樣瘋狂斂財掠民。


    不過越是這樣,其實朝堂就越是混亂。


    所有人都滿懷抱負,想一展拳腳,七嘴八舌的提出政見。


    相同者抱團取暖,不同者互相攻訐。


    皇帝被文臣集團所裹挾。


    再加上弘治皇帝本身“從善如流”的特點,便有了幾分被文官集團所綁架的意味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力大如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力大如牛並收藏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