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宮,養心殿,禦書房中。


    寬大的桌案上,擺放著一幅寬八尺,長三尺餘的潔白宣紙。


    弘治皇帝手拿毛筆,潑墨落字,正在練習書法。


    身旁蕭敬弓著身子,全心投入的看著。


    半晌過後,收筆,蕭敬奉承道:


    “陛下好手筆,在陛下麵前顏筋柳骨莫過如此了。”


    “如此一幅墨寶,簡直是稀世珍品,估計要是流落出去,恐怕要惹得京城不少大家來搶。”


    弘治皇帝不動聲色的微微一笑,又轉瞬恢複了嚴肅。


    “胡說,朕的字哪有那麽好?”


    “你啊你,整日跟在朕的身邊侍候,別的沒學到,反倒是練出來一身拍馬屁的本領了。”


    蕭敬從陛下身前的茶杯的倒影中,隱約看到了他翹了下嘴角。


    知道自己馬匹拍對地方了,會心一笑。


    不過,他沒有繼續得寸進尺,嘴上說了兩句臣該死,不再念聲。


    有心情練書法,弘治皇帝顯然是心情極佳。


    近日各地奏疏上來,都是些雞毛蒜皮,沒什麽大事。


    對皇帝來說,無事便是美事。


    無事就意味著天下太平,百姓日子過的安心。


    他曆來寬仁,善待百姓,以守成之帝自比。


    見到百姓安居樂業,就是自己最欣慰的事。


    是時。


    門外傳話太監來報,左春坊大學生楊廷和來見。


    弘治皇帝點了點頭,讓太監把他宣進來。


    心裏卻是沉下去了一點。


    怎麽,老天見不得朕清閑嗎?


    各地剛剛安生幾日,太子就又開始作妖了?


    朱厚照自打會說話走路起,就沒辦過讓弘治皇帝舒心的事。


    彈弓打鳥,夜半失蹤,都是家常便飯。


    雖然詹事府裏每一位老師都說太子聰慧過人,以後必然是一代明君。


    可弘治皇帝是怎麽看怎麽覺得不像,這小子的聰明勁兒就從來沒用過地方。


    楊廷和今天來,估計又是要告狀了。


    弘治皇帝沒了興致,讓蕭敬把桌上的墨寶撤了下去,幽幽歎了口氣。


    剛進門的楊廷和一身青色朝服,外麵的風有些大,朝服上的補子都被吹得都有些褶皺。


    他拍了拍身上,恭敬行禮。


    “臣,楊廷和見過陛下。”


    弘治皇帝擺了擺手。


    “來人,賜座。”


    “楊師傅,可是又來跟朕告狀的?”


    他將靠在筆山上,瀝幹了墨汁的狼毫拿起來,掛在筆架上,麵色如水,看不出什麽心情。


    反倒是楊廷和,氣喘籲籲,風塵仆仆。


    宮裏不讓大臣們乘步攆,平日裏都是從午門一路走進來。


    養心殿在上朝的乾清宮後麵,要走的更遠。


    加之楊廷和心裏裝著事,一路快步,所以喘氣有些粗。


    “陛......陛下,臣有關於太子的大事要奏。”


    “不是告狀,是好事啊。”


    弘治皇帝頓時抬了抬眉,麵色古怪。


    他朱厚照還能幹出來什麽好事?


    太子平常不是忙著瞎溜達,就是騎馬追著人跑。


    半點儲君的樣子都沒有。


    指望他幹好事,弘治皇帝覺得自己不如效仿成祖,再往北打一次韃靼人。


    弘治皇帝輕咳兩聲。


    “嗯......楊師傅,你說吧。”


    楊廷和激動,手指都有些哆哆嗦嗦,從懷中摸出一份奏章。


    “陛下請看,臣剛剛寫的詳細奏報。”


    “太子他們所製的鹽,已經足足占到了整個京城的一成啊!”


    “整個大明皇城,足足五十餘萬人,十餘萬戶人家。”


    “一成的細鹽供給量,陛下可知道有多大嗎?”


    前朝年間,戶部曾有記載。


    “大口歲食鹽十二斤,小口半之。”


    便是說大人一年吃鹽十二斤,孩子則有六斤。


    自從洪武年間,戰亂結束。


    百廢待興之時。


    太祖朱元璋下令,讓百姓休養生息,流民安定,繼續種地。


    民間耕地麵積就開始擴大,百姓平均每日耕作量上升。


    相應的,對鹽的需求也就變得更多。


    所以明朝比曆代前朝的人均需鹽量都更高。


    弘治皇帝起初不太相信,皺著眉頭瞥了楊廷和一眼。


    但接過奏章,打開細細翻閱之後,竟是慢慢瞪大了眼睛。


    “一月出鹽五萬餘斤?”


    “此事當真?”


    楊廷和不敢欺上,嚴肅的點頭道:


    “千真萬確,臣專門派人去了趟都轉運司衙門,問了專員才拿到這份賬目。”


    “不過,他們還不知道此中有太子摻和,售鹽一事,都是由東宮的侍衛去做的。”


    弘治皇帝還沒有從震驚中恢複迴來,長著嘴,反映了一會之後,才喃喃問道:


    “這......這些都是太子和他在宮外的那個朋友一起做的?”


    “竟然有如此大的規模?”


    鹽鐵生意乃是國營,收益不菲,是朝廷國庫的重要開支來源。


    弘治皇帝素來極為重視。


    海鹽曬場距離京師遙遠,運輸中途會有不少損失。


    加上曬鹽場分布都比較零散,全國各個沿海都有。


    每年光是把鹽運到京城,中途運輸就要花不少的銀子。


    現在京城邊上就能產鹽。


    弘治皇帝當然清楚這意味著什麽。


    楊廷和苦笑著點了點頭。


    “陛下,這迴太子可是大功一件啊。”


    “不僅出鹽量多,而且質量絕佳,潔白如雪,細膩如沙,臣是親眼見過的。”


    “據拙荊所言,現在整個大明權貴之中,都流行吃細鹽了。”


    想起那個整日逃課的太子,就連楊廷和自己也沒辦法把眼前的奏章和人對上號。


    總覺得,這事不像太子做出來的......


    弘治皇帝重新看了一邊奏章,生怕遺漏了哪部分。


    他越看越覺得心驚。


    天然的地理位置,加上絕佳的品質,簡直有顛覆京城鹽業格局的潛質!


    “好,好啊。”


    “不過,朕怎麽覺得,太子不像是能做到這種事的人?”


    楊廷和麵色一滯。


    “.......”


    “呃,陛下可能是......小瞧太子了吧。”


    “太子殿下自幼聰慧,此等小事應該還是能做到的。”


    楊廷和說了違心話。


    可他又不能不說。


    要不然,總不能直接說:“確實,我也這麽想。”


    弘治皇帝想起曾經蕭敬打探到的消息。


    招了招手。


    “蕭敬,朕問你,太子身邊那人叫什麽來著,朕想不起來了。”


    蕭敬想了片刻,答道:


    “迴稟陛下,名叫蘇策。”


    名字出來的瞬間,楊廷和呆若木雞。


    “什麽?!”


    “蘇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力大如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力大如牛並收藏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