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你的運氣挺好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情緒激動之後,總是會突然間冒出些不合適大的想法。
不過這些不重要,高海拔有些缺氧,腦子一時有些混沌也是有的,反正沒說出來,就沒人知道。
來人,正是唿延通。
唿延通來了。
吐蕃大軍敗了。
本就是相持的局麵,當一方援軍到來的時候,就成了壓倒對方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杜帥,杜帥不放心你們,所以讓俺早出發了一會,剛好遇到了你的傳令兵,得虧趕上了。”唿延通看著處理傷口的張奎,也是有些佩服的。
“謝過唿延將軍了,若是將軍晚來一會,今日怕是兇多吉少。”鄭奎抱拳一禮,“我死不算大事,隻是大軍這般敗了,屬實有些對不起陛下隆恩。”
齊國既然沒敗過,那就不能在自己手上敗了,那不得青史留名?
社死上千年?!
“俺便是不來,你們應該也不會輸,隻是大概死傷會更重。”唿延通搖頭道。
唿延通雖然在齊國算不得名將,本身也沒多大名氣,但是將門出身,又打了一輩子仗,自然有自己的眼光在。
吐蕃大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便是自己不來,他們也扛不到最終的勝利。
但是鄭奎這一部兵馬也會很危險,體力下降的太厲害,傷亡的速度已經開始明顯加快了。
“還是要謝過將軍。”張奎道,看了眼躺地上都已經不能說話的郭世廣,再晚十個唿吸,自己就得給郭世廣照顧遺孀和孩子了。
現在也不一定能活,唉,也不知道咱咋那麽倒黴~
“你們也算是運道了,咱們梁山計算軍功,主要還是看人頭,此番斬獲不少,敘功三轉總是有的。”唿延通道。
所以你看,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人看,這結果還能截然相反的···
··· ···
張奎一番大戰,齊國朝廷自然不會虧待。
對齊國來說,打仗從來不是大問題,甚至現在打仗不賺錢也問題不大,體量足夠大,王燁也有足夠多的發明創造,雖然不成體係,但是終歸對生產力的提升是有好處的。
所以現在的齊國,本身抗風險的能力很強,張奎打仗勝了自然好,便是敗了也於大局無礙。
而王燁比張奎預計大的要狠多了呃,除了杜老大領兵往西之外,王燁還派遣李彥仙左軍全軍三萬兵馬進入蜀中聽杜老大節製,再讓吳玠率領右軍全軍三萬從西寧(蘭州)出發,往西南方向進攻吐蕃。
如此便是差不多十萬兵馬,打吐蕃如今不足百萬,嗯,應該是不足百萬大的,鼎盛時期的賭博,有四百萬人口,那時候還有人口統計,而如今四分五裂的,不好計數的。
想法是好的,但是實際執行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
就是後世進入二十一世紀,青藏高原它也還是天塹,道路難行。
從蘭州到拉薩,有四千裏,如果按照一天行軍二十裏計算,吳玠部也需要打小一年。
杜老大不能做主力,因為往蜀中運送糧食本身就費勁,再轉運到前線,補給壓力太大,所以得等吳玠,而按照現在這種基本沒有什麽路的實際情況,那這一仗打兩三年也是有可能的。
不止一個人,擔心對吐蕃的戰爭會拖垮整個齊國。
畢竟曆史上,這種事情並不罕見,曠日持久的戰爭,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國力衰退,比如百姓負擔加重等等
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就像漢武帝,打仗贏了,但是百姓過的極為艱苦,以史為鑒,可以避免執政錯誤。
一群人推薦自己讀史書,也讓王燁有些麻瓜,第一次對自己的決策產生了懷疑。
雷霆報複應該是對的,但是,是不是見好就收?
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多聰明的人,沒有曆史參考的決策,尤其是被那麽多人不看好的決策,難免有些不自信。
“想那麽多幹嘛?便是真打輸了,又能怎麽的?”許貫忠對此不以為然。
現在的許貫忠,實際不怎麽外派了,朝堂之後,本來事情就多,國家太大,需要盯著的事情又太多,所以許貫忠現在朝堂上沒個正經差遣,掛著樞密使的名頭,做的確是情報頭子兼職軍師的工作。
為王燁出謀劃策,確實算是軍師。
嗯,偶爾還兼職一下心理醫生。
“我不是怕打輸,而是怕打成持久戰,而且是沒結果的持久戰。”王燁道,“青藏高原不是高麗和日本,不適宜耕種,本身打下來大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開疆拓土,每日都能拓土幾十裏,怎麽會沒有結果?”許貫忠道。
“遼國當年疆域也大,但是並沒有什麽卵用,論國力實際上還比不上宋國。”王燁道。
“你當年不是嫌棄過前朝太祖沒出息嗎?隻占膏腴之地。”
“雖然沒出息,但是治理起來也輕鬆啊。”
“嘖嘖,當年你可不是這樣,恨不得這天下所有地盤都是你的。”
“我現在也是這想法,就是擔心步子太大,扯著蛋。”
“我的陛下啊,你換個思路想一下,這群人隻敢讓你讀史書,可有當麵反對的?”
王燁想了想,道:“那倒是不曾。”
“自炎黃傳世以來,你口中的青藏高原,便不曾為我華夏所統領。他們隻是擔心,又不是不想打下來這吐蕃,咱們若是做成了,不是給後世打個樣?”許貫忠道。
如果這事王燁做不到,那後麵誰能做到?
對王燁開疆拓土的能力,許貫忠比他對自己都更有信心。
“這話說的也有道理,想打下青藏高原,最重要還是百姓,不把後勤路線弄好了,這事根本搞不成。”王燁微微皺眉,現在的齊國,弄的大工程有點多。
“這一段可以用靠火車運送,黃河在咱們手裏,往上遊慢慢打,早晚能到三江源。”許貫忠道。
王燁點點頭,不太確定沿著黃河修路到三江源是不是正確,對西藏的了解太少,王燁甚至對主要進藏的道路都不是很熟悉,現在吳玠的進攻路線,實際是吐蕃從山上下來,搶劫的來時路。
“攻吐蕃之難,難在地利,也難在咱們的人心,若是真能齊心協力,自然攻的下來。”王燁道。
許貫忠笑了笑,等的就是這句話,領頭的相信,才能齊心協力不是,頓了頓,道:“陛下是擔心咱們打吐蕃日久,南宋朝廷再成了氣候?”
“嗯,畢竟是三四千萬百姓的體量,趙楷雖然人有點瘋,但是本事還是有的。”王燁道。
趙楷確實是有些本事,最起碼比趙佶做事認真,比趙桓做事果斷,是真有明君之相的。
“其人不過偽善,看似禮賢下士,實際心高氣傲的不行,為人大權獨攬,則必剛愎自用,成不了大事的。”許貫忠對趙楷,有不同的看法。
王燁想了想,信了許貫忠的判斷。
雖然聊得有些沒頭沒尾的,但是重點是,自己作為齊國皇帝,做的決定就要相信一定能成,如果說錯了,那也是得嚐試之後。
如今這般兩路進軍的時候,自己更是必須要信心滿滿的。
“而且,咱們大軍如果不動起來,南宋怎麽能亂?”許貫忠冷笑一聲,道:“大軍不動,咱們內部的問題又怎麽能暴露出來?”
“內部問題?”
“跳梁小醜罷了。”
不過這些不重要,高海拔有些缺氧,腦子一時有些混沌也是有的,反正沒說出來,就沒人知道。
來人,正是唿延通。
唿延通來了。
吐蕃大軍敗了。
本就是相持的局麵,當一方援軍到來的時候,就成了壓倒對方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杜帥,杜帥不放心你們,所以讓俺早出發了一會,剛好遇到了你的傳令兵,得虧趕上了。”唿延通看著處理傷口的張奎,也是有些佩服的。
“謝過唿延將軍了,若是將軍晚來一會,今日怕是兇多吉少。”鄭奎抱拳一禮,“我死不算大事,隻是大軍這般敗了,屬實有些對不起陛下隆恩。”
齊國既然沒敗過,那就不能在自己手上敗了,那不得青史留名?
社死上千年?!
“俺便是不來,你們應該也不會輸,隻是大概死傷會更重。”唿延通搖頭道。
唿延通雖然在齊國算不得名將,本身也沒多大名氣,但是將門出身,又打了一輩子仗,自然有自己的眼光在。
吐蕃大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便是自己不來,他們也扛不到最終的勝利。
但是鄭奎這一部兵馬也會很危險,體力下降的太厲害,傷亡的速度已經開始明顯加快了。
“還是要謝過將軍。”張奎道,看了眼躺地上都已經不能說話的郭世廣,再晚十個唿吸,自己就得給郭世廣照顧遺孀和孩子了。
現在也不一定能活,唉,也不知道咱咋那麽倒黴~
“你們也算是運道了,咱們梁山計算軍功,主要還是看人頭,此番斬獲不少,敘功三轉總是有的。”唿延通道。
所以你看,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人看,這結果還能截然相反的···
··· ···
張奎一番大戰,齊國朝廷自然不會虧待。
對齊國來說,打仗從來不是大問題,甚至現在打仗不賺錢也問題不大,體量足夠大,王燁也有足夠多的發明創造,雖然不成體係,但是終歸對生產力的提升是有好處的。
所以現在的齊國,本身抗風險的能力很強,張奎打仗勝了自然好,便是敗了也於大局無礙。
而王燁比張奎預計大的要狠多了呃,除了杜老大領兵往西之外,王燁還派遣李彥仙左軍全軍三萬兵馬進入蜀中聽杜老大節製,再讓吳玠率領右軍全軍三萬從西寧(蘭州)出發,往西南方向進攻吐蕃。
如此便是差不多十萬兵馬,打吐蕃如今不足百萬,嗯,應該是不足百萬大的,鼎盛時期的賭博,有四百萬人口,那時候還有人口統計,而如今四分五裂的,不好計數的。
想法是好的,但是實際執行起來,還是比較麻煩的。
就是後世進入二十一世紀,青藏高原它也還是天塹,道路難行。
從蘭州到拉薩,有四千裏,如果按照一天行軍二十裏計算,吳玠部也需要打小一年。
杜老大不能做主力,因為往蜀中運送糧食本身就費勁,再轉運到前線,補給壓力太大,所以得等吳玠,而按照現在這種基本沒有什麽路的實際情況,那這一仗打兩三年也是有可能的。
不止一個人,擔心對吐蕃的戰爭會拖垮整個齊國。
畢竟曆史上,這種事情並不罕見,曠日持久的戰爭,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國力衰退,比如百姓負擔加重等等
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就像漢武帝,打仗贏了,但是百姓過的極為艱苦,以史為鑒,可以避免執政錯誤。
一群人推薦自己讀史書,也讓王燁有些麻瓜,第一次對自己的決策產生了懷疑。
雷霆報複應該是對的,但是,是不是見好就收?
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多聰明的人,沒有曆史參考的決策,尤其是被那麽多人不看好的決策,難免有些不自信。
“想那麽多幹嘛?便是真打輸了,又能怎麽的?”許貫忠對此不以為然。
現在的許貫忠,實際不怎麽外派了,朝堂之後,本來事情就多,國家太大,需要盯著的事情又太多,所以許貫忠現在朝堂上沒個正經差遣,掛著樞密使的名頭,做的確是情報頭子兼職軍師的工作。
為王燁出謀劃策,確實算是軍師。
嗯,偶爾還兼職一下心理醫生。
“我不是怕打輸,而是怕打成持久戰,而且是沒結果的持久戰。”王燁道,“青藏高原不是高麗和日本,不適宜耕種,本身打下來大的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開疆拓土,每日都能拓土幾十裏,怎麽會沒有結果?”許貫忠道。
“遼國當年疆域也大,但是並沒有什麽卵用,論國力實際上還比不上宋國。”王燁道。
“你當年不是嫌棄過前朝太祖沒出息嗎?隻占膏腴之地。”
“雖然沒出息,但是治理起來也輕鬆啊。”
“嘖嘖,當年你可不是這樣,恨不得這天下所有地盤都是你的。”
“我現在也是這想法,就是擔心步子太大,扯著蛋。”
“我的陛下啊,你換個思路想一下,這群人隻敢讓你讀史書,可有當麵反對的?”
王燁想了想,道:“那倒是不曾。”
“自炎黃傳世以來,你口中的青藏高原,便不曾為我華夏所統領。他們隻是擔心,又不是不想打下來這吐蕃,咱們若是做成了,不是給後世打個樣?”許貫忠道。
如果這事王燁做不到,那後麵誰能做到?
對王燁開疆拓土的能力,許貫忠比他對自己都更有信心。
“這話說的也有道理,想打下青藏高原,最重要還是百姓,不把後勤路線弄好了,這事根本搞不成。”王燁微微皺眉,現在的齊國,弄的大工程有點多。
“這一段可以用靠火車運送,黃河在咱們手裏,往上遊慢慢打,早晚能到三江源。”許貫忠道。
王燁點點頭,不太確定沿著黃河修路到三江源是不是正確,對西藏的了解太少,王燁甚至對主要進藏的道路都不是很熟悉,現在吳玠的進攻路線,實際是吐蕃從山上下來,搶劫的來時路。
“攻吐蕃之難,難在地利,也難在咱們的人心,若是真能齊心協力,自然攻的下來。”王燁道。
許貫忠笑了笑,等的就是這句話,領頭的相信,才能齊心協力不是,頓了頓,道:“陛下是擔心咱們打吐蕃日久,南宋朝廷再成了氣候?”
“嗯,畢竟是三四千萬百姓的體量,趙楷雖然人有點瘋,但是本事還是有的。”王燁道。
趙楷確實是有些本事,最起碼比趙佶做事認真,比趙桓做事果斷,是真有明君之相的。
“其人不過偽善,看似禮賢下士,實際心高氣傲的不行,為人大權獨攬,則必剛愎自用,成不了大事的。”許貫忠對趙楷,有不同的看法。
王燁想了想,信了許貫忠的判斷。
雖然聊得有些沒頭沒尾的,但是重點是,自己作為齊國皇帝,做的決定就要相信一定能成,如果說錯了,那也是得嚐試之後。
如今這般兩路進軍的時候,自己更是必須要信心滿滿的。
“而且,咱們大軍如果不動起來,南宋怎麽能亂?”許貫忠冷笑一聲,道:“大軍不動,咱們內部的問題又怎麽能暴露出來?”
“內部問題?”
“跳梁小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