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他又不留在西夏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夏亡國,自然是慘的不行的。
興慶府的慘狀且不表,隻說高寵的馬夠快,而李乾順走的也不夠果斷,所以李乾順還是被追上了。
若是遇到個會寫的,還是能大書特書一番的。
窮途末路的皇帝,滿懷悲憤的準備拔劍自刎,然後被身邊不離不棄的大將攔住,君臣痛哭,很是感人。
再加上還有背叛者被罵的愧疚羞慚、父子情深什麽的,這麽些元素揉到一起,那是可以拍一集電影的。
結果···
他們遇上了高寵。
哪怕李乾順已經借坡下驢,已經在李良輔的勸說下意動,準備為了西夏國民選擇放下驕傲,委屈求···
“嗖!”
李乾順被高寵一箭射死了。
高寵的箭法是王燁教的,當你力氣足夠大的時候,箭法就不要太過追求技巧,弓的力度足夠,箭矢就足夠快,大概方向能準的情況下,就不用非瞄著咽喉射。
沒有槍頭都能捅死人,箭矢速度快了,也是能直接射穿甲胄的。
嗯,高寵也知道直接射死李乾順可能不太好,於是喊道:“兀那西夏國主,若是不降,這西夏兵馬大元帥李良輔,就是你的前車之鑒。”
咱們且不說高寵這段話是不是有語病,隻因為李乾順和李良輔穿著一般精良甲胄,年齡也差不多,嗯,看上去差不多,高寵認錯也是情有可原。
李良輔:“··· ···”
李良輔看著高寵,滿是憤怒。
隻是看著高寵冷冰冰的眼神,到底是把敢怒不敢言,潸然淚下,道:“將軍弄錯了,我是李良輔,這是我西夏國主。”
“哎呀,這般如何是好?”高寵驚訝道。
嗯,高寵演技相當浮誇。
“若是陛下知道我這般魯莽,可是不好,怪罪下來,俺可遭不住。要不然李元帥硬氣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此全軍覆沒於此處曠野,我也好有個交代。”高寵道。
是的,皇帝末路,身隕殉國,如此史書上的記載,自然是相當好的。
“將軍誤會了,我等請降。”
李良輔下馬,懷中抱著的便是李乾順幼子李仁孝。
李乾順的大兒子李仁愛幼聰穎,長多材藝,但是可惜他娘是遼國宗室女耶律南仙,因遼國亡國,悒鬱而卒,所以對李乾順的最後一個兒子李仁孝,李良輔抱的很緊。
“李元帥,你這樣讓我很難辦啊。”高寵皺眉道,“這話本裏麵,趙氏孤兒的故事可是流傳千古,我家陛下雖然有孩子不殺的原則,但是這一國皇子還是有些難辦啊,我等為陛下爪牙,正該做了這些髒事~”
“我會帶著這孩子改名換姓,決不敢有非分之想。”李良輔又緊了緊手中的孩子。
“孩子交給你帶,別說我們陛下,便是我這般不聰明的,恐怕也不能放心。”
李良輔頓了頓,道:“我可以死。”
高寵也是一愣,這李良輔沒怎麽聽說過,沒想到還是個好漢,想了想,說道:“這孩子四歲了吧。”
“三歲。”李良輔道。
高寵:“··· ···”
高寵迴頭看了看身後,罷了,人太多,沒法滅口,若是連個三歲的孩子都容不下,總感覺有損陛下威信,就這般把人帶迴去吧~
··· ···
嶽飛那邊已經把讓西夏事實上的滅了國,而劉錡,依然在鹽州按部就班的攻城拔寨。
嗯,為了策應嶽飛的軍事行動,劉錡大軍還是動起來了的,從兩日推進十五裏,變成了一日推進十裏。
劉錫看在眼裏,是急在心裏。
“你便這般看著嶽飛那後生,立此不世之功?”劉錫道。
“大哥。”劉錡喊了一聲哥,嗯,有情緒了。
劉錫有些訕訕。
世事總是有些無常。劉錫是劉仲武嫡長子,也就是劉錡的親大哥,他們一家親兄弟四個,還有兩個弟弟劉釗、劉銳,這倆還沒成年,現在跟著他們老爹在遼州讀書習武。
原本劉錫是嫡長,自然是用心培養的,劉家將門的頂門柱子,那曾經也是做過一地防禦使的人物。
隻是~
劉錫也知道,自己不僅際遇上比不上自己二弟,實際領兵能力也比二弟要差上許多。
臨陣無破敵之策,統兵無應變之能。
這是劉仲武對自己長子的評價,也是劉錫人生經曆大變之後,逐漸有了的自我認知。
所以如今在弟弟軍中任指揮使,劉錫也沒什麽意見。
當然,知道自己不足本身很難,劉錫隻是勉強接受了,不代表劉錫就能看嶽飛順眼。
這個是自己的弟弟,將門虎子;那個是河北湯陰泥腿子,若不是運氣好,是陛下同門,如何能比?
何況,原本那人還是自家弟弟的部將~
“大哥,北線突襲興慶府,是因為高寵意外弄死了李察哥,戰機稍縱即逝,自然要抓住。隻嶽飛所部,便能成就此功,咱們又何必去搶這份功勞。”劉錡解釋道,到底是自己的大哥,麵子上多少還是給的。
這裏稍微說下,西軍將門的兄弟之間,關係一般都還不錯。
嗯,因為要上戰場,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一起領兵,一正一副的情況挺多,一般關係也都不錯,劉錫劉錡不說,吳玠吳璘也是差不多情況。
“那可是西夏,滅國之功?!”劉錫道,自己這弟弟是不是傻了?
“從齊國建立之前,便陸續滅國高麗、日本、遼國、麻逸(呂宋島),國祚百年的也不少,不差這一個西夏。”劉錡道。
劉錫:“··· ···”
“大哥,從梁山開始,那時候都是頭領,山寨眾兄弟,實際多是因義氣相聚,彼此之間,多是重義輕生的江湖俠氣,若是因出身分個高下,恐怕永遠也不能融入梁山。”劉錡歎道。
西軍將門···
唉,雖然西軍將門快沒了,但是百多年的將門,還有最頑固的那一部分存留,就是那份傳承下來的驕傲~
“一時半會的恐怕是改不了了,我也不是非要與那嶽飛過不去,隻是擔心你。”劉錫搖搖頭,道:“你與那嶽飛本是差不多年紀,你比他大了五歲,今天還不到三十;如今齊國各軍統帥,差不多都在四十許年紀,齊國又不比他處,像老種小種相公,六七十歲還領兵打仗。杜帥三十九,便已經要從軍伍之中退出來了,這軍中第一人,你就沒個想法?”
劉錫雖然領兵算不上厲害,見識還是有一些的,齊國軍隊和他處不同,因為是從無到有一點點打下來那麽大地盤,哪怕王燁功勞再高,不可避免的,各軍都統製,也已經功高難封。
齊國軍隊人才是沒有什麽斷層的,總是能找到合適的人,這種情況下,老將四十歲退役,也是應有之義。
然後呢~
杜老大他們打了第一個十年,那下一個十年呢?
誰做這將領之中領軍人物?
現在讓劉錫看,就是劉錡、嶽飛、韓世忠這個潑皮三個。
韓世忠已經封王,此番又攻破大宋東京,以後怎麽樣還不好說,但是劉錡和嶽飛,前麵功勞不顯,資曆倒是有,如此可不是最好建功立業的時候?
“我沒想法~”劉錡道,“世人都爭第一,總要有個第二的,便是第三、第四也是無妨的。”
劉錫一時無言,頗有種明珠暗投,爛泥扶不上牆的感覺。
“唉,我這一生,也就這樣了,隻是父親可是有九個兒子(還有五個是妾室所出),不在軍中,又能如何?”劉錫悵然道,生在將門,長在將門,總是要在軍伍···
“不在軍中,便讀書,為官做吏也沒什麽不好。”劉錡道。
“你倒是看得開~”劉錫苦笑道。
“不是看的開,而是這天下很大,嶽飛又不會留在西夏,日後總有建功的地方,如此而已。”
劉錫:“··· ···”
說到底,還是我見識少了唄~
興慶府的慘狀且不表,隻說高寵的馬夠快,而李乾順走的也不夠果斷,所以李乾順還是被追上了。
若是遇到個會寫的,還是能大書特書一番的。
窮途末路的皇帝,滿懷悲憤的準備拔劍自刎,然後被身邊不離不棄的大將攔住,君臣痛哭,很是感人。
再加上還有背叛者被罵的愧疚羞慚、父子情深什麽的,這麽些元素揉到一起,那是可以拍一集電影的。
結果···
他們遇上了高寵。
哪怕李乾順已經借坡下驢,已經在李良輔的勸說下意動,準備為了西夏國民選擇放下驕傲,委屈求···
“嗖!”
李乾順被高寵一箭射死了。
高寵的箭法是王燁教的,當你力氣足夠大的時候,箭法就不要太過追求技巧,弓的力度足夠,箭矢就足夠快,大概方向能準的情況下,就不用非瞄著咽喉射。
沒有槍頭都能捅死人,箭矢速度快了,也是能直接射穿甲胄的。
嗯,高寵也知道直接射死李乾順可能不太好,於是喊道:“兀那西夏國主,若是不降,這西夏兵馬大元帥李良輔,就是你的前車之鑒。”
咱們且不說高寵這段話是不是有語病,隻因為李乾順和李良輔穿著一般精良甲胄,年齡也差不多,嗯,看上去差不多,高寵認錯也是情有可原。
李良輔:“··· ···”
李良輔看著高寵,滿是憤怒。
隻是看著高寵冷冰冰的眼神,到底是把敢怒不敢言,潸然淚下,道:“將軍弄錯了,我是李良輔,這是我西夏國主。”
“哎呀,這般如何是好?”高寵驚訝道。
嗯,高寵演技相當浮誇。
“若是陛下知道我這般魯莽,可是不好,怪罪下來,俺可遭不住。要不然李元帥硬氣些,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如此全軍覆沒於此處曠野,我也好有個交代。”高寵道。
是的,皇帝末路,身隕殉國,如此史書上的記載,自然是相當好的。
“將軍誤會了,我等請降。”
李良輔下馬,懷中抱著的便是李乾順幼子李仁孝。
李乾順的大兒子李仁愛幼聰穎,長多材藝,但是可惜他娘是遼國宗室女耶律南仙,因遼國亡國,悒鬱而卒,所以對李乾順的最後一個兒子李仁孝,李良輔抱的很緊。
“李元帥,你這樣讓我很難辦啊。”高寵皺眉道,“這話本裏麵,趙氏孤兒的故事可是流傳千古,我家陛下雖然有孩子不殺的原則,但是這一國皇子還是有些難辦啊,我等為陛下爪牙,正該做了這些髒事~”
“我會帶著這孩子改名換姓,決不敢有非分之想。”李良輔又緊了緊手中的孩子。
“孩子交給你帶,別說我們陛下,便是我這般不聰明的,恐怕也不能放心。”
李良輔頓了頓,道:“我可以死。”
高寵也是一愣,這李良輔沒怎麽聽說過,沒想到還是個好漢,想了想,說道:“這孩子四歲了吧。”
“三歲。”李良輔道。
高寵:“··· ···”
高寵迴頭看了看身後,罷了,人太多,沒法滅口,若是連個三歲的孩子都容不下,總感覺有損陛下威信,就這般把人帶迴去吧~
··· ···
嶽飛那邊已經把讓西夏事實上的滅了國,而劉錡,依然在鹽州按部就班的攻城拔寨。
嗯,為了策應嶽飛的軍事行動,劉錡大軍還是動起來了的,從兩日推進十五裏,變成了一日推進十裏。
劉錫看在眼裏,是急在心裏。
“你便這般看著嶽飛那後生,立此不世之功?”劉錫道。
“大哥。”劉錡喊了一聲哥,嗯,有情緒了。
劉錫有些訕訕。
世事總是有些無常。劉錫是劉仲武嫡長子,也就是劉錡的親大哥,他們一家親兄弟四個,還有兩個弟弟劉釗、劉銳,這倆還沒成年,現在跟著他們老爹在遼州讀書習武。
原本劉錫是嫡長,自然是用心培養的,劉家將門的頂門柱子,那曾經也是做過一地防禦使的人物。
隻是~
劉錫也知道,自己不僅際遇上比不上自己二弟,實際領兵能力也比二弟要差上許多。
臨陣無破敵之策,統兵無應變之能。
這是劉仲武對自己長子的評價,也是劉錫人生經曆大變之後,逐漸有了的自我認知。
所以如今在弟弟軍中任指揮使,劉錫也沒什麽意見。
當然,知道自己不足本身很難,劉錫隻是勉強接受了,不代表劉錫就能看嶽飛順眼。
這個是自己的弟弟,將門虎子;那個是河北湯陰泥腿子,若不是運氣好,是陛下同門,如何能比?
何況,原本那人還是自家弟弟的部將~
“大哥,北線突襲興慶府,是因為高寵意外弄死了李察哥,戰機稍縱即逝,自然要抓住。隻嶽飛所部,便能成就此功,咱們又何必去搶這份功勞。”劉錡解釋道,到底是自己的大哥,麵子上多少還是給的。
這裏稍微說下,西軍將門的兄弟之間,關係一般都還不錯。
嗯,因為要上戰場,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兄弟一起領兵,一正一副的情況挺多,一般關係也都不錯,劉錫劉錡不說,吳玠吳璘也是差不多情況。
“那可是西夏,滅國之功?!”劉錫道,自己這弟弟是不是傻了?
“從齊國建立之前,便陸續滅國高麗、日本、遼國、麻逸(呂宋島),國祚百年的也不少,不差這一個西夏。”劉錡道。
劉錫:“··· ···”
“大哥,從梁山開始,那時候都是頭領,山寨眾兄弟,實際多是因義氣相聚,彼此之間,多是重義輕生的江湖俠氣,若是因出身分個高下,恐怕永遠也不能融入梁山。”劉錡歎道。
西軍將門···
唉,雖然西軍將門快沒了,但是百多年的將門,還有最頑固的那一部分存留,就是那份傳承下來的驕傲~
“一時半會的恐怕是改不了了,我也不是非要與那嶽飛過不去,隻是擔心你。”劉錫搖搖頭,道:“你與那嶽飛本是差不多年紀,你比他大了五歲,今天還不到三十;如今齊國各軍統帥,差不多都在四十許年紀,齊國又不比他處,像老種小種相公,六七十歲還領兵打仗。杜帥三十九,便已經要從軍伍之中退出來了,這軍中第一人,你就沒個想法?”
劉錫雖然領兵算不上厲害,見識還是有一些的,齊國軍隊和他處不同,因為是從無到有一點點打下來那麽大地盤,哪怕王燁功勞再高,不可避免的,各軍都統製,也已經功高難封。
齊國軍隊人才是沒有什麽斷層的,總是能找到合適的人,這種情況下,老將四十歲退役,也是應有之義。
然後呢~
杜老大他們打了第一個十年,那下一個十年呢?
誰做這將領之中領軍人物?
現在讓劉錫看,就是劉錡、嶽飛、韓世忠這個潑皮三個。
韓世忠已經封王,此番又攻破大宋東京,以後怎麽樣還不好說,但是劉錡和嶽飛,前麵功勞不顯,資曆倒是有,如此可不是最好建功立業的時候?
“我沒想法~”劉錡道,“世人都爭第一,總要有個第二的,便是第三、第四也是無妨的。”
劉錫一時無言,頗有種明珠暗投,爛泥扶不上牆的感覺。
“唉,我這一生,也就這樣了,隻是父親可是有九個兒子(還有五個是妾室所出),不在軍中,又能如何?”劉錫悵然道,生在將門,長在將門,總是要在軍伍···
“不在軍中,便讀書,為官做吏也沒什麽不好。”劉錡道。
“你倒是看得開~”劉錫苦笑道。
“不是看的開,而是這天下很大,嶽飛又不會留在西夏,日後總有建功的地方,如此而已。”
劉錫:“··· ···”
說到底,還是我見識少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