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王垚受傷?
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 作者:葛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燁知道大宋朝廷的騷操作的時候,也是一時無言。
靖康之恥被稱為中國曆史上三大恥辱之一,王燁當初年輕的時候不懂事,隻看到了隻言片語,便覺得世道淒慘莫過於此~
“帝王之嬪妃,每一位皆以千金(即黃金千兩)計之;趙氏嫡脈之女及宗姬,則各值五百金;至於趙氏之旁支族姬,其價減半,乃二百金也。更次者,宗婦之身價,亦同宗姬,為五百金;而族婦則又減半,值二百金;至於貴戚之女,其價再減,僅值百金耳。”
嗯,身份貴重的女人到底是不一樣的,價格高些。
牽羊禮,赤裸上身,身披羊皮,以示臣服。
年輕的時候總是關注著其中的一些點,比如穀道破裂的帝姬,再比如懷孕騎馬顛簸流產的貴女~
史書上隻會記載這些有名有姓的宗室貴女,那河北兩千萬百姓呢?
那又會是何等的地獄景象?
所以真正讓曾經的小憤青感到恥辱的靖康之恥,恥在何處?
趙佶、趙桓父子在金國當俘虜的時候,還生了好幾個孩子?
雖然常理推斷一下,不知道這些孩子是不是金國人幫忙生的,但是確實是史書記載下來的大宋皇族後裔。
所以~
他們為什麽不殉國?!
也正是因為這些恥辱,所以才有了矯枉過正女性貞潔論。
縱觀曆史就能發現,中國婦女的節烈論,就是從靖康之變才開始被道學家所注重。
便是因為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這個恥辱使道學家們舍棄了北宋時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轉而大力提倡婦女舍生命保貞節。
然後這種觀念逐漸變態,到了明清之際,女性殉節的貞節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與貞節之間,女性們隻能選擇後者。
唉~
任重而道遠~
“隨他們折騰,天日昭昭,自有公論。”
王燁便是這麽給許貫忠迴的。
把紛亂的思緒往下壓壓,王燁在看手中的《赤腳醫生方略》。
名字起的老土,實際內容也比較簡單、粗暴、直接。
就是常見病處理手段。
齊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出來了,其中有一項數據,讓王燁有些惆悵,平均年齡,42歲。
聽上去還不錯的樣子,隻是這是不考慮兒童夭折,也不考慮因為意外死亡,比如戰爭影響的情況下,統計出來的數據。
講道理,不應該的。
齊國治下百姓的生活,已經可以說領先這個時代近千年不過分,算是大略溫飽。
在基本實現溫飽的情況下,平均壽命還那麽低,王燁自然不太能接受的。
而仔細查訪之下,大數據統計都用上了,自然也不難發現,多為病亡。而且也不是什麽疑難雜症,發燒是最常見的,腹瀉,寒症是死人最多的。
當然王燁知道發燒是身體免疫係統工作,要弄死入體的病毒、細菌,現在王燁沒法證明這些東西的存在。
按照安道全的說法,大致就是風邪、寒邪幾種。
凡致病具有善動不居、輕揚開泄等特性的外邪,稱為風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
反正身體就是正邪之爭。
中藥博大精深,王燁不打算研究太深,王燁隻是讓成湘統領一百四十六名醫,結合錦衣衛與戶部大量摸排,找出兒童夭折以及致死較多的疾病,然後由工部下屬醫療司試製通用藥方。
為了防止不同地域藥材藥性差別,還重新編著了《本草綱目》,嗯,這名字就是王燁個人的惡趣味。
艾灸、拔罐、刮痧、正骨種種偏方,再加上中成藥,發燒就吃退燒藥,簡單直接,可以救命。
在王燁看來,中醫發展難是正常的,因為中醫是醫人,而人有百病,這就讓中醫成了一門經驗醫學,老中醫教徒弟的最後一個脈象,死脈,竟然是拿自己來的。
這就很不利於推廣。
對於現在人的道德水平,王燁大概是信得過的,在能大略吃飽的情況下,齊國治下,看上去還是沒那麽多糟心事的。
但是對這個時代的陋習,王燁也深知,比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事。
跟造房的大工做學徒,最後上梁的關鍵步驟,竟然好幾年學不到,這就很坑人了。
嗯,學藝的最後一堂課,偷師。
王燁看不慣這事,而現在的王燁又做了好幾年皇帝,可以說是這片天地權勢最大的那個人。
他看不慣,就把桌子掀了。
學上梁要偷?
老子把建房這事編撰成冊,一步步連文字帶圖畫的,包教包會~
同樣的,《赤腳醫生方略》也是這樣的產物,價值千金的藥方,買斷,然後印發給天下人。
對於王燁來說,做皇帝這樣工作,批奏折已經不能讓自己獲得滿足了。
朱筆一下,可能就是一地的繁榮昌盛,或者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權力會讓人上癮,為了不上癮,王燁選擇從內心拒絕這事。
拒絕權力上癮很難,於是要有更高尚的追求,那才能忍住一些有的沒得誘惑。
王燁現在追求的,就是改變,把社會往自己想的方向去變。
殺人的感覺,遠遠沒有看著自己弄出來的新事物造福百姓,更讓人滿足。
當然,還要盯著事情的發展方向別跑偏。
甚至有些時候,王燁也不能判斷跑偏的方向是不是對。
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基本被封藏的火藥且不說,隻說在王燁提出蒸汽動力的設想開始,後續的蒸汽火車,王燁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就比較小了。
蒸汽火車基本就是孟康領人弄出來的,放下《赤腳醫生方略》,現在王燁看的,就是他們的《蒸汽動力開發遼東耕地方案》
簡單說,就是他們把火車頭的蒸汽機車,弄小了,跟後世內燃機差不多,就是長相奇怪了點,非要弄成正方形,還得按照八卦排布。
八卦木牛。
嗯~
這是孟康給取得名字。
咳咳~
不重要。
這玩意可以帶著犁頭,比牛力氣大,燒煤,不吃草,如此便能大規模開發遼東凍土,千裏沃野,也能變成耕田。
實話講,王燁事到臨頭是有點猶豫的,霧霾口罩那麽多年,多少還是有些陰影在的。
如今西夏境內,黃河上遊植樹造林,山東那邊也在大規模做退耕還林,讓土山變綠。
結果這遼東也要開始工業化進程了嗎?
嗯,也就是猶豫了一下,事情該做還是要做的。
如果把齊國比作海船,王燁要做的事情,就是掌舵,船往哪走,就是王燁考慮最多的事情
創業難,守業更難。
高麗半島和日本島的控製,是齊國的統治難題,為了加強控製,遼東的開發就是必須的,遼東要是還像之前金國建國時期,一共不到百萬人口,那怎麽能讓高麗半島長治久安?
統治的區域太大,讓王燁也不由得有些犯難。
河北、河東、燕雲、山東、遼東,就這些地方,就已經有各種民俗、方言等等了~
這也是為什麽現在齊國上下除了軍隊,其他人對開疆拓土都不是很上心的原因,國家太大,真的不好治理的。
唉~
這輩子還能弄出來真正的萬裏大國嗎?
現在倒是有些理解宋太祖了,他老人家,是玉斧一揮,隻統治好統治的區域啊,輕鬆愉快~
【叮,您的特別關注王垚輕傷···】
嗯?!!!
靖康之恥被稱為中國曆史上三大恥辱之一,王燁當初年輕的時候不懂事,隻看到了隻言片語,便覺得世道淒慘莫過於此~
“帝王之嬪妃,每一位皆以千金(即黃金千兩)計之;趙氏嫡脈之女及宗姬,則各值五百金;至於趙氏之旁支族姬,其價減半,乃二百金也。更次者,宗婦之身價,亦同宗姬,為五百金;而族婦則又減半,值二百金;至於貴戚之女,其價再減,僅值百金耳。”
嗯,身份貴重的女人到底是不一樣的,價格高些。
牽羊禮,赤裸上身,身披羊皮,以示臣服。
年輕的時候總是關注著其中的一些點,比如穀道破裂的帝姬,再比如懷孕騎馬顛簸流產的貴女~
史書上隻會記載這些有名有姓的宗室貴女,那河北兩千萬百姓呢?
那又會是何等的地獄景象?
所以真正讓曾經的小憤青感到恥辱的靖康之恥,恥在何處?
趙佶、趙桓父子在金國當俘虜的時候,還生了好幾個孩子?
雖然常理推斷一下,不知道這些孩子是不是金國人幫忙生的,但是確實是史書記載下來的大宋皇族後裔。
所以~
他們為什麽不殉國?!
也正是因為這些恥辱,所以才有了矯枉過正女性貞潔論。
縱觀曆史就能發現,中國婦女的節烈論,就是從靖康之變才開始被道學家所注重。
便是因為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這個恥辱使道學家們舍棄了北宋時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轉而大力提倡婦女舍生命保貞節。
然後這種觀念逐漸變態,到了明清之際,女性殉節的貞節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與貞節之間,女性們隻能選擇後者。
唉~
任重而道遠~
“隨他們折騰,天日昭昭,自有公論。”
王燁便是這麽給許貫忠迴的。
把紛亂的思緒往下壓壓,王燁在看手中的《赤腳醫生方略》。
名字起的老土,實際內容也比較簡單、粗暴、直接。
就是常見病處理手段。
齊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結果出來了,其中有一項數據,讓王燁有些惆悵,平均年齡,42歲。
聽上去還不錯的樣子,隻是這是不考慮兒童夭折,也不考慮因為意外死亡,比如戰爭影響的情況下,統計出來的數據。
講道理,不應該的。
齊國治下百姓的生活,已經可以說領先這個時代近千年不過分,算是大略溫飽。
在基本實現溫飽的情況下,平均壽命還那麽低,王燁自然不太能接受的。
而仔細查訪之下,大數據統計都用上了,自然也不難發現,多為病亡。而且也不是什麽疑難雜症,發燒是最常見的,腹瀉,寒症是死人最多的。
當然王燁知道發燒是身體免疫係統工作,要弄死入體的病毒、細菌,現在王燁沒法證明這些東西的存在。
按照安道全的說法,大致就是風邪、寒邪幾種。
凡致病具有善動不居、輕揚開泄等特性的外邪,稱為風邪。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收引特性的外邪,稱為寒邪。
反正身體就是正邪之爭。
中藥博大精深,王燁不打算研究太深,王燁隻是讓成湘統領一百四十六名醫,結合錦衣衛與戶部大量摸排,找出兒童夭折以及致死較多的疾病,然後由工部下屬醫療司試製通用藥方。
為了防止不同地域藥材藥性差別,還重新編著了《本草綱目》,嗯,這名字就是王燁個人的惡趣味。
艾灸、拔罐、刮痧、正骨種種偏方,再加上中成藥,發燒就吃退燒藥,簡單直接,可以救命。
在王燁看來,中醫發展難是正常的,因為中醫是醫人,而人有百病,這就讓中醫成了一門經驗醫學,老中醫教徒弟的最後一個脈象,死脈,竟然是拿自己來的。
這就很不利於推廣。
對於現在人的道德水平,王燁大概是信得過的,在能大略吃飽的情況下,齊國治下,看上去還是沒那麽多糟心事的。
但是對這個時代的陋習,王燁也深知,比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事。
跟造房的大工做學徒,最後上梁的關鍵步驟,竟然好幾年學不到,這就很坑人了。
嗯,學藝的最後一堂課,偷師。
王燁看不慣這事,而現在的王燁又做了好幾年皇帝,可以說是這片天地權勢最大的那個人。
他看不慣,就把桌子掀了。
學上梁要偷?
老子把建房這事編撰成冊,一步步連文字帶圖畫的,包教包會~
同樣的,《赤腳醫生方略》也是這樣的產物,價值千金的藥方,買斷,然後印發給天下人。
對於王燁來說,做皇帝這樣工作,批奏折已經不能讓自己獲得滿足了。
朱筆一下,可能就是一地的繁榮昌盛,或者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權力會讓人上癮,為了不上癮,王燁選擇從內心拒絕這事。
拒絕權力上癮很難,於是要有更高尚的追求,那才能忍住一些有的沒得誘惑。
王燁現在追求的,就是改變,把社會往自己想的方向去變。
殺人的感覺,遠遠沒有看著自己弄出來的新事物造福百姓,更讓人滿足。
當然,還要盯著事情的發展方向別跑偏。
甚至有些時候,王燁也不能判斷跑偏的方向是不是對。
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基本被封藏的火藥且不說,隻說在王燁提出蒸汽動力的設想開始,後續的蒸汽火車,王燁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就比較小了。
蒸汽火車基本就是孟康領人弄出來的,放下《赤腳醫生方略》,現在王燁看的,就是他們的《蒸汽動力開發遼東耕地方案》
簡單說,就是他們把火車頭的蒸汽機車,弄小了,跟後世內燃機差不多,就是長相奇怪了點,非要弄成正方形,還得按照八卦排布。
八卦木牛。
嗯~
這是孟康給取得名字。
咳咳~
不重要。
這玩意可以帶著犁頭,比牛力氣大,燒煤,不吃草,如此便能大規模開發遼東凍土,千裏沃野,也能變成耕田。
實話講,王燁事到臨頭是有點猶豫的,霧霾口罩那麽多年,多少還是有些陰影在的。
如今西夏境內,黃河上遊植樹造林,山東那邊也在大規模做退耕還林,讓土山變綠。
結果這遼東也要開始工業化進程了嗎?
嗯,也就是猶豫了一下,事情該做還是要做的。
如果把齊國比作海船,王燁要做的事情,就是掌舵,船往哪走,就是王燁考慮最多的事情
創業難,守業更難。
高麗半島和日本島的控製,是齊國的統治難題,為了加強控製,遼東的開發就是必須的,遼東要是還像之前金國建國時期,一共不到百萬人口,那怎麽能讓高麗半島長治久安?
統治的區域太大,讓王燁也不由得有些犯難。
河北、河東、燕雲、山東、遼東,就這些地方,就已經有各種民俗、方言等等了~
這也是為什麽現在齊國上下除了軍隊,其他人對開疆拓土都不是很上心的原因,國家太大,真的不好治理的。
唉~
這輩子還能弄出來真正的萬裏大國嗎?
現在倒是有些理解宋太祖了,他老人家,是玉斧一揮,隻統治好統治的區域啊,輕鬆愉快~
【叮,您的特別關注王垚輕傷···】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