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選擇了北大荒.在我想像中,這是一方遙遠.神秘而令人神往的水土.遼闊的處女地,一望無邊的雪山鬆林,小木屋,篝火,狩獵和滑雪,野獸出沒,暗藏的敵人,夜間蘇修特務偷越國界,殊死的戰鬥……
死?我倒不怎麽怕.與其一天天地熬這漫漫長夜,倒不如轟轟烈烈像個莢雄似地去赴死.最近我的身體每況念下,生病令我心煩,父母令我心煩,小煉和小躍更是令我心煩.我不想在這個家再呆下去,呆著徒然浪費時間.是該走了,而且越早越好.
1968年7月15日,我登上征途.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我的家人都到北京站為我送行.父親.母親.小煉、小躍從西郊過來,二姨從市裏她自己家中過來,還有幾個同學.吳當然沒露麵,我記不太清同學中都有誰來了,隻記得有兩個工人出身的女孩,她們的父母比我們的家長要實際,讓孩子留在北京工作了.
那天火車車廂裏擠滿了像我一樣的年輕人.約有千把人吧,都是奔北大荒去的.站台上的人更多,親朋好友紛至遝來.開車的時刻逼近,有人哭了起來.我的同學中,那兩位留在北京的女孩哭得眼睛都腫了.
她們究竟哭什麽呢?難道她們是因為不忍與我分別才傷心?我無法相信這一點.犯得著麽?眾目睽睽之下丟人現眼的.也許她們是為自己傷心.想想將來的平庸生活,再沒機會去冒險和體驗做莢雄的樂趣.不管怎麽說,我不喜歡別人在這兒哭我,我也不喜歡別人在我麵前哭他們自己.我隻覺得渾身不自在,不知該拿他們怎麽辦.
我隻好仰頭望天.天色晴朗,萬裏無雲.無數紅旗迎風飛舞,鑼鼓喧鬧聲攪得我什麽都聽不清.這倒正中下懷,反正我什麽也不想聽.
有那麽一瞬間,我的思緒遊離到了另一個世界,兩千多年前的一幕展現在我眼前: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豪氣幹雲的荊軻在易水邊長嘆,他剛剛離開燕國的首都.為他送行的人中有燕國的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他們一身縞素,深知荊軻此次遠征斷不會生還.他要去鹹陽行刺秦王——中國歷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暴君.
河岸上,盛開的蘆花一片茶白.風颳得正緊,高漸離擊築,荊軻即興引吭而歌.他的朋友們止不住垂淚涕泣,荊軻卻沉靜從容.曲畢,他慨然登車,絕塵而去,終不迴顧.
"文革"前,我在《史記》裏讀到的這段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荊柯一樣,我從此離去,也再不迴頭.歷史上,荊柯為了拯救萬民於水火,捨命刺秦.他被秦王手下殘忍的衛士剁成了碎片.今天我們作的犧牲乃是為了一項更崇高的事業:建立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人不再有上下賢愚之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成為過去.在我們的社會裏,城市的知識青年誌願到農村去,農民的孩子進城上大學,這樣城鄉差別最終消彌.也許我們這代人看不到這一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白白付出了.但這樣的犧牲是光榮的.歷史會銘記我們這代人,就像銘記長征的紅軍戰士一樣.
鈴響了,我的神遊嘎然而止.最後3分鍾,火車即將開動.二姨再也忍不住了,在此之前她勉為其難地擠出一副笑臉,好讓我在未來的日子裏常常記得它,現在笑臉斷裂開來,盡管她在努力克製,眼淚還是無聲地淌下來,一發不可遏製.她靠在小煉的肩上,一下子顯得這麽蒼老,這麽無奈.她向我伸出一隻手,像是要在最後一分鍾把我從火車上拽下來……
火車向前沖了一下,慢慢移動了.突然我的英雄情懷煙消雲散,淚水奪眶而出.我周圍的人都哭了,站台上有人追著火車跑,拉著車上人的手.車速加快,牽著的手終究分開,我把臉上的眼淚抹掉,家人和同學都不曾看見我的淚水.
母親這時也偷偷哭了.她後來在給我的一封信裏說起這件事,她也不想讓人看到她落淚."有其母必有其女",這麽形容我們的性格大抵是不錯的.她是個感情內向的人,我也一樣.
火車駛出了我的故鄉北京.灰色瓦房和柳樹、棗樹.古城門、護城河一起漸漸從視野中隱退.這些景致熟悉得就像我身體和靈魂的一部分.從今日起我可能再也不能目睹它們了.一念及此,淡淡的憂傷湧上心頭.
未來日子裏,我深知,我若後悔此時此刻的所作所為,迴頭已是不可能,像荊軻一樣,我踏上的是一條不歸的旅途.自我註銷了北京戶口的那一刻起,便自動放棄了作為中國人在那個年代裏所能享受的最大特權,為自己的命運劃上了句號.從此我成了農村戶口,一個農民.我落戶的地點在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多年以後,即便我不在人世,我的子子孫孫仍得生活在那裏.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生活在農村,社會主義製度在目前的條件隻能保障百分之二十的城市居民.
我離開北京並非全是一時衝動,但那時我確實未曾意識到此舉帶來的嚴重後果.在我的感覺中,下鄉的旅途和"文革"初期的串聯並無二致.歌聲和笑聲很快就迴到車廂.每個人看上去都興高采烈,我卻有點心不在焉,我在想前天父母和我交談的一席話.
開始是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間裏.
"瑞,下鄉是革命行動,我和你母親堅決支持你!"他的開場白首先昭示他的政治態度.他說話時不時也會打點官腔.
"其實,過不了多久,我們也會像你一樣到農村去.去什麽地方,什麽時候出發,現在還不清楚.學院已經決定搬到農村去辦,成為一所五七幹校."
</br>
死?我倒不怎麽怕.與其一天天地熬這漫漫長夜,倒不如轟轟烈烈像個莢雄似地去赴死.最近我的身體每況念下,生病令我心煩,父母令我心煩,小煉和小躍更是令我心煩.我不想在這個家再呆下去,呆著徒然浪費時間.是該走了,而且越早越好.
1968年7月15日,我登上征途.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我的家人都到北京站為我送行.父親.母親.小煉、小躍從西郊過來,二姨從市裏她自己家中過來,還有幾個同學.吳當然沒露麵,我記不太清同學中都有誰來了,隻記得有兩個工人出身的女孩,她們的父母比我們的家長要實際,讓孩子留在北京工作了.
那天火車車廂裏擠滿了像我一樣的年輕人.約有千把人吧,都是奔北大荒去的.站台上的人更多,親朋好友紛至遝來.開車的時刻逼近,有人哭了起來.我的同學中,那兩位留在北京的女孩哭得眼睛都腫了.
她們究竟哭什麽呢?難道她們是因為不忍與我分別才傷心?我無法相信這一點.犯得著麽?眾目睽睽之下丟人現眼的.也許她們是為自己傷心.想想將來的平庸生活,再沒機會去冒險和體驗做莢雄的樂趣.不管怎麽說,我不喜歡別人在這兒哭我,我也不喜歡別人在我麵前哭他們自己.我隻覺得渾身不自在,不知該拿他們怎麽辦.
我隻好仰頭望天.天色晴朗,萬裏無雲.無數紅旗迎風飛舞,鑼鼓喧鬧聲攪得我什麽都聽不清.這倒正中下懷,反正我什麽也不想聽.
有那麽一瞬間,我的思緒遊離到了另一個世界,兩千多年前的一幕展現在我眼前: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豪氣幹雲的荊軻在易水邊長嘆,他剛剛離開燕國的首都.為他送行的人中有燕國的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他們一身縞素,深知荊軻此次遠征斷不會生還.他要去鹹陽行刺秦王——中國歷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暴君.
河岸上,盛開的蘆花一片茶白.風颳得正緊,高漸離擊築,荊軻即興引吭而歌.他的朋友們止不住垂淚涕泣,荊軻卻沉靜從容.曲畢,他慨然登車,絕塵而去,終不迴顧.
"文革"前,我在《史記》裏讀到的這段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荊柯一樣,我從此離去,也再不迴頭.歷史上,荊柯為了拯救萬民於水火,捨命刺秦.他被秦王手下殘忍的衛士剁成了碎片.今天我們作的犧牲乃是為了一項更崇高的事業:建立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社會,在這個社會裏,人不再有上下賢愚之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成為過去.在我們的社會裏,城市的知識青年誌願到農村去,農民的孩子進城上大學,這樣城鄉差別最終消彌.也許我們這代人看不到這一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白白付出了.但這樣的犧牲是光榮的.歷史會銘記我們這代人,就像銘記長征的紅軍戰士一樣.
鈴響了,我的神遊嘎然而止.最後3分鍾,火車即將開動.二姨再也忍不住了,在此之前她勉為其難地擠出一副笑臉,好讓我在未來的日子裏常常記得它,現在笑臉斷裂開來,盡管她在努力克製,眼淚還是無聲地淌下來,一發不可遏製.她靠在小煉的肩上,一下子顯得這麽蒼老,這麽無奈.她向我伸出一隻手,像是要在最後一分鍾把我從火車上拽下來……
火車向前沖了一下,慢慢移動了.突然我的英雄情懷煙消雲散,淚水奪眶而出.我周圍的人都哭了,站台上有人追著火車跑,拉著車上人的手.車速加快,牽著的手終究分開,我把臉上的眼淚抹掉,家人和同學都不曾看見我的淚水.
母親這時也偷偷哭了.她後來在給我的一封信裏說起這件事,她也不想讓人看到她落淚."有其母必有其女",這麽形容我們的性格大抵是不錯的.她是個感情內向的人,我也一樣.
火車駛出了我的故鄉北京.灰色瓦房和柳樹、棗樹.古城門、護城河一起漸漸從視野中隱退.這些景致熟悉得就像我身體和靈魂的一部分.從今日起我可能再也不能目睹它們了.一念及此,淡淡的憂傷湧上心頭.
未來日子裏,我深知,我若後悔此時此刻的所作所為,迴頭已是不可能,像荊軻一樣,我踏上的是一條不歸的旅途.自我註銷了北京戶口的那一刻起,便自動放棄了作為中國人在那個年代裏所能享受的最大特權,為自己的命運劃上了句號.從此我成了農村戶口,一個農民.我落戶的地點在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多年以後,即便我不在人世,我的子子孫孫仍得生活在那裏.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生活在農村,社會主義製度在目前的條件隻能保障百分之二十的城市居民.
我離開北京並非全是一時衝動,但那時我確實未曾意識到此舉帶來的嚴重後果.在我的感覺中,下鄉的旅途和"文革"初期的串聯並無二致.歌聲和笑聲很快就迴到車廂.每個人看上去都興高采烈,我卻有點心不在焉,我在想前天父母和我交談的一席話.
開始是父親把我叫到他的房間裏.
"瑞,下鄉是革命行動,我和你母親堅決支持你!"他的開場白首先昭示他的政治態度.他說話時不時也會打點官腔.
"其實,過不了多久,我們也會像你一樣到農村去.去什麽地方,什麽時候出發,現在還不清楚.學院已經決定搬到農村去辦,成為一所五七幹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