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後土算計,城隍之道
我三教首徒,通天聽勸以力成道 作者:人有三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陰司的運轉,乃是順應天道!不會因為堯的聖明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的暴虐而消亡!”
“正如同老子聖人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聖人這微言大義,早已闡述得清清楚楚!”
“為何人王就是看不開呢?”魏無二的聲音如同滾滾驚雷,在這廣袤的寰宇天地之間炸響。
一時間,四周都有所感應,自有那些擁有大神通的人關注觀望而來。
“更何況,功就是功,過就是過!”
“你夫婦二人在人間立下大功,自然會有功德加身,但所犯下的業障罪孽也必須要清償!”
“無人可免!”
聽到這句話,劉秀瞬間老淚縱橫,淚水不受控製地從他那滄桑的臉龐滑落。
他心裏無比清楚,以自己這凡人之身,無論怎樣拚命,都決然阻攔不住魏無二前來鎖魂。
畢竟,他們夫妻多年,感情一直深厚無比,陰麗華如今落得這般境地,說到底也是因為他一心想要子嗣。
這些年來,為了這件事,劉秀不知在無數個夜晚後悔自責過多少次。
而在此時此刻,他又怎麽可能忍心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魏無二將陰麗華無情地帶走。
於是,劉秀趕忙作揖,苦苦哀求道:“敢請陰神發發慈悲,念在吾妻一生行善積德,還望您能法外施恩。朕願意以自己的性命相替。”
魏無二看到這般情景,也不禁長歎一口氣。
自從世間有了輪迴之說,他便一直在轉輪殿中任職。
巫妖量劫過後,他更是以化身行走於世間,見識過了太多太多的善惡之事。
這其中,有在生死關頭舍棄親人的無情之人,也有麵對生死無所畏懼的英勇之輩。
此刻,他隻能感歎人間又多了一對深情的有情人。
甚至差點因此而忘記了自己此行前來的目的。
沉默了好一會兒,魏無二才再次開口說道:“人王啊,您可知道幽冥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幽冥之地廣袤無垠,那是世間所有汙穢匯聚的所在。在尚未有後土皇地隻出現之前,世間的萬靈萬類,雖然有生有死,卻根本沒有輪迴之說。”
“億億萬的鬼魂歸聚到幽冥之中,卻全然不知自己該去往何處,不知自己的歸處究竟在何方,隻能沒日沒夜地淒慘嚎哭。”
“有一天,後土皇地隻行走於幽冥之地,親眼目睹了眾生所遭受的種種苦難,有感於天機,毅然決定以身化輪迴,這才有了世間輪迴的規則!”
“後來,因為生靈在生前的善惡表現各不相同,難以準確地評判其功過,所以才設立了陰司十殿,有了十大閻君,還有四方判官,以及眾多的陰差鬼兵。”
“十殿閻君負責掌管世間生靈的夭折長壽、生死存亡,判定其善惡功過。”
“上至大羅諸仙,下至微小的遊蟲獸類,但凡有情眾生,在身死之後魂魄歸入幽冥,都要受到陰司的管轄。”
“所以說,陰司所擁有的權柄不可謂不大,其行事的方式也不可謂不公正。”
“也正是因為陰司毫無偏私,公平公正,才能夠長久地存在而不遭受損害!”
魏無二說話的時候,身後猛然噴薄出陣陣濃鬱的黑霧,隻在半空之中顯化出幽冥那獨特的氣象以及陰司嚴格的法度。
雖然那是一個既沒有光芒也沒有黑暗的特殊所在,卻散發著一種正大光明的氣息,絲毫不見幽暗恐怖之處!
神人對其敬畏有加,鬼神對其懼怕不已!
“人王您想要以自身代替,足以可見您夫妻二人之間的恩愛深情,然而這種深情雖然令人憐憫,但陰司的法規卻是不容違背。”
“所以,還請恕本神無法應允您的請求!”魏無二麵色平淡地說道。
就在劉秀的臉上滿是灰敗絕望之色時,九鳳化身的魏無二話鋒突然一轉,再次開口說道:“不過,天道的運轉之中,總歸是存在著一線生機的。”
“陰麗華雖然獲罪於天地!”
“卻也為人間立下了大功!”
“等到她迴轉幽冥之後,我可以向後土皇地隻替她求情,封陰麗華為這洛陽城的城隍,借助她在人世積累的功德,幫助她化解所犯下的罪業。
“隻需百年時間,就能夠消除業果,再次進入輪迴。”
魏無二輕聲低語,聲音雖然不大,卻如同雷霆一般在四周炸響。
原本混沌不清的天機在這一刻變得清晰明朗起來。
在洪荒之中,諸多擁有強大能力的修士,察覺到了天機的變化,紛紛俯身察看,觀察這世間的種種。
他們看到了幽冥那獨特的氣象出現。
隻見一座雄偉的城池,矗立在陰陽交界的地方,上麵清晰地顯現出“城隍”二字。
這是為了厘定生死的秩序,鎖住因果的變數。
乃是堂皇正道。
此道之前一直未曾顯現,此刻剛剛問世,就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然而,當他們看到城隍城中那蛇身人麵的法相時,頓時打消了其他的念頭。
後土娘娘的法與道,世間又有誰敢輕易地去觸碰和沾染。
……
由於昊天轉世去經曆劫難,如今淩霄寶殿的大權由王母全麵掌管。
就在這一天,天機發生變化,日月的運行失去了和諧,大地之上幽冥之氣變得旺盛,甚至能夠聽到萬鬼的長嘯之聲,使得天庭都為之震動。
眾多仙神都感到無比驚訝,還以為又是像孫悟空那樣的人物打上了雲霄寶殿。
正在驚疑不定的時候,看到了城隍的氣象,一時間都驚得呆若木雞。
唯有王母的嘴角不自覺地微微勾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如今人間的亂象已經開始顯現,她所準備的手段正要開始布置實施。
九天之上,勾陳上帝睜開雙眼俯瞰,看到了城隍之道,卻視若無睹。
很快就不再加以理會。
玄門三教,三清聖人看到城隍道,已經知曉了後土的手段,同樣選擇不多做理會。
隻因為聖人一旦出手,所引發的因果極其重大,產生的變故也會更多。
如今的人間,恐怕難以承受這樣的因果。
“正如同老子聖人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聖人這微言大義,早已闡述得清清楚楚!”
“為何人王就是看不開呢?”魏無二的聲音如同滾滾驚雷,在這廣袤的寰宇天地之間炸響。
一時間,四周都有所感應,自有那些擁有大神通的人關注觀望而來。
“更何況,功就是功,過就是過!”
“你夫婦二人在人間立下大功,自然會有功德加身,但所犯下的業障罪孽也必須要清償!”
“無人可免!”
聽到這句話,劉秀瞬間老淚縱橫,淚水不受控製地從他那滄桑的臉龐滑落。
他心裏無比清楚,以自己這凡人之身,無論怎樣拚命,都決然阻攔不住魏無二前來鎖魂。
畢竟,他們夫妻多年,感情一直深厚無比,陰麗華如今落得這般境地,說到底也是因為他一心想要子嗣。
這些年來,為了這件事,劉秀不知在無數個夜晚後悔自責過多少次。
而在此時此刻,他又怎麽可能忍心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魏無二將陰麗華無情地帶走。
於是,劉秀趕忙作揖,苦苦哀求道:“敢請陰神發發慈悲,念在吾妻一生行善積德,還望您能法外施恩。朕願意以自己的性命相替。”
魏無二看到這般情景,也不禁長歎一口氣。
自從世間有了輪迴之說,他便一直在轉輪殿中任職。
巫妖量劫過後,他更是以化身行走於世間,見識過了太多太多的善惡之事。
這其中,有在生死關頭舍棄親人的無情之人,也有麵對生死無所畏懼的英勇之輩。
此刻,他隻能感歎人間又多了一對深情的有情人。
甚至差點因此而忘記了自己此行前來的目的。
沉默了好一會兒,魏無二才再次開口說道:“人王啊,您可知道幽冥究竟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幽冥之地廣袤無垠,那是世間所有汙穢匯聚的所在。在尚未有後土皇地隻出現之前,世間的萬靈萬類,雖然有生有死,卻根本沒有輪迴之說。”
“億億萬的鬼魂歸聚到幽冥之中,卻全然不知自己該去往何處,不知自己的歸處究竟在何方,隻能沒日沒夜地淒慘嚎哭。”
“有一天,後土皇地隻行走於幽冥之地,親眼目睹了眾生所遭受的種種苦難,有感於天機,毅然決定以身化輪迴,這才有了世間輪迴的規則!”
“後來,因為生靈在生前的善惡表現各不相同,難以準確地評判其功過,所以才設立了陰司十殿,有了十大閻君,還有四方判官,以及眾多的陰差鬼兵。”
“十殿閻君負責掌管世間生靈的夭折長壽、生死存亡,判定其善惡功過。”
“上至大羅諸仙,下至微小的遊蟲獸類,但凡有情眾生,在身死之後魂魄歸入幽冥,都要受到陰司的管轄。”
“所以說,陰司所擁有的權柄不可謂不大,其行事的方式也不可謂不公正。”
“也正是因為陰司毫無偏私,公平公正,才能夠長久地存在而不遭受損害!”
魏無二說話的時候,身後猛然噴薄出陣陣濃鬱的黑霧,隻在半空之中顯化出幽冥那獨特的氣象以及陰司嚴格的法度。
雖然那是一個既沒有光芒也沒有黑暗的特殊所在,卻散發著一種正大光明的氣息,絲毫不見幽暗恐怖之處!
神人對其敬畏有加,鬼神對其懼怕不已!
“人王您想要以自身代替,足以可見您夫妻二人之間的恩愛深情,然而這種深情雖然令人憐憫,但陰司的法規卻是不容違背。”
“所以,還請恕本神無法應允您的請求!”魏無二麵色平淡地說道。
就在劉秀的臉上滿是灰敗絕望之色時,九鳳化身的魏無二話鋒突然一轉,再次開口說道:“不過,天道的運轉之中,總歸是存在著一線生機的。”
“陰麗華雖然獲罪於天地!”
“卻也為人間立下了大功!”
“等到她迴轉幽冥之後,我可以向後土皇地隻替她求情,封陰麗華為這洛陽城的城隍,借助她在人世積累的功德,幫助她化解所犯下的罪業。
“隻需百年時間,就能夠消除業果,再次進入輪迴。”
魏無二輕聲低語,聲音雖然不大,卻如同雷霆一般在四周炸響。
原本混沌不清的天機在這一刻變得清晰明朗起來。
在洪荒之中,諸多擁有強大能力的修士,察覺到了天機的變化,紛紛俯身察看,觀察這世間的種種。
他們看到了幽冥那獨特的氣象出現。
隻見一座雄偉的城池,矗立在陰陽交界的地方,上麵清晰地顯現出“城隍”二字。
這是為了厘定生死的秩序,鎖住因果的變數。
乃是堂皇正道。
此道之前一直未曾顯現,此刻剛剛問世,就立刻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然而,當他們看到城隍城中那蛇身人麵的法相時,頓時打消了其他的念頭。
後土娘娘的法與道,世間又有誰敢輕易地去觸碰和沾染。
……
由於昊天轉世去經曆劫難,如今淩霄寶殿的大權由王母全麵掌管。
就在這一天,天機發生變化,日月的運行失去了和諧,大地之上幽冥之氣變得旺盛,甚至能夠聽到萬鬼的長嘯之聲,使得天庭都為之震動。
眾多仙神都感到無比驚訝,還以為又是像孫悟空那樣的人物打上了雲霄寶殿。
正在驚疑不定的時候,看到了城隍的氣象,一時間都驚得呆若木雞。
唯有王母的嘴角不自覺地微微勾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如今人間的亂象已經開始顯現,她所準備的手段正要開始布置實施。
九天之上,勾陳上帝睜開雙眼俯瞰,看到了城隍之道,卻視若無睹。
很快就不再加以理會。
玄門三教,三清聖人看到城隍道,已經知曉了後土的手段,同樣選擇不多做理會。
隻因為聖人一旦出手,所引發的因果極其重大,產生的變故也會更多。
如今的人間,恐怕難以承受這樣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