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驪山老母的來曆自然驚人,她是聖人的親傳弟子,實際上是無當聖母的化身。


    她此番化身驪山老母,是因為世間的修士大多是男子,女子修行有諸多不便,皆因有葵水這一難關,致使其一生充滿了坎坷波折。


    正因如此,無當聖母心有所感,於是化身驪山老母,將斬赤龍之秘術傳授下來,旨在助力女子的修行之路。


    如今,驪山老母功德已然圓滿,正準備迴返東海三十三重天繼續清修。


    恰在此時,聽聞有門人弟子前來相請,希望她出山救助陰麗華。


    無當聖母忽覺心血來潮,掐指一算,知曉自身與這陰麗華存有一段特殊的緣法,遂決定下界相助。


    此後,驪山老母對陰麗華稍加考察,隻見她聰慧的天性早已根深蒂固,心中不禁暗自歡喜,便將陰麗華收歸門下,納為弟子。


    也正是由於這層關係,劉秀麾下的諸多修士,麵對陰麗華時,無人敢肆意妄為。


    在劉秀一路的討伐征程中,始終相安無事,未生波瀾。


    直至功德圓滿之後,來自三教的弟子們紛紛各自迴歸教中潛心修行,從此不再過問凡塵中的種種俗事。


    陰麗華因與劉秀之間深厚的姻緣羈絆,實在難以割舍這凡塵俗世,於是選擇隻身留在世間,與劉秀相依相伴。


    然而,夫妻二人多年來恩恩愛愛,卻始終未見有子嗣降臨,這一狀況宛如一片沉重的陰霾,長久地籠罩在他們心頭。


    陰麗華對此困惑不已,絞盡腦汁也未能找到答案。


    她幼年時便率先修習了繡家的養生之術,後來又承蒙驪山老母的賞識,獲傳玄門正法。


    雖說尚未得道成仙,但也略微窺探到了其中的一些精妙之處,自身具備一定的修為。


    她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自然心知肚明,可就是想不明白為何與子嗣無緣。


    這般狀況,著實令她內心焦躁難安。


    為此,陰麗華不惜大張旗鼓地發布文榜,渴望能邀請到世間的能人異士出山相助,幫她查明這其中的原委。


    前來應榜的世間眾人,一波接著一波。


    其中有真才實學的百家傳人,也有方外的修士,還有來自山間的野魅,甚至不乏混吃混喝的騙子和流氓。


    陰麗華將他們全都一一請入府中查看診治,可最終仍是毫無定論。


    夫妻二人經曆此番折騰,也不禁唏噓感慨,無奈地認為這或許是上蒼不願庇佑,乃是天命所定,注定今生無子。


    劉秀為了安撫天下人的心,更是公開放出消息,宣稱將在宗室的適齡孩童中進行選拔,挑選出合適的人選入主東宮,作為未來的君主。


    陰麗華盡管心中滿是不情願,但也明白此事關係到帝位的傳承以及江山的穩固,最終也隻能點頭同意,照此執行。


    就在這時,忽然聽得有使者前來稟報,聲稱驪山老母已於近日出關,並且聽聞了陰麗華的狀況,有意前來探望。


    這一消息讓陰麗華心中滿是歡喜,趕忙著手整頓宮廷,精心準備迎接事宜。


    她身為驪山老母的徒弟,曾經在其身邊侍奉,更是早早地從相熟的師兄弟口中得知了師尊的非凡來曆,知曉其乃是玄門的大仙,更是聖人的弟子。


    正因如此,陰麗華此刻更是恭敬順從,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和怠慢。


    早些年的時候,因為不孕之事,陰麗華曾親自前往驪山請教。


    隻可惜那時驪山老母正在閉關,陰麗華不便打擾,隻能留下使者在山間耐心等候,隻等驪山老母出關後將事情的實情告知於她。


    然而,這一等便是漫長的五年之久。


    時間久到陰麗華自己都險些將此事忘卻。


    就在她滿心期待之中,隻見有一日,天邊的雲霞洶湧翻騰,綻放出絢爛的虹光,猶如烈火燃燒般絢爛奪目。


    緊接著,便瞧見一位手持龍頭鳳杖、麵容慈祥的老婦,腳踩祥雲緩緩而至。


    一時間,皇宮之中地湧金蓮,祥瑞的祥雲悠然流轉,展現出無邊無際的清德福相。


    劉秀夫婦早早便看到了這奇異的景象,趕忙快步出迎。


    “人王劉秀,見過老母!”


    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劉秀,威嚴之氣愈發濃重,此時麵對驪山老母,他隻是恭敬地作揖,並未行叩拜大禮。


    驪山老母麵帶微笑應承下來,她早就清楚劉秀的身世來曆,又考慮到他如今作為人王,身負帝運,故而作揖之禮倒也恰當合適,並未對此加以追究。


    陰麗華卻是恭恭敬敬地行大禮參拜,口中不停地稱唿著師尊。


    驪山老母見此情形,心中愈發感到滿意,伸手將陰麗華攙扶起來,笑著說道:“癡兒癡兒,為了這子嗣之事,至今你已不知吃了多少苦頭。”


    驪山老母在來此之前,便已窺得天機,算到了陰麗華的近況,也深知她這些年為了此事的種種作為,所以才會說出這樣一番話語。


    聽到驪山老母的這番言辭,陰麗華的眼眶瞬間泛紅,險些落下淚來。


    天知道,這些年為了求子一事,她曆經了多少艱辛。


    隻是時至今日,依舊未能得償所願,達成圓滿。


    “不妨事不妨事,一切自有師尊為你做主。”


    “即便天命如此,強求不得,你也隻需勤加修習我教中的法門,日後仍有機會接續姻緣,得以與劉秀長相廝守。”


    驪山老母深深地看了陰麗華一眼,暗自提點著她。


    要知道,劉秀乃是赤龍轉世,今生過後,自會迴歸天界。


    倘若陰麗華未曾修行,不過是一世平凡的凡人,生死輪迴皆有定數。


    可若她能夠修仙得道,未嚐沒有再次與劉秀相守相伴的機會,屆時或可成為令人豔羨的神仙眷侶。


    隻可惜,當下的陰麗華已然漸入魔障,滿心滿眼隻想著求子,根本未曾領會驪山老母這番話的深意。


    驪山老母見此狀況,也隻能暗自無奈歎息,索性放棄了勸說的念頭。


    如今的陰麗華一心隻求子,任她有千般奇妙的法門,都難以改變其堅定的心意。


    故此,驪山老母也不再多做理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三教首徒,通天聽勸以力成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人有三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人有三刀並收藏我三教首徒,通天聽勸以力成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