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整個鏢隊大吃大喝時,老人卻離開客棧,一路來到縣衙戶房辦理戶籍。
“餘行禮,褚蘭縣餘家莊人,於熙平九年八月二十一,重新落籍”
書吏將資料記錄歸檔後 把身份戶籍發給餘行禮,並說道“沒想到老人家還是本縣之人,您這可算是少小離家老大迴”
“慚愧慚愧”老人滿臉滄桑,緩緩說道“年少時在外艱難,幾起幾落,好不容易攢下些家業,也幹不動了,隻想著迴鄉養老。
又從袖中拿出一張銀票,偷偷遞給書吏,接著說道“小老兒還想置辦些房宅土地商鋪之類的,麻煩您給尋尋”
“好說,好說”書吏笑嗬嗬的收下錢,開口說道“房宅商鋪,與人談好後,來衙門過戶便是,至於土地嗎,先容我找找”
趕忙拿出田冊,翻找了老半晌,才對老人說道“本縣的熟地都已有主,倒是還有一片荒地,大約八百畝左右,隻需一兩年便可開墾,老先生意下如何”
“滿意滿意”餘行禮連連向書吏道謝。
可能是錢給多了,最後走的時候,還是這書吏親自給送出的門。
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這位老人花大價錢,買了兩座連在一起的宅子,找人打通翻修布置。
還買下三間鋪子,也是花大價錢重新裝潢,分別開了茶館澡堂和車馬行。
開業時包下一座酒樓,縣裏邊兒有頭有臉的人全請了,還在大街上到處給行人發喜餅,鬧的動靜可不小。
就這樣,窮小子在外發財,年老歸鄉的事,成了縣城裏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好嘛,以前隻聽說書的講過,今兒總算見到一活的”
“可不是咋的,出去闖蕩的多了,沒見有一個迴來的”
“是啊,運氣好的也就托人往家裏邊兒捎封信,沒準兒還是要錢的”
“你們說,老頭迴來這麽長時間,怎麽沒見他迴家呢”
“會不會死光了”
“別瞎說,人家是等忙完了才迴去看呢”
還真跟這位說的一樣,在鋪子的生意正常運轉後,餘行禮采買了大量的禮物,帶著幾個仆出了城。
離縣城四十裏外的餘家莊,有一百多口人,莊裏隻有幾戶人家種地為生。
其他的要不是進山打獵,要不是賣苦力幹活,出了名的窮地方,這的人都姓餘,是同宗同族。
擱平常,這破地方要飯的都懶得來,可今天不一樣,一輛豪華的馬車 後邊兒跟著幾個仆人,還有幾大車禮物進了莊。
這場麵,莊上老的小的打出生起就沒見過,卻也知道來了大人物,隻是圍著瞧,沒一個敢上前,最後還是族長出來迎接。
兩個年輕人攙著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兒,穿的比叫花子強不了多少。
一路顫顫巍巍的走到馬車前,拱手說道“小老兒餘大石,敢問貴人來此何事”
見到來者,餘行禮立馬翻身下車,抓著對方的手,雙眼朦朧,聲音顫抖的說道“石頭哥,我是小七呀”
“什麽,你是小七”餘大石給整懵逼了,拿眼睛盯著對方臉上,左看看右瞧瞧,可終究覺得不像,遲疑的說道“你真是小七”
此時老人眼裏都快哭出來了,對圍觀的人大聲說道“鄉親們,我是村西頭餘二子家的小七呀”
“貴人是我們莊上的,怎麽從來沒見過”
“二太爺家裏,不是隻有六羊爺一個嗎”
“以前也沒聽老賴子說過,他還有一個叔伯”
“他該不會是騙咱們的吧”
“怎麽可能,人家這麽有錢,騙咱們幹嘛”
莊上的年輕人議論紛紛,可有幾個年紀大的走出人群,圍著老人看了半天,也瞧著不像。
老人繃不住了,坐地上大哭起來,邊哭邊說道“我一走幾十年,在外邊吃的苦數不清,當年臉上受了傷,找了不少大夫才看好的,如今卻連自家兄弟都認不出來”
見狀,幾個老者上前把人扶起來,其實他們剛才就相信,眼前之人是幾十年前出去的同族兄弟,趕忙把人請進祠堂。
拜祭過祖先後,餘行禮讓仆人給各家各戶送禮物,又在場院上架起幾口大鍋燉羊肉,請鄉親們吃喝。
自己則是和幾個年齡大的坐在一塊兒,說起話來。
“小七啊,餘家有你這個出息人,是祖上保佑”
“我之前就聽莊上的年輕人說過,縣裏來了個少小離家的老富豪”
“我也聽說了,還在想是不是咱們這的,沒想到是小七你”
“對了小七,怎麽沒領著兒子孫子一起迴來呀”
聽見這話,老人一臉的哀傷,拿手揉了揉眼睛,聲音嘶啞的說道“幾位兄弟,哄不瞞你們說呀,我現在是孤身一人”
“怎麽迴事兒”
“小七,究竟怎麽了”
“你如今大富大貴,難道還未娶妻”
拿出手巾,擤了個鼻涕,開口說道“幾位老兄弟有所不知,我快四十才有個兒子,可不曾想,年前外出做生意時,遇見山賊遭了難 可恨這小子走的時候,也沒給留個後”
老年喪子人生慘事,更何況還有家業無人繼承,幾個老頭趕忙安慰道。
“小七啊,人死不能複生,看開點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小七,還是要過繼個孩子為好”
“對對,這才是頭等大事,無後可進不了祖墳”
平複一下心情,餘行禮接著說道“我正有此意,當年走時,大哥已經有了兒子,想來如今孫子也有了吧,我便是想過繼一個”
此話一出,便有人起身說道“好,小七你等著,我去叫人”
沒一會兒,就帶進來一個憔悴的婦人,身後還跟著三個瘦弱的孩子。
餘大石放下碗筷,向老人介紹道“小七,這就是你侄媳婦和侄孫子”
婦人和孩子們進門就跪下,餘行禮趕忙扶了起來。
又喚仆人端來個木盤,說道“這是二叔給你的見麵禮”
紅布一揭開,眾人都傻了眼,其他的鄉親也放下碗筷走過來,隻見盤子上放著十幾件手飾,金的玉的都有,看的人眼都花了。
“這可不敢要,請二叔收迴去”婦人嚇得跪地磕頭,她一個普通村婦,哪裏見過這些金銀首飾。
哪曾想,餘行禮拿紅布把首飾一包,直接塞進婦人懷裏,說道“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氣,你收下便是”
錢給的一點不含糊,周圍瞧的人,眼睛裏邊兒都冒火”
而這時餘大石將老人拽到一旁,說道“小七,不是我背後說人壞話,你這首飾給了也沒用,沒兩天就得讓你大侄子拿去賭”
餘行禮則滿不在乎的說道“老哥哥,總歸是自家人,日後調教一番,能改邪歸正就好”
之後餘行禮選中了三個孩子中的老二,迴城的時候,把婦人和三個孩子一起帶上。
順便讓人把自己的侄子也找迴來,準確的說是贖迴來,他當時輸了錢,正被賭場扣住。
剛一進門就抱著餘行禮的腿,嚎啕大哭“哎呀我的親叔叔,你怎麽才迴來,我爹當年都快想死你了,他老人家走的時候囑咐過我,一定要找到您老,給你養老送終啊,以後我就是您親兒子”
餘行禮也沒客氣,第二天大擺宴席,又請了所有的達官顯貴,過繼一個兒子跟一個孫子。
沒幾天又讓人去給餘家莊修了祖墳祠堂,還有鄉親們的房子,一個鳥不拉屎的破爛莊子,轉眼一變成了世外桃源。
至於那位餘行禮的親侄子,縣城裏邊出名的餘大賴子,則搖身一變成了餘大少爺。
還是和以前一樣吃喝嫖賭,不過在也不愁錢花,身邊也有群巴結的人。
要說這餘行禮,對他比親兒子還好,但凡要錢就沒有不給的,餘大石和其他幾個族老也勸過一番,可明顯沒被聽進去。
就這些事,縣城裏起碼有一多半兒人都眼紅,隻要看見餘家莊的人,眼睛裏邊兒都得冒出血。
“餘家莊運氣真夠好的”
“可不是嘛,人家祖墳好,有出息人,能接濟族裏”
“以前一個個跟乞丐似的,現在走路都昂臉看人”
“這算什麽,你是沒見到餘大賴子,一個狗屎玩意兒,現在帶著一幫人,整天吆五喝六的”
“呸,狗仗人勢的東西,怎麽沒出門被車撞死”
“那可撞不死,車馬行是他叔叔開的”
“我看就他那鬼德行,遲早得把他叔叔的家產敗光”
等過了一段時間,餘行禮則以外出訪友為由,離開了縣城,讓人奇怪的是,他並沒有帶什麽仆人,隻是一個人騎馬上路。
“餘行禮,褚蘭縣餘家莊人,於熙平九年八月二十一,重新落籍”
書吏將資料記錄歸檔後 把身份戶籍發給餘行禮,並說道“沒想到老人家還是本縣之人,您這可算是少小離家老大迴”
“慚愧慚愧”老人滿臉滄桑,緩緩說道“年少時在外艱難,幾起幾落,好不容易攢下些家業,也幹不動了,隻想著迴鄉養老。
又從袖中拿出一張銀票,偷偷遞給書吏,接著說道“小老兒還想置辦些房宅土地商鋪之類的,麻煩您給尋尋”
“好說,好說”書吏笑嗬嗬的收下錢,開口說道“房宅商鋪,與人談好後,來衙門過戶便是,至於土地嗎,先容我找找”
趕忙拿出田冊,翻找了老半晌,才對老人說道“本縣的熟地都已有主,倒是還有一片荒地,大約八百畝左右,隻需一兩年便可開墾,老先生意下如何”
“滿意滿意”餘行禮連連向書吏道謝。
可能是錢給多了,最後走的時候,還是這書吏親自給送出的門。
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這位老人花大價錢,買了兩座連在一起的宅子,找人打通翻修布置。
還買下三間鋪子,也是花大價錢重新裝潢,分別開了茶館澡堂和車馬行。
開業時包下一座酒樓,縣裏邊兒有頭有臉的人全請了,還在大街上到處給行人發喜餅,鬧的動靜可不小。
就這樣,窮小子在外發財,年老歸鄉的事,成了縣城裏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好嘛,以前隻聽說書的講過,今兒總算見到一活的”
“可不是咋的,出去闖蕩的多了,沒見有一個迴來的”
“是啊,運氣好的也就托人往家裏邊兒捎封信,沒準兒還是要錢的”
“你們說,老頭迴來這麽長時間,怎麽沒見他迴家呢”
“會不會死光了”
“別瞎說,人家是等忙完了才迴去看呢”
還真跟這位說的一樣,在鋪子的生意正常運轉後,餘行禮采買了大量的禮物,帶著幾個仆出了城。
離縣城四十裏外的餘家莊,有一百多口人,莊裏隻有幾戶人家種地為生。
其他的要不是進山打獵,要不是賣苦力幹活,出了名的窮地方,這的人都姓餘,是同宗同族。
擱平常,這破地方要飯的都懶得來,可今天不一樣,一輛豪華的馬車 後邊兒跟著幾個仆人,還有幾大車禮物進了莊。
這場麵,莊上老的小的打出生起就沒見過,卻也知道來了大人物,隻是圍著瞧,沒一個敢上前,最後還是族長出來迎接。
兩個年輕人攙著個六十來歲的老頭兒,穿的比叫花子強不了多少。
一路顫顫巍巍的走到馬車前,拱手說道“小老兒餘大石,敢問貴人來此何事”
見到來者,餘行禮立馬翻身下車,抓著對方的手,雙眼朦朧,聲音顫抖的說道“石頭哥,我是小七呀”
“什麽,你是小七”餘大石給整懵逼了,拿眼睛盯著對方臉上,左看看右瞧瞧,可終究覺得不像,遲疑的說道“你真是小七”
此時老人眼裏都快哭出來了,對圍觀的人大聲說道“鄉親們,我是村西頭餘二子家的小七呀”
“貴人是我們莊上的,怎麽從來沒見過”
“二太爺家裏,不是隻有六羊爺一個嗎”
“以前也沒聽老賴子說過,他還有一個叔伯”
“他該不會是騙咱們的吧”
“怎麽可能,人家這麽有錢,騙咱們幹嘛”
莊上的年輕人議論紛紛,可有幾個年紀大的走出人群,圍著老人看了半天,也瞧著不像。
老人繃不住了,坐地上大哭起來,邊哭邊說道“我一走幾十年,在外邊吃的苦數不清,當年臉上受了傷,找了不少大夫才看好的,如今卻連自家兄弟都認不出來”
見狀,幾個老者上前把人扶起來,其實他們剛才就相信,眼前之人是幾十年前出去的同族兄弟,趕忙把人請進祠堂。
拜祭過祖先後,餘行禮讓仆人給各家各戶送禮物,又在場院上架起幾口大鍋燉羊肉,請鄉親們吃喝。
自己則是和幾個年齡大的坐在一塊兒,說起話來。
“小七啊,餘家有你這個出息人,是祖上保佑”
“我之前就聽莊上的年輕人說過,縣裏來了個少小離家的老富豪”
“我也聽說了,還在想是不是咱們這的,沒想到是小七你”
“對了小七,怎麽沒領著兒子孫子一起迴來呀”
聽見這話,老人一臉的哀傷,拿手揉了揉眼睛,聲音嘶啞的說道“幾位兄弟,哄不瞞你們說呀,我現在是孤身一人”
“怎麽迴事兒”
“小七,究竟怎麽了”
“你如今大富大貴,難道還未娶妻”
拿出手巾,擤了個鼻涕,開口說道“幾位老兄弟有所不知,我快四十才有個兒子,可不曾想,年前外出做生意時,遇見山賊遭了難 可恨這小子走的時候,也沒給留個後”
老年喪子人生慘事,更何況還有家業無人繼承,幾個老頭趕忙安慰道。
“小七啊,人死不能複生,看開點吧”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小七,還是要過繼個孩子為好”
“對對,這才是頭等大事,無後可進不了祖墳”
平複一下心情,餘行禮接著說道“我正有此意,當年走時,大哥已經有了兒子,想來如今孫子也有了吧,我便是想過繼一個”
此話一出,便有人起身說道“好,小七你等著,我去叫人”
沒一會兒,就帶進來一個憔悴的婦人,身後還跟著三個瘦弱的孩子。
餘大石放下碗筷,向老人介紹道“小七,這就是你侄媳婦和侄孫子”
婦人和孩子們進門就跪下,餘行禮趕忙扶了起來。
又喚仆人端來個木盤,說道“這是二叔給你的見麵禮”
紅布一揭開,眾人都傻了眼,其他的鄉親也放下碗筷走過來,隻見盤子上放著十幾件手飾,金的玉的都有,看的人眼都花了。
“這可不敢要,請二叔收迴去”婦人嚇得跪地磕頭,她一個普通村婦,哪裏見過這些金銀首飾。
哪曾想,餘行禮拿紅布把首飾一包,直接塞進婦人懷裏,說道“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氣,你收下便是”
錢給的一點不含糊,周圍瞧的人,眼睛裏邊兒都冒火”
而這時餘大石將老人拽到一旁,說道“小七,不是我背後說人壞話,你這首飾給了也沒用,沒兩天就得讓你大侄子拿去賭”
餘行禮則滿不在乎的說道“老哥哥,總歸是自家人,日後調教一番,能改邪歸正就好”
之後餘行禮選中了三個孩子中的老二,迴城的時候,把婦人和三個孩子一起帶上。
順便讓人把自己的侄子也找迴來,準確的說是贖迴來,他當時輸了錢,正被賭場扣住。
剛一進門就抱著餘行禮的腿,嚎啕大哭“哎呀我的親叔叔,你怎麽才迴來,我爹當年都快想死你了,他老人家走的時候囑咐過我,一定要找到您老,給你養老送終啊,以後我就是您親兒子”
餘行禮也沒客氣,第二天大擺宴席,又請了所有的達官顯貴,過繼一個兒子跟一個孫子。
沒幾天又讓人去給餘家莊修了祖墳祠堂,還有鄉親們的房子,一個鳥不拉屎的破爛莊子,轉眼一變成了世外桃源。
至於那位餘行禮的親侄子,縣城裏邊出名的餘大賴子,則搖身一變成了餘大少爺。
還是和以前一樣吃喝嫖賭,不過在也不愁錢花,身邊也有群巴結的人。
要說這餘行禮,對他比親兒子還好,但凡要錢就沒有不給的,餘大石和其他幾個族老也勸過一番,可明顯沒被聽進去。
就這些事,縣城裏起碼有一多半兒人都眼紅,隻要看見餘家莊的人,眼睛裏邊兒都得冒出血。
“餘家莊運氣真夠好的”
“可不是嘛,人家祖墳好,有出息人,能接濟族裏”
“以前一個個跟乞丐似的,現在走路都昂臉看人”
“這算什麽,你是沒見到餘大賴子,一個狗屎玩意兒,現在帶著一幫人,整天吆五喝六的”
“呸,狗仗人勢的東西,怎麽沒出門被車撞死”
“那可撞不死,車馬行是他叔叔開的”
“我看就他那鬼德行,遲早得把他叔叔的家產敗光”
等過了一段時間,餘行禮則以外出訪友為由,離開了縣城,讓人奇怪的是,他並沒有帶什麽仆人,隻是一個人騎馬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