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韓信、蕭何同為漢初三傑,但韓信遭戮,蕭何也曾被囚,唯有張良,刺秦王而得脫,事劉邦而無咎,可謂三傑之首。
中國歷史上的奇人逸士很多。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奇人當數武王伐紂時的薑子牙了。薑子牙自知有很大的本領,但時運不濟,他也無可奈何,於是就耐心等待。他可謂事事不順心,即使做點小買賣,老天也與他作對。
一次,他借錢買了點麵到街上去賣,沒想到一陣風把麵全吹跑了,弄得他血本無歸。但他沒有灰心,等待時來運轉,他在渭水邊上釣魚,用的是直鉤,所以一條魚也釣不到,他老婆來送飯,見他用直鉤釣魚,不禁大怒,就把魚鉤彎過來,趁他吃飯的功夫就釣了許多。薑太公見了,反把那些魚都放到水裏,並對老婆說:“我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切都要順其自然,豈可勉強?”後來,連老婆都跟他離婚了,他還是在等待。一直到了八十歲,周文王才來到渭水邊,請他出山。周文王親帶車馬,在他的身邊一站就是半天,薑子牙終於被周文王的態度所打動,出山相助。
據說薑子牙不僅智謀超人,還道術精深,既能出謀劃策,又能掐會算,甚至可唿風喚雨、撒豆成兵,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後被封於齊。在當時,齊地是膏腴之地,魚米之鄉,又是最為經濟發達的“開發區”,其享祿之厚,為百官之首。薑子牙也被尊稱為太公,可謂福壽雙全。
《高逸圖》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
不勞心與力又免飢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
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君若愛遊蕩城東有春園
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歡言
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唐/白居易/中隱
秦末漢初的張良也算是一位奇人,他奇有四處:一是散盡家財,誓為韓國報仇,尋訪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雖未成功,但其勇烈剛毅,不能不叫人嘖嘖稱奇。其二是他得遇奇緣,習得兵法。據說張良遇到一位老人,那老人讓張良把掉在地上的鞋子給他穿上,張良照辦了,老人就約他黎明在某地相會,授以兵法。張良連去兩次,老人都先他而到,老人給他最後一次機會,於是,張良幹脆從晚上等到黎明,根本就不迴去,總算使老人滿意了。老人覺得他品德甚佳,才質不凡,就授他兵法,張良從此就成為一位卓越的軍事家。這個“張良納履”的故事,直到現在還常常被拿來教育兒童尊敬老人。其三是他屢出奇計,助劉邦脫困危、勝項羽,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其四是能功成身退,不貪名利,既躲過了劉邦、呂雉對功臣的誅戮之禍,又免去了像蕭何那樣的屈身之辱,隻是潔身遠引,鑽研兵法,恰像清溪湍湍,避世而流。
東漢末年的諸葛亮當然也算得是一位奇人。他躬耕隆中,不輟詩書,用他的話說,就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等到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見他仁德至厚、誠信可嘉,便決定輔他共圖大業。諸葛亮未出隆中就三分天下,既出隆中,更東聯孫吳,北抗曹魏,火燒赤壁,再取成都,終於證實了他三國鼎立的預言。但諸葛亮之奇,還不全在此處,與其他人相比,他是洞察世事偏又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明知天下大勢,三足而立,魏、吳皆不可圖,但他卻要實現劉備匡扶漢室、繼承漢統的遺願,不辭辛勞,六出祁山,終於鞠躬盡瘁,積勞成疾,嘔血而亡。
隱居山林不足為奇,奇的是在經時濟世中偏能顯出其奇人逸士的本色。政壇上的奇人逸士,“兼濟”與“獨善”兼得,現在想來,猶令人嚮往不已。
------------
12鼻讓製勝的政治家(1)
------------
古人雲:“謙受益,滿招損。”這意思是說謙遜退讓往往會得到好處,而驕傲自滿卻往往招致災禍。不管現在的人怎樣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管人們怎樣為現代人的道德淪喪而憂心忡忡,古人一些謙遜的美德,還是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矯正眼下世風的信心。我們當然不是提倡迴到古代去,身穿長袍馬褂或是頭戴高帽,腳登草履,也無意厚古薄今,感嘆一代不如一代,去做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隻是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明得失”罷了。
謙讓往往和虛偽相糾結,有時很難分清哪是謙讓,哪是虛偽,或是真誠的謙讓被人有意無意地看做虛偽,虛偽的推辭也會被看做是真誠的謙讓。盡管這樣,歷史上那些為了大局或是出於個人的品德而真誠謙讓或是真誠讓賢的事例還是為人們所認知、所稱道,一直流傳至今。
在春秋戰國時期,鮑叔牙讓賢是著名的一例。
鮑叔牙和管仲原是好友,二人相互之間十分了解和推重。後來兩人分別輔佐齊襄公的兒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齊襄公死後,兄弟倆爭位,進行了火併,管仲曾偷偷地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幸虧衣帶鉤擋住,小白才未喪命。公子小白即位後,鮑叔牙為了齊國能夠得到管仲這樣的人才,勸說齊桓公(即公子小白)攻打魯國,設計從魯人手裏要迴管仲。後來,因為鮑叔牙在齊桓公即位及其他方麵立有大功,齊桓公要拜他做相國,鮑叔牙真誠地推辭說:
</br>
中國歷史上的奇人逸士很多。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奇人當數武王伐紂時的薑子牙了。薑子牙自知有很大的本領,但時運不濟,他也無可奈何,於是就耐心等待。他可謂事事不順心,即使做點小買賣,老天也與他作對。
一次,他借錢買了點麵到街上去賣,沒想到一陣風把麵全吹跑了,弄得他血本無歸。但他沒有灰心,等待時來運轉,他在渭水邊上釣魚,用的是直鉤,所以一條魚也釣不到,他老婆來送飯,見他用直鉤釣魚,不禁大怒,就把魚鉤彎過來,趁他吃飯的功夫就釣了許多。薑太公見了,反把那些魚都放到水裏,並對老婆說:“我是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切都要順其自然,豈可勉強?”後來,連老婆都跟他離婚了,他還是在等待。一直到了八十歲,周文王才來到渭水邊,請他出山。周文王親帶車馬,在他的身邊一站就是半天,薑子牙終於被周文王的態度所打動,出山相助。
據說薑子牙不僅智謀超人,還道術精深,既能出謀劃策,又能掐會算,甚至可唿風喚雨、撒豆成兵,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後被封於齊。在當時,齊地是膏腴之地,魚米之鄉,又是最為經濟發達的“開發區”,其享祿之厚,為百官之首。薑子牙也被尊稱為太公,可謂福壽雙全。
《高逸圖》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
不勞心與力又免飢與寒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
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君若愛遊蕩城東有春園
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歡言
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唐/白居易/中隱
秦末漢初的張良也算是一位奇人,他奇有四處:一是散盡家財,誓為韓國報仇,尋訪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雖未成功,但其勇烈剛毅,不能不叫人嘖嘖稱奇。其二是他得遇奇緣,習得兵法。據說張良遇到一位老人,那老人讓張良把掉在地上的鞋子給他穿上,張良照辦了,老人就約他黎明在某地相會,授以兵法。張良連去兩次,老人都先他而到,老人給他最後一次機會,於是,張良幹脆從晚上等到黎明,根本就不迴去,總算使老人滿意了。老人覺得他品德甚佳,才質不凡,就授他兵法,張良從此就成為一位卓越的軍事家。這個“張良納履”的故事,直到現在還常常被拿來教育兒童尊敬老人。其三是他屢出奇計,助劉邦脫困危、勝項羽,成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其四是能功成身退,不貪名利,既躲過了劉邦、呂雉對功臣的誅戮之禍,又免去了像蕭何那樣的屈身之辱,隻是潔身遠引,鑽研兵法,恰像清溪湍湍,避世而流。
東漢末年的諸葛亮當然也算得是一位奇人。他躬耕隆中,不輟詩書,用他的話說,就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等到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見他仁德至厚、誠信可嘉,便決定輔他共圖大業。諸葛亮未出隆中就三分天下,既出隆中,更東聯孫吳,北抗曹魏,火燒赤壁,再取成都,終於證實了他三國鼎立的預言。但諸葛亮之奇,還不全在此處,與其他人相比,他是洞察世事偏又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明知天下大勢,三足而立,魏、吳皆不可圖,但他卻要實現劉備匡扶漢室、繼承漢統的遺願,不辭辛勞,六出祁山,終於鞠躬盡瘁,積勞成疾,嘔血而亡。
隱居山林不足為奇,奇的是在經時濟世中偏能顯出其奇人逸士的本色。政壇上的奇人逸士,“兼濟”與“獨善”兼得,現在想來,猶令人嚮往不已。
------------
12鼻讓製勝的政治家(1)
------------
古人雲:“謙受益,滿招損。”這意思是說謙遜退讓往往會得到好處,而驕傲自滿卻往往招致災禍。不管現在的人怎樣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不管人們怎樣為現代人的道德淪喪而憂心忡忡,古人一些謙遜的美德,還是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矯正眼下世風的信心。我們當然不是提倡迴到古代去,身穿長袍馬褂或是頭戴高帽,腳登草履,也無意厚古薄今,感嘆一代不如一代,去做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隻是想“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明得失”罷了。
謙讓往往和虛偽相糾結,有時很難分清哪是謙讓,哪是虛偽,或是真誠的謙讓被人有意無意地看做虛偽,虛偽的推辭也會被看做是真誠的謙讓。盡管這樣,歷史上那些為了大局或是出於個人的品德而真誠謙讓或是真誠讓賢的事例還是為人們所認知、所稱道,一直流傳至今。
在春秋戰國時期,鮑叔牙讓賢是著名的一例。
鮑叔牙和管仲原是好友,二人相互之間十分了解和推重。後來兩人分別輔佐齊襄公的兒子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齊襄公死後,兄弟倆爭位,進行了火併,管仲曾偷偷地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幸虧衣帶鉤擋住,小白才未喪命。公子小白即位後,鮑叔牙為了齊國能夠得到管仲這樣的人才,勸說齊桓公(即公子小白)攻打魯國,設計從魯人手裏要迴管仲。後來,因為鮑叔牙在齊桓公即位及其他方麵立有大功,齊桓公要拜他做相國,鮑叔牙真誠地推辭說: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