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二者難以得兼,如何待奉君主就成了一門極其高深的藝術,任何官場上的成功者,是不是一個政治家,姑且不論,但說他們是玩弄權術的藝術家,那絕對錯不了。所以,對那些成功的封建官僚,與其稱他們是什麽政治家之類,倒不如送他們一個官場藝術家的雅號來得更為貼切。
但也不可一概而論。
中國的封建官場雖是一個大染缸,進去的人難免會染成一身血紅或是黑紫,但畢竟還是有“拒腐蝕,永不沾”的硬骨頭在,如果不是這樣,那中國的封建社會真是永不見天日了。
公元前548年,齊國的國相崔杼因為齊莊公與他的周亞夫便服像
妻子棠薑通姦而派兵殺死了齊莊公,這的確是國君荒淫無道,死了也是罪有應得。但根據當時的觀念,臣下無論如何是不能殺死君主的,不管他犯了什麽罪責。更奇怪的是,臣下殺了君主或是兒子殺了父親,不叫“殺”,而叫“弒”,就是殺人用詞,也要分出等級來。
崔杼很有權勢,殺死了齊莊公後,他暫時把持了齊國的大權。他按照當時必須遵循的習慣,把掌管記載歷史的太史伯叫來,讓他記載齊莊公死亡這件事。
崔杼說:“你一定要這麽寫:先君暴病而亡。”
太史伯說:“歷史不能胡編亂造,按照事實記錄歷史,是太史的本分。”
崔杼決未想到一個太史竟敢頂撞他,就惡狠狠地問他:“你打算怎麽寫?”
太史伯說:“我寫好你就知道了。”
等太史伯寫完,崔杼拿過去一看,竹簡上刻的竟是這樣幾個字:“夏五月,崔杼弒君。”
崔杼說:“你還是另寫吧,不然,就殺了你。”
太史伯說:“殺就殺了,寫卻不能另寫。”崔杼就把太史伯殺了。
根據當時的習慣,兄死弟及,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聽說哥哥死了,就抱著竹簡前來接替哥哥的職位,記錄歷史。等寫完一看,還是太史伯寫的那幾個字。
崔杼又驚又氣地說:“天下竟有這樣不怕死的人,你不知道你哥哥被殺了嗎?”
太史仲說:“太史隻怕寫的歷史不真實,不怕殺頭。”崔杼又把太史仲殺了。
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叔又來了,他仍同他的兩個哥哥一樣,照實書寫,又被殺了。
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季是四兄弟中的最後一個,他照樣寫道:“夏五月,崔杼弒君。”寫完後對崔杼說:“你越殺人,就越發顯得你殘暴。就是我不寫,天下人也會寫。你可以殺太史,但卻改變不了事實。”說完,伸長了脖子等死。
崔杼實在殺得手軟了,嘆一口氣說:“我是為了保全國家社稷,沒辦法才擔起了這份罪名,後人會理解我的。”說完,竟讓太史季迴去了。
太史季抱著寫好的竹簡迴家去,路上碰見南史氏抱著竹簡迎上來。南史氏說:“我以為你也會被殺掉,所以接替你來了。”太史季把寫好的竹簡給他看,南史氏才放了心。
明目張膽地抵製上司固然“該死”,一心為皇上效力該不該死呢?如果效力無方,事君乏術,照樣“該死”。漢朝文帝、景帝時期的周亞夫就是個極好的例子。
周亞夫是漢朝開國將軍周勃的兒子,可以算是名將之後,他通曉兵法,善於治軍,也可算得上是一代名將,隻因他不善於揣摩皇上及皇親貴戚的心意,終於落得個餓死的悲慘下場。
漢文帝後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周亞夫被封為條侯,在此之前三年,他就已是河內郡守了。在河內郡守任上,他文武兼任,擔任掌管民政與軍事的最高長官,任期間,在文武兩方麵都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作為個人,他也取得了治理軍政事務的很多經驗。
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於率匈奴騎兵十四萬侵入朝那、肖關,殺死北地郡尉,一直到達甘肅省鎮原東南地區,匈奴騎兵的偵察員則一直深入到離漢朝都城長安隻有二三百裏地的地方,使漢朝朝野上下大為震驚。
在這種情況下,漢文帝一方麵用安撫措施,準備同匈奴和親,另一方麵則積極備戰。這樣,周亞夫就被從河內調至關中,擔任守衛長安的重要任務。但周亞夫真正成為一位著名的將軍,則是從駐軍細柳時開始的。
公元前158年,匈奴騎兵分兩路入侵,前鋒直逼太原郡,當時是“烽火通於甘泉、長安”。為了阻止匈奴繼續南下,文帝讓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守狐口;以蘇意為將軍,駐守句注;以張武為將軍,駐守北地。同時,還在長安的東、西、北三麵駐有重兵,以防匈奴突襲長安。當時長安的軍事布署是:祝茲侯徐厲駐守棘門;宗正劉禮駐守霸上,以周亞夫為將屯兵細柳。
------------
7敝夜與忠君(2)
------------
漢文帝是一位節儉謹慎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為了慎重起見,他親自到西軍和北軍去視察,所到之處,無不傾營出動,候迎天子。文帝看到這種情景,深為憂慮,真不知一旦匈奴襲來,他們如何對敵。但到了周亞夫軍中,情況則完全不同了。
司馬遷的《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有一段詳細真實的描述,極能說明當時的情形,茲摘譯大意如下:
</br>
但也不可一概而論。
中國的封建官場雖是一個大染缸,進去的人難免會染成一身血紅或是黑紫,但畢竟還是有“拒腐蝕,永不沾”的硬骨頭在,如果不是這樣,那中國的封建社會真是永不見天日了。
公元前548年,齊國的國相崔杼因為齊莊公與他的周亞夫便服像
妻子棠薑通姦而派兵殺死了齊莊公,這的確是國君荒淫無道,死了也是罪有應得。但根據當時的觀念,臣下無論如何是不能殺死君主的,不管他犯了什麽罪責。更奇怪的是,臣下殺了君主或是兒子殺了父親,不叫“殺”,而叫“弒”,就是殺人用詞,也要分出等級來。
崔杼很有權勢,殺死了齊莊公後,他暫時把持了齊國的大權。他按照當時必須遵循的習慣,把掌管記載歷史的太史伯叫來,讓他記載齊莊公死亡這件事。
崔杼說:“你一定要這麽寫:先君暴病而亡。”
太史伯說:“歷史不能胡編亂造,按照事實記錄歷史,是太史的本分。”
崔杼決未想到一個太史竟敢頂撞他,就惡狠狠地問他:“你打算怎麽寫?”
太史伯說:“我寫好你就知道了。”
等太史伯寫完,崔杼拿過去一看,竹簡上刻的竟是這樣幾個字:“夏五月,崔杼弒君。”
崔杼說:“你還是另寫吧,不然,就殺了你。”
太史伯說:“殺就殺了,寫卻不能另寫。”崔杼就把太史伯殺了。
根據當時的習慣,兄死弟及,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聽說哥哥死了,就抱著竹簡前來接替哥哥的職位,記錄歷史。等寫完一看,還是太史伯寫的那幾個字。
崔杼又驚又氣地說:“天下竟有這樣不怕死的人,你不知道你哥哥被殺了嗎?”
太史仲說:“太史隻怕寫的歷史不真實,不怕殺頭。”崔杼又把太史仲殺了。
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叔又來了,他仍同他的兩個哥哥一樣,照實書寫,又被殺了。
太史仲的弟弟太史季是四兄弟中的最後一個,他照樣寫道:“夏五月,崔杼弒君。”寫完後對崔杼說:“你越殺人,就越發顯得你殘暴。就是我不寫,天下人也會寫。你可以殺太史,但卻改變不了事實。”說完,伸長了脖子等死。
崔杼實在殺得手軟了,嘆一口氣說:“我是為了保全國家社稷,沒辦法才擔起了這份罪名,後人會理解我的。”說完,竟讓太史季迴去了。
太史季抱著寫好的竹簡迴家去,路上碰見南史氏抱著竹簡迎上來。南史氏說:“我以為你也會被殺掉,所以接替你來了。”太史季把寫好的竹簡給他看,南史氏才放了心。
明目張膽地抵製上司固然“該死”,一心為皇上效力該不該死呢?如果效力無方,事君乏術,照樣“該死”。漢朝文帝、景帝時期的周亞夫就是個極好的例子。
周亞夫是漢朝開國將軍周勃的兒子,可以算是名將之後,他通曉兵法,善於治軍,也可算得上是一代名將,隻因他不善於揣摩皇上及皇親貴戚的心意,終於落得個餓死的悲慘下場。
漢文帝後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周亞夫被封為條侯,在此之前三年,他就已是河內郡守了。在河內郡守任上,他文武兼任,擔任掌管民政與軍事的最高長官,任期間,在文武兩方麵都取得了相當的成績,作為個人,他也取得了治理軍政事務的很多經驗。
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於率匈奴騎兵十四萬侵入朝那、肖關,殺死北地郡尉,一直到達甘肅省鎮原東南地區,匈奴騎兵的偵察員則一直深入到離漢朝都城長安隻有二三百裏地的地方,使漢朝朝野上下大為震驚。
在這種情況下,漢文帝一方麵用安撫措施,準備同匈奴和親,另一方麵則積極備戰。這樣,周亞夫就被從河內調至關中,擔任守衛長安的重要任務。但周亞夫真正成為一位著名的將軍,則是從駐軍細柳時開始的。
公元前158年,匈奴騎兵分兩路入侵,前鋒直逼太原郡,當時是“烽火通於甘泉、長安”。為了阻止匈奴繼續南下,文帝讓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守狐口;以蘇意為將軍,駐守句注;以張武為將軍,駐守北地。同時,還在長安的東、西、北三麵駐有重兵,以防匈奴突襲長安。當時長安的軍事布署是:祝茲侯徐厲駐守棘門;宗正劉禮駐守霸上,以周亞夫為將屯兵細柳。
------------
7敝夜與忠君(2)
------------
漢文帝是一位節儉謹慎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為了慎重起見,他親自到西軍和北軍去視察,所到之處,無不傾營出動,候迎天子。文帝看到這種情景,深為憂慮,真不知一旦匈奴襲來,他們如何對敵。但到了周亞夫軍中,情況則完全不同了。
司馬遷的《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有一段詳細真實的描述,極能說明當時的情形,茲摘譯大意如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