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堊雖然覺得怪異,但是也無心多想,把捲軸揣在懷裏,見山洞中別無它物,急忙迴身出來。到得洞口,南山中的樹木竟似是有生命一般,瞬移過來,堵住了洞口。謝堊大怒,雙掌揮舞,紫金雙色閃爍,便是攪起了巨大的動靜,紫衣與呂老爺子在山村中感覺到的南山中巨大聲響,就是謝堊的手筆。


    那些巨樹如何禁得起謝堊此時的猛力打擊,紛紛避讓。謝堊掌力所到之處,竟是飛濺出些許慘綠或是乳白顏色的液體,象是血液一般,樹叢中還隱隱傳來慘唿。謝堊陡然一聲長嘯,震懾住這群具有靈性的樹妖,倏然間,退得幹幹淨淨。


    因此謝堊再不受任何阻隔,返迴了柳家集,此時與凝兒和老人說起在南山的奇遇,二人皆聽得目瞪口呆,半晌,老人微顫著道,“大人能不能帶小老兒去那山洞一行?恐怕那山洞應該就是我呂家祖先所遺留的洞府。”


    謝堊欣然應允。


    第70卷 第554節:第六卷 新秩序 第十九章 魚腹之秘


    謝堊挽著凝兒,與呂老爺子一起趕去南山,還沒到南山的密林,前麵的山路已經悄然改變。原先還算平整的山間羊腸小道,此時變得崎嶇無比,而且在行走中,三人都感覺到了地麵竟是在不住地顫動!


    老人率先停下了腳步,忙道,“你們有沒有感覺到這山似乎有些異常?”


    謝堊懷裏的凝兒都能清晰地辨別四周的群山已經隆起了不少,卻問謝堊,“謝大哥,會不會是因為山裏的禁忌已經被解除,從而使山體出現了變動,我怎麽老感覺到山似乎在增高,而且是不斷地變化著的……”


    凝兒的話,謝堊幾乎都能錯覺地以為是紫衣在跟自己說話,不由得望了凝兒一眼,微一沉吟,乃道,“很有可能太極圖的陣法本身就具有幻象,現在陣法一破除,原本被遮蔽的山體就重新浮現出來了。至於我們腳下的顫動,剛才我來的時候便已經有了,估計是那些樹妖各自迴歸原位而產生。不用怕,我們慢慢上山,隻要能尋到我去過的山洞,想必可以得到答案。”


    老人點點頭,不徐不急地跟在謝堊的身後。老人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是身體強健一如青壯,尤其是走在山路竟是未見有如何喘息,謝堊暗暗詫異。謝堊領著來到原先山洞大致的位置,眼前的景象卻已全然不同,隻剩下光禿禿的一個小丘。謝堊大奇,仔細地辨認著四周的地勢,與當時的情形一般無二,而且謝堊可以輕易地找到樹妖受創之時留下的那些慘綠色和乳白色的液體痕跡。


    “奇怪了,我剛才明明就是從這裏出來的,前麵那小丘分明就是我進入過的山洞,怎麽現在就不見了呢?”謝堊有必要對老人解釋清楚,因為雖然老人沒有明說,但是從老人接過捲軸之時,那激動的表現,謝堊可以肯定,老人對他們呂家的祖傳之物,還是有著相當的了解。而老人要求謝堊帶往山洞,也正基於這層關係,他有必要去瞻仰拜祭他們呂家的祖先,而且這位祖先,分明就是西周的開國元勛——呂望(薑子牙)。


    可是就算謝堊把這裏方圓數裏之內的所有地方找了個遍,也再沒有發現任何有山洞殘留的痕跡,謝堊記得那山洞中有泉水,那就必定有溪流出現,可是附近根本就連水聲都聽不到半點。謝堊鬱悶地望著老人,滿臉的無奈。


    老人知道謝堊既然已經把捲軸都交給了自己,便沒有理由隱瞞山洞的存在,此時更是惆悵,對著謝堊所指的方向,取出捲軸,恭恭敬敬地雙手捧著,緩緩跪倒,“昭烈武成王第一百二十四世孫呂敬池,特來叩拜先祖,願我祖在天之神靈護佑我呂氏一族平安多福……”呂敬池心中默念著家族的謁訓,異常虔誠,不時望著空曠的前方,唏噓落淚。


    謝堊與凝兒默默地站在老人身後,也是崇敬無比。昭烈武成王,是宋真宗曾拜祭過薑子牙在齊國的封地,對薑太公的韜略功績推崇備至,而賜予的封號,一直沿用至今,因此老人以當朝的封號來稱唿自己的祖先,更是無限自豪。


    半晌,老人慢慢起身,卻把捲軸遞給謝堊,“在我呂家的族譜上,曾有記載,凡有人能得到先祖傳世之‘魚腹捲軸’者,若為呂家子嗣,則為呂家之主;若非呂家子嗣,則為呂家客卿,行家主號令。今謝大人卻是得此遺物之人,當永為呂家客卿,此捲軸卻是屬於大人的,請大人收下。”


    “魚腹捲軸?”謝堊很是疑惑,現在的呂家似乎已經沒落不堪了,一個區區呂家的客卿,對謝堊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可是眼前的老人竟然如此鄭重,而且即使要把這捲軸贈送給謝堊,那似乎在山村中就可以給,卻非得要在他祖先的遺蹟之前相贈,足見其珍貴。謝堊知道薑太公傳世的東西極其稀少,而且多是兵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公兵法》和《六韜》,謝堊曾經在墓室中得到過《太公兵法》的竹簡,因竹簡書多是小篆,無從辨別真偽,但是其年代之久遠必在春秋之前,為此,謝堊就把那竹簡當成了心肝寶貝。謝堊倒還是第一次聽到了魚腹之名,頓時來了興趣。


    老人的臉上帶著無比的崇敬,笑道,“想必謝大人對一句俗語不會陌生吧,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此時天色早已如墨,林間山風吹來,盡管都快是暮春時節,仍是平添許多涼意。謝堊身邊的凝兒體弱,早禁受不住這寒意,蜷縮在了謝堊的懷裏,謝堊微微度些真氣幫助凝兒祛寒。既然已經找不到山洞的位置,三人索性就把這事情擱下,謝堊一邊迴應著老人,一邊拾掇起不少柴火,卻是取出了紫衣交給自己的玉笛,按照紫衣傳授的咒語,玉笛倏然明亮熾熱,點燃了篝火,“鄉裏小兒皆聞此語,概因太公之盛名耳。當年文王三顧太公於渭水,終得大賢,一戰而定周室數百年江山。”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宦傾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禳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禳月並收藏宦傾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