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一連完成了一次拉練,剛剛迴到新港城。李子園正坐在軍營裏聽著林雨生的匯報。


    他們這次的行軍路線與年初的一致,從新港城出發,一路直到折衝寨。目的嘛,旨在宣誓主權,順便打打野味練練行軍,確保築路隊前路安全。


    林雨生這迴可是想著法子折騰他們,全套裝備帶齊了不說,還沒有輔兵幫忙。好在之前隻出現在紙麵上的馬給配齊了——整整29匹,暫借的。


    不過這麽多大牲口的加入好像輜重運輸問題更嚴峻了,因為大部分的馬匹是用來牽引炮車和彈藥車的。為了攜帶足夠的糧草,戰士們隻能紛紛化身雜役,推拉著二輪車奮力向前,鍛煉效果絕對是杠杠的。尤其是幾場雨之後,泥濘的土地和沉重的負荷,別提多酸爽了。


    不過到底屬於“境內”訓練,已經清掃過的地帶哪怕又來人了,那些土人也無法對他們造成多大威脅。真正讓一連感到驚訝的是折衝地區居然有不少沼澤。得虧前出偵查的戰士警惕性夠高,不然還不知要損失多少人。


    蛋疼不已的一連又費了一番功夫到達了折衝寨,好在積雪未化的時候寨子沒有建在沼澤裏,不然就要在雨夜玩露營了。此時一連已經耗去了11天的時間。


    迴程稍好些,道路泥濘的情況比去時好了不少,外加來路已經走過一次算是有些經驗了,便在帶著幾十名俘虜的情況下隻用了9天就迴到了新港城,雖然迴來的官兵都是泥猴子打扮,讓親衛排的戰士們好一陣嘲笑。


    這次拉練倒是給李子園提了一個醒。野外行軍受氣候和地形因素影響非常大,輕裝和重載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若是以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此事,恐怕要吃大虧。


    囑咐林雨生好好安排官兵們做好總結歸納,李子園把精力放在了最讓他關心的方向上來——糧食。


    早在工坊改製的時候,李子園便確定了以木匠周圖為核心進行農機研究製造。這麽久的時間過去,周圖終於弄明白了李子園教給他的一些機械原理,複原出了能將割倒的作物集放成堆的搖臂收割機。於是鐵匠工坊和木匠工坊通力合作,一口氣試製了五十台馬拉搖臂式收割機,準備在本年度的秋收大展身手。


    轟轟烈烈的秋收就此開始。有了這批畜力收割機,麥子的收割速度是大大提高,一千多畝的麥田也不過是16台收割機兩天的工作量。就這樣從七月下旬到九月初(陽曆已是九月底),分三批播種的農田陸陸續續完成了收割。


    經統計,去年開墾出來的6075畝地,其中4025畝種植的糧豆產量比去年有了跨越式的提高,蓧麥平均畝產提升至52公斤,比去年提高了40%;小麥平均畝產為71公斤,比去年提高了65%;小米平均畝產為67公斤,比去年提升17%,大豆平均畝產52公斤,比去年提升了44%。


    這個成績驚掉了李子園的下巴,蓋因今年新開辟的第一片地(9000畝糧豆,4500苜蓿)大豆畝產僅得30公斤,小麥37公斤,蓧麥32公斤,小米倒是有畝產52公斤的產出,但都比去年的那片田首年產量要低。


    相比起這個,今年開辟的第二片地(6000畝糧豆,3000畝苜蓿)產量就更讓李子園難過了:大豆蓧麥隻有24~25公斤的畝產,小麥小米平均畝產也沒超過35公斤。


    不過今年的第二片地耕種的時候連田裏的樹樁都沒清理掉,產量低些倒情有可原。而造成畝產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就是“肥力”了。去年開辟的耕地在起初就享受到了農家肥的照顧,平時燒的灰燼用不掉的也都加了進去。待到後來新港城人畜數量增加,堆出來的肥是一分沒給它少了。


    還有就是苜蓿和大豆的固氮作用,農民們收割大豆的時候可是把根留在田裏了,辛勤的根瘤菌在宿主躺倒之後又奮鬥了好些時日。這肥力與生地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了。


    一番統計之後,今年的秋收共得糧豆726.25噸,其中“肥地”以21.15%的麵積提供了32.7%的產量。


    與此同時,被打發出去一起捕魚的炮艦和運輸船紛紛返港,既為了放下漁獲,也為了即將開始的秋航。有了4艘漁船專事捕魚之後,今年的魚產量遠比去年高。僅4艘漁船至今已捕獲各類漁產品480餘噸,順便還生產了87噸的魚粉飼料。


    而在其他船隻加入之後,那些洄遊的鮭魚便倒了血黴,被李子園手底下大大小小的船隻堵在河口撈了個爽,這額外提供了872噸的漁產品。


    截至九月初五,李子園船隊的漁獲總量達到了1352噸,遠超糧豆的產量。


    順帶一提,此時北望島上的軍民(包括時不時出差的水手和正規軍)總人口為6678人,其中新生兒數量接近700。以北望島今年截至目前的超2000噸糧肉產量,已經足以實現糧食自給。而不出意外的話,4艘漁船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裏仍會在各處河口“堵截”洄遊的鮭魚,這又能提供數以百噸計的魚肉,還有接下來島上核桃的成熟季...


    放下統計冊子,李子園倒是有些明白為何小麥會擊敗小米成為種植量最多的旱地作物了。古人的選擇一點兒沒錯,當水肥充分的時候產量比小米高一頭。而北望島附近的漁業資源遠遠沒有得到充分開發,李子園覺得自己挺重視了,但實際情況是他的重心還是在土地上。不說船隻的建造和人員的培訓,就說漁網,北望島至今仍靠從大明采購,白白占用了運力不說,還消耗了大量的貨幣。


    莫非是之前在北望島種桑養蠶的路子走錯了?李子園摸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方:崛起1522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林棄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林棄閑並收藏東方:崛起1522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