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搖櫓催舟恆穩舵,江流滾水浪翻花。
貧窮老漢無冬夏,渡口擒漁喚一家。
話說蕭讓、金大堅兩個商議收徒,於是就在禦街下一條路上,將近坊間,立兩條紅標柱,恰似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上立一麵粉牌,寫道:“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傍邊兩行小字道:“文士招學,匠人收徒。”隻見過路行人來往不絕,早把此事傳開。多有講說二人的本事,就近賣文房四寶的店鋪掌櫃夥家,木匠工人學徒都來湊熱鬧。眾人看得口渴,都來一旁茶鋪下歇了吃茶。卻把這老板看的欣喜。那茶鋪老板道:“這二位真是俺的財神爺,送來這許多客人。”迎來送往,好不快哉。
一連三五日,拜投者不計其數,隻是文人多,工匠少。不三日,蕭讓收納滿員,與金大堅相別,罷了自迴。因此不說聖手書生蕭讓收徒教學如何,單說這金大堅收徒如何。
這件事早傳至城外,這城外陳橋鎮上有一個書生,姓餘名仁仲。這餘仁仲最喜讀書,又愛刻字造板,拓印書籍,隻是每每不得要領。今日得了金大堅先生收徒的消息,心下大喜,忙置辦見禮學費,也來看是如何,來到城中,尚未入內,正好肚饑。看見路旁一個酒店。餘仁仲便入去裏麵坐下,教酒保泡一壺茶,上一碗麵,來兩個餅吃了,起身付錢便走。正動身,隻見外麵走入個彪形大漢來,也是眼不見得,正撞著餘仁仲,卻把餘仁仲撞翻了。那漢子見撞了人,忙來攙扶了道:“這門不窄,你卻往我身上撞,卻把自己倒翻了,何苦來哉。”餘仁仲叫苦道:“你怎這般說話,我自出門去,是你撞我的,卻埋怨我的不是。”二人說著,似要吵鬧。酒保忙來打圓場,這邊勸一勸,那邊說一說。隻道是:“出門在外,多交朋友,少結冤仇,善意行千裏,和氣生萬財。”兩個便就和解。那漢子道:“看你是個書生文士,俺隻是一介粗漢,不必計較了罷。”餘仁仲道:“見得也是,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牆。不知壯士高姓大名,他日相見,也好見禮。”那漢子道:“俺叫仇轍,城外潘鎮人氏。敢問先生姓名。”餘仁仲也自說了。兩個得知姓名,便就道別。
卻說這個仇轍也是要拜訪金大堅的,也是饑餓,當時落座吃喝,吃得飽了,就聽店內有客人道:“想那聖手書生文筆深妙,字跡絕倫;更有玉臂匠工夫到家,手藝精湛。更兼二人乃當今殿前都太尉宋公明的兄弟,若拜為師,何愁不能揚名京城?”這話說得,仇轍有在心裏。申牌時候,仇轍酒足飯飽出來,一路上熱熱鬧鬧,正見傍邊眾人都立定腳,仰麵在那裏看。仇轍分開人叢,也挨向前看時,就見幾個人湊在前麵,仇轍要問備細,上手搭一搭肩膀,問道:“這裏可是金大堅上下?”那人道:“前麵便是。”仇轍大跨步上前,見一個草棚,棚下一張桌案,案後兩個小廝。那小廝見了來人,提筆便道:“來拜師的可報上姓名戶籍,我等登記造冊。”仇轍說了姓名戶籍。小廝道:“後麵廳裏侯著,大人片刻便到。”仇轍聽說了,又趕入後麵廳上。方入門裏,就聽有人道:“仇兄弟小心門框。”仇轍看時,卻是餘仁仲在彼。仇轍拱手笑道:“卻是餘兄,不知怎也在此處?”餘仁仲迴道:“我聽聞金大堅技藝非凡,特來拜見,或能學得一二。”仇轍道:“俺也這般想。”兩人正說著,隻見一個小廝入內喊了安靜。廳裏二三十人都站定了。就見金大堅轉屏風入座,開口道:“諸位前來,可有誠意學藝?”餘仁仲趕忙抱拳鞠躬道:“大人在上,小子誠心求藝。”眾人皆隨表明心意。金大堅微微頷首,就來說拜師細節,其中見禮、學費等都說得清楚。有不能者,紛紛退了,有能者盡皆留下。這餘仁仲早備下這些,自然收為徒弟。
再說仇轍一無見禮,二無學費,隻得悻悻走了。仇轍道:“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於是迴家中,悶響半天。忽一日,餘仁仲來訪。仇轍大驚道:“你怎知我在此處?”餘仁仲道:“那日兄弟留下戶籍時,仔仔細細的都說了,想必是心地誠實。我便尋來,又問周遭街坊便知了。”仇轍大喜,忙請入斟酒置菜與之攀談道:“兄弟來此,不知有甚事情?”餘仁仲道:“那日兄弟不曾拜師,我有心記下,想來兄弟粗魯的人,也不適合做能工巧匠。”仇轍道:“兄弟說的是,我也是病急亂投醫,隻是尋不著生計,又不能活活餓死不是?”餘仁仲道:“你我一麵之緣,我有心幫你。我且問你,當兵做卒願意麽?”仇轍道:“怎地不願?”餘仁仲道:“水上功夫如何?”仇轍道:“門外便是東明湖,怎地不會?”餘仁仲大喜道:“會便好,我這裏請來老師金大堅手書一封,推薦你去蓋天軍阮都統麾下。更有我這裏紋銀二十兩,一並與你做了路費。不知願去否?”仇轍聞言,喜不自勝,當即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口稱:“兄弟,你我一麵之緣,怎就如此這般待我?”餘仁仲道:“我見你是直爽的人,願意與你結交兄弟之情,不知哥哥願意麽?”仇轍哪有不願意的道理?當即兩個拜了八拜,稱兄道弟。拜罷,餘仁仲道:“哥哥事不宜遲,可去蓋天軍做一個將領,到時功成名就,莫忘了兄弟恩情。”仇轍道:“不敢忘記。”兩個拜別。
後來餘仁仲學成有名,繼承玉臂匠金大堅衣缽,在京城開店,名曰:“萬卷堂”。餘仁仲所刻之書,曆代藏書家均視為珍寶,被譽為:“字劃端謹,楮墨精妙。字畫流美,紙墨精良,洵宋刻之上泗。”更有嶽珂《九經三傳沿革例》稱:“世所傳九經本,以興國於氏及建安餘仁仲本為最善。”餘仁仲所刊九經,今僅存《禮記注》、《春秋公羊經傳解詁》、《春秋穀梁經傳》三種。至今尚存,不必絮繁。
隻說仇轍一路風塵仆仆,行路不知多久。看看正值盛夏天氣,才來至襄陽蓋天軍處,先到衙門,要來拜見阮小七。當時有值班的兵卒道:“我家七爺攜衙內並親兵巡視州郡,需半月之上才能迴來,你到時再來便是。”仇轍聽得,心中五味雜陳,隻得在附近店裏住下。隻是身上盤纏不多,來時已用得七七八八,如今省吃儉用,捱過兩三日,再無他法,隻得退了客房,漫無目的亂走。不期來至漢江,就見一派江水,百舸爭流。
卻說本地有一家姓蕭的漁人,單名一個恩字。這簫恩在漢江上打漁為生,今日也自出來打漁。可歎簫恩年邁,氣力不佳。又因天氣炎熱,隻把船灣在岸邊,係纜船隻。簫恩下船到柳蔭下涼爽,卻正巧遇著仇轍也在樹下。簫恩望見了,迎著道:“年輕人不去工作養家,卻在這裏閑坐?”仇轍性子耿直,聽得羞愧,隻得道:“我本有薦信,要投阮小七都頭領麾下。奈何七爺不在,如今沒了盤纏,正愁沒出出力。”簫恩聞言大笑道:“你去投奔七爺?七爺在此多年,犯打漁的癮時,常來江邊,正巧與我相熟。這位賢弟,相逢即是有緣,你說身無盤纏,不妨就住我家,待七爺迴來,你好去投奔了。”仇轍本來不願叨擾,奈何身無分文。隻得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恭敬不如從命。小弟仇轍多謝了。”兩個通報了姓名,簫恩又道:“船中有酒,愚兄打了幾尾鮮魚,你我弟兄暢飲幾杯便好。”於是就將酒菜取來,兩個上船而坐。蕭恩道:“賢弟,愚兄做的是河下生意,忌“幹旱”二字,若是提起,不敢說罰,愚兄要敬酒三杯。”於是斟酒請飲,不知仇轍是心地憨直,還是想要飲酒,當即道:“幹!”說罷,蕭恩哈哈大笑道:“敬你三杯!”於是仇轍又飲三杯。當夜,仇轍就與簫恩迴家中睡下。
十天之上,仇轍每日與簫恩下河打漁,不敢怠慢。是日,兩個如往常歇息,正在船中飲酒,卻聽得一人在畔上頻喚簫恩姓名。仇轍耳尖,聽了道:“老哥哥,岸上有人喚你。”蕭恩抬頭看時,卻是認得,當即叉手道:“七爺怎地到此?”仇轍聞聽“七爺”二字,登時看了,就見阮小七一身白衣打扮,一旁一個少年,風流倜儻,也是白衣打扮。當時阮小七拂須道:“我今日要來尋這裏撒網打漁,過過手癮,不就遇見,不知這位漢子是誰?”簫恩當即介紹了,仇轍又取來金大堅書信奉上。阮小七看罷,笑道:“酸鄒鄒的詞兒,孩兒你看。”又給身旁少年看了,那少年說道:“金世伯教父親收此人做個教頭。”原來這少年正是阮小二之子阮良,由阮小七撫養成人。
當時阮小七聽了,笑道:“即使如此,可來試試手段。”於是把上衣脫了,就來與仇轍廝鬥。仇轍也不相讓,兩個各展身手,終是阮小七更勝一籌。仇轍道:“老英雄不減當年,小子自愧不如。”阮小七道:“確實老了。”當下收了此人做水軍一個頭領。簫恩又請阮小七等眾人到船上,先出船打漁一番,後歇息吃喝。眾人歡聲笑語,好不樂哉。
不一時,卻聽得岸上有人念念叨叨:“離了家下,來到河下。哪隻是蕭恩的船?”簫恩見了,又是熟人,便道:“原來是丁郎哥,不知到此則甚?”那丁郎道:“催討管漁銀子來哩。”蕭恩道:“這幾日天幹水淺,魚不上網,改日有了銀錢,定當送上府去。”丁郎道:“又是‘天幹水淺,魚不上網’這兩句好話。有了錢可想著給我們送去。”蕭恩便道曉得。丁郎欲要轉走,蕭恩上船阮小七聽著不悅,問道:“那廝做什麽的?”蕭恩道:“催討管漁銀子的。”阮小七就要來問他幾句,在船上喊聲:“呔,迴來!”丁郎心想:“這是有人出來擋橫哩。”於是迴頭道:“迴來甚麽話說?”阮小七道:“我來問你,你前來作甚?”丁郎道:“奉了我家員外之命,前來催討管漁銀子。”阮小七道:“我來問你,這管漁銀子,可有聖上旨意?”丁郎道:“沒有。”阮小七又道:“可有戶部公文?”丁郎道:“也沒有。”阮小七怒道:“憑著何來?”丁郎道:“乃是本縣的太爺當堂所斷。”阮小七道:“敢是那呂誌球?”丁郎道:“要叫太爺!”阮小七道:“迴去對他言講:‘從今以後,管漁銀子免了便罷,要是不免,休怪俺這裏沒有情麵!”丁郎正要說話,一旁阮良點指道:“你不信的,俺先剝你的皮,抽你的筋,挖你的眼睛,一發泡酒喝!”丁郎大驚,轉頭就走。
一旁蕭恩笑道:“隻要勸退便好,衙內何必唬他?隻怕結下梁子。”阮良年輕氣盛,問道:“老先生至此,為何這等懦弱?”蕭恩道:“他家的人多勢大。再說,他開漁牙,收些管漁費用,也不犯法。”阮小七道:“想當年俺兄弟浪裏白跳張順也做過魚牙主人,也不曾收甚麽管理的費用,這是欺壓於你,不成便就告官!”蕭恩道:“這也就難講話了。七爺也聽了他說,正是本縣衙門當堂所斷。”阮小七便道:“既如此,這河下生意,不做也罷!”蕭恩道:“本當不做河下生意,怎奈囊中羞澀。”阮小七自當送銀二十兩。蕭恩哪敢領受?阮小七再三推讓,簫恩這才愧領。阮小七道:“但有甚事,報我姓名。”簫恩感恩不盡。一日過盡,日落西山。阮小七自引阮良、仇轍告辭簫恩。後來丁家要找簫恩晦氣,簫恩報上阮小七大名,誰敢造次,隻得收斂再三。正是:漢江直頭雙搖櫓,一輪明月照蘆花。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搖櫓催舟恆穩舵,江流滾水浪翻花。
貧窮老漢無冬夏,渡口擒漁喚一家。
話說蕭讓、金大堅兩個商議收徒,於是就在禦街下一條路上,將近坊間,立兩條紅標柱,恰似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上立一麵粉牌,寫道:“聖手書生蕭讓、玉臂匠金大堅”;傍邊兩行小字道:“文士招學,匠人收徒。”隻見過路行人來往不絕,早把此事傳開。多有講說二人的本事,就近賣文房四寶的店鋪掌櫃夥家,木匠工人學徒都來湊熱鬧。眾人看得口渴,都來一旁茶鋪下歇了吃茶。卻把這老板看的欣喜。那茶鋪老板道:“這二位真是俺的財神爺,送來這許多客人。”迎來送往,好不快哉。
一連三五日,拜投者不計其數,隻是文人多,工匠少。不三日,蕭讓收納滿員,與金大堅相別,罷了自迴。因此不說聖手書生蕭讓收徒教學如何,單說這金大堅收徒如何。
這件事早傳至城外,這城外陳橋鎮上有一個書生,姓餘名仁仲。這餘仁仲最喜讀書,又愛刻字造板,拓印書籍,隻是每每不得要領。今日得了金大堅先生收徒的消息,心下大喜,忙置辦見禮學費,也來看是如何,來到城中,尚未入內,正好肚饑。看見路旁一個酒店。餘仁仲便入去裏麵坐下,教酒保泡一壺茶,上一碗麵,來兩個餅吃了,起身付錢便走。正動身,隻見外麵走入個彪形大漢來,也是眼不見得,正撞著餘仁仲,卻把餘仁仲撞翻了。那漢子見撞了人,忙來攙扶了道:“這門不窄,你卻往我身上撞,卻把自己倒翻了,何苦來哉。”餘仁仲叫苦道:“你怎這般說話,我自出門去,是你撞我的,卻埋怨我的不是。”二人說著,似要吵鬧。酒保忙來打圓場,這邊勸一勸,那邊說一說。隻道是:“出門在外,多交朋友,少結冤仇,善意行千裏,和氣生萬財。”兩個便就和解。那漢子道:“看你是個書生文士,俺隻是一介粗漢,不必計較了罷。”餘仁仲道:“見得也是,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牆。不知壯士高姓大名,他日相見,也好見禮。”那漢子道:“俺叫仇轍,城外潘鎮人氏。敢問先生姓名。”餘仁仲也自說了。兩個得知姓名,便就道別。
卻說這個仇轍也是要拜訪金大堅的,也是饑餓,當時落座吃喝,吃得飽了,就聽店內有客人道:“想那聖手書生文筆深妙,字跡絕倫;更有玉臂匠工夫到家,手藝精湛。更兼二人乃當今殿前都太尉宋公明的兄弟,若拜為師,何愁不能揚名京城?”這話說得,仇轍有在心裏。申牌時候,仇轍酒足飯飽出來,一路上熱熱鬧鬧,正見傍邊眾人都立定腳,仰麵在那裏看。仇轍分開人叢,也挨向前看時,就見幾個人湊在前麵,仇轍要問備細,上手搭一搭肩膀,問道:“這裏可是金大堅上下?”那人道:“前麵便是。”仇轍大跨步上前,見一個草棚,棚下一張桌案,案後兩個小廝。那小廝見了來人,提筆便道:“來拜師的可報上姓名戶籍,我等登記造冊。”仇轍說了姓名戶籍。小廝道:“後麵廳裏侯著,大人片刻便到。”仇轍聽說了,又趕入後麵廳上。方入門裏,就聽有人道:“仇兄弟小心門框。”仇轍看時,卻是餘仁仲在彼。仇轍拱手笑道:“卻是餘兄,不知怎也在此處?”餘仁仲迴道:“我聽聞金大堅技藝非凡,特來拜見,或能學得一二。”仇轍道:“俺也這般想。”兩人正說著,隻見一個小廝入內喊了安靜。廳裏二三十人都站定了。就見金大堅轉屏風入座,開口道:“諸位前來,可有誠意學藝?”餘仁仲趕忙抱拳鞠躬道:“大人在上,小子誠心求藝。”眾人皆隨表明心意。金大堅微微頷首,就來說拜師細節,其中見禮、學費等都說得清楚。有不能者,紛紛退了,有能者盡皆留下。這餘仁仲早備下這些,自然收為徒弟。
再說仇轍一無見禮,二無學費,隻得悻悻走了。仇轍道:“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於是迴家中,悶響半天。忽一日,餘仁仲來訪。仇轍大驚道:“你怎知我在此處?”餘仁仲道:“那日兄弟留下戶籍時,仔仔細細的都說了,想必是心地誠實。我便尋來,又問周遭街坊便知了。”仇轍大喜,忙請入斟酒置菜與之攀談道:“兄弟來此,不知有甚事情?”餘仁仲道:“那日兄弟不曾拜師,我有心記下,想來兄弟粗魯的人,也不適合做能工巧匠。”仇轍道:“兄弟說的是,我也是病急亂投醫,隻是尋不著生計,又不能活活餓死不是?”餘仁仲道:“你我一麵之緣,我有心幫你。我且問你,當兵做卒願意麽?”仇轍道:“怎地不願?”餘仁仲道:“水上功夫如何?”仇轍道:“門外便是東明湖,怎地不會?”餘仁仲大喜道:“會便好,我這裏請來老師金大堅手書一封,推薦你去蓋天軍阮都統麾下。更有我這裏紋銀二十兩,一並與你做了路費。不知願去否?”仇轍聞言,喜不自勝,當即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口稱:“兄弟,你我一麵之緣,怎就如此這般待我?”餘仁仲道:“我見你是直爽的人,願意與你結交兄弟之情,不知哥哥願意麽?”仇轍哪有不願意的道理?當即兩個拜了八拜,稱兄道弟。拜罷,餘仁仲道:“哥哥事不宜遲,可去蓋天軍做一個將領,到時功成名就,莫忘了兄弟恩情。”仇轍道:“不敢忘記。”兩個拜別。
後來餘仁仲學成有名,繼承玉臂匠金大堅衣缽,在京城開店,名曰:“萬卷堂”。餘仁仲所刻之書,曆代藏書家均視為珍寶,被譽為:“字劃端謹,楮墨精妙。字畫流美,紙墨精良,洵宋刻之上泗。”更有嶽珂《九經三傳沿革例》稱:“世所傳九經本,以興國於氏及建安餘仁仲本為最善。”餘仁仲所刊九經,今僅存《禮記注》、《春秋公羊經傳解詁》、《春秋穀梁經傳》三種。至今尚存,不必絮繁。
隻說仇轍一路風塵仆仆,行路不知多久。看看正值盛夏天氣,才來至襄陽蓋天軍處,先到衙門,要來拜見阮小七。當時有值班的兵卒道:“我家七爺攜衙內並親兵巡視州郡,需半月之上才能迴來,你到時再來便是。”仇轍聽得,心中五味雜陳,隻得在附近店裏住下。隻是身上盤纏不多,來時已用得七七八八,如今省吃儉用,捱過兩三日,再無他法,隻得退了客房,漫無目的亂走。不期來至漢江,就見一派江水,百舸爭流。
卻說本地有一家姓蕭的漁人,單名一個恩字。這簫恩在漢江上打漁為生,今日也自出來打漁。可歎簫恩年邁,氣力不佳。又因天氣炎熱,隻把船灣在岸邊,係纜船隻。簫恩下船到柳蔭下涼爽,卻正巧遇著仇轍也在樹下。簫恩望見了,迎著道:“年輕人不去工作養家,卻在這裏閑坐?”仇轍性子耿直,聽得羞愧,隻得道:“我本有薦信,要投阮小七都頭領麾下。奈何七爺不在,如今沒了盤纏,正愁沒出出力。”簫恩聞言大笑道:“你去投奔七爺?七爺在此多年,犯打漁的癮時,常來江邊,正巧與我相熟。這位賢弟,相逢即是有緣,你說身無盤纏,不妨就住我家,待七爺迴來,你好去投奔了。”仇轍本來不願叨擾,奈何身無分文。隻得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恭敬不如從命。小弟仇轍多謝了。”兩個通報了姓名,簫恩又道:“船中有酒,愚兄打了幾尾鮮魚,你我弟兄暢飲幾杯便好。”於是就將酒菜取來,兩個上船而坐。蕭恩道:“賢弟,愚兄做的是河下生意,忌“幹旱”二字,若是提起,不敢說罰,愚兄要敬酒三杯。”於是斟酒請飲,不知仇轍是心地憨直,還是想要飲酒,當即道:“幹!”說罷,蕭恩哈哈大笑道:“敬你三杯!”於是仇轍又飲三杯。當夜,仇轍就與簫恩迴家中睡下。
十天之上,仇轍每日與簫恩下河打漁,不敢怠慢。是日,兩個如往常歇息,正在船中飲酒,卻聽得一人在畔上頻喚簫恩姓名。仇轍耳尖,聽了道:“老哥哥,岸上有人喚你。”蕭恩抬頭看時,卻是認得,當即叉手道:“七爺怎地到此?”仇轍聞聽“七爺”二字,登時看了,就見阮小七一身白衣打扮,一旁一個少年,風流倜儻,也是白衣打扮。當時阮小七拂須道:“我今日要來尋這裏撒網打漁,過過手癮,不就遇見,不知這位漢子是誰?”簫恩當即介紹了,仇轍又取來金大堅書信奉上。阮小七看罷,笑道:“酸鄒鄒的詞兒,孩兒你看。”又給身旁少年看了,那少年說道:“金世伯教父親收此人做個教頭。”原來這少年正是阮小二之子阮良,由阮小七撫養成人。
當時阮小七聽了,笑道:“即使如此,可來試試手段。”於是把上衣脫了,就來與仇轍廝鬥。仇轍也不相讓,兩個各展身手,終是阮小七更勝一籌。仇轍道:“老英雄不減當年,小子自愧不如。”阮小七道:“確實老了。”當下收了此人做水軍一個頭領。簫恩又請阮小七等眾人到船上,先出船打漁一番,後歇息吃喝。眾人歡聲笑語,好不樂哉。
不一時,卻聽得岸上有人念念叨叨:“離了家下,來到河下。哪隻是蕭恩的船?”簫恩見了,又是熟人,便道:“原來是丁郎哥,不知到此則甚?”那丁郎道:“催討管漁銀子來哩。”蕭恩道:“這幾日天幹水淺,魚不上網,改日有了銀錢,定當送上府去。”丁郎道:“又是‘天幹水淺,魚不上網’這兩句好話。有了錢可想著給我們送去。”蕭恩便道曉得。丁郎欲要轉走,蕭恩上船阮小七聽著不悅,問道:“那廝做什麽的?”蕭恩道:“催討管漁銀子的。”阮小七就要來問他幾句,在船上喊聲:“呔,迴來!”丁郎心想:“這是有人出來擋橫哩。”於是迴頭道:“迴來甚麽話說?”阮小七道:“我來問你,你前來作甚?”丁郎道:“奉了我家員外之命,前來催討管漁銀子。”阮小七道:“我來問你,這管漁銀子,可有聖上旨意?”丁郎道:“沒有。”阮小七又道:“可有戶部公文?”丁郎道:“也沒有。”阮小七怒道:“憑著何來?”丁郎道:“乃是本縣的太爺當堂所斷。”阮小七道:“敢是那呂誌球?”丁郎道:“要叫太爺!”阮小七道:“迴去對他言講:‘從今以後,管漁銀子免了便罷,要是不免,休怪俺這裏沒有情麵!”丁郎正要說話,一旁阮良點指道:“你不信的,俺先剝你的皮,抽你的筋,挖你的眼睛,一發泡酒喝!”丁郎大驚,轉頭就走。
一旁蕭恩笑道:“隻要勸退便好,衙內何必唬他?隻怕結下梁子。”阮良年輕氣盛,問道:“老先生至此,為何這等懦弱?”蕭恩道:“他家的人多勢大。再說,他開漁牙,收些管漁費用,也不犯法。”阮小七道:“想當年俺兄弟浪裏白跳張順也做過魚牙主人,也不曾收甚麽管理的費用,這是欺壓於你,不成便就告官!”蕭恩道:“這也就難講話了。七爺也聽了他說,正是本縣衙門當堂所斷。”阮小七便道:“既如此,這河下生意,不做也罷!”蕭恩道:“本當不做河下生意,怎奈囊中羞澀。”阮小七自當送銀二十兩。蕭恩哪敢領受?阮小七再三推讓,簫恩這才愧領。阮小七道:“但有甚事,報我姓名。”簫恩感恩不盡。一日過盡,日落西山。阮小七自引阮良、仇轍告辭簫恩。後來丁家要找簫恩晦氣,簫恩報上阮小七大名,誰敢造次,隻得收斂再三。正是:漢江直頭雙搖櫓,一輪明月照蘆花。不知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