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地煞天罡蒼隱隱,英雄好漢浩湯湯。


    自從北進哭無淚,愁惱三千鬢染霜。


    兩隔陰陽皆是命,一朝生死更茫茫。


    唯將自渡方能救,怎教先甜後苦長。


    話說宋江打造頭車,準備掘地攻城。城上金兵放矢縱火,皆不能得逞,徒單捷達教請赫哲兄妹到此施法毀掉這車。當下赫哲兄妹先到,完顏宗弼說了備細。赫哲雅火道:“正是俺的拿手,先鋒且看好了。”說了,敲起鼓來,口中念念有詞,就見半懸空卷起一團火來。再看那團夥分做許多小火球,紛紛揚揚,恰如白日陽光,渾似夜裏星辰。


    城下頭車裏朱仝早見,忙喊一聲。當有快馬迴報本陣:“城上又見薩滿法師做法,還請大元帥助陣。”宋江又遣樊瑞向前。樊瑞正要得令,左右花榮道:“怎勞煩混世魔王出手?且看俺的手段!”縱馬出陣,拈弓搭箭,瞄準赫哲雅火,說道:“著!”隻見那狼牙箭望空便投,正中雅火手中神鼓。那神鼓砰的一聲響,卻不似往常發聲,反從中裂成兩半。空中火球,便不聽使喚,四下裏亂撞來。赫哲雅火大驚失色,兄長赫哲雅山叫道:“妹子休慌,待我來破他!”將手中神鼓敲響,登時把火熄滅。雅火見神鼓破了,隻得退避。


    當下雅山敲鼓唱咒,望空不知撒些甚麽,眾人看時,卻是一張剪紙。就見那些兒剪紙迎風便長,搖身變,變成一隻吊睛白額大蟲,張牙舞爪向城下撲來。花榮不慌不忙,抽出第二支箭,隻聽嗖的一聲,那箭直直射向猛虎額頭。這一箭力道更猛,不偏不倚射中虎額,那大蟲尚未落地,便哀嚎一聲,登時仆倒在地。金兵見狀,無不大驚失色。赫哲雅山道:“不必驚慌,且看我手段。”就來催動咒語。那虎似無事一般起身,就來與大軍廝殺。不一時掀翻三五輛頭車,宋軍不能匹敵。


    宋江遠遠看了,心知肚明,喊聲道:“此乃剪紙成兵之術,可用火箭射之。”花榮聞言,與左右要來火箭。正要射出,忽有吳用止住道:“且慢,恐傷及頭車,怎能用火?”宋江這才大悟,便親自出手,就來祈雨。不一刻,瓢潑雨下,就把紙老虎淋濕,變成軟塌塌一團。當下三阮見狀,一齊上來,都用留客住勾住,撕成碎片便了。城上赫哲雅山見狀,不由得暗暗叫苦,心知這法術已被宋江洞悉,團團克製,再難取勝。就來與完顏宗弼說了。完顏宗弼無奈之下,隻得眼見這夥宋軍肆意妄為,不敢亂動。宋江亦不攻城,隻在外圍一箭之地頓足,兩軍堪堪捱到深夜。


    且說朱仝、雷橫、三阮五個,當夜挖通地道,一麵與宋江報知,一麵引軍入城。五個引軍從地道出來,正是南城巷子,幾個分頭引兵去了,三阮要阻隔金軍與南門守備道路;朱、雷二將則是引軍打開城門。當下分兵去了,三阮就把城裏大道占住。


    卻說朱仝、雷橫引著步軍踅到南門前,隻見城門緊閉,上麵有金軍守把。朱仝便道:“我且引一軍上城樓佯攻,吸引敵軍注意,兄弟你等可趁機殺散守軍,打開城門。”雷橫應允。當下二人各引一軍,殺奔城門而來。金軍哪知身後會來宋兵?因此都不提防,隻是朱仝引軍殺上城樓,金軍正急放弓箭。朱仝舉兵器撥打箭矢,後麵軍卒隻顧衝殺。城上守軍見勢不妙,四散奔走。城下雷橫見狀,就來打開城門。哪些守城的金兵,望市心逃命,正好撞見三阮,阮小二暴喝一聲道:“等得就是你等!”手提著留客住,就來鉤撓。當下城裏亂作一團,喊殺聲不斷。早吵醒了一眾金將,都來府衙尋完顏宗弼。完顏宗弼本就不敢入睡,聽得這話,隻覺大勢已去。當即引了眾將望北門去。


    完顏宗弼將披掛上馬,正來大道上,卻撞見三阮。阮小五望見正是賊首,笑道:“是條大魚,兄弟們不可錯過!”兄弟三個就引軍來廝殺。完顏宗弼揮開山斧來衝殺。三阮也不示弱,各執兵器來鬥。當下四個人,一匹馬,攪在市中心。兩邊士卒看得真切,都有心來護持主將,紛紛趕上廝殺。亂軍陣裏,宋軍人少,三阮隻得疲於應對。


    再說宋江得了朱仝等人的消息,當下打足十萬分精神,教全軍餐食半飽,著甲穿衣,手搦樸刀,準備攻城。來至城前,就見城上朱仝、城下雷橫,城門大開。宋江大喜,教盧俊義引軍入城,秦明去守西門、董平去守東門、唿延灼駐守南門,自引關勝望北門去。盧俊義殺入城來,正見市中心爭鬥,忙來助陣。完顏宗弼見宋軍已然入城,無心戀戰,當即迴馬要走。阮小二卻不意放他,帶兵繞到馬前,攔住去路。完顏宗弼大怒道:“小兒尋死!”使個力劈華山。阮小二橫欄軍器架擋,隻聽得一聲悶響,阮小二連人帶器,一發斷做兩截。好漢立地太歲,卻做斧下冤魂。有一首《河瀆神》歎道:


    小艇亂江波。泊前吟罷漁歌。想當年立著衣蓑。太歲輕揮劍戈。


    生後死前皆過客,英名留下常多。迴首隔江幽暗,渡頭才散心魔。


    眾人見狀,皆驚駭不已。後麵阮小五、阮小七死了哥哥,登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雙目猩紅,喊殺趕來。完顏宗弼也不管他,隻往北走。業速布裏海遠遠望見,就來搭救先鋒。口喊:“先鋒先走!俺來斷後。”當下讓過耶律宗弼的人馬,抵住小五、小七。三個鬥了七八合,盧俊義這才趕到,忙來幫襯兄弟。業速布裏海拚死纏鬥,看看十餘合,被盧俊義一槍挑翻下馬,阮小五、阮小七二人不由分說,一人一刀就把業速布裏海槊死。阮小七謂盧俊義道:“那廝殺害俺的哥哥,定不能饒!”就搶了手下一匹馬,縱馬去追。盧俊義知阮小七馬術不濟,恐其有失,便安撫阮小五道:“攻城要緊,你且與朱仝將軍會合,我自去尋了小七迴來。”阮小五哪裏肯聽?忙道:“我兄弟三人一條心,怎能舍棄。”說了,也騎馬去追。盧俊義無奈,隻得縱馬跟上。


    單說阮小七緊追完顏宗弼,相持不下。完顏宗弼一旁徒單捷達看得真切,,假意抱鞍,彎弓搭箭,猛然迴身便射。阮小七一來馬術欠佳,二來不曾提防,被一箭射中咽喉,翻身跌落馬下。後麵阮小五見狀大驚,忙來看視兄弟。阮小五大怒,要縱馬再追。盧俊義趕到,止住道:“兄弟好不曉事,見今當是救下小七與神醫處看治才是,怎地要舍棄兄弟生存之機?”阮小五聞言,這才止住。阮小五就拔出箭來,血流不止,咽喉上便束縛兜住。隨即叫兩個小校扶阮小七上車子,護送迴本陣,教神醫安道全調治。車子卻才去了,不在話下。


    再說完顏宗弼一行到了北門,卻見火光大起,遮天蔽月。眾人細看時,火裏正是赫哲雅火。原來,赫哲兄妹正在北門鎮守,忽見宋江到此,那雅火看見宋江左右花榮,正是白日裏射箭的好漢,當下生嗔,要報一箭之仇。就來催動法術,喚起一片火海。宋江不慌不忙,笑道:“小娃娃怎知天高地厚?”當即就把迴風返火之法催動,就見火勢逆轉,直燒到城樓上。赫哲雅火大驚,早已閃避不及,隻被大火淹沒,活活燒死。完顏宗弼見得被大火阻住去路,不知如何是好。赫哲雅山兀得從刺斜出現,喊一聲道:“先鋒這裏去!”完顏宗弼無從施計,隻得引軍趕來,兩個就在東北處牆角會合,才見夾穀烈俊早到。完顏宗弼道:“這一麵城牆,如何走脫?”赫哲雅山道:“且看我用移山之法。”言畢,掐訣念咒,就見城牆忽的顯出一個洞口來。眾人又驚又喜,便從洞口出得城來,直奔東邊易州去了。


    再說宋江滅了北門的火,都入城來。當下在府衙坐了,西門秦明來報:“擒獲許多牙將金兵,單單走脫了夾穀烈俊一人。”東門董平來報:“亦擒獲許多牙將金兵,守將業速布裏海不知去向。”南門唿延灼來報:“不曾見有金兵從南門出來。”盧俊義道:“業速布裏海已被我三人斬殺,阮小二被完顏宗弼殺死於陣前,阮小七咽喉中箭,現已送往神醫處醫治。”宋江聞言,大唿道:“早知如此,怎叫這三兄弟做這檔事?”眾人正要來勸,忽見李逵一身是血,滿麵是淚,抱著鮑旭屍首,大步流星趕上前來,撲騰跪倒,口喊哥哥道:“當時俺殺得手順,不曾提防身後,鮑旭兄弟以命替俺當下一刀。俺本欲送往安道全那裏與兄弟醫治,誰知半路裏沒了氣息。”言畢大哭。有詩歎道:


    棄文從武當好漢,鬼懼神驚喪門神。


    願為弟兄刀入肋,一腔熱血灑乾坤。


    宋江聽得,大唿一聲:“阿也。”昏死過去。眾人忙來扶著,順胸理氣,勁掐人中。不一刻,眼見得宋江轉醒,眾人這才放心。盧俊義道:“元帥當心玉體,不可過度傷心。”宋江哭道:“都是手足兄弟,如何能不傷心?自我北征起不曾折了一人,如今隻攻一州之地,卻先後殞命許多兄弟。如此,豈不是再續方臘夢中情景?”話音未落,隻見阮小五跪下道:“哥哥此言差矣,俺兄弟誓死效忠,不比從前。從前那皇帝老兒昏庸,教大宋天下盡是貪官汙吏,如今新皇英明,忠臣良將皆能重用。俺弟兄也因哥哥,恩賜幾年大官得做,俺雖不惜得官爵,隻是為天下黎民生計。見今俺哥哥阮小二死在陣前,也是死得其所,哥哥當寬心才是。”宋江聽了,心中稍安,乃道:“兄弟深明大義,真乃楷模也。”眾人都來寬慰。


    眾看官不知,盧俊義為何不哭?正所謂:慈不掌兵,義不守財。盧俊義何嚐不是悲傷欲絕?隻是宋江已然如此,若盧俊義再垮掉,大軍再無頭領,豈不是群龍無首?盧俊義心中有理:“若俺不能做公明哥哥支柱,如何擔得起第二把交椅?”因此自上梁山坐定第二把交椅以來,盧俊義便發誓為宋江掃除屏障,做那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所以麵上不顯,隻把眾兄弟寬慰。於是,當下盧俊義見宋江如此,便代宋江行令,一麵教放榜安民,一麵教把阮小二、鮑旭屍身同葬一處,各自立碑。不必絮繁。


    再說完顏宗弼一夥逃至易州。本州守備將領,姓氏吾古孫,名喚臣忠,善用一把點鋼槍,有一匹踢雪烏騅寶馬。當下烏古孫臣忠來迎完顏宗弼入城,問道:“先鋒如何到此?”完顏宗望心想:“戰敗的消息早到你處,卻要明知故問?”也不迴話,便道:“你可知援兵幾時可到?”烏古孫臣忠道:“昨日探馬來報,說還有一日路程,如此算來,明後日便到此城。”完顏宗弼道:“既如此,你且帶足人馬,出城抵敵宋軍,拖他一日步伐。”烏古孫哪敢違背軍令?隻得答應 ,於是點了八千本州人馬,向西邊來。


    烏古孫臣忠將領金兵來至一處山嶺,隻因嶺中多有紫荊藤蔓,因此名喚紫荊嶺。這紫荊多是有刺,刺上帶毒,因此鮮有人跡。烏古孫臣忠就在此處安營紮寨,又在嶺前多設陷阱,嶺上建一處寨紮,專用了望。山嶺不宜馬戰,於是就在嶺後多建馬廄,就把馬匹存放。大半士卒都在嶺側駐紮。萬事俱備,專等宋軍到此。


    第二日正午時分,宋軍果然來至紫荊嶺。領軍正是先鋒大將秦明。秦明受盧俊義軍令,教來此處探路。一路上秦明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徑直來到嶺前,早有探馬來報:“遠遠望見前麵嶺上有個寨紮,都是金軍旌旗。”秦明便知定有埋伏,隻是想探得仔細,因此也不退軍,便命令士兵們小心前進。走到近處,隻見金軍大寨依山而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秦明心中暗忖:“此地險峻,若要強攻,必然損失慘重。須得迴去與吳軍師想個計策破敵。”正要迴馬,忽聽得一聲梆子響,金軍伏兵四起,箭如飛蝗般射來。秦明猝不及防,身中數箭。左右水火二將忙來搭救秦明,隻是手下宋軍死傷無數。秦明連忙下令撤退,金軍趁機追殺,宋軍大敗而迴。秦明引著殘兵敗將迴來,與盧俊義說了備細,盧俊義道:“天然屏障,如何攻取?”吳用卻道:“這個不難,我有一計,可速取此寨。”眾人都來問計。有分教:英雄效死沙場,好漢忠義無雙。不知吳用要用何計,請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水滸:換天改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人哉156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人哉1566並收藏水滸:換天改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