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這首《天下樂》有韻無詞,就如虛幻縹緲,正比此後故事,不過小說作者一筆勾勒,怎比史實宏大?我筆下姑妄寫之,眾看官姑妄看之。不必在意許多事兒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大宋國內一事暫且按下不表,卻隨風雲輾轉,目投國外來。話說大金國主完顏阿骨打自起兵抗遼,建國大金,定年號天輔以來,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於天輔三年命完顏希尹創製女真文字,又於天輔七年西逐大遼天祚帝,病死途中,享年五十有四,在位九年。廟號太祖,諡武元皇帝,墓號睿陵。累諡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聖武元皇帝。後由四弟完顏吳乞買繼任大統,改元天會,此時正值大宋宣和五年二月前後。自吳乞買登基以來,秉承前誌,壯大家國,不敢摒廢。是日上朝,金國郎主升坐金殿,聚集文武兩班臣僚,朝參已畢。但見:
紫雲迷鷹閣,紅日罩虎樓。狼煙豹尾拂旌旗,征袍鋼盔迎劍戟。白玉階上,翠簪珠履聚丹墀;麾黃仗下,繡襖錦衣扶禦駕。珍珠簾卷,黃金殿前現銀輿;鳳尾扇開,龍書案後停寶輦。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下兵部尚書出班奏道:“郎主萬歲,自我大金雄兵入遼,雖降服異族領土眾多,隻是每每感覺不力,不知該不該稟奏。”郎主道:“俺的愛卿,且休煩惱。有甚事務,當以盡情奏知寡人。”兵部尚書道:“稟郎主,下臣見這路途遙遠,糧草接濟難齊,常年征戰,人馬困頓難收。若再出兵,恐國力難抵前軍耗損。”郎主道:“果然?”當有戶部尚書然是。大金國主道:“你這等話說時,恁地怎生是好?”班部叢中轉過一員官,乃是禮部尚書,當即奏道:“郎主萬歲,為人子的合當盡孝,為人臣的合當盡忠。臣雖不才,願獻小計,可解當務之急。”郎主聞言大喜道:“你既有好的見識,當下便說。”當下禮部尚書奏道:“如今宋朝文玩皇帝,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弄權。論臣愚意,郎主可與這四個宋朝官員為聯誼,與宋朝共伐遼國,隻說:‘平分遼國疆土。’他必同意。屆時教宋朝多出錢,少出兵,我等多出兵,納其財,便解了糧草餉銀之隱患。郎主若得這一迴,覷中原如同反掌。”當下有禮部尚書道:“如你說的,豈不是養虎為患?”禮部尚書道:“非也。看看宋朝官員,自四賊之下,各個嫉賢妒能,閉塞賢路,非親不進,非財不用,久後比不成大器。如何養虎為患?”兵部尚書道:“見得是。”禮部尚書又道:“隻先吞並遼國,再劍指宋朝,大金萬世基業便定。臣不敢自專,乞郎主聖鑒不錯。”大遼國主聽罷,便道:“你也說的是。你就為使臣,將俺的敕命一道,與宋朝皇帝聯誼,合兵去打遼國。”當下計議定了,群臣再無他話,隻是上用心,下用力,才有大金繁榮昌盛。有詩為證:
新王繼任便揮師,善用能臣會把持。
興國安邦圖霸業,天時地利豈差池?
以此,才有了那金國賀歲綱。次歲宋金會盟已成,大宋按約攻打燕京及西京。此是後話,如今不必絮繁。
且說當下,有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二人總理軍事,率兵兩路進軍,臨陣遼兵不能比及,皆大勝,占領遼國大部。遼國有一守將名喚張覺,早年考中進士,出仕大遼,官至遼興軍節度使。今次以本部軍馬固守平州,當下有探馬報知:“完顏宗翰將近兵臨城下。”張覺聞言,擂鼓聚將,引本州文武官員於衙上坐定,看張覺人物如何?但見:
暗黃蓬發,額闊頂平,眉瞥雙陽,目如鷹顧,唇方口正,三縷髭須,正是滿麵橫肉;身高八尺,寬廣胸襟,兩臂掄圓,腰闊數圍,腿似巨蟒,走若狼行,才有一身精肉。風格迥異,有遼人血脈;鎧甲同風,似宋朝打扮。
再說麾下,左文右武,左邊坐著當地太守並一眾文官,右邊坐著六員大將,都是張覺愛將,有那六員?正是:
灑金龍何順、九尾狐易鳴、吐信蟒檀征武、玉如意景東明、千裏眼燕奇、順風耳趙涿。
這裏張覺問眾人道:“不知各位可有退敵之策?”景東明將要開口,他身後一員牙將搶先道:“可先派人於大內請兵,我等死守城門,隻待援軍到時,便可內外夾擊,殺他一個片甲不留。”當地太守聞言,拍案道:“此言荒謬!想那大內於此甚遠,遠水如何救的近火?待城破之日,便是你我葬身之時!以此死守不得。”又有文官道:“或可擺個空城計。”這裏武將道:“酸秀才,話本戲曲看得多了,卻要當真?”這個說了,那個又怒;那個怒了,這個又說。一時間鬧將起來,大堂卻不安寧。張覺不耐其煩,一拍虎威板,登時安靜,都來看張覺。張覺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知聽我的麽?”眾人道:“為置帥馬首是瞻。”當下拜倒一片。張覺道:“如今知州聞聽金國大軍到此,早不知了去向。若依我意,我這裏軍馬不足,糧草不濟,前有大敵,後無援軍。縱然抵抗,不過曇花一現,為保全我等眾人姓名,開門投降便是!”此言一出,眾皆驚駭,一時間鴉雀無聲。不一刻,最先那一員牙將攥拳捶地,忽地起身道:“你本是大遼進士,官至節度使,怎敢違背朝廷?”張覺亦有愧意,乃道:“兄弟,非我貪生怕死,不忠不義,實乃大局已定,你我又能如何?”那牙將那聽得這許多,隻顧在那裏謾罵。趙涿聽得大怒,不顧其他,起身拔劍乃刺,直把那一員牙將槊在血泊裏。揮劍道:“哪一個還敢跳出來?我槊他幾個透明窟窿。”眾人不敢言語。趙涿又來拜倒,張覺隻是默許,歎道:“把他好生厚葬。”當下計議定了,不在話下。
是日,完顏宗翰引大軍兵臨城下。張覺聞報,引眾人先上城牆上看望,見城外金軍浩浩蕩蕩,旌旗隨風獵獵,足踏征塵滾滾。人穿金盔金鎧,馬著鐵甲鐵鞍。看那無數旌旗中立著一杆帥旗,帥旗下立著一匹赤兔烈馬,烈馬上坐定那一員金朝宗室、國相完顏撒改長子、勇猛的虎將完顏宗翰。看這異國的將軍如何?但見:
頭戴一頂三翎羽、猛獸絨亮銀盔;臉長一雙若朗星、分黑白大蟲眼。頸裹一圈玄鐵鏈、三層片軟兜鍪;嘴長一口護人中、紮燕頷猛虎須。披膊兩肩掛金牌、護臂展垂鐵甲;胸纏兩條繞脊背、挺胸襟皮革帶。腰圍一張撒金錢、穿銀線豹子皮;上懸一杆硬木製、頂瓜形鐵骨朵。內襯一領浴鷹血、繡繁藤花紅襖;下套四片護臀腿、褶裙卷鎖子甲。手搦一把赤霞杆、突千刺狼牙棒;足踏一雙皂延邊、滿白釘翹頭靴。
張覺見了,自不抵擋,隻來打開城門,引本州文武之官吏,出城迎接,投降麾下。完顏宗翰見狀,止不住哈哈大笑。笑罷,謂左右道:“看我雄兵如此,他遼國守將望風而降。”當下就把大半軍馬駐紮城外,引一支親衛兵許多心腹將領向前。那裏張覺見了,就來拜服。完顏宗翰謂張覺道:“且與我牽馬入城。”張覺聞言,不怒不悲,隻來牽馬。眾人讓出路來,就簇擁著完顏宗翰入城。因此金國兵不血刃拿下一州之地,完顏宗翰為表張覺功績,上達郎主知道,特封其為臨海軍節度使,知平州。其手下其餘部眾各司其職,不升不降,卻有金銀賞賜。張覺引眾人謝旨。後來完顏宗翰每收一座城邑,往往遷其百姓充實本國京師,以此民心多不安寧,張覺心內躊躇:“他一路南下,要遷移這許多人,必從我平州經過,此事需得小心為上,如若百姓作亂,後果一發不可收拾。”當即就在降表中說了此事。金國郎主果然英明,聞奏,乃順其言。下旨與平州:“改平州為南京,任張覺為留守,管理百姓遷安一事,不得有誤。”張覺領旨謝恩,不敢差池分毫,此後一月無話。
次月,朝堂傳聞張覺乃是遼國轉投金國的降將,不願為金國出力,有複遼國之意,乃心懷異誌。金國郎主本不信的,曾道:“漢人有雲:‘疑者不用,用者不疑。’見今他已然投靠我大金,便是自家人馬,眾愛卿也有許多宋遼之人,當知此理,如何自相疑惑?”當下有中書門下平章事劉彥宗出班奏道:“郎主容臣下稟知,古人曾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亦曾雲:‘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今流言蜚語甚多,萬一是真,如何得了?因此不可不防。”郎主問道:“愛卿可有何意?”劉彥宗答道:“可請我主寫下一道聖旨,遣一使者送去,其中言語明為嘉獎,暗自敲打,他必知其意。”金國郎主聞言,亦順其理。便遣使臣劉彥宗和斜缽望南京傳諭。
再說金國郎主遣使臣劉彥宗和斜缽望南京傳諭,話休絮煩。張覺自任職以來,雖不曾惜軍愛民,也算是相安無事。張覺歸降大金之後,時常出郭遊玩。原來平州南門外有個去處,地名喚做青龍河。其有兩條水路,中有一片港汊。水中蘆葦秀麗,兩岸鬆柏森然,甚有風水。張覺看了,心中甚喜,便自感慨道:“如何就把這一山一水拱手讓出?叵奈時局如此,又能如何?”心中常懷思念,但若身閑,常去遊玩,自顧自消遣。是日,忽聽得大金朝廷降賜諭旨到來,與眾出郭迎接。劉彥宗、斜缽入到公廨,劉彥宗就來開讀聖旨:
“製曰:人之本心,本無二端;國之恆道,俱是一理。因卿張覺等有歸降表順之功,成兵不血刃之德,為國取得一州之地。為表張覺功績,曾封臨海軍節度使,兼知平州。原平州本為一郡,今日已是南京,節度使現更留守之職,朕賜卿等恩澤足豐。卿等殫精竭慮,朕本知悉。然近日朝堂有表,皆奏卿張覺為首等下臣暗有所圖。見當下農忙時節,安肯煽動百姓?此非去危就安之計。今特賜禦酒一壇,錦衣一件。朕心所慮,望卿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天會元年五月初七日。”
當時傳旨已罷。斜缽捧過禦酒,教張覺來飲。張覺亦將禦酒迴勸斜缽,斜缽推稱自來不會飲酒。劉彥宗又來請穿錦衣,張覺穿了,也添幾分英俊。禦酒宴罷,劉彥宗、斜缽迴京。張覺備禮饋送劉彥宗、斜缽等眾使者,各個使者俱不受而去。張覺自送走二人之後,心中早有疑慮。有玉如意景東明道:“我看他二人顏色不對,又不收禮,怕是下藥在酒裏。”原來這景東明最機靈,張覺大半時候都聽他的,當下聽了,也是惜命,問道:“若真有毒,或將如何?”景東明支招催吐。張覺便從之,就去馬廄,又吃馬糞,又飲馬尿,隻把肚裏的酒都催的嘔出來,緩好一陣。卻在那裏嘟囔:“隻怕是你我一時多慮,教我遭受這許多罪。”景東明道:“置帥不信,不妨打探一迴便知。”張覺當即令從人打聽那來使如何。從人迴來報說:“於路館驛卻又飲酒。”張覺聞言,方才肯定自己中了奸計,必是有人下了藥酒。當時恍然大悟,險後逃生,隻覺萬幸,先來拜謝景東明救命之恩,後又自顧自歎道:“我自幼學儒,長而通吏,考中大遼進士,曾任遼興軍節度使,卻因惜命,投了金人,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今日大金國主信聽讒佞,賜我藥酒,得罪何辜!”當即聚眾商議,就把毒酒備細說了。眾人不知所措,張覺道:“古人言:‘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慈子奔他鄉。’當下金國郎主不善待我等降將,如何勾得與他賣命?”卻有當地太守道:“隻是先反大遼,後反大金,哪裏去安身?”景東明道:“隻一處可去,便是大宋了。”眾人俱驚。何順問道:“ 他那裏如何肯容我等?”景東明道:“不是我等空手去,而是獻上本州城池。”眾人又驚。張覺道:“正是此理。”眾人見自家主將認理,就從命是了。有詩為證:
奸邪誤國太無情,火烈擎天白玉莖。
鳥氣難平當造反,更兼一力統雄兵。
當年五月中旬,張覺暗中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囤積糧草,打造盔甲等物。一麵寫了降表,遣人送往大宋宣撫司王安中處,一麵占據平州,專等時日降宋。那王安中以諂事宦官梁師成、交結蔡攸獲進,又附和宦官童貫、大臣王黼,才有此職務,不必多說。不數日,王安中迴信道:“願納其降。”諸如此類雲雲。正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不知張覺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這首《天下樂》有韻無詞,就如虛幻縹緲,正比此後故事,不過小說作者一筆勾勒,怎比史實宏大?我筆下姑妄寫之,眾看官姑妄看之。不必在意許多事兒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大宋國內一事暫且按下不表,卻隨風雲輾轉,目投國外來。話說大金國主完顏阿骨打自起兵抗遼,建國大金,定年號天輔以來,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於天輔三年命完顏希尹創製女真文字,又於天輔七年西逐大遼天祚帝,病死途中,享年五十有四,在位九年。廟號太祖,諡武元皇帝,墓號睿陵。累諡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聖武元皇帝。後由四弟完顏吳乞買繼任大統,改元天會,此時正值大宋宣和五年二月前後。自吳乞買登基以來,秉承前誌,壯大家國,不敢摒廢。是日上朝,金國郎主升坐金殿,聚集文武兩班臣僚,朝參已畢。但見:
紫雲迷鷹閣,紅日罩虎樓。狼煙豹尾拂旌旗,征袍鋼盔迎劍戟。白玉階上,翠簪珠履聚丹墀;麾黃仗下,繡襖錦衣扶禦駕。珍珠簾卷,黃金殿前現銀輿;鳳尾扇開,龍書案後停寶輦。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下兵部尚書出班奏道:“郎主萬歲,自我大金雄兵入遼,雖降服異族領土眾多,隻是每每感覺不力,不知該不該稟奏。”郎主道:“俺的愛卿,且休煩惱。有甚事務,當以盡情奏知寡人。”兵部尚書道:“稟郎主,下臣見這路途遙遠,糧草接濟難齊,常年征戰,人馬困頓難收。若再出兵,恐國力難抵前軍耗損。”郎主道:“果然?”當有戶部尚書然是。大金國主道:“你這等話說時,恁地怎生是好?”班部叢中轉過一員官,乃是禮部尚書,當即奏道:“郎主萬歲,為人子的合當盡孝,為人臣的合當盡忠。臣雖不才,願獻小計,可解當務之急。”郎主聞言大喜道:“你既有好的見識,當下便說。”當下禮部尚書奏道:“如今宋朝文玩皇帝,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賊臣弄權。論臣愚意,郎主可與這四個宋朝官員為聯誼,與宋朝共伐遼國,隻說:‘平分遼國疆土。’他必同意。屆時教宋朝多出錢,少出兵,我等多出兵,納其財,便解了糧草餉銀之隱患。郎主若得這一迴,覷中原如同反掌。”當下有禮部尚書道:“如你說的,豈不是養虎為患?”禮部尚書道:“非也。看看宋朝官員,自四賊之下,各個嫉賢妒能,閉塞賢路,非親不進,非財不用,久後比不成大器。如何養虎為患?”兵部尚書道:“見得是。”禮部尚書又道:“隻先吞並遼國,再劍指宋朝,大金萬世基業便定。臣不敢自專,乞郎主聖鑒不錯。”大遼國主聽罷,便道:“你也說的是。你就為使臣,將俺的敕命一道,與宋朝皇帝聯誼,合兵去打遼國。”當下計議定了,群臣再無他話,隻是上用心,下用力,才有大金繁榮昌盛。有詩為證:
新王繼任便揮師,善用能臣會把持。
興國安邦圖霸業,天時地利豈差池?
以此,才有了那金國賀歲綱。次歲宋金會盟已成,大宋按約攻打燕京及西京。此是後話,如今不必絮繁。
且說當下,有完顏宗翰與完顏宗望二人總理軍事,率兵兩路進軍,臨陣遼兵不能比及,皆大勝,占領遼國大部。遼國有一守將名喚張覺,早年考中進士,出仕大遼,官至遼興軍節度使。今次以本部軍馬固守平州,當下有探馬報知:“完顏宗翰將近兵臨城下。”張覺聞言,擂鼓聚將,引本州文武官員於衙上坐定,看張覺人物如何?但見:
暗黃蓬發,額闊頂平,眉瞥雙陽,目如鷹顧,唇方口正,三縷髭須,正是滿麵橫肉;身高八尺,寬廣胸襟,兩臂掄圓,腰闊數圍,腿似巨蟒,走若狼行,才有一身精肉。風格迥異,有遼人血脈;鎧甲同風,似宋朝打扮。
再說麾下,左文右武,左邊坐著當地太守並一眾文官,右邊坐著六員大將,都是張覺愛將,有那六員?正是:
灑金龍何順、九尾狐易鳴、吐信蟒檀征武、玉如意景東明、千裏眼燕奇、順風耳趙涿。
這裏張覺問眾人道:“不知各位可有退敵之策?”景東明將要開口,他身後一員牙將搶先道:“可先派人於大內請兵,我等死守城門,隻待援軍到時,便可內外夾擊,殺他一個片甲不留。”當地太守聞言,拍案道:“此言荒謬!想那大內於此甚遠,遠水如何救的近火?待城破之日,便是你我葬身之時!以此死守不得。”又有文官道:“或可擺個空城計。”這裏武將道:“酸秀才,話本戲曲看得多了,卻要當真?”這個說了,那個又怒;那個怒了,這個又說。一時間鬧將起來,大堂卻不安寧。張覺不耐其煩,一拍虎威板,登時安靜,都來看張覺。張覺道:“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知聽我的麽?”眾人道:“為置帥馬首是瞻。”當下拜倒一片。張覺道:“如今知州聞聽金國大軍到此,早不知了去向。若依我意,我這裏軍馬不足,糧草不濟,前有大敵,後無援軍。縱然抵抗,不過曇花一現,為保全我等眾人姓名,開門投降便是!”此言一出,眾皆驚駭,一時間鴉雀無聲。不一刻,最先那一員牙將攥拳捶地,忽地起身道:“你本是大遼進士,官至節度使,怎敢違背朝廷?”張覺亦有愧意,乃道:“兄弟,非我貪生怕死,不忠不義,實乃大局已定,你我又能如何?”那牙將那聽得這許多,隻顧在那裏謾罵。趙涿聽得大怒,不顧其他,起身拔劍乃刺,直把那一員牙將槊在血泊裏。揮劍道:“哪一個還敢跳出來?我槊他幾個透明窟窿。”眾人不敢言語。趙涿又來拜倒,張覺隻是默許,歎道:“把他好生厚葬。”當下計議定了,不在話下。
是日,完顏宗翰引大軍兵臨城下。張覺聞報,引眾人先上城牆上看望,見城外金軍浩浩蕩蕩,旌旗隨風獵獵,足踏征塵滾滾。人穿金盔金鎧,馬著鐵甲鐵鞍。看那無數旌旗中立著一杆帥旗,帥旗下立著一匹赤兔烈馬,烈馬上坐定那一員金朝宗室、國相完顏撒改長子、勇猛的虎將完顏宗翰。看這異國的將軍如何?但見:
頭戴一頂三翎羽、猛獸絨亮銀盔;臉長一雙若朗星、分黑白大蟲眼。頸裹一圈玄鐵鏈、三層片軟兜鍪;嘴長一口護人中、紮燕頷猛虎須。披膊兩肩掛金牌、護臂展垂鐵甲;胸纏兩條繞脊背、挺胸襟皮革帶。腰圍一張撒金錢、穿銀線豹子皮;上懸一杆硬木製、頂瓜形鐵骨朵。內襯一領浴鷹血、繡繁藤花紅襖;下套四片護臀腿、褶裙卷鎖子甲。手搦一把赤霞杆、突千刺狼牙棒;足踏一雙皂延邊、滿白釘翹頭靴。
張覺見了,自不抵擋,隻來打開城門,引本州文武之官吏,出城迎接,投降麾下。完顏宗翰見狀,止不住哈哈大笑。笑罷,謂左右道:“看我雄兵如此,他遼國守將望風而降。”當下就把大半軍馬駐紮城外,引一支親衛兵許多心腹將領向前。那裏張覺見了,就來拜服。完顏宗翰謂張覺道:“且與我牽馬入城。”張覺聞言,不怒不悲,隻來牽馬。眾人讓出路來,就簇擁著完顏宗翰入城。因此金國兵不血刃拿下一州之地,完顏宗翰為表張覺功績,上達郎主知道,特封其為臨海軍節度使,知平州。其手下其餘部眾各司其職,不升不降,卻有金銀賞賜。張覺引眾人謝旨。後來完顏宗翰每收一座城邑,往往遷其百姓充實本國京師,以此民心多不安寧,張覺心內躊躇:“他一路南下,要遷移這許多人,必從我平州經過,此事需得小心為上,如若百姓作亂,後果一發不可收拾。”當即就在降表中說了此事。金國郎主果然英明,聞奏,乃順其言。下旨與平州:“改平州為南京,任張覺為留守,管理百姓遷安一事,不得有誤。”張覺領旨謝恩,不敢差池分毫,此後一月無話。
次月,朝堂傳聞張覺乃是遼國轉投金國的降將,不願為金國出力,有複遼國之意,乃心懷異誌。金國郎主本不信的,曾道:“漢人有雲:‘疑者不用,用者不疑。’見今他已然投靠我大金,便是自家人馬,眾愛卿也有許多宋遼之人,當知此理,如何自相疑惑?”當下有中書門下平章事劉彥宗出班奏道:“郎主容臣下稟知,古人曾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亦曾雲:‘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今流言蜚語甚多,萬一是真,如何得了?因此不可不防。”郎主問道:“愛卿可有何意?”劉彥宗答道:“可請我主寫下一道聖旨,遣一使者送去,其中言語明為嘉獎,暗自敲打,他必知其意。”金國郎主聞言,亦順其理。便遣使臣劉彥宗和斜缽望南京傳諭。
再說金國郎主遣使臣劉彥宗和斜缽望南京傳諭,話休絮煩。張覺自任職以來,雖不曾惜軍愛民,也算是相安無事。張覺歸降大金之後,時常出郭遊玩。原來平州南門外有個去處,地名喚做青龍河。其有兩條水路,中有一片港汊。水中蘆葦秀麗,兩岸鬆柏森然,甚有風水。張覺看了,心中甚喜,便自感慨道:“如何就把這一山一水拱手讓出?叵奈時局如此,又能如何?”心中常懷思念,但若身閑,常去遊玩,自顧自消遣。是日,忽聽得大金朝廷降賜諭旨到來,與眾出郭迎接。劉彥宗、斜缽入到公廨,劉彥宗就來開讀聖旨:
“製曰:人之本心,本無二端;國之恆道,俱是一理。因卿張覺等有歸降表順之功,成兵不血刃之德,為國取得一州之地。為表張覺功績,曾封臨海軍節度使,兼知平州。原平州本為一郡,今日已是南京,節度使現更留守之職,朕賜卿等恩澤足豐。卿等殫精竭慮,朕本知悉。然近日朝堂有表,皆奏卿張覺為首等下臣暗有所圖。見當下農忙時節,安肯煽動百姓?此非去危就安之計。今特賜禦酒一壇,錦衣一件。朕心所慮,望卿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天會元年五月初七日。”
當時傳旨已罷。斜缽捧過禦酒,教張覺來飲。張覺亦將禦酒迴勸斜缽,斜缽推稱自來不會飲酒。劉彥宗又來請穿錦衣,張覺穿了,也添幾分英俊。禦酒宴罷,劉彥宗、斜缽迴京。張覺備禮饋送劉彥宗、斜缽等眾使者,各個使者俱不受而去。張覺自送走二人之後,心中早有疑慮。有玉如意景東明道:“我看他二人顏色不對,又不收禮,怕是下藥在酒裏。”原來這景東明最機靈,張覺大半時候都聽他的,當下聽了,也是惜命,問道:“若真有毒,或將如何?”景東明支招催吐。張覺便從之,就去馬廄,又吃馬糞,又飲馬尿,隻把肚裏的酒都催的嘔出來,緩好一陣。卻在那裏嘟囔:“隻怕是你我一時多慮,教我遭受這許多罪。”景東明道:“置帥不信,不妨打探一迴便知。”張覺當即令從人打聽那來使如何。從人迴來報說:“於路館驛卻又飲酒。”張覺聞言,方才肯定自己中了奸計,必是有人下了藥酒。當時恍然大悟,險後逃生,隻覺萬幸,先來拜謝景東明救命之恩,後又自顧自歎道:“我自幼學儒,長而通吏,考中大遼進士,曾任遼興軍節度使,卻因惜命,投了金人,並不曾行半點異心之事。今日大金國主信聽讒佞,賜我藥酒,得罪何辜!”當即聚眾商議,就把毒酒備細說了。眾人不知所措,張覺道:“古人言:‘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慈子奔他鄉。’當下金國郎主不善待我等降將,如何勾得與他賣命?”卻有當地太守道:“隻是先反大遼,後反大金,哪裏去安身?”景東明道:“隻一處可去,便是大宋了。”眾人俱驚。何順問道:“ 他那裏如何肯容我等?”景東明道:“不是我等空手去,而是獻上本州城池。”眾人又驚。張覺道:“正是此理。”眾人見自家主將認理,就從命是了。有詩為證:
奸邪誤國太無情,火烈擎天白玉莖。
鳥氣難平當造反,更兼一力統雄兵。
當年五月中旬,張覺暗中招兵買馬,訓練士卒,囤積糧草,打造盔甲等物。一麵寫了降表,遣人送往大宋宣撫司王安中處,一麵占據平州,專等時日降宋。那王安中以諂事宦官梁師成、交結蔡攸獲進,又附和宦官童貫、大臣王黼,才有此職務,不必多說。不數日,王安中迴信道:“願納其降。”諸如此類雲雲。正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不知張覺後事如何,請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