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劉家三歲孩子的手被狗咬斷,常永慧在村裏建一個托兒所
七零:她從四歲開始成為國家棟梁 作者:成由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樣,老人們的住室采光充足,而且居高望遠,老人們可以看到整個村莊和一望無際的田野,景觀悅心,有利於老人們的身心健康。
雖然是農村養老院,但是配置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常永慧絕對不湊和。
伺候老人,沒有多少人願意幹,常永慧就采取經濟利益刺激,凡是在養老院工作的人員,不是掙工分,而是直接掙工資,每月二十五塊到三十塊。
對於農村婦女來說,這樣的待遇,跟到工廠上班一樣,簡直是登天了。
這樣一來,想幹的人就多了。
常永慧采用招聘的方式,擇優錄用,從本村和外村錄用了兩名廚師,六名護理人員。
小常莊總共是三十九名老人(包括五保戶),全部住進了養老院小樓,一個個地,老人們全都臉上皺紋變花瓣了。
…………………………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小常莊的老年人得到妥善安置後的不幾天,劉衛東叔叔家的三歲孩子被狗咬了!
大狗把三歲孩子咬得很重。
而咬三歲孩子的狗,恰恰是劉家自家養的大黑狗。
這條大黑狗很兇,平時劉家用鐵鏈子拴著它。
劉衛東到白鎮上高中去了,還沒有畢業,而他叔叔家兩口子又必須下地幹活,三歲孩子沒有人看管。
所以,平時,兩口子下地幹活時把三歲孩子倒鎖在院子裏,給他一些好吃的零食,讓他自己在院子裏玩。
這天上午,大黑狗可能是餓極了,看到三歲孩子手裏拿著一塊肉骨頭在啃,就汪汪汪地狂叫起來。
大黑狗一邊狂叫,一邊向三歲孩子那兒狂竄,竄來竄去,就把拴它的鐵鏈子扯斷了。
唿!
大黑狗一下子撲過去搶三歲孩子手中的肉骨頭,而三歲孩子雙手緊緊地抱著肉骨頭不讓大黑狗搶走。
大黑狗急得瘋狂了,瘋狂之下咬向三歲孩子的胳膊!
大黑狗鋒利的牙齒把三歲孩子左手腕生生咬斷了,緊接著把三歲孩子的左手吞吃了。
要不是劉衛東的叔叔迴家拿東西,三歲孩子整個人怕是被瘋狂的大黑狗吃掉了。
劉衛東的叔叔暴怒之下,用鐵三齒將大黑狗活活打死了。
大黑狗死了,而孩子變成了殘疾孩子。
這個事件不小,很快就驚動了全村。
劉衛東的叔叔把常永慧請來,想讓神人把三歲孩子的手治好。
常永慧問道:“斷手呢?”
劉衛東的叔叔無可奈何地道:“斷手?它被大黑狗吃掉了!”
常永慧苦笑了。
沒有了斷手,別說她自己了,就算是請仙醫鵲明子幫忙,也隻能嫁接一隻異體手了。
常永慧處理完了劉衛東叔叔家的事情之後迴家。
走在路上,常永慧想到了一個問題:小常莊沒有人照看的孩子還有多少個?
常永慧特意了解了一下,沒有人照看的孩子竟然有二十幾個。
其中,有的村民幹活時把孩子帶到地裏,讓孩子自己在地頭上玩,有的像劉衛東叔叔家那樣,把孩子倒鎖在家裏,讓孩子自己玩。
這怎麽行呢?!
把孩子倒鎖在家裏,肯定會有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次發生類似劉衛東叔叔家那樣的悲劇。
就是家裏不養狗的人家,讓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在家,也會出亂子。
比如,孩子玩火造成失火,吃下不該吃的有毒東西等等。
就是那些把孩子帶到田地裏的村民,大人隻顧幹活,讓孩子自己在地頭上玩,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危險。
再說了,孩子沒有人照看,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的。
常永慧便有了新的創意了。
她向村幹部提出,村裏成立一個小托兒所。
常永慧給村幹部們說清楚,成立一個小托兒所,不用另外蓋房子。
因為,常永慧蓋養老院的三層小樓時,留有很大的餘地,三層小樓有三分之二的房間空著。
常永慧提議,將養老院的三層小樓劈出半層樓來,用於建立一個小托兒所。
因為常永慧建立養老院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村民們的廣泛讚譽,而且避免了家庭矛盾,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益,所以常永慧提出建立托兒所之後,村幹部這一次基本上沒有異議。
得到村幹部們的支持之後,常永慧立即行動,用村裏的撥款購買了相應物品,將劈出的半層樓改造和布置成符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至於孩子們吃飯,常永慧也沒有另外投資,讓托兒所和養老院共用一個食堂,然後增加一名廚師。
接著,常永慧到知青點,挑選了兩名願意當幼師的女知青,負責看管和護理二十三個孩子。
此舉不光解除了無人看管的孩子們的危險,而且減輕了有孩子社員們的負擔。
孩子們的家長對常永慧感恩戴德,給縣裏寫了聯名信,要求縣裏重獎常永慧。
常永慧當然不會在乎這樣的獎勵,她看中的是源源不斷地給自己積攢功德。
從此,小常莊成為當時全省惟一的既有養老院、又有托兒所的村莊。
………………………………
今年的天氣很怪異,開春的時候,接連下了幾場好雨,村民們紛紛說今年可能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頭。
然而,進入五月之後,老天爺似乎睡著了,竟然連續兩個多月滴雨未下。
幸好,四年前常永慧提議全縣大搞水利工程時,小常莊也建設成了水係工程,人工湖裏,村南小河裏,儲存了大量的水。
前年,常永慧提議村裏在大運河迴流窩那裏建了一個揚水站,天旱時抽取大運河裏的水灌溉旱田。
今年因為天太旱了,用抽水機澆地工作量極大,大隊采取“歇人不歇機器”的工作方式運行。
“歇人不歇機器”,就是人員三班倒,而抽水機不停地抽水。
這樣,人力就顯得緊張了。
為了保證抗旱,大隊在田地裏挖了一些“地窨子”,在裏麵鋪上幹麥秸和被褥,讓夜裏值班澆地的人輪流休息。
地窨子,就是在地上挖出一個三米見方、一米深的坑,上麵支起一個小棚子,這種設施半陰半陽。
雖然是農村養老院,但是配置養老院的工作人員,常永慧絕對不湊和。
伺候老人,沒有多少人願意幹,常永慧就采取經濟利益刺激,凡是在養老院工作的人員,不是掙工分,而是直接掙工資,每月二十五塊到三十塊。
對於農村婦女來說,這樣的待遇,跟到工廠上班一樣,簡直是登天了。
這樣一來,想幹的人就多了。
常永慧采用招聘的方式,擇優錄用,從本村和外村錄用了兩名廚師,六名護理人員。
小常莊總共是三十九名老人(包括五保戶),全部住進了養老院小樓,一個個地,老人們全都臉上皺紋變花瓣了。
…………………………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小常莊的老年人得到妥善安置後的不幾天,劉衛東叔叔家的三歲孩子被狗咬了!
大狗把三歲孩子咬得很重。
而咬三歲孩子的狗,恰恰是劉家自家養的大黑狗。
這條大黑狗很兇,平時劉家用鐵鏈子拴著它。
劉衛東到白鎮上高中去了,還沒有畢業,而他叔叔家兩口子又必須下地幹活,三歲孩子沒有人看管。
所以,平時,兩口子下地幹活時把三歲孩子倒鎖在院子裏,給他一些好吃的零食,讓他自己在院子裏玩。
這天上午,大黑狗可能是餓極了,看到三歲孩子手裏拿著一塊肉骨頭在啃,就汪汪汪地狂叫起來。
大黑狗一邊狂叫,一邊向三歲孩子那兒狂竄,竄來竄去,就把拴它的鐵鏈子扯斷了。
唿!
大黑狗一下子撲過去搶三歲孩子手中的肉骨頭,而三歲孩子雙手緊緊地抱著肉骨頭不讓大黑狗搶走。
大黑狗急得瘋狂了,瘋狂之下咬向三歲孩子的胳膊!
大黑狗鋒利的牙齒把三歲孩子左手腕生生咬斷了,緊接著把三歲孩子的左手吞吃了。
要不是劉衛東的叔叔迴家拿東西,三歲孩子整個人怕是被瘋狂的大黑狗吃掉了。
劉衛東的叔叔暴怒之下,用鐵三齒將大黑狗活活打死了。
大黑狗死了,而孩子變成了殘疾孩子。
這個事件不小,很快就驚動了全村。
劉衛東的叔叔把常永慧請來,想讓神人把三歲孩子的手治好。
常永慧問道:“斷手呢?”
劉衛東的叔叔無可奈何地道:“斷手?它被大黑狗吃掉了!”
常永慧苦笑了。
沒有了斷手,別說她自己了,就算是請仙醫鵲明子幫忙,也隻能嫁接一隻異體手了。
常永慧處理完了劉衛東叔叔家的事情之後迴家。
走在路上,常永慧想到了一個問題:小常莊沒有人照看的孩子還有多少個?
常永慧特意了解了一下,沒有人照看的孩子竟然有二十幾個。
其中,有的村民幹活時把孩子帶到地裏,讓孩子自己在地頭上玩,有的像劉衛東叔叔家那樣,把孩子倒鎖在家裏,讓孩子自己玩。
這怎麽行呢?!
把孩子倒鎖在家裏,肯定會有許許多多的不確定性,誰也不敢保證不會再次發生類似劉衛東叔叔家那樣的悲劇。
就是家裏不養狗的人家,讓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在家,也會出亂子。
比如,孩子玩火造成失火,吃下不該吃的有毒東西等等。
就是那些把孩子帶到田地裏的村民,大人隻顧幹活,讓孩子自己在地頭上玩,也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危險。
再說了,孩子沒有人照看,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的。
常永慧便有了新的創意了。
她向村幹部提出,村裏成立一個小托兒所。
常永慧給村幹部們說清楚,成立一個小托兒所,不用另外蓋房子。
因為,常永慧蓋養老院的三層小樓時,留有很大的餘地,三層小樓有三分之二的房間空著。
常永慧提議,將養老院的三層小樓劈出半層樓來,用於建立一個小托兒所。
因為常永慧建立養老院取得了成功,得到了村民們的廣泛讚譽,而且避免了家庭矛盾,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益,所以常永慧提出建立托兒所之後,村幹部這一次基本上沒有異議。
得到村幹部們的支持之後,常永慧立即行動,用村裏的撥款購買了相應物品,將劈出的半層樓改造和布置成符合孩子成長的環境。
至於孩子們吃飯,常永慧也沒有另外投資,讓托兒所和養老院共用一個食堂,然後增加一名廚師。
接著,常永慧到知青點,挑選了兩名願意當幼師的女知青,負責看管和護理二十三個孩子。
此舉不光解除了無人看管的孩子們的危險,而且減輕了有孩子社員們的負擔。
孩子們的家長對常永慧感恩戴德,給縣裏寫了聯名信,要求縣裏重獎常永慧。
常永慧當然不會在乎這樣的獎勵,她看中的是源源不斷地給自己積攢功德。
從此,小常莊成為當時全省惟一的既有養老院、又有托兒所的村莊。
………………………………
今年的天氣很怪異,開春的時候,接連下了幾場好雨,村民們紛紛說今年可能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頭。
然而,進入五月之後,老天爺似乎睡著了,竟然連續兩個多月滴雨未下。
幸好,四年前常永慧提議全縣大搞水利工程時,小常莊也建設成了水係工程,人工湖裏,村南小河裏,儲存了大量的水。
前年,常永慧提議村裏在大運河迴流窩那裏建了一個揚水站,天旱時抽取大運河裏的水灌溉旱田。
今年因為天太旱了,用抽水機澆地工作量極大,大隊采取“歇人不歇機器”的工作方式運行。
“歇人不歇機器”,就是人員三班倒,而抽水機不停地抽水。
這樣,人力就顯得緊張了。
為了保證抗旱,大隊在田地裏挖了一些“地窨子”,在裏麵鋪上幹麥秸和被褥,讓夜裏值班澆地的人輪流休息。
地窨子,就是在地上挖出一個三米見方、一米深的坑,上麵支起一個小棚子,這種設施半陰半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