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白衣卿相(襲雲舟番外)
快穿:死遁後,撩過的主角都瘋了 作者:就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是在什麽時候認識樂安的呢?
初見應該就是在青石拱橋上。
當時我整日研究那些田間作物,甚至將逸王府中的那些個名貴花草全拔了種地。
這件事傳到父皇耳朵裏,就變成了不務正業。
我也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
正好我也厭倦這爾虞我詐的京城。
我的願望不過是縱情山水,吟詩作畫。
哦,還要再加上一個種田。
因為見過城北那些貧農的悲苦,見過孩子為了一個饅頭打得頭破血流。
所以,我選擇了逃避。
偌大的京城好像被人為地分割成兩道,一邊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繁華,一邊是水深火熱,饑寒交迫的貧苦。
而我,是在紙醉金迷中俯瞰著那些悲苦的人。
我無力改變,所以選擇了逃避。
知道自己的的能力夠不上那個位子,我怯懦地選擇了明哲保身。
讓自己盡早出局。
成為了一個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
離京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想好要去往何處,隻是厭倦了京城的生活。
後來在詩中讀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1
那江南美景,令人心向往之。
江南之行也是這般定了下來。
初到江南,那是一個春天。
我走在這溫柔水鄉的橋上,蒙蒙細雨中,杏花盛開,楊柳青青,微風拂麵。
我就這樣走在江南的水鄉,沒有打傘。
一路上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麵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杏花雨,楊柳風,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安寧。
四周的人們打著傘行色匆匆,更襯得我如同一個異類。
隻聽到橋下傳來聲音,一艘小舟緩慢駛出,舟上的人看到我似也有些意外。
他應該也沒想到會有我這樣一個不打傘駐足在橋上的人,還盯著他看了許久。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樂安。
當時他和樊家那位大公子坐在那小舟上,也是沒有打傘。
一襲白衣的小公子臉上俊秀疏朗,看到我的瞬間就帶上了一絲笑意。
他衝我興奮地擺擺手,抱拳施了一禮。
“兄台,你也是愛這江南雨景的嗎?這朦朧細雨,楊柳垂垂,才最有意境啊,兄台,你說是也不是?”
看著他晶亮的雙眸,倒是比這江南美景還要美上幾分。
我鬼使神差地點了點頭。
樂安更是一臉高興地抓著身旁的樊野,“表哥,你說的,要是我能找到一個和我一樣喜歡這蒙蒙細雨還不打傘的,就讓我今日晚點迴府。”
樊野也沒想到真有我這樣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
看著抓著他手臂的樂安,樊野也隻是歎了口氣,無奈點點頭。
樊家比樂安年長的人,總是拿樂安沒辦法的。
他們的小舟靠岸了。
樂安邀請我同去了附近的茶樓。
是樊家的產業。
我們坐在臨水的茶樓窗前,看著窗外薄紗下掩著的朦朧江南,相談甚歡。
那是我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我借住在樊府,樂安帶著我同遊江南,為我介紹江南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
那年,樂安十七歲。
我在江南呆了三個月,母妃卻患了病,我迴京侍疾。
離開江南前,我與樂安約定好來日京城再聚。
那是樂安十七歲的盛夏,我離開了江南。
再見到樂安,是在他十九歲迴京。
他應了我詩會的邀約。
起初我是歡喜的,想象著將來在這京城,我們能一起做伴吟詩賞花,豈不快哉。
可是他在詩會上見到了我的六弟,襲越。
在樂安眼神一變再變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找到了那位他口中離別許久的故人。
我掩下眉目間的苦澀。
看著他將那帶著傾慕與喜悅的眼神,盡數傾注在另一人身上。
默默地將萌芽的感情埋迴心底。
後來,樂安就把全部心神傾注在了襲越身上。
樂安找上我要我培育那些番邦植物時,我答應了。
當樂安說這些作物可以救萬千百姓時,我真的感覺到了難言的喜悅。
我喜歡的事情,第一次被人這般肯定。
後來,我培育的作物成功了。
樂安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了,換季時總有些小病。
他讓我去往江南推廣這些作物種植,我答應了。
我總歸是拒絕不了他的。
那是夏末,樂安卻已經穿上了夾絨的衣裳,我看著他蒼白的麵色,有些擔心。
他卻隻是笑著送別了我。
他的笑容比那陽光還要耀眼幾分。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樂安。
我去到了一些閉塞的地方推廣這些作物的種植,與外界的聯係也斷了兩月。
當我緊趕慢趕著想迴到京城陪樂安過生辰。
踏著黃昏,我在丞相府門前下了馬。
昏黃的陽光下,丞相府門前的白幡,白得刺眼。
我已經不記得我是怎麽踏過門檻,又是如何進的丞相府。
都不重要了。
我看著靠在棺前的襲越,如今的大宣帝王,一向明哲保身的我,不知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把人拉起來打了一頓。
他沒有反抗。
是啊,他又怎麽敢反抗呢?
畢竟,是他親手害死了樂安。
後來的日子裏,我總要刺他兩句,當眾給他甩臉子的事情也沒少幹。
他也從未懲戒。
他有愧,我有怨。
隔著顧樂安這個人,我們這一輩子都過不去。
我又何嚐沒有愧疚呢?
離京前,我不是沒發現他們二人之間有齟齬,隻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不便言說。
便放任了。
若說愧疚,大抵都是有的。
那是我辭官遊曆大宣的第五年,我完成了樂安信中未完成的願望,替他看完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隻是,有些想他。
我又迴到了京城,多年未見襲越,他的鬢角都生了華發。
他如今也不過三十又二,看起來倒是比我這個做哥哥還要滄桑幾分。
像是被人抽幹了所有精氣神。
他一身常服,拎著酒站在角門,我讓他進來了。
那晚,我們坐在桂花樹下。
那是我很早就種下的。
頭頂依舊是那一輪明月。
襲越倚在樹下,看著天邊緩緩升起的明月,醉意朦朧,聲音飄渺。
“五哥,樂安信中講完了那個故事,那書生騙了那小姐,又在金榜題名後因為誤會害了那小姐滿門,最後卻那小姐卻原諒了書生,和他重歸舊好,你說這對不對呢?”
我沉默了。
襲越想要的答案,他心中有數,我自然也是知道的。
對與不對,又有什麽重要呢?
樂安已經不在了啊……
襲越也沒指望我能迴答,他低頭看著手中的酒壇,低低地笑開,“樂安說他不喜歡這個結局,若是他是那小姐,即使虛以委蛇,也定要那書生血債血償,可是,他為什麽沒有要了我的命呢?是我,害了他顧家滿門……”
我看著天上的彎月,又滿飲了一杯酒。
“因為,你不僅是襲越,還是這天下萬民的帝王。”
所以,心係天下的顧樂安不會動大宣的帝王。
這是顧家人刻在骨子裏東西。
他們奉之為信仰。
襲越聞言一怔,又是笑開,“是啊,我是這大宣的帝王……”
所以他連死都沒資格。
他要替顧樂安守好這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這讓顧丞相殫精竭慮,用命換來的……太平盛世。
那夜,我們二人無言,隻是都難得喝到爛醉。
再後來,我就留在了京城,再沒有離開。
年少時想要拚命逃離的地方,如今他倒是心甘情願地選擇留下。
這裏,承載著他與少年最多的迴憶。
初見應該就是在青石拱橋上。
當時我整日研究那些田間作物,甚至將逸王府中的那些個名貴花草全拔了種地。
這件事傳到父皇耳朵裏,就變成了不務正業。
我也沒有為自己辯解一句。
正好我也厭倦這爾虞我詐的京城。
我的願望不過是縱情山水,吟詩作畫。
哦,還要再加上一個種田。
因為見過城北那些貧農的悲苦,見過孩子為了一個饅頭打得頭破血流。
所以,我選擇了逃避。
偌大的京城好像被人為地分割成兩道,一邊是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繁華,一邊是水深火熱,饑寒交迫的貧苦。
而我,是在紙醉金迷中俯瞰著那些悲苦的人。
我無力改變,所以選擇了逃避。
知道自己的的能力夠不上那個位子,我怯懦地選擇了明哲保身。
讓自己盡早出局。
成為了一個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
離京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想好要去往何處,隻是厭倦了京城的生活。
後來在詩中讀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1
那江南美景,令人心向往之。
江南之行也是這般定了下來。
初到江南,那是一個春天。
我走在這溫柔水鄉的橋上,蒙蒙細雨中,杏花盛開,楊柳青青,微風拂麵。
我就這樣走在江南的水鄉,沒有打傘。
一路上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麵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
杏花雨,楊柳風,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安寧。
四周的人們打著傘行色匆匆,更襯得我如同一個異類。
隻聽到橋下傳來聲音,一艘小舟緩慢駛出,舟上的人看到我似也有些意外。
他應該也沒想到會有我這樣一個不打傘駐足在橋上的人,還盯著他看了許久。
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樂安。
當時他和樊家那位大公子坐在那小舟上,也是沒有打傘。
一襲白衣的小公子臉上俊秀疏朗,看到我的瞬間就帶上了一絲笑意。
他衝我興奮地擺擺手,抱拳施了一禮。
“兄台,你也是愛這江南雨景的嗎?這朦朧細雨,楊柳垂垂,才最有意境啊,兄台,你說是也不是?”
看著他晶亮的雙眸,倒是比這江南美景還要美上幾分。
我鬼使神差地點了點頭。
樂安更是一臉高興地抓著身旁的樊野,“表哥,你說的,要是我能找到一個和我一樣喜歡這蒙蒙細雨還不打傘的,就讓我今日晚點迴府。”
樊野也沒想到真有我這樣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人。
看著抓著他手臂的樂安,樊野也隻是歎了口氣,無奈點點頭。
樊家比樂安年長的人,總是拿樂安沒辦法的。
他們的小舟靠岸了。
樂安邀請我同去了附近的茶樓。
是樊家的產業。
我們坐在臨水的茶樓窗前,看著窗外薄紗下掩著的朦朧江南,相談甚歡。
那是我最開心的一段時光。
我借住在樊府,樂安帶著我同遊江南,為我介紹江南的風土人情,民俗文化。
那年,樂安十七歲。
我在江南呆了三個月,母妃卻患了病,我迴京侍疾。
離開江南前,我與樂安約定好來日京城再聚。
那是樂安十七歲的盛夏,我離開了江南。
再見到樂安,是在他十九歲迴京。
他應了我詩會的邀約。
起初我是歡喜的,想象著將來在這京城,我們能一起做伴吟詩賞花,豈不快哉。
可是他在詩會上見到了我的六弟,襲越。
在樂安眼神一變再變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他找到了那位他口中離別許久的故人。
我掩下眉目間的苦澀。
看著他將那帶著傾慕與喜悅的眼神,盡數傾注在另一人身上。
默默地將萌芽的感情埋迴心底。
後來,樂安就把全部心神傾注在了襲越身上。
樂安找上我要我培育那些番邦植物時,我答應了。
當樂安說這些作物可以救萬千百姓時,我真的感覺到了難言的喜悅。
我喜歡的事情,第一次被人這般肯定。
後來,我培育的作物成功了。
樂安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了,換季時總有些小病。
他讓我去往江南推廣這些作物種植,我答應了。
我總歸是拒絕不了他的。
那是夏末,樂安卻已經穿上了夾絨的衣裳,我看著他蒼白的麵色,有些擔心。
他卻隻是笑著送別了我。
他的笑容比那陽光還要耀眼幾分。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樂安。
我去到了一些閉塞的地方推廣這些作物的種植,與外界的聯係也斷了兩月。
當我緊趕慢趕著想迴到京城陪樂安過生辰。
踏著黃昏,我在丞相府門前下了馬。
昏黃的陽光下,丞相府門前的白幡,白得刺眼。
我已經不記得我是怎麽踏過門檻,又是如何進的丞相府。
都不重要了。
我看著靠在棺前的襲越,如今的大宣帝王,一向明哲保身的我,不知是抱著怎樣的心情,把人拉起來打了一頓。
他沒有反抗。
是啊,他又怎麽敢反抗呢?
畢竟,是他親手害死了樂安。
後來的日子裏,我總要刺他兩句,當眾給他甩臉子的事情也沒少幹。
他也從未懲戒。
他有愧,我有怨。
隔著顧樂安這個人,我們這一輩子都過不去。
我又何嚐沒有愧疚呢?
離京前,我不是沒發現他們二人之間有齟齬,隻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不便言說。
便放任了。
若說愧疚,大抵都是有的。
那是我辭官遊曆大宣的第五年,我完成了樂安信中未完成的願望,替他看完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隻是,有些想他。
我又迴到了京城,多年未見襲越,他的鬢角都生了華發。
他如今也不過三十又二,看起來倒是比我這個做哥哥還要滄桑幾分。
像是被人抽幹了所有精氣神。
他一身常服,拎著酒站在角門,我讓他進來了。
那晚,我們坐在桂花樹下。
那是我很早就種下的。
頭頂依舊是那一輪明月。
襲越倚在樹下,看著天邊緩緩升起的明月,醉意朦朧,聲音飄渺。
“五哥,樂安信中講完了那個故事,那書生騙了那小姐,又在金榜題名後因為誤會害了那小姐滿門,最後卻那小姐卻原諒了書生,和他重歸舊好,你說這對不對呢?”
我沉默了。
襲越想要的答案,他心中有數,我自然也是知道的。
對與不對,又有什麽重要呢?
樂安已經不在了啊……
襲越也沒指望我能迴答,他低頭看著手中的酒壇,低低地笑開,“樂安說他不喜歡這個結局,若是他是那小姐,即使虛以委蛇,也定要那書生血債血償,可是,他為什麽沒有要了我的命呢?是我,害了他顧家滿門……”
我看著天上的彎月,又滿飲了一杯酒。
“因為,你不僅是襲越,還是這天下萬民的帝王。”
所以,心係天下的顧樂安不會動大宣的帝王。
這是顧家人刻在骨子裏東西。
他們奉之為信仰。
襲越聞言一怔,又是笑開,“是啊,我是這大宣的帝王……”
所以他連死都沒資格。
他要替顧樂安守好這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這讓顧丞相殫精竭慮,用命換來的……太平盛世。
那夜,我們二人無言,隻是都難得喝到爛醉。
再後來,我就留在了京城,再沒有離開。
年少時想要拚命逃離的地方,如今他倒是心甘情願地選擇留下。
這裏,承載著他與少年最多的迴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