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四大戰區,乃近期最大的一件事。
四大戰區一劃分,近百位中高級將領得到了敕封,超過兩百位中低級軍官得到了擢升。
對此,
普遍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
晉國公張昊此舉是在為揮師南下做準備,屆時,將以張遼為首的東部戰區十萬兵馬南下江東,與此同時,以徐晃為首的南部戰區五萬兵馬南下荊州,
兵分兩路對荊州和揚州用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平定荊、揚兩州。
另一種說法則是,
穩固長江以北,著手對付草原上的威脅,重建西域都護府,大力發展轄內民生經濟,鞏固晉國公張昊本人的權柄,
休養生息個三五年,極有可能與荊州和揚州劃江而治。
不管是哪兩種說法,都隻是流傳於民間亦或者於各方勢力之間,晉國公府並未出麵證實。
為此,
府上的軍師謀士們也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
主戰派則以沮授、郭嘉、荀攸、司馬懿為代表,力主休養生息三年後,渡江南下,計劃在五年之內,平定荊州和揚州,甚至將益州、交州一並收複。
而主和派則以荀彧為主,聯合趙謙、劉艾、邊讓等前帝黨漢臣,力主休養生息,對南方四州以和談為主。
荀彧的目的很簡單,不太想讓晉國公府一家獨大,而是以和談的方式將劉備、劉表、孫權、劉璋、張津拉攏到天子身邊,以此來製衡晉國公張昊的勢力。
荀彧此舉,不是說對張昊離心離德的背叛,而是在大漢和張昊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因為他的心裏很清楚,
要想平定天下,致使江山穩固,大漢不可以沒有張昊這根國之柱石,一旦張昊倒了,這天下無疑會再次紛亂,好不容易將長江以北的九州各郡平定,
若是沒了張昊的坐鎮,他手底下的那些個驕兵悍將們可不會乖乖的聽命於朝廷。
但是,
又不能讓晉國公張昊沒有顧慮的繼續做大,否則,遲早會走到篡漢自立的那一天,就算張昊自己不想主動走到那一步,他麾下的將領們呢,恐怕也會推著他往前走的。
現在或許還是一個晉國公,距離下一步封王,也就是一層窗戶紙罷了,
若真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那一天,這天下也就姓張了。
荀彧自詡大漢忠良,自然不想看到那一步。
所以,
若是能夠聯合南方各諸侯,對張昊形成製衡之勢,就算不能完全的掣肘張昊,但多少會讓他有些顧慮,這樣一來也能給自己留下多一些的時間來謀劃布局。
這些日子以來,主戰派和主和派幾乎每日都會來晉國公府拜會張昊,以此來揣測自家公爺的心思。
對於得勝歸來的張昊來說,他的第一步戰略規劃和目的已經實現了,處於一種贏麻了的狀態,
在聽到下麵主戰派和主和派的主張後,幾乎就是不以為意。
對於張昊麾下的那些個“驕兵悍將”來說,他們並不會因為是主戰還是主和來煩惱,因為四大戰區的事情,他們已經忙得腳不沾地了,
相較於是戰是和,他們更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公爺為什麽還不封王。
於他們這些將領而言,此番隻敕封了軍職,卻沒有爵位,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也不符合章程。
按理來說,品級擢升,軍職敕封,晉國公張昊是可以向天子提報的,但敕封爵位這件事,按照製度,以張昊如今的地位,是沒有資格提報的。
當然,若是以強勢威逼天子,別說提報了,張昊直接可以將玉璽拿過來直接在詔書上戳印。
但張公爺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在這一方麵,又超乎常理的講究起禮數來了。
對此,軍中的那些個丘八們自然是不太明白其中道道的,但對於像沮授、郭嘉、荀攸、司馬懿這樣的人來說,自然是明白自家公爺心思的。
他們隻需要將晉國公和晉王之間的區別,私底下暗示給這些“粗鄙”的武將們,
餘下的,靜觀其變即可。
不管這天,是要下雨還是要刮風,
這日子,
總得繼續過下去;
橫豎都是過,該吃吃該喝喝,一樣都不能少不是。
……
入夜,
一輛樸實無華的車駕來到了宗正劉艾的府邸,門房透過虛掩的大門看到車駕停下後,趕緊迎了上去。
荀彧走下車駕,整理了一下素色長衫,抬眼四顧,見周圍的街道上並無其他人後,便跟著門房走了進去。
前院內,尚書右丞趙謙,宗正劉艾,議郎邊讓,尚書郎中楊奇已經候著了。
見到荀彧進來後,眾人趕緊迎了上去,寒暄幾句後,便進入前廳入座。
雖說這府邸是劉艾的府邸,但裏麵官職最高的卻是荀彧和趙謙,所以首座上並沒有人去坐,大家也都坐在了左右兩側。
他們這些主和派,是以荀彧和趙謙牽頭,其餘三人則是被拉攏過來的,
作為天子的代表宗正劉艾,深知自己在這裏沒有話語權,就是個來湊數的,唯一的作用就是視情況匯報給天子劉協,譬如弄個衣帶詔之類的小動作。
在座的眾人,對於劉艾來說,可都是大佬,
大佬談事,他也就隻能提供個場地,然後認真的烹茶,哪怕動作遲緩笨拙了一些,但也沒有被人嫌棄。
因為下人已經屏退,劉艾這個養尊處優的宗正,什麽時候自己動手烹過茶,但此時,除了他也就隻有他了。
尚書郎中楊奇,雖說官位沒有劉艾這個宗正高,甚至還不及議郎邊讓,但其手裏可是有實權的,掌握著從太平商號交手過來的錢穀之事。
所以在這裏的地位,甚至還要高於宗正劉艾和議郎邊讓。
此時的楊奇,就著桌上的茶果子,小口小口的抿著濃鬱的茶湯,打量起周圍的環境和擺件,似乎對於大家正在討論的話題並沒有多少的興趣。
而一旁的議郎邊讓,則正襟危坐,嘴角帶著淺顯的笑意,卻又顯得很莊重。
畢竟在荀彧和趙謙這兩位大佬麵前,他就是來湊人數的,要論作用,還真沒什麽用。
“若是公爺允咱們與南方那幾位坐下來談,那是最好,就怕公爺的心裏並無和談的打算啊。”
尚書右丞趙謙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他和楊奇都是內衛府的密諜,留在朝中自然是探查各方情報,附和荀彧主和,既符和其政治態度,也方便探查主和派的動向。
荀彧搖搖頭,道:
“公爺既沒答應沮公與他們這些主戰派,也沒有答應咱們主和派,說明公爺的心裏應該另有計較。”
“哦?”趙謙略微有些詫異的看向荀彧,問道:“那公爺到底是何意啊?”
……
四大戰區一劃分,近百位中高級將領得到了敕封,超過兩百位中低級軍官得到了擢升。
對此,
普遍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
晉國公張昊此舉是在為揮師南下做準備,屆時,將以張遼為首的東部戰區十萬兵馬南下江東,與此同時,以徐晃為首的南部戰區五萬兵馬南下荊州,
兵分兩路對荊州和揚州用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平定荊、揚兩州。
另一種說法則是,
穩固長江以北,著手對付草原上的威脅,重建西域都護府,大力發展轄內民生經濟,鞏固晉國公張昊本人的權柄,
休養生息個三五年,極有可能與荊州和揚州劃江而治。
不管是哪兩種說法,都隻是流傳於民間亦或者於各方勢力之間,晉國公府並未出麵證實。
為此,
府上的軍師謀士們也分為主戰派和主和派。
主戰派則以沮授、郭嘉、荀攸、司馬懿為代表,力主休養生息三年後,渡江南下,計劃在五年之內,平定荊州和揚州,甚至將益州、交州一並收複。
而主和派則以荀彧為主,聯合趙謙、劉艾、邊讓等前帝黨漢臣,力主休養生息,對南方四州以和談為主。
荀彧的目的很簡單,不太想讓晉國公府一家獨大,而是以和談的方式將劉備、劉表、孫權、劉璋、張津拉攏到天子身邊,以此來製衡晉國公張昊的勢力。
荀彧此舉,不是說對張昊離心離德的背叛,而是在大漢和張昊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因為他的心裏很清楚,
要想平定天下,致使江山穩固,大漢不可以沒有張昊這根國之柱石,一旦張昊倒了,這天下無疑會再次紛亂,好不容易將長江以北的九州各郡平定,
若是沒了張昊的坐鎮,他手底下的那些個驕兵悍將們可不會乖乖的聽命於朝廷。
但是,
又不能讓晉國公張昊沒有顧慮的繼續做大,否則,遲早會走到篡漢自立的那一天,就算張昊自己不想主動走到那一步,他麾下的將領們呢,恐怕也會推著他往前走的。
現在或許還是一個晉國公,距離下一步封王,也就是一層窗戶紙罷了,
若真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那一天,這天下也就姓張了。
荀彧自詡大漢忠良,自然不想看到那一步。
所以,
若是能夠聯合南方各諸侯,對張昊形成製衡之勢,就算不能完全的掣肘張昊,但多少會讓他有些顧慮,這樣一來也能給自己留下多一些的時間來謀劃布局。
這些日子以來,主戰派和主和派幾乎每日都會來晉國公府拜會張昊,以此來揣測自家公爺的心思。
對於得勝歸來的張昊來說,他的第一步戰略規劃和目的已經實現了,處於一種贏麻了的狀態,
在聽到下麵主戰派和主和派的主張後,幾乎就是不以為意。
對於張昊麾下的那些個“驕兵悍將”來說,他們並不會因為是主戰還是主和來煩惱,因為四大戰區的事情,他們已經忙得腳不沾地了,
相較於是戰是和,他們更關心一個問題,那就是公爺為什麽還不封王。
於他們這些將領而言,此番隻敕封了軍職,卻沒有爵位,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也不符合章程。
按理來說,品級擢升,軍職敕封,晉國公張昊是可以向天子提報的,但敕封爵位這件事,按照製度,以張昊如今的地位,是沒有資格提報的。
當然,若是以強勢威逼天子,別說提報了,張昊直接可以將玉璽拿過來直接在詔書上戳印。
但張公爺並沒有這樣做,反而在這一方麵,又超乎常理的講究起禮數來了。
對此,軍中的那些個丘八們自然是不太明白其中道道的,但對於像沮授、郭嘉、荀攸、司馬懿這樣的人來說,自然是明白自家公爺心思的。
他們隻需要將晉國公和晉王之間的區別,私底下暗示給這些“粗鄙”的武將們,
餘下的,靜觀其變即可。
不管這天,是要下雨還是要刮風,
這日子,
總得繼續過下去;
橫豎都是過,該吃吃該喝喝,一樣都不能少不是。
……
入夜,
一輛樸實無華的車駕來到了宗正劉艾的府邸,門房透過虛掩的大門看到車駕停下後,趕緊迎了上去。
荀彧走下車駕,整理了一下素色長衫,抬眼四顧,見周圍的街道上並無其他人後,便跟著門房走了進去。
前院內,尚書右丞趙謙,宗正劉艾,議郎邊讓,尚書郎中楊奇已經候著了。
見到荀彧進來後,眾人趕緊迎了上去,寒暄幾句後,便進入前廳入座。
雖說這府邸是劉艾的府邸,但裏麵官職最高的卻是荀彧和趙謙,所以首座上並沒有人去坐,大家也都坐在了左右兩側。
他們這些主和派,是以荀彧和趙謙牽頭,其餘三人則是被拉攏過來的,
作為天子的代表宗正劉艾,深知自己在這裏沒有話語權,就是個來湊數的,唯一的作用就是視情況匯報給天子劉協,譬如弄個衣帶詔之類的小動作。
在座的眾人,對於劉艾來說,可都是大佬,
大佬談事,他也就隻能提供個場地,然後認真的烹茶,哪怕動作遲緩笨拙了一些,但也沒有被人嫌棄。
因為下人已經屏退,劉艾這個養尊處優的宗正,什麽時候自己動手烹過茶,但此時,除了他也就隻有他了。
尚書郎中楊奇,雖說官位沒有劉艾這個宗正高,甚至還不及議郎邊讓,但其手裏可是有實權的,掌握著從太平商號交手過來的錢穀之事。
所以在這裏的地位,甚至還要高於宗正劉艾和議郎邊讓。
此時的楊奇,就著桌上的茶果子,小口小口的抿著濃鬱的茶湯,打量起周圍的環境和擺件,似乎對於大家正在討論的話題並沒有多少的興趣。
而一旁的議郎邊讓,則正襟危坐,嘴角帶著淺顯的笑意,卻又顯得很莊重。
畢竟在荀彧和趙謙這兩位大佬麵前,他就是來湊人數的,要論作用,還真沒什麽用。
“若是公爺允咱們與南方那幾位坐下來談,那是最好,就怕公爺的心裏並無和談的打算啊。”
尚書右丞趙謙率先打開了話匣子。
他和楊奇都是內衛府的密諜,留在朝中自然是探查各方情報,附和荀彧主和,既符和其政治態度,也方便探查主和派的動向。
荀彧搖搖頭,道:
“公爺既沒答應沮公與他們這些主戰派,也沒有答應咱們主和派,說明公爺的心裏應該另有計較。”
“哦?”趙謙略微有些詫異的看向荀彧,問道:“那公爺到底是何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