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死了,
連同他麾下的數千步騎都戰死了,沒有一個逃跑,沒有一個投降。
原本這種著名的曆史人物應該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留下一段催淚的畫麵,亦或者被對手所尊敬,然後說一聲“不愧是稱霸一方的雄主,統馭各路諸侯的盟主,”
後麵再跟一句:“厚葬他吧……”
可惜,他袁紹遇到的是張昊,張昊並沒有去說些什麽勝利者的語言,也沒有去在袁紹的屍體前凡爾賽,他甚至連看都沒有去看一眼。
此戰之前,
張昊對袁紹的確是有一股恨意和怨念的,當初在萊蕪城外,袁紹幾乎當著他的麵將管亥斬殺,最後更是將管亥的首級割走,一點顏麵都不給他。
他當時就說過,當日之辱,定當百倍奉還。
是,
袁紹死了,死在了張昊的鐵蹄之下。
他沒有想過再去割掉袁紹的首級,也沒有讓部眾去踐踏屍身。
張昊的確是一個記事兒的人,恩仇都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比如當初的畢嵐曾經在張讓的身邊說過他張昊不少的好話,
才使得他張昊在張讓的庇護下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
而對於仇恨,張昊也會記在心中,管亥一事,張昊對袁紹的殺心從來就沒有降低過,哪怕為此付出了不太理性的代價,但他依然選擇殺之而後快。
可當袁紹真的死在自己手裏的時候,他又有些惆悵了。
主要是他還有些不敢置信,袁紹就這麽死在自己手裏了?
“侯爺,戰場已經打掃完畢,咱們是否返迴黎陽?”趙雲問道。
“侯爺,咱們剛剛斬殺袁紹,應當趁勢南下兗州,將袁紹留在兗州的餘部盡數剿滅才是啊。”戲誌才提議道。
張侯爺看向荀彧和沮授,問道:“你們覺得呢?”
“戲誌才所言不錯,咱們如今兵威正盛,的確是南下兗州的好時機。”荀彧頷首道。
“糧草輜重已從內黃運抵黎陽,還需兩日才能抵達滑縣。”沮授說道。
張侯爺抿了抿嘴,點頭道:“讓大家在滑縣休整兩日,三日後渡河南下。”
“是!”
…………
武平侯與袁紹之間的決戰,受到了各方勢力的關注,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其中最難受的便是兗州的那些士族門閥了。
雖說兗州還有曹操的五六萬兵馬,袁紹留在兗州的部曲仍有三五萬,以武平侯剛與袁紹在北岸的交戰狀況來看,
恐怕武平侯在短時間內還不會南下,但他們心裏都知道,武平侯早晚都會渡河過來的。
這就像是一把利劍懸在大家的頭頂上,誰也不知道利劍什麽時候斬落下來要了他們的命,這種感覺非常不好,是一種煎熬。
當然了,
有些機靈的世家開始通過自己的渠道去做最後的掙紮,譬如暗中聯絡太平商號,希望通過太平商號的關係,得到武平侯的諒解,換取一線生機;
那些個與袁氏捆綁得太緊的士族,倒是有些自知之明,開始變賣家產,舉家南遷,到豫州去避難。
而此時的袁術大軍在行至兗州濟陰郡郡治定陶時,便不再繼續前行了,因為袁紹兵敗了。
“主公,趁著咱們入局未深,趕緊迴豫州吧!”
閻象望著首座上的袁術,一臉的焦急。
當初袁紹遣人來請袁術出兵的時候,閻象就極力反對,因為他覺得袁紹倉促北伐,糧草不足,勢必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何況袁紹的對手是武平侯,閻象並不覺得他袁紹能在武平侯的手裏討得了什麽好果子吃。
隻是袁術並沒有聽取自己的意見,而是聽取了長史楊弘的建議,出兵馳援袁紹,以便行漁翁得利之事。
“主公,切莫聽信閻象之言!”楊弘朗聲道:“袁紹雖然兵敗身死,但那武平侯又能好到哪裏去,
與袁紹六七萬大軍廝殺於野外,兵馬折損亦不會少,咱們若能趁那張昊軍疲憊之際一舉殺過去,必能將其擊潰。
何況,
袁紹在南岸還留有三五萬的兵馬,領軍之將蔣奇、韓猛等人皆是袁紹的心腹將領,
若主公以為袁紹報仇雪恨之名,必能將這些袁紹的舊部招攬過來,屆時,主公便可多得三五萬哀兵,
常言道,哀兵必勝,與張昊軍交戰時,這些哀兵必然會成為主公手裏的一把利劍!”
楊弘之言,的確讓袁術有些心動。
心動的點有二,
一個是武平侯的軍隊剛與袁紹交戰完,必然是疲憊之師;
第二個,便是袁紹在南岸留有三五萬大軍,若能將這三五萬無主之師授予麾下,對於他來說,如同如虎添翼。
這,
對此時此刻的袁術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天大的誘惑。
而且袁紹的死,在某種層麵上來講,也是他袁術的機會。
他和袁紹同為袁氏子弟,袁紹雖然是庶出,但卻獲得了眾多士族門閥的支持,反而讓他這樣一個袁氏嫡子不僅無法繼承袁氏的全部資源,反而還混得不如他袁紹,
就衝這一點,袁術心裏,是有極大怨念的。
所以,
他袁術若能擊敗武平侯,那他袁術在天下諸侯中的身份和地位必然會超越袁紹,
畢竟,袁紹沒有做到的事情,他袁術做到了。
一想到擊敗武平侯之後所獲得的眾多好處,袁術就心裏癢癢。
但是,對武平侯用兵一事,的確是值得深思熟慮的,袁術心裏也沒有多少底氣。
袁術將目光看向袁渙,袁渙這人從郡功曹的時候就跟著他了,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
但凡袁術遇到拿不準的事情時,他都會參考袁渙的建議。
“袁渙,此事你怎麽看啊?”
袁渙拱手行禮道:
“主公,屬下以為,是出兵討伐武平侯還是退軍,皆要看主公所圖的是這天下還是偏安一隅了。”
袁術眉頭一挑,眼睛死死的盯著袁渙,笑問道:
“袁渙,你且細細說來,若我所圖的是天下應如何,偏安一隅又當如何?”
閻象和楊弘互視一眼,眼神裏多了一絲異樣,因為他們從袁術的語氣和神態中看到了野心和欲望。
……
連同他麾下的數千步騎都戰死了,沒有一個逃跑,沒有一個投降。
原本這種著名的曆史人物應該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留下一段催淚的畫麵,亦或者被對手所尊敬,然後說一聲“不愧是稱霸一方的雄主,統馭各路諸侯的盟主,”
後麵再跟一句:“厚葬他吧……”
可惜,他袁紹遇到的是張昊,張昊並沒有去說些什麽勝利者的語言,也沒有去在袁紹的屍體前凡爾賽,他甚至連看都沒有去看一眼。
此戰之前,
張昊對袁紹的確是有一股恨意和怨念的,當初在萊蕪城外,袁紹幾乎當著他的麵將管亥斬殺,最後更是將管亥的首級割走,一點顏麵都不給他。
他當時就說過,當日之辱,定當百倍奉還。
是,
袁紹死了,死在了張昊的鐵蹄之下。
他沒有想過再去割掉袁紹的首級,也沒有讓部眾去踐踏屍身。
張昊的確是一個記事兒的人,恩仇都記,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比如當初的畢嵐曾經在張讓的身邊說過他張昊不少的好話,
才使得他張昊在張讓的庇護下一步一步的成長起來。
而對於仇恨,張昊也會記在心中,管亥一事,張昊對袁紹的殺心從來就沒有降低過,哪怕為此付出了不太理性的代價,但他依然選擇殺之而後快。
可當袁紹真的死在自己手裏的時候,他又有些惆悵了。
主要是他還有些不敢置信,袁紹就這麽死在自己手裏了?
“侯爺,戰場已經打掃完畢,咱們是否返迴黎陽?”趙雲問道。
“侯爺,咱們剛剛斬殺袁紹,應當趁勢南下兗州,將袁紹留在兗州的餘部盡數剿滅才是啊。”戲誌才提議道。
張侯爺看向荀彧和沮授,問道:“你們覺得呢?”
“戲誌才所言不錯,咱們如今兵威正盛,的確是南下兗州的好時機。”荀彧頷首道。
“糧草輜重已從內黃運抵黎陽,還需兩日才能抵達滑縣。”沮授說道。
張侯爺抿了抿嘴,點頭道:“讓大家在滑縣休整兩日,三日後渡河南下。”
“是!”
…………
武平侯與袁紹之間的決戰,受到了各方勢力的關注,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其中最難受的便是兗州的那些士族門閥了。
雖說兗州還有曹操的五六萬兵馬,袁紹留在兗州的部曲仍有三五萬,以武平侯剛與袁紹在北岸的交戰狀況來看,
恐怕武平侯在短時間內還不會南下,但他們心裏都知道,武平侯早晚都會渡河過來的。
這就像是一把利劍懸在大家的頭頂上,誰也不知道利劍什麽時候斬落下來要了他們的命,這種感覺非常不好,是一種煎熬。
當然了,
有些機靈的世家開始通過自己的渠道去做最後的掙紮,譬如暗中聯絡太平商號,希望通過太平商號的關係,得到武平侯的諒解,換取一線生機;
那些個與袁氏捆綁得太緊的士族,倒是有些自知之明,開始變賣家產,舉家南遷,到豫州去避難。
而此時的袁術大軍在行至兗州濟陰郡郡治定陶時,便不再繼續前行了,因為袁紹兵敗了。
“主公,趁著咱們入局未深,趕緊迴豫州吧!”
閻象望著首座上的袁術,一臉的焦急。
當初袁紹遣人來請袁術出兵的時候,閻象就極力反對,因為他覺得袁紹倉促北伐,糧草不足,勢必會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何況袁紹的對手是武平侯,閻象並不覺得他袁紹能在武平侯的手裏討得了什麽好果子吃。
隻是袁術並沒有聽取自己的意見,而是聽取了長史楊弘的建議,出兵馳援袁紹,以便行漁翁得利之事。
“主公,切莫聽信閻象之言!”楊弘朗聲道:“袁紹雖然兵敗身死,但那武平侯又能好到哪裏去,
與袁紹六七萬大軍廝殺於野外,兵馬折損亦不會少,咱們若能趁那張昊軍疲憊之際一舉殺過去,必能將其擊潰。
何況,
袁紹在南岸還留有三五萬的兵馬,領軍之將蔣奇、韓猛等人皆是袁紹的心腹將領,
若主公以為袁紹報仇雪恨之名,必能將這些袁紹的舊部招攬過來,屆時,主公便可多得三五萬哀兵,
常言道,哀兵必勝,與張昊軍交戰時,這些哀兵必然會成為主公手裏的一把利劍!”
楊弘之言,的確讓袁術有些心動。
心動的點有二,
一個是武平侯的軍隊剛與袁紹交戰完,必然是疲憊之師;
第二個,便是袁紹在南岸留有三五萬大軍,若能將這三五萬無主之師授予麾下,對於他來說,如同如虎添翼。
這,
對此時此刻的袁術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天大的誘惑。
而且袁紹的死,在某種層麵上來講,也是他袁術的機會。
他和袁紹同為袁氏子弟,袁紹雖然是庶出,但卻獲得了眾多士族門閥的支持,反而讓他這樣一個袁氏嫡子不僅無法繼承袁氏的全部資源,反而還混得不如他袁紹,
就衝這一點,袁術心裏,是有極大怨念的。
所以,
他袁術若能擊敗武平侯,那他袁術在天下諸侯中的身份和地位必然會超越袁紹,
畢竟,袁紹沒有做到的事情,他袁術做到了。
一想到擊敗武平侯之後所獲得的眾多好處,袁術就心裏癢癢。
但是,對武平侯用兵一事,的確是值得深思熟慮的,袁術心裏也沒有多少底氣。
袁術將目光看向袁渙,袁渙這人從郡功曹的時候就跟著他了,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
但凡袁術遇到拿不準的事情時,他都會參考袁渙的建議。
“袁渙,此事你怎麽看啊?”
袁渙拱手行禮道:
“主公,屬下以為,是出兵討伐武平侯還是退軍,皆要看主公所圖的是這天下還是偏安一隅了。”
袁術眉頭一挑,眼睛死死的盯著袁渙,笑問道:
“袁渙,你且細細說來,若我所圖的是天下應如何,偏安一隅又當如何?”
閻象和楊弘互視一眼,眼神裏多了一絲異樣,因為他們從袁術的語氣和神態中看到了野心和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