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阿城外,鼓聲雷動,低沉的號角聲響徹四野,
高覽一騎當先,身後數萬黃巾士卒,軍陣森然,緩緩前壓。
城樓上,一身甲胄的劉岱和袁紹舉目遠望,神情陰沉。
“本初老弟,”劉岱側目看向身旁的袁紹,淡淡道:“你說城外的黃巾軍是不是瘋了,咱們都退到祝阿來了,他們還咬著咱們不放,平原郡和濟南郡不要了?”
袁紹這幾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雖說兗州軍和豫州軍是最先與青州黃巾軍交戰的,雙方可以說結下了死仇,
但是這半年多來,無論是兗州軍和豫州軍根本就沒有打進青州,就算攻下了幾座城池,最後也被馳援而來的黃巾大軍給趕了出來。
可那後來的冀州軍,似乎很輕易的就拿下了平原郡和濟南郡,幾乎沒有遭到黃巾軍的抵抗和反撲,屬實有點詭異。
要說那張昊與青州的黃巾軍沒有私下勾連,袁紹等人是不會相信的,
可就算要以此彈劾張昊,他們手上又沒有證據,
眼瞅著自己麾下將士被黃巾軍不斷的消耗,而那張昊輕而易舉的連下兩郡,袁紹心裏屬實的憋屈的。
“刺史大人,此事定有貓膩,隻是咱們苦於沒有證據,無法將張冀州暗通黃巾軍一事昭然於天下。”袁紹憤恨道。
劉岱點了點頭,說道:“我倒不擔心祝阿的城防,咱們城內有六萬戰兵,城外的黃巾軍不過十萬,且大多都是一些弱旅,不足為懼。”
就在此時,許攸看著城外的黃巾軍,皺起了眉頭,開口道:“主公且看,城外的黃巾軍似乎不太對勁啊。”
得到許攸的提醒之後,劉岱和袁紹這才仔細的打量起城外的黃巾軍。
“是不太對,看他們的兵力,似乎也就七萬餘人……”劉岱喃喃道。
“不好!”許攸驚唿道。
“何事驚慌?”袁紹也被許攸的反應嚇了一跳,不由轉身看去。
“主公且看,”說著,許攸解釋道:“此番追著咱們退守祝阿的黃巾軍本有十餘萬,可眼前的黃巾軍隻有七萬餘人,看他們的舉動,似乎並未著急攻城,必定是在拖延時間!”
“拖延時間?”劉岱驚疑道。
“刺史大人明鑒,”許攸繼續說道:“管亥和高覽雖是草莽出身,但卻並不愚蠢,他們不會不知道以七萬弱旅攻咱們六萬官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可他們為何還要來攻,必然是另有所謀!”
“另有所謀?”袁紹眉頭一挑,焦急的看向許攸,問道:“許攸,你快說說,黃巾軍到底是何打算?”
許攸眉頭緊蹙,思索片刻後沉吟道:“敢問刺史大人,泰山郡的兵力守備如何?”
“也就奉高城內有五六千兵馬駐守,其他縣城也就城防營的幾百士卒,幾無什麽戰力可言。”劉岱答道。
許攸一聽,悵然歎道:“城外的黃巾軍一定是分兵去泰山郡了。”
“什麽!”劉岱驚唿道:“若真有數萬黃巾軍去了泰山郡,僅憑奉高城內的那幾千守軍是萬萬抵擋不住的啊!”
說著,劉岱看向許攸,他知道許攸是袁紹麾下的謀士,便對其拱了拱手,問道:“許先生可有良策?”
許攸與身旁的逢紀對視一眼後,神情凝重道:“為今之計,咱們也隻能分兵去泰山郡了。”
“分兵?”劉岱不由一愣。
一旁的袁紹皺了皺眉,見許攸朝自己使了一個隱晦的眼色後,朝劉岱抱拳道:“刺史大人,黃巾軍既然有意攻取泰山郡,勢必會派軍中精銳前去;
下官願率本部兵馬,馳援奉高,雖不敢言勝,但也能保住奉高不落入黃巾蟻賊之手!”
劉岱眉頭緊鎖,他本想問問王彧,但王彧此刻不在祝阿,南下籌集糧草去了。
袁紹見劉岱猶豫不決,再次懇請道:“刺史大人,快快決定吧,若去晚了,恐怕泰山郡就會盡入敵手啊!”
劉岱看了看城外的七萬黃巾軍,心中也是一番計較。
以祝阿的城防,和三萬餘戰兵,守祝阿倒是沒什麽問題,反而泰山郡不能有失。
“行吧,泰山郡就拜托本初老弟了!”說完,劉岱還朝袁紹拱了拱手,表示感謝。
………………
十一月中旬,
張使君率領冀州軍三萬順利拿下曆城,趙雲部一萬五千兵馬拿下了樂安郡郡治臨濟,郡內縣城、村鎮傳檄而定。
同一時間,褚燕和張牛角部拿下濟南郡後,褚燕率軍兩萬駐守濟南郡郡治東平陵,張牛角率部兩萬迴到曆城。
再說兗州泰山郡這邊,袁紹三萬司州兵與管亥的四萬黃巾精銳在野外相遇,雙方鏖戰數日,管亥軍不敵,帶著數千殘餘逃至泰山郡北部城池萊蕪。
而萊蕪正是王允和程昱二十萬大軍的屯糧之地,管亥誤打誤撞的攻下萊蕪後,王允和程昱大驚,情急之下,隻得退兵至北海郡。
張使君在青州的捷報送達洛陽後,朝野震動,洛陽城內更是張燈結彩,歡唿慶祝。
靈帝對張昊也是大加讚賞,按理來說,以張昊短短兩三月間便收複了青州三郡,這樣的軍功,是該有實質性的封賞。
但是張昊已經是冀州州牧,平難中郎將了,單從官品上來說,張昊已經是官居二品了,已經算是天花板了,在網上,就得位列三公了。
以張昊現在的身份、名望,還有年齡,斷不可能位列三公的。
畢竟能得到冀州州牧的官位,也是因為他已經對冀州有了實質性的掌控,且手握十萬雄兵,朝廷做出這樣的抉擇實則是出於無奈。
可現在升職是不可能的了,封賞金銀,靈帝又舍不得,是以這兩日的朝會,朝臣都是爭論不休。
對於是否給張昊進行封賞,何進一黨自然是不願意的,但帝黨卻站在了十常侍這邊,同意對張昊進行封賞。
當然,帝黨能在此事上站在十常侍這一邊,張延出了不少力。
後殿中,
靈帝輕柔著太陽穴,沒有說話。
堂中站著的是太尉張延、司徒崔烈、司空許相。
因為楊賜在十月時便因病去世了,所以司空便由名士許相擔任。
良久,
靈帝淡淡道:“許司空,你覺得朕應該如何封賞張昊啊?”
許司空:“…………”
高覽一騎當先,身後數萬黃巾士卒,軍陣森然,緩緩前壓。
城樓上,一身甲胄的劉岱和袁紹舉目遠望,神情陰沉。
“本初老弟,”劉岱側目看向身旁的袁紹,淡淡道:“你說城外的黃巾軍是不是瘋了,咱們都退到祝阿來了,他們還咬著咱們不放,平原郡和濟南郡不要了?”
袁紹這幾天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雖說兗州軍和豫州軍是最先與青州黃巾軍交戰的,雙方可以說結下了死仇,
但是這半年多來,無論是兗州軍和豫州軍根本就沒有打進青州,就算攻下了幾座城池,最後也被馳援而來的黃巾大軍給趕了出來。
可那後來的冀州軍,似乎很輕易的就拿下了平原郡和濟南郡,幾乎沒有遭到黃巾軍的抵抗和反撲,屬實有點詭異。
要說那張昊與青州的黃巾軍沒有私下勾連,袁紹等人是不會相信的,
可就算要以此彈劾張昊,他們手上又沒有證據,
眼瞅著自己麾下將士被黃巾軍不斷的消耗,而那張昊輕而易舉的連下兩郡,袁紹心裏屬實的憋屈的。
“刺史大人,此事定有貓膩,隻是咱們苦於沒有證據,無法將張冀州暗通黃巾軍一事昭然於天下。”袁紹憤恨道。
劉岱點了點頭,說道:“我倒不擔心祝阿的城防,咱們城內有六萬戰兵,城外的黃巾軍不過十萬,且大多都是一些弱旅,不足為懼。”
就在此時,許攸看著城外的黃巾軍,皺起了眉頭,開口道:“主公且看,城外的黃巾軍似乎不太對勁啊。”
得到許攸的提醒之後,劉岱和袁紹這才仔細的打量起城外的黃巾軍。
“是不太對,看他們的兵力,似乎也就七萬餘人……”劉岱喃喃道。
“不好!”許攸驚唿道。
“何事驚慌?”袁紹也被許攸的反應嚇了一跳,不由轉身看去。
“主公且看,”說著,許攸解釋道:“此番追著咱們退守祝阿的黃巾軍本有十餘萬,可眼前的黃巾軍隻有七萬餘人,看他們的舉動,似乎並未著急攻城,必定是在拖延時間!”
“拖延時間?”劉岱驚疑道。
“刺史大人明鑒,”許攸繼續說道:“管亥和高覽雖是草莽出身,但卻並不愚蠢,他們不會不知道以七萬弱旅攻咱們六萬官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可他們為何還要來攻,必然是另有所謀!”
“另有所謀?”袁紹眉頭一挑,焦急的看向許攸,問道:“許攸,你快說說,黃巾軍到底是何打算?”
許攸眉頭緊蹙,思索片刻後沉吟道:“敢問刺史大人,泰山郡的兵力守備如何?”
“也就奉高城內有五六千兵馬駐守,其他縣城也就城防營的幾百士卒,幾無什麽戰力可言。”劉岱答道。
許攸一聽,悵然歎道:“城外的黃巾軍一定是分兵去泰山郡了。”
“什麽!”劉岱驚唿道:“若真有數萬黃巾軍去了泰山郡,僅憑奉高城內的那幾千守軍是萬萬抵擋不住的啊!”
說著,劉岱看向許攸,他知道許攸是袁紹麾下的謀士,便對其拱了拱手,問道:“許先生可有良策?”
許攸與身旁的逢紀對視一眼後,神情凝重道:“為今之計,咱們也隻能分兵去泰山郡了。”
“分兵?”劉岱不由一愣。
一旁的袁紹皺了皺眉,見許攸朝自己使了一個隱晦的眼色後,朝劉岱抱拳道:“刺史大人,黃巾軍既然有意攻取泰山郡,勢必會派軍中精銳前去;
下官願率本部兵馬,馳援奉高,雖不敢言勝,但也能保住奉高不落入黃巾蟻賊之手!”
劉岱眉頭緊鎖,他本想問問王彧,但王彧此刻不在祝阿,南下籌集糧草去了。
袁紹見劉岱猶豫不決,再次懇請道:“刺史大人,快快決定吧,若去晚了,恐怕泰山郡就會盡入敵手啊!”
劉岱看了看城外的七萬黃巾軍,心中也是一番計較。
以祝阿的城防,和三萬餘戰兵,守祝阿倒是沒什麽問題,反而泰山郡不能有失。
“行吧,泰山郡就拜托本初老弟了!”說完,劉岱還朝袁紹拱了拱手,表示感謝。
………………
十一月中旬,
張使君率領冀州軍三萬順利拿下曆城,趙雲部一萬五千兵馬拿下了樂安郡郡治臨濟,郡內縣城、村鎮傳檄而定。
同一時間,褚燕和張牛角部拿下濟南郡後,褚燕率軍兩萬駐守濟南郡郡治東平陵,張牛角率部兩萬迴到曆城。
再說兗州泰山郡這邊,袁紹三萬司州兵與管亥的四萬黃巾精銳在野外相遇,雙方鏖戰數日,管亥軍不敵,帶著數千殘餘逃至泰山郡北部城池萊蕪。
而萊蕪正是王允和程昱二十萬大軍的屯糧之地,管亥誤打誤撞的攻下萊蕪後,王允和程昱大驚,情急之下,隻得退兵至北海郡。
張使君在青州的捷報送達洛陽後,朝野震動,洛陽城內更是張燈結彩,歡唿慶祝。
靈帝對張昊也是大加讚賞,按理來說,以張昊短短兩三月間便收複了青州三郡,這樣的軍功,是該有實質性的封賞。
但是張昊已經是冀州州牧,平難中郎將了,單從官品上來說,張昊已經是官居二品了,已經算是天花板了,在網上,就得位列三公了。
以張昊現在的身份、名望,還有年齡,斷不可能位列三公的。
畢竟能得到冀州州牧的官位,也是因為他已經對冀州有了實質性的掌控,且手握十萬雄兵,朝廷做出這樣的抉擇實則是出於無奈。
可現在升職是不可能的了,封賞金銀,靈帝又舍不得,是以這兩日的朝會,朝臣都是爭論不休。
對於是否給張昊進行封賞,何進一黨自然是不願意的,但帝黨卻站在了十常侍這邊,同意對張昊進行封賞。
當然,帝黨能在此事上站在十常侍這一邊,張延出了不少力。
後殿中,
靈帝輕柔著太陽穴,沒有說話。
堂中站著的是太尉張延、司徒崔烈、司空許相。
因為楊賜在十月時便因病去世了,所以司空便由名士許相擔任。
良久,
靈帝淡淡道:“許司空,你覺得朕應該如何封賞張昊啊?”
許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