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神情淡然,似乎沒有說話的興致,隻是自顧自的啃著手中的麵餅。
盧沛和張合麵麵相覷,一時僵在那裏,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將軍?”張合又低聲叫道。
這時,皇甫嵩才抬頭看了一眼兩人,擺了擺手,示意兩人入座,一起用飯。
皇甫嵩的狀態讓兩人頗為意外,但兩人也沒有說什麽,等著侍從將他們兩人的飯食給端了上來。
張合看了一眼盤子裏的一張麵餅和一碗肉湯,食指大動,摘下沉重的兜鍪,雙臂一操,袖子後移,掰下一塊麵餅放入嘴裏,大口咀嚼起來。
盧沛瞥了一眼張合,嫌棄的翻了一個白眼,看著自己麵前的麵餅和肉湯,遲遲沒有動手進食,或許是因為先前在城頭上聽了張合的一番話,讓盧沛食欲全無了吧。
皇甫嵩看了一眼麵前的兩個年輕人,問道:“剛從城頭過來?”
盧沛朝皇甫嵩行禮道:“迴稟將軍,我二人剛從城頭巡視過來。”
皇甫嵩點了點頭,又看向一旁大快朵頤的張合,不由問道:“你很餓嗎?”
“不餓……”張合答道。
皇甫嵩沒有說話。
張合接著道:“咱們在這廣宗城裏吃一頓少一頓,還不趕緊多吃點。”
皇甫嵩眉頭微皺,看向張合的眼神隱含殺機。
盧沛用胳膊肘捅了一下張合,一個勁兒的使眼色。
皇甫嵩眼中的殺機一閃而逝,低著頭,看著碗裏冒著熱氣的肉湯,端起來,一口喝掉。
接著,又將盤子裏的半塊麵餅放在了張合的盤子裏。
張合看著皇甫嵩放在自己盤子裏的半塊麵餅,愣住了。
“我年齡大了,食量小,你年輕,多吃點。”說完,皇甫嵩起身,走到一旁,整理著身上的甲胄。
“將軍,公偉將軍真的會來嗎?”張合淡淡道。
皇甫嵩沒有迴答張合的問題,整理好甲胄之後,徑直得朝外走去。
盧沛再看張合時,發現張合的眼眶已經紅了。
…………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初,
湟中胡人北宮伯玉,響應太平道首領張角的黃巾起義,聯合西涼土豪宋楊等人發動叛亂,脅迫韓遂、邊章等人入夥,推舉邊章、韓遂為帥,意圖攻殺護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陳懿。
十一月底,袁紹憑借大將軍何進從屬官員的身份擔任了朝廷侍禦史,統率兩萬司州兵由都亭北上河內郡與南下的兩萬官軍合力圍剿林慮和蕩陰的黃巾騎軍。
……………
夜深,風雪交加。
界橋東,有一個村子,名為西村,村子裏的農戶多受太平道的恩惠,一個月前,接納了管亥的兩千殘兵。
屋內,一個長相粗獷的漢子正認真細心的擦拭著手中的甲胄,遇到有凹痕的地方,還用指尖細細的摩挲著,似乎是在感受長刀斬在此處時的力度。
“差不多行了,你都擦了一個時辰了,還睡不睡覺了!”管亥走了進來,一屁股坐在床榻上,調侃道。
漢子沒有去看管亥,自顧自的說道:“我終於也有一副屬於自己的甲胄了……”
管亥看了漢子一眼,好奇道:“你真是從平原郡過來的?”
漢子瞥了管亥一眼,不耐道:“你都問了我兩遍了,我是從平原郡來的,是來投奔黃巾少主張昊的!”
三天前,這個粗獷的漢子,帶著一幫山匪來到了西村,揚言要進村討要吃食,與巡邏的黃巾士卒發生了爭執,傷了好幾個人,驚動了管亥。
於是,管亥便和這漢子交了手,大戰了七十迴合未分勝負,最後還是因為管亥牽動了肩上的傷勢,漢子餓得實在是提不動斧子了,兩人這才作罷言和。
原來,這漢子自稱高覽,來自平原郡,聽聞黃巾少主大破數萬官軍,用兵如有神,便起了投奔的心思,於是便帶著麾下的山匪趕來廣宗投奔張昊。
由於一路上沒有帶多餘的幹糧,走到哪裏搶到哪裏,到西村的時候,眾人已經餓了兩三天了。
“看你身手不錯,為什麽落草為寇了?”管亥問道。
“殺了人,被官府通緝了。”
“那你是該從軍,至少在這兒殺人,不算犯法,還會給你算軍功。”
高覽抬眼看向管亥,問道:“我來的這三日裏,就見你們每日都吃麵餅,都不吃肉的?”
“村裏的肉都留給傷兵了。”
“清江裏的有魚蟹,也可以吃啊。”
一提起清江,管亥的神情便有些消沉,沉聲道:“我們被官軍追至界橋時,有三千同袍溺死在了江水裏。”
“…………”高覽。
“這一個多月裏,我每日都會做噩夢,夢見清江裏,飄滿了弟兄們的屍首,一閉上眼,就好像是能夠看到他們在江裏頭掙紮著衝著我唿喊,他們好冷!他們好恨!他們不甘心!呐喊著讓我替他們報仇。”
說道這裏,管亥的眼角濕潤了,他永遠忘不了那三千個弟兄被官軍驅趕下江的樣子,他們是多麽的絕望,是多麽的想要活著……
“放心吧,我們一定會為他們報仇的!”高覽正色道。
張昊親率的黃巾軍主力已經將廣宗圍困一個月了,張昊知道管亥在界橋東邊的西村裏,並未讓他們前往廣宗城外匯合,而是讓他們就地休整。
這一個月以來,管亥一直在等待著張昊的命令,等待著為主公張梁複仇。
高覽問道:“咱們什麽時候和主力匯合呢?”
“快了,快了。”
高覽點了點頭,沒有再問。
“將軍,村口來了一個人……”一名親衛進來稟報道。
“什麽人?”
“好像是一個卦師,他說……”
“他說什麽?”
“他說……是清江裏的三千英魂讓他來這裏的。”
村口,一個身著長衫的神秘人正坐在一輛木板車上吃著麵餅,狼吞虎咽的樣子,似乎好幾天沒吃飯了,之所以說他神秘,是因為他的臉上戴著一副黑色的麵具。
二十多個黃巾士卒遠遠的看著眼前的神秘人,議論紛紛,沒有一個敢上前詢問,因為他們麵前的磨盤上放著一卷簡牘,簡牘上寫著三個字,“太平經”。
…………
盧沛和張合麵麵相覷,一時僵在那裏,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將軍?”張合又低聲叫道。
這時,皇甫嵩才抬頭看了一眼兩人,擺了擺手,示意兩人入座,一起用飯。
皇甫嵩的狀態讓兩人頗為意外,但兩人也沒有說什麽,等著侍從將他們兩人的飯食給端了上來。
張合看了一眼盤子裏的一張麵餅和一碗肉湯,食指大動,摘下沉重的兜鍪,雙臂一操,袖子後移,掰下一塊麵餅放入嘴裏,大口咀嚼起來。
盧沛瞥了一眼張合,嫌棄的翻了一個白眼,看著自己麵前的麵餅和肉湯,遲遲沒有動手進食,或許是因為先前在城頭上聽了張合的一番話,讓盧沛食欲全無了吧。
皇甫嵩看了一眼麵前的兩個年輕人,問道:“剛從城頭過來?”
盧沛朝皇甫嵩行禮道:“迴稟將軍,我二人剛從城頭巡視過來。”
皇甫嵩點了點頭,又看向一旁大快朵頤的張合,不由問道:“你很餓嗎?”
“不餓……”張合答道。
皇甫嵩沒有說話。
張合接著道:“咱們在這廣宗城裏吃一頓少一頓,還不趕緊多吃點。”
皇甫嵩眉頭微皺,看向張合的眼神隱含殺機。
盧沛用胳膊肘捅了一下張合,一個勁兒的使眼色。
皇甫嵩眼中的殺機一閃而逝,低著頭,看著碗裏冒著熱氣的肉湯,端起來,一口喝掉。
接著,又將盤子裏的半塊麵餅放在了張合的盤子裏。
張合看著皇甫嵩放在自己盤子裏的半塊麵餅,愣住了。
“我年齡大了,食量小,你年輕,多吃點。”說完,皇甫嵩起身,走到一旁,整理著身上的甲胄。
“將軍,公偉將軍真的會來嗎?”張合淡淡道。
皇甫嵩沒有迴答張合的問題,整理好甲胄之後,徑直得朝外走去。
盧沛再看張合時,發現張合的眼眶已經紅了。
…………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初,
湟中胡人北宮伯玉,響應太平道首領張角的黃巾起義,聯合西涼土豪宋楊等人發動叛亂,脅迫韓遂、邊章等人入夥,推舉邊章、韓遂為帥,意圖攻殺護羌校尉泠徵、金城太守陳懿。
十一月底,袁紹憑借大將軍何進從屬官員的身份擔任了朝廷侍禦史,統率兩萬司州兵由都亭北上河內郡與南下的兩萬官軍合力圍剿林慮和蕩陰的黃巾騎軍。
……………
夜深,風雪交加。
界橋東,有一個村子,名為西村,村子裏的農戶多受太平道的恩惠,一個月前,接納了管亥的兩千殘兵。
屋內,一個長相粗獷的漢子正認真細心的擦拭著手中的甲胄,遇到有凹痕的地方,還用指尖細細的摩挲著,似乎是在感受長刀斬在此處時的力度。
“差不多行了,你都擦了一個時辰了,還睡不睡覺了!”管亥走了進來,一屁股坐在床榻上,調侃道。
漢子沒有去看管亥,自顧自的說道:“我終於也有一副屬於自己的甲胄了……”
管亥看了漢子一眼,好奇道:“你真是從平原郡過來的?”
漢子瞥了管亥一眼,不耐道:“你都問了我兩遍了,我是從平原郡來的,是來投奔黃巾少主張昊的!”
三天前,這個粗獷的漢子,帶著一幫山匪來到了西村,揚言要進村討要吃食,與巡邏的黃巾士卒發生了爭執,傷了好幾個人,驚動了管亥。
於是,管亥便和這漢子交了手,大戰了七十迴合未分勝負,最後還是因為管亥牽動了肩上的傷勢,漢子餓得實在是提不動斧子了,兩人這才作罷言和。
原來,這漢子自稱高覽,來自平原郡,聽聞黃巾少主大破數萬官軍,用兵如有神,便起了投奔的心思,於是便帶著麾下的山匪趕來廣宗投奔張昊。
由於一路上沒有帶多餘的幹糧,走到哪裏搶到哪裏,到西村的時候,眾人已經餓了兩三天了。
“看你身手不錯,為什麽落草為寇了?”管亥問道。
“殺了人,被官府通緝了。”
“那你是該從軍,至少在這兒殺人,不算犯法,還會給你算軍功。”
高覽抬眼看向管亥,問道:“我來的這三日裏,就見你們每日都吃麵餅,都不吃肉的?”
“村裏的肉都留給傷兵了。”
“清江裏的有魚蟹,也可以吃啊。”
一提起清江,管亥的神情便有些消沉,沉聲道:“我們被官軍追至界橋時,有三千同袍溺死在了江水裏。”
“…………”高覽。
“這一個多月裏,我每日都會做噩夢,夢見清江裏,飄滿了弟兄們的屍首,一閉上眼,就好像是能夠看到他們在江裏頭掙紮著衝著我唿喊,他們好冷!他們好恨!他們不甘心!呐喊著讓我替他們報仇。”
說道這裏,管亥的眼角濕潤了,他永遠忘不了那三千個弟兄被官軍驅趕下江的樣子,他們是多麽的絕望,是多麽的想要活著……
“放心吧,我們一定會為他們報仇的!”高覽正色道。
張昊親率的黃巾軍主力已經將廣宗圍困一個月了,張昊知道管亥在界橋東邊的西村裏,並未讓他們前往廣宗城外匯合,而是讓他們就地休整。
這一個月以來,管亥一直在等待著張昊的命令,等待著為主公張梁複仇。
高覽問道:“咱們什麽時候和主力匯合呢?”
“快了,快了。”
高覽點了點頭,沒有再問。
“將軍,村口來了一個人……”一名親衛進來稟報道。
“什麽人?”
“好像是一個卦師,他說……”
“他說什麽?”
“他說……是清江裏的三千英魂讓他來這裏的。”
村口,一個身著長衫的神秘人正坐在一輛木板車上吃著麵餅,狼吞虎咽的樣子,似乎好幾天沒吃飯了,之所以說他神秘,是因為他的臉上戴著一副黑色的麵具。
二十多個黃巾士卒遠遠的看著眼前的神秘人,議論紛紛,沒有一個敢上前詢問,因為他們麵前的磨盤上放著一卷簡牘,簡牘上寫著三個字,“太平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