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肆後院,雅亭之中。
張昊與田豐相對而坐,黎悅將茶水為兩人斟滿之後,便退到一旁佇立守候。
“先前聽先生所言,黃巾之亂在於朝廷腐朽黑暗,又有外戚宦官幹政所致,學生深以為意,”說到這裏,張昊看向田豐,詢問道:“先生以為,黃巾之亂能讓朝廷幡然醒悟嗎?”
張昊在試探田豐。
田豐冷哼一聲,搖頭道:“黃巾賊首乃是張角三兄弟,雖號稱擁兵數十萬,但不過隻是跳梁小醜,朝廷大軍一至,必將土崩瓦解。”
田豐飲下一口茶後,繼續說道:“黃巾蟻賊被剿滅之後,朝廷還是那個朝廷,陛下也還是那個陛下。”
張昊點了點頭後,說道:“那先生以為,如何才能讓朝廷和陛下能夠感受到民間的疾苦,善待百姓,開創盛世呢?”
田豐眉頭微皺,思索一陣後,搖了搖頭,歎道:“恐怕……不能。”
“那如若太平道能夠收攬人心,善待百姓,能否開創盛世呢?”張昊問道。
田豐一愣,眼睛死死的盯著眼前的少年郎,眯了眯眼睛,低聲怒斥道:“你這娃娃膽大包天,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張昊淡然一笑道:“先秦二世而亡,才有高祖舉兵創漢,學生以為,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若朝廷不顧百姓死活,總會有得民心者取而代之。”
田豐沒有說話,隻是眉頭緊皺,似乎是在細細品味張昊之所言。
此時正是張昊輸出上價值的時候,萬不能給對方喘息的空間。
“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張昊引用了《荀子·王製篇》中的一段話。
當然,這句話隻要是後世之人都能說出來,此時用在這裏,必然能夠起到點睛之用。
田豐歎道:“黃巾不過亂民之所聚,烏合之眾也,反抗朝廷,名不正言不順,想要竊取社稷,無異於癡人說夢。”
“如今,黃巾軍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朝廷必定疲於用兵,各州郡自行招募義勇後,擁兵自重,屆時,黃巾軍或許會有機會。”張昊信誓旦旦道。
田豐笑了,端起茶杯飲了一口後,看向張昊說道:“烏合之眾終歸是烏合之眾,難登大雅之堂。”
張昊見田豐不想再繼續下去了,便也不好再持續給對方上價值,隻好含笑著端起茶杯與田豐對飲。
“子楚年歲雖小,但見識頗深,不知師從何處啊?”田豐笑問道。
張昊哈哈一笑道:“學生見識淺薄,一直想尋一良師受其教誨,奈何世間大多都是些欺世盜名之人,今日有幸聽到先生與劉公爭執,先生所言才是大道,學生聽之,有如醍醐灌頂。”
張昊一頓馬屁,拍得田豐哈哈大笑。
對於像田豐這樣的大才,能夠認可他的觀念,便是最好的奉承。
況且,張昊所表露出的才華也是不俗,能讓有才之人仰慕,更是讓田豐心裏大為酥麻。
張昊見此,覺得時機已至,本著做不了你主公就做你弟子的態度,趕緊起身,朝田豐躬身一拜。
“學生不才,願拜先生為師,請先生教我!”
“子楚,切莫如此!”田豐趕緊起身將張昊的手臂抬起,開口道:“田某德才淺薄,怎能為人師表,子楚莫要折煞我也。”
張昊一臉認真的搖了搖頭,說道:“先生方才將劉公駁斥得啞口無言,先生之才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先生直言不諱,不懼世俗,如此德行,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
說完,張昊再次躬身拜道:“請先生教我!”
見張昊誠意十足,若自己再做推辭反而顯得自己太過清高了。
田豐雖然出身士族,但無權無勢,從未有人能像眼前這少年一般,將話說到他的心坎兒裏,再加上這少年頗有見識,將來之成就不可估量。
若將這少年收為弟子,將來也可傳為一段佳話。
田豐開懷大笑道:“好,那我便收你做弟子!”
一聽田豐答應了,張昊趕緊雙膝跪地,連磕三頭,生怕田豐反悔。
田豐也是頭一次見人如此拜師的,不禁哈哈大笑,趕緊將張昊扶起:“子楚,你且給為師敬杯茶即可,何需如此大禮。”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先生當得如此!”張昊說道。
拜完師後,張昊和田豐又聊了一些逸聞趣事,待日頭漸落之時,兩人才相告而別。
田豐本是巨鹿人,黃巾起事之前,田豐便舉家搬到了真定,受常山太守薛策相邀,在薛策府中做一門客,協助薛策治理郡縣。
而張昊則謊稱自己是來投奔親戚的,對自己的事情,也是極少提及。
接下來的日子,張昊總是隔三差五的去找田豐喝茶,因為知道田豐家裏不太寬裕,每次去都會給自己的這個老師帶一些米麵酒肉,一來二去深得田豐喜愛。
四月底,褚燕傳信給張昊,相邀一起去山裏打獵,張昊便帶著周倉和王孚領著五十餘騎應邀前去。
當然去的還有黎悅,她與張昊形影不離,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褚燕本是山中獵戶出身,打獵更是看家本領,不到一會兒,馬鞍上便掛著成串的山雞野兔,而張昊這邊,隻有周倉有所收獲。
“褚兄,近日在石邑過得可好?”張昊笑問道。
“快活似神仙,比在山寨之中好過太多了。”褚燕哈哈大笑道。
“這些日子,南邊的戰事不太順利,褚兄要小心朝廷官軍經趙郡北上啊。”張昊囑咐道。
“子楚放心,石邑雖比不上真定城高牆厚,但我有五千悍卒守城,就是朝廷來兵兩萬,也別想拿下石邑。”褚燕信誓旦旦道。
但願如此吧,雖然心中不信,但表麵上還是豪言道:“褚兄所言極是,你我兩城互為犄角,來多少官軍都會铩羽而歸!”
就在這時,前方的山坡上出現了一位持槍而立的少年。
張昊遙遙看去,隻見那少年,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威風凜凜,就孤零零的站在那裏,卻給人一種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褚燕皺了皺眉,朗聲喝問道:“你是何人?竟敢阻擋我等去路!”
隻見遠處那少年,麵對褚燕張昊這邊一百餘騎,竟泰然自若道:
“吾乃常山趙子龍!”
張昊與田豐相對而坐,黎悅將茶水為兩人斟滿之後,便退到一旁佇立守候。
“先前聽先生所言,黃巾之亂在於朝廷腐朽黑暗,又有外戚宦官幹政所致,學生深以為意,”說到這裏,張昊看向田豐,詢問道:“先生以為,黃巾之亂能讓朝廷幡然醒悟嗎?”
張昊在試探田豐。
田豐冷哼一聲,搖頭道:“黃巾賊首乃是張角三兄弟,雖號稱擁兵數十萬,但不過隻是跳梁小醜,朝廷大軍一至,必將土崩瓦解。”
田豐飲下一口茶後,繼續說道:“黃巾蟻賊被剿滅之後,朝廷還是那個朝廷,陛下也還是那個陛下。”
張昊點了點頭後,說道:“那先生以為,如何才能讓朝廷和陛下能夠感受到民間的疾苦,善待百姓,開創盛世呢?”
田豐眉頭微皺,思索一陣後,搖了搖頭,歎道:“恐怕……不能。”
“那如若太平道能夠收攬人心,善待百姓,能否開創盛世呢?”張昊問道。
田豐一愣,眼睛死死的盯著眼前的少年郎,眯了眯眼睛,低聲怒斥道:“你這娃娃膽大包天,竟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張昊淡然一笑道:“先秦二世而亡,才有高祖舉兵創漢,學生以為,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若朝廷不顧百姓死活,總會有得民心者取而代之。”
田豐沒有說話,隻是眉頭緊皺,似乎是在細細品味張昊之所言。
此時正是張昊輸出上價值的時候,萬不能給對方喘息的空間。
“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張昊引用了《荀子·王製篇》中的一段話。
當然,這句話隻要是後世之人都能說出來,此時用在這裏,必然能夠起到點睛之用。
田豐歎道:“黃巾不過亂民之所聚,烏合之眾也,反抗朝廷,名不正言不順,想要竊取社稷,無異於癡人說夢。”
“如今,黃巾軍如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朝廷必定疲於用兵,各州郡自行招募義勇後,擁兵自重,屆時,黃巾軍或許會有機會。”張昊信誓旦旦道。
田豐笑了,端起茶杯飲了一口後,看向張昊說道:“烏合之眾終歸是烏合之眾,難登大雅之堂。”
張昊見田豐不想再繼續下去了,便也不好再持續給對方上價值,隻好含笑著端起茶杯與田豐對飲。
“子楚年歲雖小,但見識頗深,不知師從何處啊?”田豐笑問道。
張昊哈哈一笑道:“學生見識淺薄,一直想尋一良師受其教誨,奈何世間大多都是些欺世盜名之人,今日有幸聽到先生與劉公爭執,先生所言才是大道,學生聽之,有如醍醐灌頂。”
張昊一頓馬屁,拍得田豐哈哈大笑。
對於像田豐這樣的大才,能夠認可他的觀念,便是最好的奉承。
況且,張昊所表露出的才華也是不俗,能讓有才之人仰慕,更是讓田豐心裏大為酥麻。
張昊見此,覺得時機已至,本著做不了你主公就做你弟子的態度,趕緊起身,朝田豐躬身一拜。
“學生不才,願拜先生為師,請先生教我!”
“子楚,切莫如此!”田豐趕緊起身將張昊的手臂抬起,開口道:“田某德才淺薄,怎能為人師表,子楚莫要折煞我也。”
張昊一臉認真的搖了搖頭,說道:“先生方才將劉公駁斥得啞口無言,先生之才如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先生直言不諱,不懼世俗,如此德行,放眼天下又有幾人能做到。”
說完,張昊再次躬身拜道:“請先生教我!”
見張昊誠意十足,若自己再做推辭反而顯得自己太過清高了。
田豐雖然出身士族,但無權無勢,從未有人能像眼前這少年一般,將話說到他的心坎兒裏,再加上這少年頗有見識,將來之成就不可估量。
若將這少年收為弟子,將來也可傳為一段佳話。
田豐開懷大笑道:“好,那我便收你做弟子!”
一聽田豐答應了,張昊趕緊雙膝跪地,連磕三頭,生怕田豐反悔。
田豐也是頭一次見人如此拜師的,不禁哈哈大笑,趕緊將張昊扶起:“子楚,你且給為師敬杯茶即可,何需如此大禮。”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先生當得如此!”張昊說道。
拜完師後,張昊和田豐又聊了一些逸聞趣事,待日頭漸落之時,兩人才相告而別。
田豐本是巨鹿人,黃巾起事之前,田豐便舉家搬到了真定,受常山太守薛策相邀,在薛策府中做一門客,協助薛策治理郡縣。
而張昊則謊稱自己是來投奔親戚的,對自己的事情,也是極少提及。
接下來的日子,張昊總是隔三差五的去找田豐喝茶,因為知道田豐家裏不太寬裕,每次去都會給自己的這個老師帶一些米麵酒肉,一來二去深得田豐喜愛。
四月底,褚燕傳信給張昊,相邀一起去山裏打獵,張昊便帶著周倉和王孚領著五十餘騎應邀前去。
當然去的還有黎悅,她與張昊形影不離,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褚燕本是山中獵戶出身,打獵更是看家本領,不到一會兒,馬鞍上便掛著成串的山雞野兔,而張昊這邊,隻有周倉有所收獲。
“褚兄,近日在石邑過得可好?”張昊笑問道。
“快活似神仙,比在山寨之中好過太多了。”褚燕哈哈大笑道。
“這些日子,南邊的戰事不太順利,褚兄要小心朝廷官軍經趙郡北上啊。”張昊囑咐道。
“子楚放心,石邑雖比不上真定城高牆厚,但我有五千悍卒守城,就是朝廷來兵兩萬,也別想拿下石邑。”褚燕信誓旦旦道。
但願如此吧,雖然心中不信,但表麵上還是豪言道:“褚兄所言極是,你我兩城互為犄角,來多少官軍都會铩羽而歸!”
就在這時,前方的山坡上出現了一位持槍而立的少年。
張昊遙遙看去,隻見那少年,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麵重頤,威風凜凜,就孤零零的站在那裏,卻給人一種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褚燕皺了皺眉,朗聲喝問道:“你是何人?竟敢阻擋我等去路!”
隻見遠處那少年,麵對褚燕張昊這邊一百餘騎,竟泰然自若道:
“吾乃常山趙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