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城隻守了一天,就被建奴攻下。


    看起來似乎建奴銳不可擋,實際上代善和阿敏都知道,他們差一點就輸了。


    其實安州軍隊數量足夠,隻是缺少一名經驗豐富的指揮官。


    如果讓旅順之戰的指揮官沈有容來指揮,他會安排好所有軍隊準備作戰,過一刻鍾派一千名士兵上場,替換掉最早上場的士兵。


    士兵剛參加作戰,因為緊張激動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人也會異常興奮,但是差不多一個小時過後,人會變得非常疲憊。


    如果經常有新生力量替換掉即將疲勞的人員,戰場上既有已經適應了作戰氛圍的老兵,又有充滿活力的新生力量,就能維持一個較高水平的作戰狀態。


    而士兵們知道,不久之後就會又有援軍上來增援,他們心裏有底,就不會慌張,軍心士氣都會很穩定。


    這樣朝鮮軍隊就能始終維持下去,建奴不停進攻,就是兩邊拚消耗,看誰耗得過誰。


    肯定是攻城一方的建奴消耗更大,他們一共不足三萬人,在鐵山留了三千,安州城下就兩萬五六,如果傷亡超過一萬,代善和阿敏還敢打下去嗎?


    安州城有四萬軍隊,在他們拚光前,建奴早就先消耗完了。


    用精銳的女真騎兵攻打堅城,本就不合算,建奴也就欺負朝鮮軍隊弱雞,即使這樣,這場戰鬥建奴的陣亡人數加起來超過四千,受傷的也不少,對兩萬多的建奴軍隊來說,已經傷筋動骨了。


    建奴在安州休整了三天,解決了糧草之憂,他們不急於進攻了。


    代善甚至覺得再打下去沒有什麽意義了,如果下一個城市朝鮮軍隊繼續抵抗,會不會再要損耗這麽多軍隊?


    他們一共就這麽多人,禁得住幾次消耗?


    如果損失太大,繳獲再多的糧草物資又有何用?


    他們不能像莽古爾泰一樣,成為一個空殼子貝勒爺。


    如果現在撤軍,往迴走,將沿途的朝鮮鄉村劫掠一番,總能得到一些糧食物資,還能俘獲一批青壯,迴去也能有所交代了。


    代善所言不虛,因為前麵的城市是平壤,是朝鮮平安道的首府,城市更大,城牆更高,守城軍隊肯定不少,攻打難度比安州更大啊。


    阿敏這迴也拿不定主意了,他們這次攻打朝鮮,主要任務就是搞糧食物資和人口,沒有說一定要打到朝鮮都城漢城,讓朝鮮求和投降什麽的。


    但是,阿敏總覺得應該得到一份朝鮮求和認輸簽下的合約,他們這場戰爭才是完美的,但如果需要付出的犧牲太大,阿敏也覺得不合算。


    可見,朝鮮隻要堅決抵抗,給予建奴重創,建奴也會撐不住的,而投降認輸是換不到真正的和平的。


    兩人商量了半天,沒有結果,最後阿敏建議將留守鐵山的三千軍隊撤迴來,彌補大軍的傷亡,同時也是為了避免那三千軍隊遭到毛文龍部的偷襲,造成損失。


    代善馬上同意,他現在跟剛來朝鮮時的心態已經完全不一樣了,不敢輕視對手,也不想再有大的損失了。


    兩人沒有商定結果,建奴軍隊就繼續在安州休整,同時等待鐵山的三千軍隊過來匯合,客觀上給了平壤的朝鮮軍隊更多的備戰時間。


    本來平壤守軍得知建奴在安州屠城,嚇得也想逃跑,可朝鮮國王又派來不少軍隊,要求他們堅決抵抗。


    因為這迴朝鮮已經花了一百萬兩銀子,相信大明軍隊肯定會出兵攻打建奴,朝鮮這邊隻要堅守,建奴一定會退兵的。


    這場朝鮮之戰已經跟原本曆史位麵完全不同了。


    卻說毛文龍這邊,也想去偷襲那三千建奴的,隻是他沒把握。


    毛文龍這邊一共隻有不到兩萬人馬,以前他虛報人數,是為了吃空餉。


    那時朝廷忙於黨爭,發放糧餉不及時,也不足額,全靠袁可立幫他爭取,而他為了建立皮島基地,招兵買馬,費用很大,有些費用朝廷無法開支,隻能用虛報人數來填補。


    後來皇帝下令核查人數,按實發放糧餉物資,皮島上也派來了許多文官,毛文龍隻能老老實實了。


    憑他現在這點實力,在陸地上跟三千建奴騎兵硬拚,真沒把握。


    他的軍隊大多為步兵,騎兵隻有一千多,他的騎兵作戰能力也比不上建奴,如果硬拚,可能會損失慘重。


    皇帝給他的命令是不要硬拚,相機打擊偷襲對方後方,正合他意,至於朝鮮方麵的壓力,無所謂,反正朝鮮官府早就不提供糧草物資了。


    所以那三千建奴騎兵完好無損的來到安州,跟主力匯合。


    代善和阿敏這幾天仍然沒下決心攻打平壤,反而派出軍隊在安州和平壤之間的鄉村掃蕩,搶掠糧食物資和青壯人口。


    看這情形,已經不想打了,為迴去有個交代,多弄點糧食物資,也算達成作戰目標了。


    而且這幾天搶到的東西不少,畢竟這片區域位於清川江和大同江之間,人口比較密集,是朝鮮比較富裕的地區。


    代善和阿敏都覺得這種方式不錯,不用損失兵馬,也能獲得不少收獲,堪稱安全高效。


    其實他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朝鮮國王能派過來求和使者,他們可以勒索一番,然後簽訂一個盟約,讓朝鮮王國承認做小弟,同意跟後金國開展貿易,他們此番出兵的任務就圓滿完成了。


    可朝鮮這邊卻忙於備戰,在平壤及往後的幾座城市加強兵力,等待後金國內出事,這邊的建奴退兵迴去。


    建奴這邊,一旦停下作戰步伐,就越發的不想打了,代善和阿敏一商量,既然朝鮮不派使者過來,那麽咱們就派使者過去,試探一下朝鮮的態度。


    他們就將李永芳這個明朝叛將派往漢城,商議兩國議和。


    一般來說,主動議和的一方,肯定是弱勢的一方,可他們不管,現在他們大軍兵臨城下,就看你朝鮮王國是什麽態度了。


    如果朝鮮王國拒絕,那麽就必須繼續進攻了,或許代善和阿敏用這種方式,來給自己一個繼續戰爭的理由。


    是戰是和,就看朝鮮怎麽選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木匠皇帝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殼花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殼花生並收藏木匠皇帝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