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蠶吃人
朱允熥趙寧兒小說全文完結閱讀免費 作者:我祖父是朱元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奉天殿中,老爺子和朱允熥召見杭州知府張善。
這一次,老爺子的臉上沒了上迴召見時的和氣,而是有些冰冷。
臣..........
不等張善見禮,老爺子就開口說道,行了,一天淨看你們磕頭了,你們不累咱都累了。有磕頭那功夫,夠說好些事了!說著,揚揚手裏的奏折,問道,你的折子上說,杭州一帶,種糧食的耕地隻有十之二三,確有其事?
張善不動聲色的看了一下皇太孫的臉色,看到後者點頭之後,俯首大聲道,迴陛下,確有此事。
這些地方盛產棉布,絲綢等物,工坊沿河而立,城中百姓近半數都在工坊幫工,民間也是男耕女織,每年所出棉布絲綢等物,數以萬計。
但饒是如此,天朝物產依然供不應求。臣進京之前,有色目商人在杭州最大的織造坊,一口氣下了五萬匹絲綢。
頓時,朱允熥看到老爺子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驚愕。
莫說老爺子,就算是朱允熥其實心中也是驚訝不止。私人的織造坊,居然能有五萬匹絲綢的產出?須知,絲綢之所以珍貴,乃是從養蠶到種植桑樹都是一個細致的漫長的過程,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精力。
民間一個作坊就能織造五萬匹?大明三個官辦的織造廠,加起來一年也不過才十幾萬匹的產量。
五萬匹?多大的織造坊?朱允熥開口問道,有工人多少,養蠶種桑的農人多少?
張善迴道,殿下,是一間織造坊接過,隨後聯合其他的織造坊一並織造!
原來是聯合分包的形式!
朱允熥明白了,不過心裏仍舊讚歎古人的商業智慧。
其實以孫兒看,江南之富不在魚米,就在桑蠶!朱允熥微微側身,對老爺子說道,孫兒在浙江辦案時,也暗中查看過。鄉下的農田種了桑,每年不管產出多少,那些織造坊都是全包的。
雖然江南一年兩熟魚米之鄉,但是農田的產出和桑田不能相比。農人男耕女織,桑有人買,產出的生絲有織造坊收。而且,因為種的不是農田,交稅時候可以直接用銀錢,或者桑麻或者棉布生絲抵稅!
城中百姓也是如此,男人在織造坊做工,女子在家織布,雖然辛苦了些。但是家家的手裏,都有能見到現錢。有了現錢,地方才能更加繁華!
說著,朱允熥笑笑,江南吳地百姓的賦稅,一向是天下其他地方的兩倍,若是讓他們交糧,就算是年年豐收,也不堪其重。反而種桑養蠶之後,交了稅也能一家富足。
其實,朱允熥這話的含義中,最關鍵的地方在最後一句。當年老爺子和張士誠爭奪江南基業,張士誠打仗雖然不怎麽樣,但是從不橫征暴斂。即便是最後蘇州被圍,沒有軍糧的時候,都不願盤剝百姓。決死殺出,以至被俘。
所以,浙江之地,百姓懷念張王,私下廣設張王廟。再加上老爺子出身淮西,一向為浙人輕蔑。是以,大明立國之後,老爺子惱怒之下,浙人的賦稅是其他地方的兩倍。
這算得上,是老爺子為政的一個瑕疵。
此時,老爺子沉吟著開口說道,耕地十不足三,萬一要是有點天災人禍,就要鬧災呀。銀子再好,也不能當飯吃!
百姓的產出現在看著甚豐,可那是因為朝政清明,地方官商不敢大肆上下其手。若是朝政不明,官員商人貪婪。他們聯合起來,低價收購百姓的產生,克扣工人的工錢,會如何?
咱雖然沒做過買賣,可也見過。偌大一織造坊,必有庫存。那些商人聯合官府,想要低價收購桑田蠶絲等物。隻需一年不收,百姓就要叫苦連天!
越是和老爺子接觸久了,朱允熥越是能感覺到老爺子不尋常的一麵。簡單的幾句話,就點出事物最壞的一麵。
百姓手裏是有餘錢,暫時的生活好了。可是一旦太過依賴這些,就會被壟斷。屆時織造的商人們,壟斷了收購的價格,百姓沒有門路,隻能白白受他們的壓榨。
到那時候,想再轉頭種地,都來不及。
經濟這個東西最具有兩麵性,沒有累積到一定程度,肯定要有人受剝削,肯定有壞處。隻有累積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見到好處。
錢,沒有不帶血的。
朱允熥經過了深思熟慮,也想了,看到了其中的的壞處。
江南之地肯定是要發展手工,織造業的。帝國未來轉型的出路,就在於此。因為從現在開始,再往後幾百年,工業革命之前,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之前。
所有的財富,都為了中華的產出而瘋狂。
就好像後世英國的羊吃人,即便是他不刻意的推行江南商業。在原本的時空中,江南之地,為了保證大明的財政,也是蠶吃人。
看似繁華,其實最終受惠的還是商家,是地方大族,是官員。老爺子繼續沉聲道,若真趕上災年,都種了桑養了蠶,就會糧食不足需要朝廷的賑濟。就算沒有災年,長年累月被盤剝,百姓拿什麽交稅?
如此以來,就算是一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朝廷清明。也管不住江南的耕地越少,桑田越多。咱記得朝廷的三大織造廠,每年織絲綢十幾萬,如此就需差不多三十萬畝桑田。
這還是光是官造的,沒算民間!
陛下,其實在臣看來,也算不得壞事!張善忽然開口說道,江南財稅一向是國朝之重,地方上賺到了錢,朝廷才能有錢。若陛下擔心天災,百姓缺糧,可廣設官倉儲備.........
咱說的是一旦官商勾結,壟斷織造,盤剝百姓之後。老爺子怒道,越是天下太平,這種事越多。和商人們盤剝賺來的錢相比,朝廷收的那些算得上什麽?假以時日,天下承平日久,官商富了,朝廷收入還是那麽多,而百姓越發窮困。
百姓窮困,朝廷收來的錢還不夠貼補?這筆帳你張善算不出來?
張善被嚇得頓時不敢再言,而坐在老爺子邊上的朱允熥,不住的對張善打眼色。
你是不是要說,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世上的事,不可能兩全其美對吧?老爺子哼了一聲繼續道,咱原先看你張善還是一個老實的,幹實事的官員,這才去了浙江多久,也變了?
臣不敢!張善大驚,趕緊跪倒。
老爺子看著他,片刻之後,開口說道,其實你心裏想說的是,隻要江南財稅廣袤,即便是苦一苦百姓也是可以的吧?
苦一苦百姓?咱沒讀過多少書,可也知道,天下富足不是靠著讓百姓苦一苦就能做到的!
這一苦,不是苦幾年,也不是幾十年,而是苦幾代人。表麵上看著繁花似錦,烈火烹油。而百姓的日子仍舊要精打細算,入不敷出。
這一苦,百姓就永世不能翻身,隻能累死累活給別人賺錢!
朝廷不得利,百姓也不得利,誰得利?
張善已經冷汗淋漓,磕頭如搗蒜。而朱允熥則是暗中心急,卻不能開口。
這張善萬般都好,就是嘴笨,心裏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
朱允熥心裏想著,嘴上終於開口,張善,你說不算是壞事,是不是有什麽話沒有明說?
張善如蒙大赦,開口道,陛下,殿下,臣有一議,可官民兩利!
說來聽聽!朱允熥說道。
收稅,收商稅!
~~~晚點,還有。今天是母親節,我父親去世後,第一個母親節。
我印象中,老媽是特別獨立剛強的人,在父親去世之後,拒絕和我一起生活。父親去世之時,也沒如其他婦女一樣,哭天搶地以淚洗麵。而是還不斷的勸慰我,要堅強,要勇敢,要看開些。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母親越發的依賴我。
因為,我成了她的唯一。
朋友們,我們都長大了。或許,讀者中很多朋友也沒有長大。
但是無論如何,請聽我這過來人一言,以心盡孝,越早越好。
一個電話,一聲問候,足以讓母親感到快樂。
若你離家在外,記得打電話。若你在家,請買一束鮮花,一個擁抱。
這一次,老爺子的臉上沒了上迴召見時的和氣,而是有些冰冷。
臣..........
不等張善見禮,老爺子就開口說道,行了,一天淨看你們磕頭了,你們不累咱都累了。有磕頭那功夫,夠說好些事了!說著,揚揚手裏的奏折,問道,你的折子上說,杭州一帶,種糧食的耕地隻有十之二三,確有其事?
張善不動聲色的看了一下皇太孫的臉色,看到後者點頭之後,俯首大聲道,迴陛下,確有此事。
這些地方盛產棉布,絲綢等物,工坊沿河而立,城中百姓近半數都在工坊幫工,民間也是男耕女織,每年所出棉布絲綢等物,數以萬計。
但饒是如此,天朝物產依然供不應求。臣進京之前,有色目商人在杭州最大的織造坊,一口氣下了五萬匹絲綢。
頓時,朱允熥看到老爺子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驚愕。
莫說老爺子,就算是朱允熥其實心中也是驚訝不止。私人的織造坊,居然能有五萬匹絲綢的產出?須知,絲綢之所以珍貴,乃是從養蠶到種植桑樹都是一個細致的漫長的過程,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精力。
民間一個作坊就能織造五萬匹?大明三個官辦的織造廠,加起來一年也不過才十幾萬匹的產量。
五萬匹?多大的織造坊?朱允熥開口問道,有工人多少,養蠶種桑的農人多少?
張善迴道,殿下,是一間織造坊接過,隨後聯合其他的織造坊一並織造!
原來是聯合分包的形式!
朱允熥明白了,不過心裏仍舊讚歎古人的商業智慧。
其實以孫兒看,江南之富不在魚米,就在桑蠶!朱允熥微微側身,對老爺子說道,孫兒在浙江辦案時,也暗中查看過。鄉下的農田種了桑,每年不管產出多少,那些織造坊都是全包的。
雖然江南一年兩熟魚米之鄉,但是農田的產出和桑田不能相比。農人男耕女織,桑有人買,產出的生絲有織造坊收。而且,因為種的不是農田,交稅時候可以直接用銀錢,或者桑麻或者棉布生絲抵稅!
城中百姓也是如此,男人在織造坊做工,女子在家織布,雖然辛苦了些。但是家家的手裏,都有能見到現錢。有了現錢,地方才能更加繁華!
說著,朱允熥笑笑,江南吳地百姓的賦稅,一向是天下其他地方的兩倍,若是讓他們交糧,就算是年年豐收,也不堪其重。反而種桑養蠶之後,交了稅也能一家富足。
其實,朱允熥這話的含義中,最關鍵的地方在最後一句。當年老爺子和張士誠爭奪江南基業,張士誠打仗雖然不怎麽樣,但是從不橫征暴斂。即便是最後蘇州被圍,沒有軍糧的時候,都不願盤剝百姓。決死殺出,以至被俘。
所以,浙江之地,百姓懷念張王,私下廣設張王廟。再加上老爺子出身淮西,一向為浙人輕蔑。是以,大明立國之後,老爺子惱怒之下,浙人的賦稅是其他地方的兩倍。
這算得上,是老爺子為政的一個瑕疵。
此時,老爺子沉吟著開口說道,耕地十不足三,萬一要是有點天災人禍,就要鬧災呀。銀子再好,也不能當飯吃!
百姓的產出現在看著甚豐,可那是因為朝政清明,地方官商不敢大肆上下其手。若是朝政不明,官員商人貪婪。他們聯合起來,低價收購百姓的產生,克扣工人的工錢,會如何?
咱雖然沒做過買賣,可也見過。偌大一織造坊,必有庫存。那些商人聯合官府,想要低價收購桑田蠶絲等物。隻需一年不收,百姓就要叫苦連天!
越是和老爺子接觸久了,朱允熥越是能感覺到老爺子不尋常的一麵。簡單的幾句話,就點出事物最壞的一麵。
百姓手裏是有餘錢,暫時的生活好了。可是一旦太過依賴這些,就會被壟斷。屆時織造的商人們,壟斷了收購的價格,百姓沒有門路,隻能白白受他們的壓榨。
到那時候,想再轉頭種地,都來不及。
經濟這個東西最具有兩麵性,沒有累積到一定程度,肯定要有人受剝削,肯定有壞處。隻有累積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見到好處。
錢,沒有不帶血的。
朱允熥經過了深思熟慮,也想了,看到了其中的的壞處。
江南之地肯定是要發展手工,織造業的。帝國未來轉型的出路,就在於此。因為從現在開始,再往後幾百年,工業革命之前,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之前。
所有的財富,都為了中華的產出而瘋狂。
就好像後世英國的羊吃人,即便是他不刻意的推行江南商業。在原本的時空中,江南之地,為了保證大明的財政,也是蠶吃人。
看似繁華,其實最終受惠的還是商家,是地方大族,是官員。老爺子繼續沉聲道,若真趕上災年,都種了桑養了蠶,就會糧食不足需要朝廷的賑濟。就算沒有災年,長年累月被盤剝,百姓拿什麽交稅?
如此以來,就算是一直風調雨順,天下太平,朝廷清明。也管不住江南的耕地越少,桑田越多。咱記得朝廷的三大織造廠,每年織絲綢十幾萬,如此就需差不多三十萬畝桑田。
這還是光是官造的,沒算民間!
陛下,其實在臣看來,也算不得壞事!張善忽然開口說道,江南財稅一向是國朝之重,地方上賺到了錢,朝廷才能有錢。若陛下擔心天災,百姓缺糧,可廣設官倉儲備.........
咱說的是一旦官商勾結,壟斷織造,盤剝百姓之後。老爺子怒道,越是天下太平,這種事越多。和商人們盤剝賺來的錢相比,朝廷收的那些算得上什麽?假以時日,天下承平日久,官商富了,朝廷收入還是那麽多,而百姓越發窮困。
百姓窮困,朝廷收來的錢還不夠貼補?這筆帳你張善算不出來?
張善被嚇得頓時不敢再言,而坐在老爺子邊上的朱允熥,不住的對張善打眼色。
你是不是要說,這也是沒法子的事。世上的事,不可能兩全其美對吧?老爺子哼了一聲繼續道,咱原先看你張善還是一個老實的,幹實事的官員,這才去了浙江多久,也變了?
臣不敢!張善大驚,趕緊跪倒。
老爺子看著他,片刻之後,開口說道,其實你心裏想說的是,隻要江南財稅廣袤,即便是苦一苦百姓也是可以的吧?
苦一苦百姓?咱沒讀過多少書,可也知道,天下富足不是靠著讓百姓苦一苦就能做到的!
這一苦,不是苦幾年,也不是幾十年,而是苦幾代人。表麵上看著繁花似錦,烈火烹油。而百姓的日子仍舊要精打細算,入不敷出。
這一苦,百姓就永世不能翻身,隻能累死累活給別人賺錢!
朝廷不得利,百姓也不得利,誰得利?
張善已經冷汗淋漓,磕頭如搗蒜。而朱允熥則是暗中心急,卻不能開口。
這張善萬般都好,就是嘴笨,心裏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
朱允熥心裏想著,嘴上終於開口,張善,你說不算是壞事,是不是有什麽話沒有明說?
張善如蒙大赦,開口道,陛下,殿下,臣有一議,可官民兩利!
說來聽聽!朱允熥說道。
收稅,收商稅!
~~~晚點,還有。今天是母親節,我父親去世後,第一個母親節。
我印象中,老媽是特別獨立剛強的人,在父親去世之後,拒絕和我一起生活。父親去世之時,也沒如其他婦女一樣,哭天搶地以淚洗麵。而是還不斷的勸慰我,要堅強,要勇敢,要看開些。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母親越發的依賴我。
因為,我成了她的唯一。
朋友們,我們都長大了。或許,讀者中很多朋友也沒有長大。
但是無論如何,請聽我這過來人一言,以心盡孝,越早越好。
一個電話,一聲問候,足以讓母親感到快樂。
若你離家在外,記得打電話。若你在家,請買一束鮮花,一個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