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天下如棋(1)
朱允熥趙寧兒全文免費閱讀完整版 作者:我祖父是朱元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風,從外邊吹入,碳爐中的火焰忽然忽明。
淩漢眯著眼睛,頷下的長須微微擺動,臉上的皺紋一動不動仿若山丘。
一位穿著褐色儒生棉袍的壯年學子,緩緩從側麵出來,畢恭畢敬的行禮,“老師!”
“嗯!”淩漢睜開眼,看看對方,古井不波的臉上露出笑意,“守信,坐吧!”
那學子行禮之後,規矩規矩的挨著淩漢坐下。
“還沒進宮見皇上?”淩漢問到。
叫守信的學子再拱手,“牌子已遞上去了,排在了明天,是明天上午。”
“你聖眷正隆啊!”淩漢咧嘴大笑,“年根地下,各地行省的總兵都指揮,布政按察使輪番覲見,有的人已等了十來天都沒輪到,你剛從浙江迴來,就排在了明天。而且,還是上午。”說著,沉吟片刻,“估摸著,明兒一上午皇上都留給你了,君前奏對可要小心仔細!”
“皇上問什麽學生就說什麽,學生做的事沒做不亂說。”守信微笑,“不明白的更不瞎說,心中的打算實打實跟皇上說!”
“好你個韓守信,地方為官一年來,竟把嘴皮子給練利索了!”淩漢大笑。
這韓守信不是別人,正是浙江監察禦使記名都察院僉事,韓克忠。
一年多的曆練,韓克忠臉上昔日的內向和緊張,已變成了成熟跟穩重。環境可以改變人,地位更可以改變人。但做事,可以磨練人。
“這次進京述職,是準備在京師留任,還是返迴浙江?”淩漢又問道。
“學生也不知,都要看皇上的旨意。不過學生覺得,迴京的希望不大。學生在浙江圍海造島剛剛開了個頭,後續還有很多工作未做。”說到此處,韓克忠神采飛揚,“浙江本就人多地少,糧食不夠吃。這方圓七百裏無人之地,一旦變為良田,不但可以抑製糧價,還每年可為國庫增加兩萬五千石糧食的稅收!”
他說話時,淩漢的目光放在韓克忠的雙手上,那不像是一雙讀書人的手,反而像是老農的手。指甲光禿,指肚鼓起全是老繭。
“老夫看來,你留京的希望確實不大!”淩漢笑著說道,“你是實幹派,而且是難得既年輕又實幹的官員。皇上正是用人之時,怎會把你留在京中做清貴翰林呢?”
說著,淩漢歎口氣,“當日你上書填海治島,皇上看後對諸臣說,此事其實不是沒人想過,而是沒人願意去做。所謂難處,不在於無法可行,而在於太過繁瑣吃力不討好。做官的人,都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事不如管人,把老百姓管死了才是最要緊的。”
聞聽此言,韓克忠隻是憨厚的笑笑。
淩漢見狀,又問道,“鐵鼎石和景清二人,在浙地如何?”
鐵鉉,浙江布政。
景清,按察使。
這兩人簡在帝心,彈劾他們的奏折堆積如山,但卻依舊穩如泰山。
“兩位大人是官長,學生不敢妄評!”韓克忠低聲道。
“誰讓你評他們了?”淩漢笑笑,“這兩人一個黑臉一個白臉,這幾年可是收拾了不少人!”說著,看了對方一眼,“老夫聽說,你在那邊也沒少收拾那些大戶!聽說,因你要圍海,所以擅自調動民夫,征集錢糧有人鼓噪告你,可沒出家門就被你派人給抓啦?”
“他們要告學生,學生讓他們告。但他們妖言惑眾,聚眾作亂,想要法不責眾,學生自然不能饒了他們!”韓克忠伸手感受著碳爐的熱氣,“學生為百姓謀福利,而鄉紳隻知自家小利,不抓他們必然得寸進尺。”
“話雖如此,但也要適當!”淩漢笑道,“當年老夫也和你一般,一腔熱血,可卻在朝堂頭破血流幾乎性命不保!”
“還有這事?”韓克忠愣道。
“是前朝大元時期.....”
“哦!”韓克忠笑道,“老師,如今我大明聖君在位,時代不同了!”
“還是太年輕!”
淩漢心中暗道一句,他已快辭官的人也沒什麽顧慮,心中又愛惜韓克忠的人品才華,所以決定多說幾句。
“你方才在旁邊坐著,老夫說的你都聽見了?”
“是!”韓克忠迴道。
“那你可知老夫為何要送他們幾人,那幾本書籍?”
“學生正有此問!”韓克忠沉吟片刻,“那幾本書,學生都讀過.....”
“有何心得?”淩漢問。
“除卻貞觀紀要外,各家學說或有相互矛盾之處。”
“人生就是如此,互相矛盾。”淩漢開口,鄭重的說道,“道德經講的是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可道到底是什麽?什麽時候用,什麽時不用?什麽是物極必反?什麽是清靜無為?”
韓克忠陷入沉思。
“道德經說的是道,老夫看來無非就是兩個字,無和有。我等做官之人,做官之前都是無,做官之後都是有。而官場上的事,又不能用黑白對錯來分辨。那介與無有兩字之中,還有取和舍,還有可為不可為,能為不能為。”
“明白這些就是明白道!”淩漢喝口茶,繼續開口,“你還年輕,老夫這些話你一時理會不得。但再過些年,你年歲漸長時就會明白其中滋味。”
“再說管子一書,乃是先秦時齊國稱雄的國本。既有製霸天下之雄篇,又有牧民養民之經濟良策。”
“戰國策,合縱連橫。貞觀紀要講的是唐太宗時期,種種政策。”
“這幾本看似矛盾,可取能相互補足!”
“道德經講無為而治,可我偌大中國若真的無為而治,豈不分崩離析?是以求道,取治國良策。而今皇帝和太宗有幾分類似,如貞觀紀要所說,重民思想,實事求是,務實求治,大力生產等。”
“以後,隻懂讀書的官做不長久。皇上的大明,需要的是既懂經濟之道,又懂民心,更懂開拓之人。”
說到此處,韓克忠如何能不明白對方的良苦用心。
站起身感激道,“學生,多謝老恩師點撥!”
“不是老夫要點撥你!”淩漢擺手,“而是你年輕,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人想走的更遠,僅靠操守和品德還不夠,還要有才華,有心機手腕。”
“而且,你將來,比老夫更難!”
淩漢眯著眼睛,頷下的長須微微擺動,臉上的皺紋一動不動仿若山丘。
一位穿著褐色儒生棉袍的壯年學子,緩緩從側麵出來,畢恭畢敬的行禮,“老師!”
“嗯!”淩漢睜開眼,看看對方,古井不波的臉上露出笑意,“守信,坐吧!”
那學子行禮之後,規矩規矩的挨著淩漢坐下。
“還沒進宮見皇上?”淩漢問到。
叫守信的學子再拱手,“牌子已遞上去了,排在了明天,是明天上午。”
“你聖眷正隆啊!”淩漢咧嘴大笑,“年根地下,各地行省的總兵都指揮,布政按察使輪番覲見,有的人已等了十來天都沒輪到,你剛從浙江迴來,就排在了明天。而且,還是上午。”說著,沉吟片刻,“估摸著,明兒一上午皇上都留給你了,君前奏對可要小心仔細!”
“皇上問什麽學生就說什麽,學生做的事沒做不亂說。”守信微笑,“不明白的更不瞎說,心中的打算實打實跟皇上說!”
“好你個韓守信,地方為官一年來,竟把嘴皮子給練利索了!”淩漢大笑。
這韓守信不是別人,正是浙江監察禦使記名都察院僉事,韓克忠。
一年多的曆練,韓克忠臉上昔日的內向和緊張,已變成了成熟跟穩重。環境可以改變人,地位更可以改變人。但做事,可以磨練人。
“這次進京述職,是準備在京師留任,還是返迴浙江?”淩漢又問道。
“學生也不知,都要看皇上的旨意。不過學生覺得,迴京的希望不大。學生在浙江圍海造島剛剛開了個頭,後續還有很多工作未做。”說到此處,韓克忠神采飛揚,“浙江本就人多地少,糧食不夠吃。這方圓七百裏無人之地,一旦變為良田,不但可以抑製糧價,還每年可為國庫增加兩萬五千石糧食的稅收!”
他說話時,淩漢的目光放在韓克忠的雙手上,那不像是一雙讀書人的手,反而像是老農的手。指甲光禿,指肚鼓起全是老繭。
“老夫看來,你留京的希望確實不大!”淩漢笑著說道,“你是實幹派,而且是難得既年輕又實幹的官員。皇上正是用人之時,怎會把你留在京中做清貴翰林呢?”
說著,淩漢歎口氣,“當日你上書填海治島,皇上看後對諸臣說,此事其實不是沒人想過,而是沒人願意去做。所謂難處,不在於無法可行,而在於太過繁瑣吃力不討好。做官的人,都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事不如管人,把老百姓管死了才是最要緊的。”
聞聽此言,韓克忠隻是憨厚的笑笑。
淩漢見狀,又問道,“鐵鼎石和景清二人,在浙地如何?”
鐵鉉,浙江布政。
景清,按察使。
這兩人簡在帝心,彈劾他們的奏折堆積如山,但卻依舊穩如泰山。
“兩位大人是官長,學生不敢妄評!”韓克忠低聲道。
“誰讓你評他們了?”淩漢笑笑,“這兩人一個黑臉一個白臉,這幾年可是收拾了不少人!”說著,看了對方一眼,“老夫聽說,你在那邊也沒少收拾那些大戶!聽說,因你要圍海,所以擅自調動民夫,征集錢糧有人鼓噪告你,可沒出家門就被你派人給抓啦?”
“他們要告學生,學生讓他們告。但他們妖言惑眾,聚眾作亂,想要法不責眾,學生自然不能饒了他們!”韓克忠伸手感受著碳爐的熱氣,“學生為百姓謀福利,而鄉紳隻知自家小利,不抓他們必然得寸進尺。”
“話雖如此,但也要適當!”淩漢笑道,“當年老夫也和你一般,一腔熱血,可卻在朝堂頭破血流幾乎性命不保!”
“還有這事?”韓克忠愣道。
“是前朝大元時期.....”
“哦!”韓克忠笑道,“老師,如今我大明聖君在位,時代不同了!”
“還是太年輕!”
淩漢心中暗道一句,他已快辭官的人也沒什麽顧慮,心中又愛惜韓克忠的人品才華,所以決定多說幾句。
“你方才在旁邊坐著,老夫說的你都聽見了?”
“是!”韓克忠迴道。
“那你可知老夫為何要送他們幾人,那幾本書籍?”
“學生正有此問!”韓克忠沉吟片刻,“那幾本書,學生都讀過.....”
“有何心得?”淩漢問。
“除卻貞觀紀要外,各家學說或有相互矛盾之處。”
“人生就是如此,互相矛盾。”淩漢開口,鄭重的說道,“道德經講的是道,人有人道,天有天道。可道到底是什麽?什麽時候用,什麽時不用?什麽是物極必反?什麽是清靜無為?”
韓克忠陷入沉思。
“道德經說的是道,老夫看來無非就是兩個字,無和有。我等做官之人,做官之前都是無,做官之後都是有。而官場上的事,又不能用黑白對錯來分辨。那介與無有兩字之中,還有取和舍,還有可為不可為,能為不能為。”
“明白這些就是明白道!”淩漢喝口茶,繼續開口,“你還年輕,老夫這些話你一時理會不得。但再過些年,你年歲漸長時就會明白其中滋味。”
“再說管子一書,乃是先秦時齊國稱雄的國本。既有製霸天下之雄篇,又有牧民養民之經濟良策。”
“戰國策,合縱連橫。貞觀紀要講的是唐太宗時期,種種政策。”
“這幾本看似矛盾,可取能相互補足!”
“道德經講無為而治,可我偌大中國若真的無為而治,豈不分崩離析?是以求道,取治國良策。而今皇帝和太宗有幾分類似,如貞觀紀要所說,重民思想,實事求是,務實求治,大力生產等。”
“以後,隻懂讀書的官做不長久。皇上的大明,需要的是既懂經濟之道,又懂民心,更懂開拓之人。”
說到此處,韓克忠如何能不明白對方的良苦用心。
站起身感激道,“學生,多謝老恩師點撥!”
“不是老夫要點撥你!”淩漢擺手,“而是你年輕,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人想走的更遠,僅靠操守和品德還不夠,還要有才華,有心機手腕。”
“而且,你將來,比老夫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