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這部作品非常偉大,小時候,我經常在電視上觀看老版的《聊齋》劇集。有時候因為劇情過於驚悚嚇人,我甚至會嚇得跑到屋子外麵,趴在窗戶上繼續觀看。


    不僅如此,我有時在睡夢中也會夢到《聊齋》裏的情節。當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我們也會模仿劇中的角色,並為此而爭論不休。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在我開始創作時,很自然地就選擇了《聊齋》作為靈感的源泉。


    關於“李清玄”這個名字以及“上清觀”的設定,則源自於我之前閱讀過的一本書記憶猶新的描述。


    書中提到,原始天王象征著天地初開、開天辟地,他創造了世間萬物和所有生命;生靈則代表著從無到有的變化,是天地間生機的體現。


    太上老君代表著“道”,他將道法傳遍諸天萬界,為它們定下了規則。自此之後,“道”得以誕生,所以太上老君也代表著造化。


    最後,上清靈寶天尊代表著殺戮和毀滅,象征著混沌的重新演繹,一切生靈走向死亡。


    但毀滅也代表著新生,毀滅與創造就如同陰陽雙魚一樣,相輔相成,創造的盡頭是毀滅,而毀滅的盡頭又是新生。


    聊齋世界妖魔橫行,生靈苦不堪言,因此正需要一場毀滅,滅掉所有的妖邪,以此讓此世界迎來新生。


    正因此,才會讓主角拜入嶗山上清觀,至於為何非要是在嶗山上清觀,那是因為在原著當中有,寫起來更容易,同時也更好展開後續的故事。


    至於作者的名字,也是因為作者取名廢,思來想去最終隻能想到這麽一個名字,同時也比較符合主角道士的身份。


    關於作品核心:


    作者寫這本書其實一直有一個核心,那便是“因果”,主角有些事情為什麽做,有些事情為什麽不做,又為什麽這樣做,其實都圍繞著因果二字。


    當然後麵有一些劇情其實有一些偏離因果二字,主要是因為中間斷了幾次,思路跟不上之前的思路,這才導致出現了偏差。


    同時解釋一下,為何最開始不去救那個車夫。


    李清玄在雇車夫的時候,已經給了車夫錢財,二者並沒有什麽因果。進廟的時候,李清玄給神像上了一柱香,跟神像存了一份因果,而車夫看到以後,也給神像上了一柱香,車夫托李清玄的福跟神像有了一絲因果。


    而當狐妖代替了別人進來的時候,車夫去吃羊肉,李清玄本想出於善意攔一下,但是車夫太快沒有攔住。


    同時,若車夫沒有吃羊肉(其實是人),山神可以救一下他,但是他吃了羊肉以後,身上業力太大,山神救了他受到的反噬遠遠大於收到的那一縷香火的情誼。


    因此山神他隻能置之不管,當然很大原因也是因為山神實在是沒有太多神力了。


    上麵就是本書的一個創作靈感,作者新書《連穿三次,道爺我成了》已經簽約,希望大家繼續支持作者,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聊齋之為何飛升不帶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在地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在地下並收藏穿越聊齋之為何飛升不帶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