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追名逐利者,朕令之侍奉蒼生
帝國時代:開局抽取衛霍雙將! 作者:萌妹冰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困難就在於此,哪怕每座私塾隻配備一名教習,也很難湊齊這麽多教習數量。”孔丘苦笑道。
做為當代聖人,孔丘從不會因為儲備人才不足的問題煩惱,遊曆諸國時如此,進入大夏擔任禮部尚書後同樣如此。
昔日李燁初掌權,清洗朝廷,禮部沒有像戶部吏部那樣十去九空,卻也是是貪腐重災區,然而麵對一個官員十去七八的禮部,孔丘很硬氣,他隻在自己的弟子中擇優而待,就輕鬆填滿了各處空缺,讓整個禮部成了最專業的團隊。
說句有些冒犯的話,他甚至能把大型祭禮上的所有侍衛都安排成讀聖賢書的高級知識分子。
孔丘座下號稱三千弟子,事實上遠比這要多,三千隻是一個統稱。
因為往昔的遊學經曆,孔丘在每個國度都有數量龐大的追隨者,就是前往大元這種異族國度,也能得到大元可汗的召見。
孔丘有名望,可他不能用自己的名望強迫他人去當私塾裏的教書先生,如若孔丘脅迫他們,那整個大夏都會受到反噬,因為一旦做出,這就不是孔丘的個人行為。
就像抓壯丁,區別在於,壯丁沒有話語權,讀書人們卻很閑。
大夏的讀書人其實不少,可很多人寧願去某個官員家中當個每月二兩銀的門客,也不願去當每月四兩銀五兩銀的教習,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當門客可以養望,可以攀附更上一個甚至幾個階級的權貴,而教習隻能麵對一批地位出身遠比自己低很多的盲童。
世人見兩小兒辯日,有人見到了有趣,有人見到了未來,有人見到了浮誇,更多人不願低頭,他們眼高手低,卻把手抱在懷裏,覺得自己縱使不能成為太陽,也是璀璨群星,若不能成,便是世道不公。
“教習不夠嗎?”
李燁沉眉凝目。
當一個國家的知識分子稀少時,階級和鄙視鏈,埋藏在民眾心中的神聖化心理,自卑化心理,都會逐漸形成,這是李燁此前沒有意識到的。
但當他意識到後,就不願意再看見某些事情繼續存在。
更何況,沒有龐大的識字人口,他想要達成某些事,就必須通過一番周折才能達成。
如果大夏的人口大部分能讀書識字,他就能夠用簡單的旨意來告訴百姓,甚至無須表述,百姓也知道戰爭才能帶來和平,因為事實擺在眼前,不強硬就要被欺負,就要亡國滅種!
現在的大夏沒有這種人口構成,所以他不能直接說,隻能通過不斷的勝利和某些特殊暗示來達成,戰爭勝利給百姓發福利,這種切身利益才能讓底層百姓滿意,獲得底層百姓的支持。
“每年參與科考的人有多少?”
李燁問道。
他好像問了一個跟教習無關的問題,但孔丘還是很快迴答。
“迴稟陛下,去年科考人數有五十餘萬,其中有大半是童生,全國有八萬多秀才,餘下則是舉人。”
根據去年冬末的大致統計,大夏人口已經突破三億兩千萬有餘,加上那些地處偏遠,連收稅官都找不到的村落,應該有兩億五千萬左右的人口,總體大差不差。
聽完孔丘的迴答,李燁心中更沉重幾分。
跟總人口比起來,知識分子真的太少了。
哪怕是現在的這些知識分子,大部分也算不上什麽優質人才,童生大多隻能讀寫,隻能算出加減的數術,隻能寫出賣弄性質的打油詩,秀才對書文的解讀也相當片麵,往往隻會照本宣科,開口閉口聖人言。
任重而道遠,好在這些基礎已經足夠了。
“先生,給朕下達一道旨意吧。”李燁突然道。
“嗯?”孔丘不明白李燁想到了什麽,他隻是驚訝一瞬,就低頭等待。
“凡十八歲以上的年輕人,若是沒有成為秀才,就不能再考取秀才,秀才二十三歲之前沒有考取舉人,也一律禁止科考,舉人不設置年齡限製,但今後隻有三次科考機會,若是第三次未能成為進士,便除去舉人資格,貶為秀才。
“當然,若是科考兩次後的舉人願意擔任三年教習,哪怕第三次科考未果,也不會被除去舉人資格,仍可擔任底層官吏,升遷無誤。”
李燁說完,還是覺得差了點意思,思索片刻接著道。
“再加一條,往後但凡做過教習的讀書人,其擔任教習的時間,也可算入資曆,鄉鎮縣城衙門,往後優先給擔任過教習的讀書人提供職務。”
聽完李燁的話,孔丘心頭巨震。
陛下這是要斷了全天下讀書人的美夢啊。
在這條聖諭頒布之前,一朝中舉,從此生活大不同是讀書人們追求的陽關大道,那從此往後,這將成為獨木橋,而且還是你追我趕,風險極大的獨木橋。
孔丘可以想象到,這條詔書一旦發出,必定引來諸多讀書人的反感,好在也隻會有反感,畢竟陛下殺貪官,殺門閥豪強眼皮都不帶眨的。
“臣明白了。”
孔丘轉身往外走,整個人看著有些恍惚。
“先生。”
李燁在後麵喊道。
孔丘定了定神,轉身望來:“陛下還有何吩咐?”
“先生以為,一批有誌向的年輕人和一批隻會吊書袋,整日說些酸腐詞藻的年輕人,那些對大夏更有益,對百姓更有益。”
孔丘心中再震,有如雷霆乍現。
是啊,他以往遊學的原因,就是想讓全天下想讀書的人都有書讀。
門閥已故,新的鄙視鏈卻形成了,一些人讀了書後,就不願與更底層的同胞為伍,長此以往,跟門閥有什麽區別?
陛下此舉的確打斷了許多庸碌之人的前進道路,但那些人早就被科考所支配,不務農,不做工,寧願在冬日啃饅頭,也不願去賺錢養家,而是讓整個家養自己,他們不願放棄那一絲幻想般的希望。
進京成進士,迴鄉成老爺,這句話已經磨滅了許多人的初心,他們不是在追逐知識,是在追逐名利!
“陛下,臣明白了!”
做為當代聖人,孔丘從不會因為儲備人才不足的問題煩惱,遊曆諸國時如此,進入大夏擔任禮部尚書後同樣如此。
昔日李燁初掌權,清洗朝廷,禮部沒有像戶部吏部那樣十去九空,卻也是是貪腐重災區,然而麵對一個官員十去七八的禮部,孔丘很硬氣,他隻在自己的弟子中擇優而待,就輕鬆填滿了各處空缺,讓整個禮部成了最專業的團隊。
說句有些冒犯的話,他甚至能把大型祭禮上的所有侍衛都安排成讀聖賢書的高級知識分子。
孔丘座下號稱三千弟子,事實上遠比這要多,三千隻是一個統稱。
因為往昔的遊學經曆,孔丘在每個國度都有數量龐大的追隨者,就是前往大元這種異族國度,也能得到大元可汗的召見。
孔丘有名望,可他不能用自己的名望強迫他人去當私塾裏的教書先生,如若孔丘脅迫他們,那整個大夏都會受到反噬,因為一旦做出,這就不是孔丘的個人行為。
就像抓壯丁,區別在於,壯丁沒有話語權,讀書人們卻很閑。
大夏的讀書人其實不少,可很多人寧願去某個官員家中當個每月二兩銀的門客,也不願去當每月四兩銀五兩銀的教習,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當門客可以養望,可以攀附更上一個甚至幾個階級的權貴,而教習隻能麵對一批地位出身遠比自己低很多的盲童。
世人見兩小兒辯日,有人見到了有趣,有人見到了未來,有人見到了浮誇,更多人不願低頭,他們眼高手低,卻把手抱在懷裏,覺得自己縱使不能成為太陽,也是璀璨群星,若不能成,便是世道不公。
“教習不夠嗎?”
李燁沉眉凝目。
當一個國家的知識分子稀少時,階級和鄙視鏈,埋藏在民眾心中的神聖化心理,自卑化心理,都會逐漸形成,這是李燁此前沒有意識到的。
但當他意識到後,就不願意再看見某些事情繼續存在。
更何況,沒有龐大的識字人口,他想要達成某些事,就必須通過一番周折才能達成。
如果大夏的人口大部分能讀書識字,他就能夠用簡單的旨意來告訴百姓,甚至無須表述,百姓也知道戰爭才能帶來和平,因為事實擺在眼前,不強硬就要被欺負,就要亡國滅種!
現在的大夏沒有這種人口構成,所以他不能直接說,隻能通過不斷的勝利和某些特殊暗示來達成,戰爭勝利給百姓發福利,這種切身利益才能讓底層百姓滿意,獲得底層百姓的支持。
“每年參與科考的人有多少?”
李燁問道。
他好像問了一個跟教習無關的問題,但孔丘還是很快迴答。
“迴稟陛下,去年科考人數有五十餘萬,其中有大半是童生,全國有八萬多秀才,餘下則是舉人。”
根據去年冬末的大致統計,大夏人口已經突破三億兩千萬有餘,加上那些地處偏遠,連收稅官都找不到的村落,應該有兩億五千萬左右的人口,總體大差不差。
聽完孔丘的迴答,李燁心中更沉重幾分。
跟總人口比起來,知識分子真的太少了。
哪怕是現在的這些知識分子,大部分也算不上什麽優質人才,童生大多隻能讀寫,隻能算出加減的數術,隻能寫出賣弄性質的打油詩,秀才對書文的解讀也相當片麵,往往隻會照本宣科,開口閉口聖人言。
任重而道遠,好在這些基礎已經足夠了。
“先生,給朕下達一道旨意吧。”李燁突然道。
“嗯?”孔丘不明白李燁想到了什麽,他隻是驚訝一瞬,就低頭等待。
“凡十八歲以上的年輕人,若是沒有成為秀才,就不能再考取秀才,秀才二十三歲之前沒有考取舉人,也一律禁止科考,舉人不設置年齡限製,但今後隻有三次科考機會,若是第三次未能成為進士,便除去舉人資格,貶為秀才。
“當然,若是科考兩次後的舉人願意擔任三年教習,哪怕第三次科考未果,也不會被除去舉人資格,仍可擔任底層官吏,升遷無誤。”
李燁說完,還是覺得差了點意思,思索片刻接著道。
“再加一條,往後但凡做過教習的讀書人,其擔任教習的時間,也可算入資曆,鄉鎮縣城衙門,往後優先給擔任過教習的讀書人提供職務。”
聽完李燁的話,孔丘心頭巨震。
陛下這是要斷了全天下讀書人的美夢啊。
在這條聖諭頒布之前,一朝中舉,從此生活大不同是讀書人們追求的陽關大道,那從此往後,這將成為獨木橋,而且還是你追我趕,風險極大的獨木橋。
孔丘可以想象到,這條詔書一旦發出,必定引來諸多讀書人的反感,好在也隻會有反感,畢竟陛下殺貪官,殺門閥豪強眼皮都不帶眨的。
“臣明白了。”
孔丘轉身往外走,整個人看著有些恍惚。
“先生。”
李燁在後麵喊道。
孔丘定了定神,轉身望來:“陛下還有何吩咐?”
“先生以為,一批有誌向的年輕人和一批隻會吊書袋,整日說些酸腐詞藻的年輕人,那些對大夏更有益,對百姓更有益。”
孔丘心中再震,有如雷霆乍現。
是啊,他以往遊學的原因,就是想讓全天下想讀書的人都有書讀。
門閥已故,新的鄙視鏈卻形成了,一些人讀了書後,就不願與更底層的同胞為伍,長此以往,跟門閥有什麽區別?
陛下此舉的確打斷了許多庸碌之人的前進道路,但那些人早就被科考所支配,不務農,不做工,寧願在冬日啃饅頭,也不願去賺錢養家,而是讓整個家養自己,他們不願放棄那一絲幻想般的希望。
進京成進士,迴鄉成老爺,這句話已經磨滅了許多人的初心,他們不是在追逐知識,是在追逐名利!
“陛下,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