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氣,將這封聖旨打開的時候。
李承乾做這些的時候,遠在萬裏之外的長安,也有一個人恰好做了同樣的事情。
當然這是巧合,現在的大唐也沒有那個實力將各地時間給統一。
今天的長安城注定是一個熱鬧的長安城,因為在大唐徹底拿下高句麗之後,《大唐周報》自然是第一時間對外發行了最新的文章,為的就是向大唐所有的百姓宣告這個好消息。
整個長安城都為此振奮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高句麗這個國家大唐的百姓們也不是說毫不知情,至少長安城的百姓是知道的。
所以大唐陛下前往泰山封禪,而長安也要在同一天舉辦祭天儀式,到時候希望長安附近的百姓都能來參加。
這樣的大事,長安的百姓們自然是不會錯過的。
就跟幾年前那一次閱兵儀式一樣,隻不過是今天的廣場之上聚集起了大量的百姓,所有的百姓都按照一定的劃定區域入場。
同樣長安十六衛留守的士兵則是將整個廣場以及周圍都按照區域劃分,容納更多百姓的同時也讓這些區域不至於出現踩踏事件。
作為大唐的一件大事,今天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各種節日,但大唐從今往後徹底消滅了所有腹地所有國家,這也意味著大唐日後的發展將會穩步向西。
所以李恪自然也是安排了電線從大唐不夜城拉到這裏,然後在將喇叭也安排了起來。雖然這些喇叭跟後世沒法比,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多年後廣泛存在於農村村長家的大喇叭水平。
但傳遞聲音等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而李恪所設計的這些喇叭,覆蓋的整個廣場至少可以讓今天趕到的幾十萬百姓人人都可以聽清楚說的是什麽。
今日的流程由文化部和宣傳部共同製定,這些李恪沒有參與。
當按照李淳風和袁天罡所定的良辰吉時,作為這次祭天主持的文化部部長褚遂良宣布祭天儀式正式開始。
就在祭天儀式開始的時候,他們城後的明德位置傳來了一些士兵的大吼:“聖旨到!”
突如其來的喊聲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過緊接著一隊騎兵就向這個方向順著中間的道路快速而來,而中間騎馬而來的則是常林。
看到常林,大家都愣了一下,常內侍不是跟著陛下去了泰山嗎?難道又趕迴來了?
李恪都愣了一下,不過現在他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常林則是直接走到了講話所用的講台之上。
先是給李恪這邊認真的行禮之後,常林才開口道:“殿下,我帶著陛下從泰山書寫的旨意迴來,要在祭天儀式上宣讀。”
“常內侍你開始吧。”李恪點點頭,李世民要宣旨,誰還能阻止不成?
站在話筒前麵的褚遂良則是快速更換了話語,“下麵有請內侍省內常侍常林宣讀陛下聖旨。”
常林給褚遂良迴了個禮節,然後才走到話筒前麵,打開了自己手裏麵的聖旨。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留守官員接旨。”常林先是開口道。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這個聖旨的格式明顯不對,這應該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聖旨,不過三省官員立刻從自己的位置上站起來,然後彎腰行禮。
這樣重大的場合大唐並不要求跪接,所以彎腰行禮即可。
“自盤古開天,三皇定國,五帝開疆。我中原形成華夏之文明,自此成天下中央之國,乃中國也。”
“自三皇定國算起,我中國之文明傳承不下五千餘年,五千年餘年間,中國之百姓,傳承從未斷絕,從倉頡造字,通過石刻,龜刻,竹簡,文字記錄著中國文明綿延流傳。”
“期間王朝更迭,災難輪轉,但中國之百姓,中國之文明卻在文字當中一樁樁,一件件記錄著這片富饒天擇之地的興衰榮辱。”
“人會老去,王朝也會消散,但傳承不會,文化不會,文明更不會。”
“濃縮著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太多的奇跡。而今,雖我大唐繼承前朝之局麵,成為這片土地上新的王朝。但大唐也依然是我中國文明中的一段。”
“但大唐也許會成為未來我中國文明最為璀璨的一段,迄今為止,大唐立國不過二十餘載,卻已逐步收迴我曾經中國子民四散擴充的諸多國土。”
“而今,四海歸一,四處流散之中國子民也迴歸大唐懷抱,天下一家。但我大唐皇室卻承前所未有之重責。”
“大唐非李家之大唐,乃天下百姓之大唐,大唐皇室有和天下百姓共同進退,立萬世基業之責任。”
“遙想貞觀初年,天下大災四起,民間謠言四起,傳言乃我李世民得位不正,殺兄戮弟,強娶弟媳,故天降災禍於大唐,於是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頻發。”
當常林念到這裏的時候,所有人都是心裏打了個突,我的天,陛下連這話都敢直接說出來了嗎?看起來陛下是真的解開了心結?
坐在台上的李恪也是有些愕然,雖然不知道自己老爹這聖旨說的是什麽,但自己老爹敢將這種事情都說出來,顯然這份心胸,縱觀曆朝皇帝,可沒幾個能幹出來的。
“但我李世民從繼位之時起,就曾暗自發誓,要成為一個好皇帝。但數年過去,雖有所功績,但終究能力有限。”
“不過,我李世民雖然能力不行,但我生了一個好兒子。而如今,我大唐收攏四海中國流散之中國子民,完成前所未有之部分大業。”
“並且,我大唐解決曆朝曆代從未有過的壯舉,讓百姓吃的飽飯,並且能夠吃的好飯!讓百姓,有房可住,有衣可穿,有飯可吃,有學可上!”
“未來,我大唐百姓不僅僅有房可住,要住上好房。不僅僅有衣可穿,還要穿的起綾羅綢緞,不僅僅吃得飽還要吃的好!百姓子女人人都有機會等堂拜相!”
“自此,我大唐士兵不再為保護大唐皇室,保護天下貴族而戰,而是為了保護百姓,保護家人,保護中國之文明而戰。”
李承乾做這些的時候,遠在萬裏之外的長安,也有一個人恰好做了同樣的事情。
當然這是巧合,現在的大唐也沒有那個實力將各地時間給統一。
今天的長安城注定是一個熱鬧的長安城,因為在大唐徹底拿下高句麗之後,《大唐周報》自然是第一時間對外發行了最新的文章,為的就是向大唐所有的百姓宣告這個好消息。
整個長安城都為此振奮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高句麗這個國家大唐的百姓們也不是說毫不知情,至少長安城的百姓是知道的。
所以大唐陛下前往泰山封禪,而長安也要在同一天舉辦祭天儀式,到時候希望長安附近的百姓都能來參加。
這樣的大事,長安的百姓們自然是不會錯過的。
就跟幾年前那一次閱兵儀式一樣,隻不過是今天的廣場之上聚集起了大量的百姓,所有的百姓都按照一定的劃定區域入場。
同樣長安十六衛留守的士兵則是將整個廣場以及周圍都按照區域劃分,容納更多百姓的同時也讓這些區域不至於出現踩踏事件。
作為大唐的一件大事,今天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各種節日,但大唐從今往後徹底消滅了所有腹地所有國家,這也意味著大唐日後的發展將會穩步向西。
所以李恪自然也是安排了電線從大唐不夜城拉到這裏,然後在將喇叭也安排了起來。雖然這些喇叭跟後世沒法比,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多年後廣泛存在於農村村長家的大喇叭水平。
但傳遞聲音等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而李恪所設計的這些喇叭,覆蓋的整個廣場至少可以讓今天趕到的幾十萬百姓人人都可以聽清楚說的是什麽。
今日的流程由文化部和宣傳部共同製定,這些李恪沒有參與。
當按照李淳風和袁天罡所定的良辰吉時,作為這次祭天主持的文化部部長褚遂良宣布祭天儀式正式開始。
就在祭天儀式開始的時候,他們城後的明德位置傳來了一些士兵的大吼:“聖旨到!”
突如其來的喊聲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過緊接著一隊騎兵就向這個方向順著中間的道路快速而來,而中間騎馬而來的則是常林。
看到常林,大家都愣了一下,常內侍不是跟著陛下去了泰山嗎?難道又趕迴來了?
李恪都愣了一下,不過現在他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常林則是直接走到了講話所用的講台之上。
先是給李恪這邊認真的行禮之後,常林才開口道:“殿下,我帶著陛下從泰山書寫的旨意迴來,要在祭天儀式上宣讀。”
“常內侍你開始吧。”李恪點點頭,李世民要宣旨,誰還能阻止不成?
站在話筒前麵的褚遂良則是快速更換了話語,“下麵有請內侍省內常侍常林宣讀陛下聖旨。”
常林給褚遂良迴了個禮節,然後才走到話筒前麵,打開了自己手裏麵的聖旨。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留守官員接旨。”常林先是開口道。
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這個聖旨的格式明顯不對,這應該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聖旨,不過三省官員立刻從自己的位置上站起來,然後彎腰行禮。
這樣重大的場合大唐並不要求跪接,所以彎腰行禮即可。
“自盤古開天,三皇定國,五帝開疆。我中原形成華夏之文明,自此成天下中央之國,乃中國也。”
“自三皇定國算起,我中國之文明傳承不下五千餘年,五千年餘年間,中國之百姓,傳承從未斷絕,從倉頡造字,通過石刻,龜刻,竹簡,文字記錄著中國文明綿延流傳。”
“期間王朝更迭,災難輪轉,但中國之百姓,中國之文明卻在文字當中一樁樁,一件件記錄著這片富饒天擇之地的興衰榮辱。”
“人會老去,王朝也會消散,但傳承不會,文化不會,文明更不會。”
“濃縮著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太多的奇跡。而今,雖我大唐繼承前朝之局麵,成為這片土地上新的王朝。但大唐也依然是我中國文明中的一段。”
“但大唐也許會成為未來我中國文明最為璀璨的一段,迄今為止,大唐立國不過二十餘載,卻已逐步收迴我曾經中國子民四散擴充的諸多國土。”
“而今,四海歸一,四處流散之中國子民也迴歸大唐懷抱,天下一家。但我大唐皇室卻承前所未有之重責。”
“大唐非李家之大唐,乃天下百姓之大唐,大唐皇室有和天下百姓共同進退,立萬世基業之責任。”
“遙想貞觀初年,天下大災四起,民間謠言四起,傳言乃我李世民得位不正,殺兄戮弟,強娶弟媳,故天降災禍於大唐,於是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頻發。”
當常林念到這裏的時候,所有人都是心裏打了個突,我的天,陛下連這話都敢直接說出來了嗎?看起來陛下是真的解開了心結?
坐在台上的李恪也是有些愕然,雖然不知道自己老爹這聖旨說的是什麽,但自己老爹敢將這種事情都說出來,顯然這份心胸,縱觀曆朝皇帝,可沒幾個能幹出來的。
“但我李世民從繼位之時起,就曾暗自發誓,要成為一個好皇帝。但數年過去,雖有所功績,但終究能力有限。”
“不過,我李世民雖然能力不行,但我生了一個好兒子。而如今,我大唐收攏四海中國流散之中國子民,完成前所未有之部分大業。”
“並且,我大唐解決曆朝曆代從未有過的壯舉,讓百姓吃的飽飯,並且能夠吃的好飯!讓百姓,有房可住,有衣可穿,有飯可吃,有學可上!”
“未來,我大唐百姓不僅僅有房可住,要住上好房。不僅僅有衣可穿,還要穿的起綾羅綢緞,不僅僅吃得飽還要吃的好!百姓子女人人都有機會等堂拜相!”
“自此,我大唐士兵不再為保護大唐皇室,保護天下貴族而戰,而是為了保護百姓,保護家人,保護中國之文明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