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這幾個州傳遞的旨意最後隻有李恪自己的命令的問題沒有引起任何波瀾,普通的百姓不在乎,他們隻相信殿下,殿下下令,那自然就是對的。
在他們的潛意識裏麵,殿下已經等同於了陛下,在他們看來,殿下既然這麽宣布了那肯定是陛下同意了。
至於陛下是誰,不重要。
而在當地的官員看來,他們更了解朝堂的情況,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麵,殿下都住兩儀殿,很多命令政令都是殿下下達的,現在隻不過多了一道而已,有什麽區別?
人的習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存在,潛移默化所影響的東西比你想象當中的更恐怖,現在不管是朝堂,長安還是地方官員早就習慣了李恪直接下令,對他們的潛意識來說,李恪下令就等同於陛下下令,就等同於陛下答應了。
這就是習慣,當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潛移默化,他們自然不會去質疑什麽了。
不然的話,李世民為什麽會讓這幾個州以李恪名義去下達這個命令呢?就是因為這種習慣,這種潛移默化。
現在除了李恪,你要是太子的命令到了這些地方,你信不信這些地方官員都得猶豫一下,然後向上求證。
因為太子殿下從來沒有下達過什麽命令啊,突然來一個,大家當然得懷疑了。
阿木拉看著眼前的一幕,他深吸了一口氣,咱們山寨下山,不虧!現在的新部鄉已經不是那個隻有五百人的新部鄉了,這裏駐紮了接近兩萬大軍。
而為了軍隊的駐紮,這兩萬人到來之後,幫助他們將之前鄉裏麵駐地沒有平整的土地都給平整了一遍,連土地等都直接給夯實了一遍,另外就是幫他們建設了許多烘幹用的爐子,聽說用什麽水蒸氣烘幹法,可以讓這些木材不用等待漫長的幾個月時間。
可能在十幾天之後就可以徹底幹燥,再晾曬幾天就可以用來建設房屋了。
而現在堆放在各家各戶附近的木材,阿木拉覺得給他們建兩套房子都綽綽有餘!非但如此,他們現在雖然住的帳篷,但他們的糧食每家每戶都由朝廷補助給他們發放了足夠吃到明年收糧的季節。
除此之外,鹽類更是如此,還有就是給每家每戶都補充了一整套的鐵製農具,這比他們原本的都要全了!
除了農具就是畜力,他們各家各戶都給增加了水牛,而且還給他們村裏麵送了一套插秧用的耬車,這可比人工插秧要快的多了。
而所有的這些補助,聽說都是殿下交代朝廷辦妥的,因為在大唐這屬於什麽不可力抗的因素,乃是國家救助的範圍。
唯一沒有辦法補充給他們的可能就是各家各戶損失的一些雞鴨,以及豬仔了。
但這不重要,因為這些東西的價格本身沒多貴,而朝廷給他們補充的這些鐵器早就超過了他們原本的家產,更何況他們撤退的時候,還帶走了家裏麵的一些重要資產和錢財。
所以,這些雞鴨豬仔隻需要用他們手裏麵的錢財向鄉裏買一批就可以了,並不貴。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這差不多接近二十天的時間裏麵,他們部落的所有人都從剛開始的茫然無措到現在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整個村莊雖然都住的帳篷,但村民們臉上再次露出了笑臉,小孩子們也在村裏麵玩鬧了起來。
而阿木拉他們也更有信心了,未來的大唐,必然會更加強大!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阿木拉他們在旁邊觀禮,他們都位於半山腰的位置,這裏看的更加清楚一些,幾乎村裏的所有人都來了。
因為今天,大軍將要出征!從長安接受殿下命令的將軍已經趕到,兩萬大軍將會從這裏出征征討芒部和望部!
實際上,現在整個新部鄉的人對敵人已經沒有那麽痛恨了,包括那五名犧牲的族人家裏都是如此。
不能怪他們沒有眼光,也不能怪他們無情。因為在以往,他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環境就是這樣的環境,在這深山老林裏麵,死亡總是來的太容易,不管是意外還是爭鬥。
身為親人同樣悲痛,但同樣他們也其實已經麻木,每個人都遇到過自己親人因為意外而身亡的事情,久而久之,大家甚至習以為常了。
之前的仇恨和痛苦是因為親人被殺,家園被毀。
而現在家園總是重建,親人也無法迴歸到這個世界,而生活總是要繼續,更重要的是,戰爭是要死人的,自己親人的命是命,這些大唐士兵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他們不想這些真心實意幫助他們的士兵,有哪一個戰死他鄉,最後無法迴歸大唐。
所以,這幾位被殺害的村民家屬找到了村長,希望他能跟這些將軍說一說,不用為他們報仇,隻要保證敵人不來侵犯他們就行了,避免因為他們而導致更多的將士犧牲。
但他們最後沒有成功,剛剛趕到的大唐將軍侯君集將軍沒有給他們講述更多的話,隻是告訴了他們幾句。
第一,他們都是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命令是秦王殿下下的,他們無權更改。
第二,秦王殿下說,膽敢侵犯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不要說殺害了大唐五個子民,哪怕僅僅是打傷了大唐一個子民,都得讓他們做出交代!
就這麽兩句話,讓這些家屬淚流滿麵,去的時候他們內心就很糾結,他們希望為自己的親人報仇,但又不希望將士們犧牲。
而當得到這個答案的時候,他們說不出是什麽樣的感受,心裏五味雜陳,隻是當這幾家人迴來之後卻找到了阿木拉,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加入民兵隊進行訓練,然後等符合年齡之後,去參軍!
“嗚……”悠揚的號角聲響徹山穀,下麵的軍營當中,列隊整齊的士兵已經整齊劃一的邁出了營地,長長的隊列順著山穀當中的道路如同蜿蜒不絕的巨龍一樣去迎向大唐的敵人。
而這裏並不會廢棄,因為這裏將會成為前線的後勤基地,依然會有五千士兵駐紮在這裏。
在他們的潛意識裏麵,殿下已經等同於了陛下,在他們看來,殿下既然這麽宣布了那肯定是陛下同意了。
至於陛下是誰,不重要。
而在當地的官員看來,他們更了解朝堂的情況,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麵,殿下都住兩儀殿,很多命令政令都是殿下下達的,現在隻不過多了一道而已,有什麽區別?
人的習慣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存在,潛移默化所影響的東西比你想象當中的更恐怖,現在不管是朝堂,長安還是地方官員早就習慣了李恪直接下令,對他們的潛意識來說,李恪下令就等同於陛下下令,就等同於陛下答應了。
這就是習慣,當早已經習慣了這種潛移默化,他們自然不會去質疑什麽了。
不然的話,李世民為什麽會讓這幾個州以李恪名義去下達這個命令呢?就是因為這種習慣,這種潛移默化。
現在除了李恪,你要是太子的命令到了這些地方,你信不信這些地方官員都得猶豫一下,然後向上求證。
因為太子殿下從來沒有下達過什麽命令啊,突然來一個,大家當然得懷疑了。
阿木拉看著眼前的一幕,他深吸了一口氣,咱們山寨下山,不虧!現在的新部鄉已經不是那個隻有五百人的新部鄉了,這裏駐紮了接近兩萬大軍。
而為了軍隊的駐紮,這兩萬人到來之後,幫助他們將之前鄉裏麵駐地沒有平整的土地都給平整了一遍,連土地等都直接給夯實了一遍,另外就是幫他們建設了許多烘幹用的爐子,聽說用什麽水蒸氣烘幹法,可以讓這些木材不用等待漫長的幾個月時間。
可能在十幾天之後就可以徹底幹燥,再晾曬幾天就可以用來建設房屋了。
而現在堆放在各家各戶附近的木材,阿木拉覺得給他們建兩套房子都綽綽有餘!非但如此,他們現在雖然住的帳篷,但他們的糧食每家每戶都由朝廷補助給他們發放了足夠吃到明年收糧的季節。
除此之外,鹽類更是如此,還有就是給每家每戶都補充了一整套的鐵製農具,這比他們原本的都要全了!
除了農具就是畜力,他們各家各戶都給增加了水牛,而且還給他們村裏麵送了一套插秧用的耬車,這可比人工插秧要快的多了。
而所有的這些補助,聽說都是殿下交代朝廷辦妥的,因為在大唐這屬於什麽不可力抗的因素,乃是國家救助的範圍。
唯一沒有辦法補充給他們的可能就是各家各戶損失的一些雞鴨,以及豬仔了。
但這不重要,因為這些東西的價格本身沒多貴,而朝廷給他們補充的這些鐵器早就超過了他們原本的家產,更何況他們撤退的時候,還帶走了家裏麵的一些重要資產和錢財。
所以,這些雞鴨豬仔隻需要用他們手裏麵的錢財向鄉裏買一批就可以了,並不貴。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這差不多接近二十天的時間裏麵,他們部落的所有人都從剛開始的茫然無措到現在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整個村莊雖然都住的帳篷,但村民們臉上再次露出了笑臉,小孩子們也在村裏麵玩鬧了起來。
而阿木拉他們也更有信心了,未來的大唐,必然會更加強大!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阿木拉他們在旁邊觀禮,他們都位於半山腰的位置,這裏看的更加清楚一些,幾乎村裏的所有人都來了。
因為今天,大軍將要出征!從長安接受殿下命令的將軍已經趕到,兩萬大軍將會從這裏出征征討芒部和望部!
實際上,現在整個新部鄉的人對敵人已經沒有那麽痛恨了,包括那五名犧牲的族人家裏都是如此。
不能怪他們沒有眼光,也不能怪他們無情。因為在以往,他們從小到大所接受的環境就是這樣的環境,在這深山老林裏麵,死亡總是來的太容易,不管是意外還是爭鬥。
身為親人同樣悲痛,但同樣他們也其實已經麻木,每個人都遇到過自己親人因為意外而身亡的事情,久而久之,大家甚至習以為常了。
之前的仇恨和痛苦是因為親人被殺,家園被毀。
而現在家園總是重建,親人也無法迴歸到這個世界,而生活總是要繼續,更重要的是,戰爭是要死人的,自己親人的命是命,這些大唐士兵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他們不想這些真心實意幫助他們的士兵,有哪一個戰死他鄉,最後無法迴歸大唐。
所以,這幾位被殺害的村民家屬找到了村長,希望他能跟這些將軍說一說,不用為他們報仇,隻要保證敵人不來侵犯他們就行了,避免因為他們而導致更多的將士犧牲。
但他們最後沒有成功,剛剛趕到的大唐將軍侯君集將軍沒有給他們講述更多的話,隻是告訴了他們幾句。
第一,他們都是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命令是秦王殿下下的,他們無權更改。
第二,秦王殿下說,膽敢侵犯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不要說殺害了大唐五個子民,哪怕僅僅是打傷了大唐一個子民,都得讓他們做出交代!
就這麽兩句話,讓這些家屬淚流滿麵,去的時候他們內心就很糾結,他們希望為自己的親人報仇,但又不希望將士們犧牲。
而當得到這個答案的時候,他們說不出是什麽樣的感受,心裏五味雜陳,隻是當這幾家人迴來之後卻找到了阿木拉,希望他們的孩子可以加入民兵隊進行訓練,然後等符合年齡之後,去參軍!
“嗚……”悠揚的號角聲響徹山穀,下麵的軍營當中,列隊整齊的士兵已經整齊劃一的邁出了營地,長長的隊列順著山穀當中的道路如同蜿蜒不絕的巨龍一樣去迎向大唐的敵人。
而這裏並不會廢棄,因為這裏將會成為前線的後勤基地,依然會有五千士兵駐紮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