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普通百姓的討論,他們也就是茶前飯後,閑暇之餘討論討論,真正的事情跟他們也無關,但誰讓現在殿下給他們創造了這個平台呢,各種茶館,評書的場所等等,不就是幹這個的嗎?
還有那遍布大唐不夜城以及長安城的不少小茶館裏麵,裏麵有許多評書人,這些人評書人不僅僅說書,很多還針對當前的朝廷政策,針砭時政,分析政策,或者是進行一番推測。
很多不懂這些的百姓趨之若鶩,去聽的人可是有不少。
這些人裏麵的觀點也是各不相同,總而言之也就是一句話,有支持普通百姓的,有支持門閥世家的,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
李恪則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說書人的背後自然是有人控製的,能做針砭時政的說書人,那也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的,沒有點口才,沒有一些對時政的理解,沒讀過書那說個屁啊。
這些人基本也都是由李恪這邊的控製的,後續他們都將會逐步的轉給宣傳部門以及相關部門進行控製,至少是要登記,出了問題,個人負責。
而他們引導的這些評論,引導的這些風潮自然是李恪所想要的。
至於為什麽?當然是為了讓他們卷起來啊,當這些新晉的官員開始瘋狂幹活,瘋狂加班,瘋狂努力的時候,你猜他們的上官有沒有壓力?
尤其是這並不是什麽私人商行,而朝廷目前的風氣是能者上,庸者下的時候,你猜上官會不會繼續努力?
當上官也開始繼續努力的時候,這影響都是一節一節的,到時候抵達了李恪這裏的工作自然也就少了許多了。
很多事情他們都需要處理完畢才能夠送過來,李恪到時候再給他們放點權利,尤其是給房玄齡他們三個人放權,讓他們先去處理。
很多事情其實他們處理的跟李恪處理的幾乎相差無幾,沒必要事事都給李恪匯報,等到國家大事的時候再交給李恪拿主意就行了。
雖然現在是改革時期,很多事情有很多,但李恪還是有一個堅定的摸魚的心,能摸魚就得摸魚啊,不然的話老李累壞了怎麽辦?
好家夥,他都開始不吃午飯幹活了,這曆史上著名的勤政皇帝也果然是名不虛傳。
昨天離開的時候,李恪還特意交代了常林和禦膳房那邊,主要是李恪特意跑了一趟自己母後居住的紫宸殿,跟自己母後說了一聲,讓盯著點老李。
現在老李也就是聽一聽長孫皇後說的話了,連自己母妃都不行,母妃性子軟,向來都是聽老李的,她一般也勸不動。
說起來,這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本來是大明宮進行三朝的宮殿,結果因為朝會一直都在太極殿舉行,這裏老李幹脆都自己住了。
李恪倒是也沒說什麽,怎麽了啦,現在大明宮是老李自己的,別忘記了,這一點在大唐律裏麵都已經規定了。
現在大明宮是私人的,老李想幹啥幹啥。
主要是老李不好好使用這個大明宮,不住這裏,李恪那秦王莊他住的也不踏實啊,他那秦王莊比老李這大明宮都離譜了。
雖然說很多住所不如這大明宮的大殿宏大,但李恪要那麽宏大幹啥,有一說一,這大殿住起來是真的不舒服。高度又高,每個房間又大,很多設施都是都是屏風隔開,其實並不好用。
也就是看起來莊嚴,肅穆,奢華一些,實際使用的話,比他那秦王莊的各處院子差遠了。
別說老李現在住的那幾個,就李恪所在這個兩儀殿,有時候沒人,各種窗簾,幕布不放下來一些,你說話都有迴音。
那大明宮的含元殿最大,本來是進行每年元正等大朝會的日子,宣政殿原本也是用來上朝的,是每月月初,十五較大規模朝會所用的。
而紫宸殿就是用來召開一些日常朝會的日子。
現在紫宸殿那邊直接就自己母後和母妃都住那邊,反正紫宸殿夠大,要是分割成李恪秦王莊那個260平米的主臥大小的話,紫宸殿能分割出來接近十五六個。
這還不算紫宸殿的偏殿。
紫宸殿光是宮殿的建築麵積就接近四千平方米,南北寬度超過五十米,東西寬度八十多米。這還沒有老李現在所在的宣政殿麵積大呢。
反正李恪不太喜歡住這麽大規模的宮殿,當然李恪也能理解,其實一些宮殿的設計本身具有防刺殺的作用,雖然說這個作用很小,但隻要有用就可以。
老李喜歡就讓他住唄,大一些減壓。
讓這些人內卷起來,給李恪減負,也順便給老李減減負,免得老李勞累過度。
至於這些大臣啊,以及這些門閥世家的士子這些年輕人啊,他們就得多工作,想要成為大唐的頂梁柱,不好好工作怎麽能行。
想成為大唐的佛油吃兒,不卷起來能行嗎?
你們要是不卷起來,豈不是成了我李恪為你們負重前行了,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適當的輿論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一定得讓他們心裏壓力矗立起來。
這也是在考驗他們,身為朝廷官員,沒有足夠的心裏抗壓能力怎麽能行?
就像是李恪所想的那樣,王晰他們這些官員在經曆了那一波事件之後,確實是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連這些門閥世家的誘惑我們都可以不在乎,還有什麽可以阻擋我們?
雖然他們工作也更加努力認真,但這種心態如果長期下去的話也容易滋生一些自大的情緒,而現在突然之間傳出來的科舉消息,一下子讓所有人都警覺了起來,壓力自然是鋪麵而來。
包括王晰在內,雖然他不是百姓出身,但他覺得自己家的寒門跟百姓也沒什麽區別了,更重要的事無論如何他自然的將自己劃分到了殿下的陣營。
殿下所說的有錯嗎?沒有!殿下是不會錯的,而且王晰對殿下的心胸也極為佩服,在這樣的情況下,殿下卻依然讓他們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格局,這就是為了天下百姓的仁心!
而他們這些殿下派係的新晉官員,他們能讓殿下失望嗎?不能!他們能禁得起考驗嗎?不知道。
還有那遍布大唐不夜城以及長安城的不少小茶館裏麵,裏麵有許多評書人,這些人評書人不僅僅說書,很多還針對當前的朝廷政策,針砭時政,分析政策,或者是進行一番推測。
很多不懂這些的百姓趨之若鶩,去聽的人可是有不少。
這些人裏麵的觀點也是各不相同,總而言之也就是一句話,有支持普通百姓的,有支持門閥世家的,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
李恪則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說書人的背後自然是有人控製的,能做針砭時政的說書人,那也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的,沒有點口才,沒有一些對時政的理解,沒讀過書那說個屁啊。
這些人基本也都是由李恪這邊的控製的,後續他們都將會逐步的轉給宣傳部門以及相關部門進行控製,至少是要登記,出了問題,個人負責。
而他們引導的這些評論,引導的這些風潮自然是李恪所想要的。
至於為什麽?當然是為了讓他們卷起來啊,當這些新晉的官員開始瘋狂幹活,瘋狂加班,瘋狂努力的時候,你猜他們的上官有沒有壓力?
尤其是這並不是什麽私人商行,而朝廷目前的風氣是能者上,庸者下的時候,你猜上官會不會繼續努力?
當上官也開始繼續努力的時候,這影響都是一節一節的,到時候抵達了李恪這裏的工作自然也就少了許多了。
很多事情他們都需要處理完畢才能夠送過來,李恪到時候再給他們放點權利,尤其是給房玄齡他們三個人放權,讓他們先去處理。
很多事情其實他們處理的跟李恪處理的幾乎相差無幾,沒必要事事都給李恪匯報,等到國家大事的時候再交給李恪拿主意就行了。
雖然現在是改革時期,很多事情有很多,但李恪還是有一個堅定的摸魚的心,能摸魚就得摸魚啊,不然的話老李累壞了怎麽辦?
好家夥,他都開始不吃午飯幹活了,這曆史上著名的勤政皇帝也果然是名不虛傳。
昨天離開的時候,李恪還特意交代了常林和禦膳房那邊,主要是李恪特意跑了一趟自己母後居住的紫宸殿,跟自己母後說了一聲,讓盯著點老李。
現在老李也就是聽一聽長孫皇後說的話了,連自己母妃都不行,母妃性子軟,向來都是聽老李的,她一般也勸不動。
說起來,這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本來是大明宮進行三朝的宮殿,結果因為朝會一直都在太極殿舉行,這裏老李幹脆都自己住了。
李恪倒是也沒說什麽,怎麽了啦,現在大明宮是老李自己的,別忘記了,這一點在大唐律裏麵都已經規定了。
現在大明宮是私人的,老李想幹啥幹啥。
主要是老李不好好使用這個大明宮,不住這裏,李恪那秦王莊他住的也不踏實啊,他那秦王莊比老李這大明宮都離譜了。
雖然說很多住所不如這大明宮的大殿宏大,但李恪要那麽宏大幹啥,有一說一,這大殿住起來是真的不舒服。高度又高,每個房間又大,很多設施都是都是屏風隔開,其實並不好用。
也就是看起來莊嚴,肅穆,奢華一些,實際使用的話,比他那秦王莊的各處院子差遠了。
別說老李現在住的那幾個,就李恪所在這個兩儀殿,有時候沒人,各種窗簾,幕布不放下來一些,你說話都有迴音。
那大明宮的含元殿最大,本來是進行每年元正等大朝會的日子,宣政殿原本也是用來上朝的,是每月月初,十五較大規模朝會所用的。
而紫宸殿就是用來召開一些日常朝會的日子。
現在紫宸殿那邊直接就自己母後和母妃都住那邊,反正紫宸殿夠大,要是分割成李恪秦王莊那個260平米的主臥大小的話,紫宸殿能分割出來接近十五六個。
這還不算紫宸殿的偏殿。
紫宸殿光是宮殿的建築麵積就接近四千平方米,南北寬度超過五十米,東西寬度八十多米。這還沒有老李現在所在的宣政殿麵積大呢。
反正李恪不太喜歡住這麽大規模的宮殿,當然李恪也能理解,其實一些宮殿的設計本身具有防刺殺的作用,雖然說這個作用很小,但隻要有用就可以。
老李喜歡就讓他住唄,大一些減壓。
讓這些人內卷起來,給李恪減負,也順便給老李減減負,免得老李勞累過度。
至於這些大臣啊,以及這些門閥世家的士子這些年輕人啊,他們就得多工作,想要成為大唐的頂梁柱,不好好工作怎麽能行。
想成為大唐的佛油吃兒,不卷起來能行嗎?
你們要是不卷起來,豈不是成了我李恪為你們負重前行了,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適當的輿論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一定得讓他們心裏壓力矗立起來。
這也是在考驗他們,身為朝廷官員,沒有足夠的心裏抗壓能力怎麽能行?
就像是李恪所想的那樣,王晰他們這些官員在經曆了那一波事件之後,確實是有一種意氣風發的感覺,連這些門閥世家的誘惑我們都可以不在乎,還有什麽可以阻擋我們?
雖然他們工作也更加努力認真,但這種心態如果長期下去的話也容易滋生一些自大的情緒,而現在突然之間傳出來的科舉消息,一下子讓所有人都警覺了起來,壓力自然是鋪麵而來。
包括王晰在內,雖然他不是百姓出身,但他覺得自己家的寒門跟百姓也沒什麽區別了,更重要的事無論如何他自然的將自己劃分到了殿下的陣營。
殿下所說的有錯嗎?沒有!殿下是不會錯的,而且王晰對殿下的心胸也極為佩服,在這樣的情況下,殿下卻依然讓他們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是格局,這就是為了天下百姓的仁心!
而他們這些殿下派係的新晉官員,他們能讓殿下失望嗎?不能!他們能禁得起考驗嗎?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