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準吳王參與朝政,共商國事
徒兒!你無敵了!去禍害朱元璋吧 作者:崔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奉天殿上,朱雄英冷冷的環視四周。
這些人大多都是文臣,一個個的年邁昏庸。
張口閉口的仁義道德,但實際上做起事來卻個頂個的沒用。
“行了!”
“都起來吧!”
直到他如此說了,這些人才如蒙大赦一般的起身。
不過,卻是再也不敢看朱雄英和朱允熥一眼。
尤其是剛剛那個出言彈劾朱允熥的大臣,此刻更是遠遠的把自己藏在了大臣們的身後。
低著頭,不敢言語。
看到這一幕,朱雄英心中更加的失望。
與此同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也慢慢的烙印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這些人,要換。
但也不能這麽輕而易舉的換掉。
還得想個辦法才是。
與此同時,朱允熥感激的看了自家大哥一眼,旋即才慢慢悠悠的將那滾落在地的人頭,給重新收了起來。
那手法極為熟練,自始至終都沒有半點嫌棄或者懼怕之色。
這一幕,自然也落到了不少老臣們的眼中。
他們也算是看著朱允熥長大的,自然知道他從前是個什麽性子。
難不成……
這小子上了一次戰場之後,真的轉變了?
做完這一切之後,朱允熥像是這才想起還有重要的事情沒做似的。
他趕忙對著朱元璋跪拜下去,道。
“啟稟陛下,我已將那西域國王的首級斬下!”
“特此來為陛下獻上!”
朱允熥低著頭,語氣鏗鏘。
那模樣,像極了一個真正的將軍,從屍山血海中衝殺出來的將軍。
龍椅上的朱元璋滿意的看了他一眼。
“不錯,不錯……”
他連道了兩聲不錯,語氣中的滿意更是任誰都能聽得出來。
旋即,朱元璋對著一旁的朱雄英道。
“雄英啊,你看該給什麽樣的賞賜比較合適啊?”
這話的意思,便是讓朱雄英自己做決定了。
朱雄英並沒有意外。
今日朝堂之上賞賜吳王之事,本就是他和朱元璋私下裏定好的。
不過這個賞賜的名目,倒是要好好想想才是……
下方,戶部尚書傅友文先是朝著四周望了一眼。
然後站出來道。
“陛下,虞王殿下。”
“眼下大將軍和常將軍還未歸來,這軍功還未清點,現在便賞賜吳王是不是為時尚早?”
朱雄英點點頭,其實傅友文這話說得倒也言之有理。
不過……
他看著傅友文,然後臉上泛起了一絲笑容。
“誰說本王和陛下要賞賜的,是吳王立下的軍功?”
此話一出,那滿朝文武登時就愣住了。
不是軍功?
那還能是啥?
也沒聽說過吳王立下其他的功勞啊。
看著他們這幅疑惑的模樣,朱雄英道。
“此次要賞賜的,乃是吳王對宗室的功勞!”
傅友文看了他一眼,一臉疑惑。
宗室?
對宗室的功勞?
“虞王殿下還請明示。”
看著這老頭兒咄咄逼人的樣子,朱雄英倒也不惱。
“諸位可還記得呂氏?”
聽到這個名字,大臣們心裏一驚。
這個名字是可以在奉天殿上提的嗎?
之前發生在太子府的事情,他們這些位高權重的要員們,或多或少的都清楚一點。
也清楚這個呂氏,或許和懿文太子朱標之死有關。
可這呂氏,不是之前便在那場大火中喪生了嗎?
大臣們心中疑竇叢生,他們自然是不清楚呂氏和九天宮之間的聯係。
隻當是呂氏早就死在了那場大火之中。
不過,朱雄英卻是沒有給他們解惑的想法,而是直接道。
“呂氏從那場大火中逃生後,死性不改,意圖對我大明國本不利,甚至不惜與那些前朝餘孽為伍。”
“此事被吳王發現,於前日將潛入京城的呂氏斬殺於太子府中。”
“這,到底算不算是大功一件呢?”
說到這裏,朱雄英笑眯眯的看向了傅友文。
後者似乎還沒有從震驚之中恢複過來,一臉沉思的模樣。
平心而論,朱雄英說的這些東西,實在是太過於驚世駭俗了。
呂氏,和前朝餘孽有染?
而且那句意圖對國本不利,他們可是聽得清清楚楚。
什麽叫對國本不利,用腳指頭都能想清楚。
不就是想扶持朱允炆再次上位?
不過朱允炆這三個字,已經隨著朱元璋將其下獄之後,變成了禁忌話題。
但朱雄英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已經很清晰了。
不過,震驚的不隻是那些大臣們。
就連還在那裏跪著的朱允熥,都疑惑不已的看著自家大哥。
不知道朱雄英這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
唯有龍椅上的朱元璋,似乎看出了一點什麽似的,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模樣。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那吳王殿下力挽狂瀾,可真是大功一件了。”
想了想,終於迴過神來的傅友文這般說道。
不過他說話的同時,卻是一直在看著上麵的朱元璋。
像是在求證著什麽似的。
朱元璋何等人物,自然明白了這家夥的意思。
他倒也沒有隱瞞,隻是點了點頭。
“沒錯,此事的確是吳王的功勞,就連咱也是昨日晚些時候才得知的。”
“待咱趕過去,一切早已結束。”
他這般說道,讓下方的大臣們頻頻點頭,心中的最後一絲疑慮,也隨即煙消雲散。
既然陛下都這麽說了,那應該就是真的了。
此刻,唯有朱允熥還沒有反應過來。
等等,什麽時候呂氏成他殺掉的了?
昨日在太子府中的一幕,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
不論是呂氏,還是那九天宮的瀟妃,不都是死於朱雄英之手嗎?
而他,頂多隻是糾纏了那呂氏一時片刻罷了。
他滿心疑竇的朝著朱雄英看去,卻見朱雄英給他投去了一個讓他放心的目光。
隨即,朱雄英看向了再無半點異議的滿朝文武。
“鑒於吳王之功。”
“本王提議,準吳王參與朝政,共商國事。”
文武百官不可置信的看著朱雄英,又看看麵無表情的朱元璋。
然後又看向了那個同樣一臉迷茫的吳王。
什麽情況?
封了吳王,下一步不是被派去封地,而是參與朝政。
再然後,又該是什麽?
這些人大多都是文臣,一個個的年邁昏庸。
張口閉口的仁義道德,但實際上做起事來卻個頂個的沒用。
“行了!”
“都起來吧!”
直到他如此說了,這些人才如蒙大赦一般的起身。
不過,卻是再也不敢看朱雄英和朱允熥一眼。
尤其是剛剛那個出言彈劾朱允熥的大臣,此刻更是遠遠的把自己藏在了大臣們的身後。
低著頭,不敢言語。
看到這一幕,朱雄英心中更加的失望。
與此同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也慢慢的烙印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這些人,要換。
但也不能這麽輕而易舉的換掉。
還得想個辦法才是。
與此同時,朱允熥感激的看了自家大哥一眼,旋即才慢慢悠悠的將那滾落在地的人頭,給重新收了起來。
那手法極為熟練,自始至終都沒有半點嫌棄或者懼怕之色。
這一幕,自然也落到了不少老臣們的眼中。
他們也算是看著朱允熥長大的,自然知道他從前是個什麽性子。
難不成……
這小子上了一次戰場之後,真的轉變了?
做完這一切之後,朱允熥像是這才想起還有重要的事情沒做似的。
他趕忙對著朱元璋跪拜下去,道。
“啟稟陛下,我已將那西域國王的首級斬下!”
“特此來為陛下獻上!”
朱允熥低著頭,語氣鏗鏘。
那模樣,像極了一個真正的將軍,從屍山血海中衝殺出來的將軍。
龍椅上的朱元璋滿意的看了他一眼。
“不錯,不錯……”
他連道了兩聲不錯,語氣中的滿意更是任誰都能聽得出來。
旋即,朱元璋對著一旁的朱雄英道。
“雄英啊,你看該給什麽樣的賞賜比較合適啊?”
這話的意思,便是讓朱雄英自己做決定了。
朱雄英並沒有意外。
今日朝堂之上賞賜吳王之事,本就是他和朱元璋私下裏定好的。
不過這個賞賜的名目,倒是要好好想想才是……
下方,戶部尚書傅友文先是朝著四周望了一眼。
然後站出來道。
“陛下,虞王殿下。”
“眼下大將軍和常將軍還未歸來,這軍功還未清點,現在便賞賜吳王是不是為時尚早?”
朱雄英點點頭,其實傅友文這話說得倒也言之有理。
不過……
他看著傅友文,然後臉上泛起了一絲笑容。
“誰說本王和陛下要賞賜的,是吳王立下的軍功?”
此話一出,那滿朝文武登時就愣住了。
不是軍功?
那還能是啥?
也沒聽說過吳王立下其他的功勞啊。
看著他們這幅疑惑的模樣,朱雄英道。
“此次要賞賜的,乃是吳王對宗室的功勞!”
傅友文看了他一眼,一臉疑惑。
宗室?
對宗室的功勞?
“虞王殿下還請明示。”
看著這老頭兒咄咄逼人的樣子,朱雄英倒也不惱。
“諸位可還記得呂氏?”
聽到這個名字,大臣們心裏一驚。
這個名字是可以在奉天殿上提的嗎?
之前發生在太子府的事情,他們這些位高權重的要員們,或多或少的都清楚一點。
也清楚這個呂氏,或許和懿文太子朱標之死有關。
可這呂氏,不是之前便在那場大火中喪生了嗎?
大臣們心中疑竇叢生,他們自然是不清楚呂氏和九天宮之間的聯係。
隻當是呂氏早就死在了那場大火之中。
不過,朱雄英卻是沒有給他們解惑的想法,而是直接道。
“呂氏從那場大火中逃生後,死性不改,意圖對我大明國本不利,甚至不惜與那些前朝餘孽為伍。”
“此事被吳王發現,於前日將潛入京城的呂氏斬殺於太子府中。”
“這,到底算不算是大功一件呢?”
說到這裏,朱雄英笑眯眯的看向了傅友文。
後者似乎還沒有從震驚之中恢複過來,一臉沉思的模樣。
平心而論,朱雄英說的這些東西,實在是太過於驚世駭俗了。
呂氏,和前朝餘孽有染?
而且那句意圖對國本不利,他們可是聽得清清楚楚。
什麽叫對國本不利,用腳指頭都能想清楚。
不就是想扶持朱允炆再次上位?
不過朱允炆這三個字,已經隨著朱元璋將其下獄之後,變成了禁忌話題。
但朱雄英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已經很清晰了。
不過,震驚的不隻是那些大臣們。
就連還在那裏跪著的朱允熥,都疑惑不已的看著自家大哥。
不知道朱雄英這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
唯有龍椅上的朱元璋,似乎看出了一點什麽似的,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模樣。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那吳王殿下力挽狂瀾,可真是大功一件了。”
想了想,終於迴過神來的傅友文這般說道。
不過他說話的同時,卻是一直在看著上麵的朱元璋。
像是在求證著什麽似的。
朱元璋何等人物,自然明白了這家夥的意思。
他倒也沒有隱瞞,隻是點了點頭。
“沒錯,此事的確是吳王的功勞,就連咱也是昨日晚些時候才得知的。”
“待咱趕過去,一切早已結束。”
他這般說道,讓下方的大臣們頻頻點頭,心中的最後一絲疑慮,也隨即煙消雲散。
既然陛下都這麽說了,那應該就是真的了。
此刻,唯有朱允熥還沒有反應過來。
等等,什麽時候呂氏成他殺掉的了?
昨日在太子府中的一幕,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
不論是呂氏,還是那九天宮的瀟妃,不都是死於朱雄英之手嗎?
而他,頂多隻是糾纏了那呂氏一時片刻罷了。
他滿心疑竇的朝著朱雄英看去,卻見朱雄英給他投去了一個讓他放心的目光。
隨即,朱雄英看向了再無半點異議的滿朝文武。
“鑒於吳王之功。”
“本王提議,準吳王參與朝政,共商國事。”
文武百官不可置信的看著朱雄英,又看看麵無表情的朱元璋。
然後又看向了那個同樣一臉迷茫的吳王。
什麽情況?
封了吳王,下一步不是被派去封地,而是參與朝政。
再然後,又該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