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偷渡隴山小道
折服大小喬,三國第一虎將 作者:迷惘的灰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
這時,李靖站起身,向秦牧進言道:“微臣通過當地百姓的交代,得知在陳倉關的邊上,隴山到釣魚台,有一條小路,雖不成樣子,人跡罕至,但是未必不能通行。”
“如果我軍能通過這條小路,就可以直接派兵進入涼州,到那時,未嚐不可攻其不備,破了陳倉關。”
說著,在李靖的授意下,一對父子就被帶進了中軍大帳之內,朝著秦牧跪下行禮。
為人將者,想要領兵打仗,還要打勝仗,光是熟讀兵書戰策,驍勇善戰還遠遠不夠。
還必須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地理環境等等。
如果根本不懂,那就是兩眼一抹黑,紙上談兵罷了。
看著眼前這對父子,秦牧和顏悅色的詢問道:“你們果真知道有一條小路,能翻越隴山嗎?”
“草民怎敢欺君?”
那個兩鬢斑白的小老頭迴答道:“草民世代定居於陳倉,以打獵、砍柴為生,那一條小道很是偏僻、險峻,草民也是在偶然間發現的,還走過兩次。”
“差點丟了性命!之後,草民也不敢走了。”
秦牧聞言,點了點頭道:“老人家,那你願意帶著朕的大軍再走一次嗎?”
“草民願意。”
“好。”
秦牧緩聲道:“老人家,那就由你作為向導。”
“朕賜你三百兩黃金。”
“多謝陛下!”
這對父子感激涕零的朝著秦牧磕頭,然後退下了。
這種山道,畢竟是非常難走的。
魏軍能不能通過這條小路翻越隴山,直接攻擊到陳倉的西邊,還很難說。
所以,陳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陛下,微臣認為,如果要讓大軍通過這樣的小路,翻越隴山,實在是太過危險了。”
“即便果真能成功,但是陳倉關的關隘,既防著東邊,也防著西邊,根本攻不破。”
“萬一曹操也知道有這樣一條小路的存在,派兵在半道上截擊,恐怕我們派出去的兵馬,將有去無迴……”
“請陛下三思!”
陳宮是一個求穩之人,不願意兵行險招。
李靖卻是出聲反駁道:“公台此言差矣。”
“若能通過那條小路翻越隴山,即便我軍不能順勢攻破陳倉關,也能進入涼州,襲擾雍軍的糧道。”
“如若糧道有失,甚至是斷絕,陳倉關裏的雍軍,又能支撐到幾時?”
“不妥。”
陳宮搖搖頭道:“孤軍深入,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且不說曹操有沒有在半道上設伏,就算兵馬真的能翻越隴山,也勢必會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連糧草都無法保證,如何作戰?”
聞言,李靖還是朝著秦牧躬身行禮道:“陛下,微臣認為,值得一試。”
“好。”
秦牧微微頷首,算是同意了李靖的主張。
畢竟,戰事再這樣僵持不下,對於魏軍而言並無好處。
秦牧要想辦法打破這種僵局。
“諸卿,你們誰願率兵通過隴山小道,奔襲到陳倉之西,突襲雍軍的糧道?”
“陛下,微臣願往!”
趙雲、李存孝、龐德、黃忠等猛將,都紛紛站了起身,主動請纓。
這一次要偷渡隴山小道,可謂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為將者,也必須要是膽大心細之人。
不然搞不好,秦牧派出去的兵馬,都要全部搭進去。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秦牧終於做出決斷。
“李存孝、趙雲聽令。”
“微臣在!”
“朕給你們五千精兵,備足十五日幹糧,自隴山小道,奇襲陳倉,務必破壞雍軍的糧道。如若不能成功,要保證在糧盡之前,返迴大營。”
秦牧還不忘囑咐道:“出隴山小道的時候,也要派人保護好這條小道,以避免被雍軍斷絕後路。”
“諾!”
趙雲和李存孝當即答應下來。
……
翌日,經過一番養精蓄銳之後,李存孝和趙雲就領著五千精兵,在那個小老頭的帶領下,朝著隴山小道的方向而去。
隴山,是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盤道六重才能到達山頂,所以後世被稱之為“六盤山”。
因為隴山的山脈看起來跟田埂一樣,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山脈稱之為隴山。
現在魏軍要走的這一條隴山小道,道路崎嶇難行,很是險峻。
在出發之前,他們已經備足了十五日的幹糧、水源,手上握著武器,腰間還掛著柴刀、繩索等東西,一步一步的進入隴山。
每當看見遍布荊棘的小道,他們都隻能拿著柴刀來開路,有一些陡峭的懸崖,也隻能依靠繩索來攀爬。
趙雲和李存孝所率領的這支精兵,來自荊州、交州、益州,善於山地作戰,跋山涉水,不說是如履平地,卻也早就習慣了。
在那個小老頭的帶領下,經過三天的緊趕慢趕,這五千魏軍來到了一處懸崖峭壁。
下邊,不說是萬丈深淵,但是一眼看下去,深達幾十丈,如果人摔下去,那肯定是粉身碎骨的。
而道路?
那根本就不算是道路!
在山體的一側,隻有蜿蜒曲折的小道,是真正的小道。
山體突出的部分,隻有不足半米,有的部位更加離譜,還沒有腳跟長……
上邊還盡是嶙峋怪石,以及雜草,一不小心是真的一腳踩空,會把人摔死的!
“咕嚕。”
看見這種路,就連那些悍不畏死的魏軍精兵,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倍感恐懼。
雖說,他們能遇山開路,遇水架橋。
可是這樣的道路,怎麽能走過去?
這根本就不是路!
李存孝瞥了一眼身邊的小老頭,說道:“老人家,你不是在消遣我們吧?”
“這種路,怎麽走?你當年是怎麽走過去的?”
聞言,小老頭慌了,忙不迭的解釋道:“將軍,老漢怎敢欺瞞你們?”
“老漢年輕的時候,的確是從這裏穿越隴山的。”
“那個時候,這山道還不是這樣。可能是經過二三十年的變化,時移世易,根本沒人走之後,才會成了現在這樣……”
對於小老頭的這種說法,李存孝和趙雲姑且是信了。
但,如此危險的道路,怎麽走?
都已經到了這裏,總不能原路返迴,半途而廢吧?
這時,李靖站起身,向秦牧進言道:“微臣通過當地百姓的交代,得知在陳倉關的邊上,隴山到釣魚台,有一條小路,雖不成樣子,人跡罕至,但是未必不能通行。”
“如果我軍能通過這條小路,就可以直接派兵進入涼州,到那時,未嚐不可攻其不備,破了陳倉關。”
說著,在李靖的授意下,一對父子就被帶進了中軍大帳之內,朝著秦牧跪下行禮。
為人將者,想要領兵打仗,還要打勝仗,光是熟讀兵書戰策,驍勇善戰還遠遠不夠。
還必須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地理環境等等。
如果根本不懂,那就是兩眼一抹黑,紙上談兵罷了。
看著眼前這對父子,秦牧和顏悅色的詢問道:“你們果真知道有一條小路,能翻越隴山嗎?”
“草民怎敢欺君?”
那個兩鬢斑白的小老頭迴答道:“草民世代定居於陳倉,以打獵、砍柴為生,那一條小道很是偏僻、險峻,草民也是在偶然間發現的,還走過兩次。”
“差點丟了性命!之後,草民也不敢走了。”
秦牧聞言,點了點頭道:“老人家,那你願意帶著朕的大軍再走一次嗎?”
“草民願意。”
“好。”
秦牧緩聲道:“老人家,那就由你作為向導。”
“朕賜你三百兩黃金。”
“多謝陛下!”
這對父子感激涕零的朝著秦牧磕頭,然後退下了。
這種山道,畢竟是非常難走的。
魏軍能不能通過這條小路翻越隴山,直接攻擊到陳倉的西邊,還很難說。
所以,陳宮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陛下,微臣認為,如果要讓大軍通過這樣的小路,翻越隴山,實在是太過危險了。”
“即便果真能成功,但是陳倉關的關隘,既防著東邊,也防著西邊,根本攻不破。”
“萬一曹操也知道有這樣一條小路的存在,派兵在半道上截擊,恐怕我們派出去的兵馬,將有去無迴……”
“請陛下三思!”
陳宮是一個求穩之人,不願意兵行險招。
李靖卻是出聲反駁道:“公台此言差矣。”
“若能通過那條小路翻越隴山,即便我軍不能順勢攻破陳倉關,也能進入涼州,襲擾雍軍的糧道。”
“如若糧道有失,甚至是斷絕,陳倉關裏的雍軍,又能支撐到幾時?”
“不妥。”
陳宮搖搖頭道:“孤軍深入,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且不說曹操有沒有在半道上設伏,就算兵馬真的能翻越隴山,也勢必會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連糧草都無法保證,如何作戰?”
聞言,李靖還是朝著秦牧躬身行禮道:“陛下,微臣認為,值得一試。”
“好。”
秦牧微微頷首,算是同意了李靖的主張。
畢竟,戰事再這樣僵持不下,對於魏軍而言並無好處。
秦牧要想辦法打破這種僵局。
“諸卿,你們誰願率兵通過隴山小道,奔襲到陳倉之西,突襲雍軍的糧道?”
“陛下,微臣願往!”
趙雲、李存孝、龐德、黃忠等猛將,都紛紛站了起身,主動請纓。
這一次要偷渡隴山小道,可謂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為將者,也必須要是膽大心細之人。
不然搞不好,秦牧派出去的兵馬,都要全部搭進去。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秦牧終於做出決斷。
“李存孝、趙雲聽令。”
“微臣在!”
“朕給你們五千精兵,備足十五日幹糧,自隴山小道,奇襲陳倉,務必破壞雍軍的糧道。如若不能成功,要保證在糧盡之前,返迴大營。”
秦牧還不忘囑咐道:“出隴山小道的時候,也要派人保護好這條小道,以避免被雍軍斷絕後路。”
“諾!”
趙雲和李存孝當即答應下來。
……
翌日,經過一番養精蓄銳之後,李存孝和趙雲就領著五千精兵,在那個小老頭的帶領下,朝著隴山小道的方向而去。
隴山,是渭河與涇河的分水嶺,盤道六重才能到達山頂,所以後世被稱之為“六盤山”。
因為隴山的山脈看起來跟田埂一樣,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山脈稱之為隴山。
現在魏軍要走的這一條隴山小道,道路崎嶇難行,很是險峻。
在出發之前,他們已經備足了十五日的幹糧、水源,手上握著武器,腰間還掛著柴刀、繩索等東西,一步一步的進入隴山。
每當看見遍布荊棘的小道,他們都隻能拿著柴刀來開路,有一些陡峭的懸崖,也隻能依靠繩索來攀爬。
趙雲和李存孝所率領的這支精兵,來自荊州、交州、益州,善於山地作戰,跋山涉水,不說是如履平地,卻也早就習慣了。
在那個小老頭的帶領下,經過三天的緊趕慢趕,這五千魏軍來到了一處懸崖峭壁。
下邊,不說是萬丈深淵,但是一眼看下去,深達幾十丈,如果人摔下去,那肯定是粉身碎骨的。
而道路?
那根本就不算是道路!
在山體的一側,隻有蜿蜒曲折的小道,是真正的小道。
山體突出的部分,隻有不足半米,有的部位更加離譜,還沒有腳跟長……
上邊還盡是嶙峋怪石,以及雜草,一不小心是真的一腳踩空,會把人摔死的!
“咕嚕。”
看見這種路,就連那些悍不畏死的魏軍精兵,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倍感恐懼。
雖說,他們能遇山開路,遇水架橋。
可是這樣的道路,怎麽能走過去?
這根本就不是路!
李存孝瞥了一眼身邊的小老頭,說道:“老人家,你不是在消遣我們吧?”
“這種路,怎麽走?你當年是怎麽走過去的?”
聞言,小老頭慌了,忙不迭的解釋道:“將軍,老漢怎敢欺瞞你們?”
“老漢年輕的時候,的確是從這裏穿越隴山的。”
“那個時候,這山道還不是這樣。可能是經過二三十年的變化,時移世易,根本沒人走之後,才會成了現在這樣……”
對於小老頭的這種說法,李存孝和趙雲姑且是信了。
但,如此危險的道路,怎麽走?
都已經到了這裏,總不能原路返迴,半途而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