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折服大小喬,三國第一虎將 作者:迷惘的灰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主公,屬下認為不妥。”
在武將們都請求曹操稱王的時候,荀攸卻是第一個站了出來表示反對。
荀攸低著頭道:“主公,咱們現在固然仍據有雍州、涼州以及益州的一部分,然,主公的勢力比起秦牧而言,難免相形見絀。”
“秦牧坐擁司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冀州、並州、幽州、青州以及荊州的南陽郡,天下十四州,他一人就占了九個州。”
“從地圖上來看,秦牧小兒可謂是占據了大漢的半壁江山,還多是膏腴之地。”
“他治下的人口、財富、土地、軍力等等,是主公的五倍不止,甚至可能是十倍不止。若秦牧空國而出,發大兵壓境,主公要如何抵擋?”
“擋得住嗎?”
“主公稱王,就代表主公你跟秦牧一樣淪為了反賊,淪為了天下人的公敵,漢室的公敵,其餘諸侯也不可能發兵相助。”
“主公,還記得昔日那個妄自尊大,自稱‘仲氏皇帝’的袁公路嗎?”
“……”
曹操聞言,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認為荀攸所言,不無道理。
秦牧有稱王的資本,但曹操相對來說,有稱王的資本嗎?
沒有。
荀攸拿袁術當年的事跡來充當反麵教材,也是極具說服力的。
畢竟,想當年袁術割據淮南,就敢自稱什麽“仲氏皇帝”,自認為手握傳國玉璽,就是正統的皇帝,殊不知此舉極大的加速了他的滅亡。
當時還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曹阿瞞,自然容不得袁術這般恣意妄為,於是發兵征討。
袁術的盟友呂布、劉表都紛紛跟袁術決裂,跟著曹操圍攻袁術,就連袁術的舊部孫策也響應曹操的號召,一起群毆袁公路……
眾叛親離!
這就是袁術昔日妄自尊大,敢自稱“仲氏皇帝”的下場。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在,曹操不得不掂量一下。
稱王雖不同於稱帝,卻也等同於背叛漢室,淪為反賊了。
到時候秦牧征討曹操就是名正言順的,曹操治下的雍涼之地,以及益州的一部分郡縣,那裏的士族豪強還有可能響應秦牧的號召,跟曹操的大後方製造麻煩,裏應外合,一起滅了曹操。
“主公,屬下認為公達此言差矣。”
許攸搖了搖頭道:“為今之計,主公隻有稱王,跟秦牧小兒分庭抗禮,才能取得人心,使治下士人之心歸附,更使諸將士、諸文武歸附。”
“所有人上下一心,主公方能抗拒秦賊的不義之師,最終東出,跟秦賊逐鹿天下。”
“請主公三思!”
“……”
聽到這話的曹操,不由得扶著自己的額頭,倍感傷腦筋。
曹阿瞞現在稱王,自然是有利有弊的。
壞處在於他會成為秦牧的第一個討伐對象,要不了多久,秦牧必定再次舉兵來犯。
而曹操治下的士人,有不少是心向漢室的,他們未必不會跟秦牧沆瀣一氣,打算滅掉敢於稱王,公然跟漢室作對的曹操。
畢竟,不管怎麽說,秦牧這個“魏王”是天子冊封的,貨真價實,而秦牧絕不可能讓皇帝劉馮答應封曹操為“秦王”。
這樣一來,曹操稱王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屬於忤逆犯上,是妥妥的大反賊了!
曹操稱王的好處就在於能讓他迅速聚攏人心。
他要是稱王,封邦建國的話,能封賞的官職爵位就多了,相當於曹操有別於漢室,有別於秦牧,是在“另起爐灶”。
而曹操能抵擋得住稱王的誘惑嗎?
“主公,子遠所言,謬論也!”
荀攸跟著反駁道:“主公你要是稱王,一定會淪為眾矢之的,成為秦牧第一個要解決的心腹大患。”
“到時候主公怎麽擋得住秦軍的大舉進攻?”
“隻有取得益州之地,主公你方能稱王,才可以真正有跟秦牧分庭抗禮的本錢。”
“嗬嗬!”
荀攸很是不滿的冷笑道:“公達,你這未免是在危言聳聽了。”
“秦軍勢大,難道我軍將士就是吃素的嗎?”
“再者說,隨著秦牧被封為魏王,其餘劉表、劉璋等人,心中也定然不滿。到時候秦牧會先發兵征討誰,還猶未可知!”
聞言,荀攸皺著眉頭道:“子遠,你怎能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打鐵還需自身硬。秦牧休整一番後,下一步會先征討哪路諸侯,的確是一個未知數。”
“但,秦牧小兒一直將主公視作大敵,恨不能除之而後快。所以他首先征討雍涼之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換位思考一下,我若是秦牧的話,一定會選擇先北後南,一統天下的戰略,而不是東一腳,西一腳的征討四方。”
“因為這樣隻是弱諸侯,而非是畢其功於一役的滅亡諸侯……”
荀攸和許攸起了爭執,讓曹操的頭都大了。
不管怎麽說,稱王對曹阿瞞有利有弊,這其中的利弊關係,讓曹操不得不慎之又慎。
“奉孝,你怎麽看?”
曹操把目光放在了一直沉默不語,低頭思索的郭嘉身上。
郭嘉也不含糊,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曹阿瞞。
“主公,屬下認為,主公你此時稱王,的確不妥,至少是弊大於利的。”
郭嘉語重心長的道:“屬下送給主公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主公你不是不能稱王,但是要‘緩’,隻因這個時候主公稱王,還不合時宜。”
“這九字方略,廣積糧和緩稱王且不說,首要之務還是‘高築牆’。”
“上一次的潼關大戰,我軍雖擊退了秦軍的進犯,卻也丟了司州,關中的左馮翊郡、京兆郡以及右扶風郡三十多個縣的百姓,有五十餘萬人被遷到了秦牧治下。”
“再加上虎牢關、潼關、蒲阪等曆次戰役,我軍損兵折將過甚,可謂是元氣大傷了。若秦軍再次大舉進攻,主公拿什麽去阻擋?”
“潼關雖是雄關天險,然河西一帶多處可渡。”
“主公,咱們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在河西一帶屯兵,同時構築營壘工事,以防備秦軍再次進犯。”
“穩固潼關、河西防線之後,主公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南下,攻取西川。”
“若能據有雍、涼、益三州之地,主公就有了跟秦牧一較高下的本錢,可立於不敗之地!”
在武將們都請求曹操稱王的時候,荀攸卻是第一個站了出來表示反對。
荀攸低著頭道:“主公,咱們現在固然仍據有雍州、涼州以及益州的一部分,然,主公的勢力比起秦牧而言,難免相形見絀。”
“秦牧坐擁司州、兗州、豫州、徐州、揚州、冀州、並州、幽州、青州以及荊州的南陽郡,天下十四州,他一人就占了九個州。”
“從地圖上來看,秦牧小兒可謂是占據了大漢的半壁江山,還多是膏腴之地。”
“他治下的人口、財富、土地、軍力等等,是主公的五倍不止,甚至可能是十倍不止。若秦牧空國而出,發大兵壓境,主公要如何抵擋?”
“擋得住嗎?”
“主公稱王,就代表主公你跟秦牧一樣淪為了反賊,淪為了天下人的公敵,漢室的公敵,其餘諸侯也不可能發兵相助。”
“主公,還記得昔日那個妄自尊大,自稱‘仲氏皇帝’的袁公路嗎?”
“……”
曹操聞言,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認為荀攸所言,不無道理。
秦牧有稱王的資本,但曹操相對來說,有稱王的資本嗎?
沒有。
荀攸拿袁術當年的事跡來充當反麵教材,也是極具說服力的。
畢竟,想當年袁術割據淮南,就敢自稱什麽“仲氏皇帝”,自認為手握傳國玉璽,就是正統的皇帝,殊不知此舉極大的加速了他的滅亡。
當時還挾天子以令不臣的曹阿瞞,自然容不得袁術這般恣意妄為,於是發兵征討。
袁術的盟友呂布、劉表都紛紛跟袁術決裂,跟著曹操圍攻袁術,就連袁術的舊部孫策也響應曹操的號召,一起群毆袁公路……
眾叛親離!
這就是袁術昔日妄自尊大,敢自稱“仲氏皇帝”的下場。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在,曹操不得不掂量一下。
稱王雖不同於稱帝,卻也等同於背叛漢室,淪為反賊了。
到時候秦牧征討曹操就是名正言順的,曹操治下的雍涼之地,以及益州的一部分郡縣,那裏的士族豪強還有可能響應秦牧的號召,跟曹操的大後方製造麻煩,裏應外合,一起滅了曹操。
“主公,屬下認為公達此言差矣。”
許攸搖了搖頭道:“為今之計,主公隻有稱王,跟秦牧小兒分庭抗禮,才能取得人心,使治下士人之心歸附,更使諸將士、諸文武歸附。”
“所有人上下一心,主公方能抗拒秦賊的不義之師,最終東出,跟秦賊逐鹿天下。”
“請主公三思!”
“……”
聽到這話的曹操,不由得扶著自己的額頭,倍感傷腦筋。
曹阿瞞現在稱王,自然是有利有弊的。
壞處在於他會成為秦牧的第一個討伐對象,要不了多久,秦牧必定再次舉兵來犯。
而曹操治下的士人,有不少是心向漢室的,他們未必不會跟秦牧沆瀣一氣,打算滅掉敢於稱王,公然跟漢室作對的曹操。
畢竟,不管怎麽說,秦牧這個“魏王”是天子冊封的,貨真價實,而秦牧絕不可能讓皇帝劉馮答應封曹操為“秦王”。
這樣一來,曹操稱王就是名不正言不順,屬於忤逆犯上,是妥妥的大反賊了!
曹操稱王的好處就在於能讓他迅速聚攏人心。
他要是稱王,封邦建國的話,能封賞的官職爵位就多了,相當於曹操有別於漢室,有別於秦牧,是在“另起爐灶”。
而曹操能抵擋得住稱王的誘惑嗎?
“主公,子遠所言,謬論也!”
荀攸跟著反駁道:“主公你要是稱王,一定會淪為眾矢之的,成為秦牧第一個要解決的心腹大患。”
“到時候主公怎麽擋得住秦軍的大舉進攻?”
“隻有取得益州之地,主公你方能稱王,才可以真正有跟秦牧分庭抗禮的本錢。”
“嗬嗬!”
荀攸很是不滿的冷笑道:“公達,你這未免是在危言聳聽了。”
“秦軍勢大,難道我軍將士就是吃素的嗎?”
“再者說,隨著秦牧被封為魏王,其餘劉表、劉璋等人,心中也定然不滿。到時候秦牧會先發兵征討誰,還猶未可知!”
聞言,荀攸皺著眉頭道:“子遠,你怎能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打鐵還需自身硬。秦牧休整一番後,下一步會先征討哪路諸侯,的確是一個未知數。”
“但,秦牧小兒一直將主公視作大敵,恨不能除之而後快。所以他首先征討雍涼之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換位思考一下,我若是秦牧的話,一定會選擇先北後南,一統天下的戰略,而不是東一腳,西一腳的征討四方。”
“因為這樣隻是弱諸侯,而非是畢其功於一役的滅亡諸侯……”
荀攸和許攸起了爭執,讓曹操的頭都大了。
不管怎麽說,稱王對曹阿瞞有利有弊,這其中的利弊關係,讓曹操不得不慎之又慎。
“奉孝,你怎麽看?”
曹操把目光放在了一直沉默不語,低頭思索的郭嘉身上。
郭嘉也不含糊,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曹阿瞞。
“主公,屬下認為,主公你此時稱王,的確不妥,至少是弊大於利的。”
郭嘉語重心長的道:“屬下送給主公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主公你不是不能稱王,但是要‘緩’,隻因這個時候主公稱王,還不合時宜。”
“這九字方略,廣積糧和緩稱王且不說,首要之務還是‘高築牆’。”
“上一次的潼關大戰,我軍雖擊退了秦軍的進犯,卻也丟了司州,關中的左馮翊郡、京兆郡以及右扶風郡三十多個縣的百姓,有五十餘萬人被遷到了秦牧治下。”
“再加上虎牢關、潼關、蒲阪等曆次戰役,我軍損兵折將過甚,可謂是元氣大傷了。若秦軍再次大舉進攻,主公拿什麽去阻擋?”
“潼關雖是雄關天險,然河西一帶多處可渡。”
“主公,咱們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在河西一帶屯兵,同時構築營壘工事,以防備秦軍再次進犯。”
“穩固潼關、河西防線之後,主公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南下,攻取西川。”
“若能據有雍、涼、益三州之地,主公就有了跟秦牧一較高下的本錢,可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