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失三公之位
折服大小喬,三國第一虎將 作者:迷惘的灰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頓了一下,荀攸長歎一聲道:“曹公占據中原的兗州、豫州、司隸,論地盤,論軍力,論人口,論錢糧,都遠不及袁紹。”
“再加上中原乃四戰之地,曹公的兵力分散,要駐防於各地,能利用的兵馬也遠不及袁紹。”
“曹公現在是有累卵之危,朝廷也有倒懸之急。”
“大都督,你是一個有遠見卓識之人,相信一定能看出此時的天下大勢。”
“袁紹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他欲取漢室而代之,跟袁術一般改朝換代。”
“袁紹、袁術,皆乃篡逆之輩也,世受國恩,卻不思圖報,反而多有僭越、反叛之所作所為。”
“大都督,唇亡齒寒,若大都督你對中原危局袖手旁觀,對曹公、朝廷見死不救,甚至還要踩上一腳,落井下石。”
“一旦曹公為袁紹所滅,天子為袁紹所得,想必袁本初的下一步,就是揮師東進,屆時勢單力孤的大都督,你又如何抗拒袁紹的百萬大軍?”
荀攸的這一番話,明顯是有些誇大其詞的。
若是一對一的單挑,外強中幹的袁紹,還真不一定是曹操的對手。
秦牧眯著眼睛笑道:“公達先生所言,未免言過其實了。”
“而今之大勢,雖曹弱袁強,曹公卻未必不可以弱勝強。”
“曹公法令暢通,士卒精練。”
“而袁紹為人外寬內忌,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
“我認為驕兵必敗,以弱勝強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荀攸震驚了。
他萬萬沒想到,秦牧居然還有這般見識!
實際上,荀彧、郭嘉、荀攸等謀士,包括曹操在內都是這麽認為的。
荀攸想了一下,又道:“大都督,話雖如此,現在曹公所麵臨的局勢,仍舊是不容樂觀的。”
“曹公之敵,不止是袁紹一個。西邊的馬騰、韓遂關中諸將圖謀不軌;東邊還有大都督你態度不明;南邊的張繡、劉表之流可能圖謀北伐,響應袁紹的號召。”
“若有第三方勢力插手其中,曹公不說必敗,卻也無迴天之力了。”
“大都督,而今的天下大勢,如戰國時期一般。”
“袁紹為暴秦,若六國不能同心戮力,共同禦敵,恐怕會被袁紹逐個擊破,屆時大都督你定將悔之晚矣。”
“……”
秦牧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叮!係統任務!】
【選擇一:跟曹操結盟。係統獎勵:張良謀略!】
【選擇二:跟袁紹結盟。係統獎勵:李廣箭術!】
【選擇三:保持中立,以待時變。係統獎勵:背嵬軍鐵騎八千人!】
就在這時,秦牧的腦海中響起了係統的提示音。
三個選擇,秦牧可以任選其一。
這還用選嗎?
其實,秦牧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公達先生,茲事體大,我一時不能決斷,還需與眾人商議過後,再迴複先生。”
“那我就在館舍,靜候大都督佳音了。”
荀攸不由得心裏咯噔的一下。
他不難猜出秦牧的心思。
畢竟,對於秦牧而言,現在秦牧最為有利的做法莫過於隔岸觀火了。
“大都督,還有一事。”
“請講。”
“在下聽說大都督攻滅袁術之後,傳國玉璽就落到了大都督你之手。不知道大都督可否將傳國玉璽歸還天子?”
聞言,秦牧淡淡的笑道:“公達先生,我不知道你這是從何處聽來的謠言。”
“袁術死後,我也曾派人搜尋過傳國玉璽,隻是不知所蹤,若我把傳國玉璽找到了,一定雙手奉上,歸還天子。”
“……”
秦牧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荀攸豈敢再度出聲質疑?
他明知道傳國玉璽就在秦牧的手中,卻也無可奈何。
……
荀攸離開之後,秦牧又在州牧府的書屋之中,單獨接見了袁紹派來的使者田豐。
田豐在下邳城等了秦牧近兩個月,礙於使命,也不得不久等。
跟荀攸一樣,田豐是來遊說秦牧跟袁紹結盟,一起對付曹操的。
按理說,田豐作為冀州別駕,屬於袁紹麾下的重臣,不應該被派來充當使者、說客的。
隻是秦牧而今在天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助曹,曹勝;助袁,袁勝。
所以袁紹對秦牧也頗為重視。
再加上田豐剛而犯上,屢次勸諫惹得袁紹不快,免不了要走袁紹打發走,來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大都督,曹操與你有血海深仇,奉先公就是死在了曹軍之手,大都督豈能忘懷?”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天子如傀儡一般,政令不通宮門,群臣不滿,天下鼎沸!”
“當此之時,天下有誌之士,都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何況大都督你這樣的忠義之士?”
田豐慨然道:“吾主本初公,有匡扶漢室,拯救黎庶於水火之大誌,盼望四海豪傑義士共襄盛舉,滅曹而迎歸天子,中興大漢!”
“大都督你豈能置身事外?”
“若大都督願發兵攻曹,則必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中原彈指可定,屆時大都督將不失三公之位,封妻蔭子,流芳百世,豈不美哉?”
田豐好一陣忽悠,但是秦牧哪裏會聽得進去?
秦牧淡淡的一笑,說道:“元皓先生,我秦牧並非是不識天數,不識大勢,現在汝主袁公坐擁河北四州之地,兵精糧足,帶甲數十萬,儼然是天下第一大諸侯,曹操如何能是袁公的對手?”
“徐州疲敝,我新取得的淮南、豫章郡,更是民生凋敝,一片狼藉。”
“我便是想出兵相助袁公,也是有心而無力。”
“若袁公能資助五十萬斛糧食,我或能跟袁公結盟,出兵伐曹。”
五十萬斛糧食?
秦牧也是在獅子大開口!
天下大亂多年,尤其是河北一帶,袁紹在攻滅公孫瓚之後,雄踞河北四州,卻並未休養生息,致力於農耕,這就導致袁紹自己都有些缺糧。
即便是有河北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袁本初一樣是缺糧的。
如若不然,袁紹早就拿出幾十萬的軍隊,揮師南下了。
“再加上中原乃四戰之地,曹公的兵力分散,要駐防於各地,能利用的兵馬也遠不及袁紹。”
“曹公現在是有累卵之危,朝廷也有倒懸之急。”
“大都督,你是一個有遠見卓識之人,相信一定能看出此時的天下大勢。”
“袁紹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他欲取漢室而代之,跟袁術一般改朝換代。”
“袁紹、袁術,皆乃篡逆之輩也,世受國恩,卻不思圖報,反而多有僭越、反叛之所作所為。”
“大都督,唇亡齒寒,若大都督你對中原危局袖手旁觀,對曹公、朝廷見死不救,甚至還要踩上一腳,落井下石。”
“一旦曹公為袁紹所滅,天子為袁紹所得,想必袁本初的下一步,就是揮師東進,屆時勢單力孤的大都督,你又如何抗拒袁紹的百萬大軍?”
荀攸的這一番話,明顯是有些誇大其詞的。
若是一對一的單挑,外強中幹的袁紹,還真不一定是曹操的對手。
秦牧眯著眼睛笑道:“公達先生所言,未免言過其實了。”
“而今之大勢,雖曹弱袁強,曹公卻未必不可以弱勝強。”
“曹公法令暢通,士卒精練。”
“而袁紹為人外寬內忌,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
“我認為驕兵必敗,以弱勝強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
“……”
荀攸震驚了。
他萬萬沒想到,秦牧居然還有這般見識!
實際上,荀彧、郭嘉、荀攸等謀士,包括曹操在內都是這麽認為的。
荀攸想了一下,又道:“大都督,話雖如此,現在曹公所麵臨的局勢,仍舊是不容樂觀的。”
“曹公之敵,不止是袁紹一個。西邊的馬騰、韓遂關中諸將圖謀不軌;東邊還有大都督你態度不明;南邊的張繡、劉表之流可能圖謀北伐,響應袁紹的號召。”
“若有第三方勢力插手其中,曹公不說必敗,卻也無迴天之力了。”
“大都督,而今的天下大勢,如戰國時期一般。”
“袁紹為暴秦,若六國不能同心戮力,共同禦敵,恐怕會被袁紹逐個擊破,屆時大都督你定將悔之晚矣。”
“……”
秦牧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叮!係統任務!】
【選擇一:跟曹操結盟。係統獎勵:張良謀略!】
【選擇二:跟袁紹結盟。係統獎勵:李廣箭術!】
【選擇三:保持中立,以待時變。係統獎勵:背嵬軍鐵騎八千人!】
就在這時,秦牧的腦海中響起了係統的提示音。
三個選擇,秦牧可以任選其一。
這還用選嗎?
其實,秦牧心中早就有了答案。
“公達先生,茲事體大,我一時不能決斷,還需與眾人商議過後,再迴複先生。”
“那我就在館舍,靜候大都督佳音了。”
荀攸不由得心裏咯噔的一下。
他不難猜出秦牧的心思。
畢竟,對於秦牧而言,現在秦牧最為有利的做法莫過於隔岸觀火了。
“大都督,還有一事。”
“請講。”
“在下聽說大都督攻滅袁術之後,傳國玉璽就落到了大都督你之手。不知道大都督可否將傳國玉璽歸還天子?”
聞言,秦牧淡淡的笑道:“公達先生,我不知道你這是從何處聽來的謠言。”
“袁術死後,我也曾派人搜尋過傳國玉璽,隻是不知所蹤,若我把傳國玉璽找到了,一定雙手奉上,歸還天子。”
“……”
秦牧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荀攸豈敢再度出聲質疑?
他明知道傳國玉璽就在秦牧的手中,卻也無可奈何。
……
荀攸離開之後,秦牧又在州牧府的書屋之中,單獨接見了袁紹派來的使者田豐。
田豐在下邳城等了秦牧近兩個月,礙於使命,也不得不久等。
跟荀攸一樣,田豐是來遊說秦牧跟袁紹結盟,一起對付曹操的。
按理說,田豐作為冀州別駕,屬於袁紹麾下的重臣,不應該被派來充當使者、說客的。
隻是秦牧而今在天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助曹,曹勝;助袁,袁勝。
所以袁紹對秦牧也頗為重視。
再加上田豐剛而犯上,屢次勸諫惹得袁紹不快,免不了要走袁紹打發走,來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大都督,曹操與你有血海深仇,奉先公就是死在了曹軍之手,大都督豈能忘懷?”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使天子如傀儡一般,政令不通宮門,群臣不滿,天下鼎沸!”
“當此之時,天下有誌之士,都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何況大都督你這樣的忠義之士?”
田豐慨然道:“吾主本初公,有匡扶漢室,拯救黎庶於水火之大誌,盼望四海豪傑義士共襄盛舉,滅曹而迎歸天子,中興大漢!”
“大都督你豈能置身事外?”
“若大都督願發兵攻曹,則必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顧,中原彈指可定,屆時大都督將不失三公之位,封妻蔭子,流芳百世,豈不美哉?”
田豐好一陣忽悠,但是秦牧哪裏會聽得進去?
秦牧淡淡的一笑,說道:“元皓先生,我秦牧並非是不識天數,不識大勢,現在汝主袁公坐擁河北四州之地,兵精糧足,帶甲數十萬,儼然是天下第一大諸侯,曹操如何能是袁公的對手?”
“徐州疲敝,我新取得的淮南、豫章郡,更是民生凋敝,一片狼藉。”
“我便是想出兵相助袁公,也是有心而無力。”
“若袁公能資助五十萬斛糧食,我或能跟袁公結盟,出兵伐曹。”
五十萬斛糧食?
秦牧也是在獅子大開口!
天下大亂多年,尤其是河北一帶,袁紹在攻滅公孫瓚之後,雄踞河北四州,卻並未休養生息,致力於農耕,這就導致袁紹自己都有些缺糧。
即便是有河北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袁本初一樣是缺糧的。
如若不然,袁紹早就拿出幾十萬的軍隊,揮師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