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暫停

    短暫停是20秒暫停,有的地方介紹為電視廣告暫停。每個隊上下半場各有一次短暫停,就是說上半場的短暫停如果沒叫到下半場就作廢了;加時賽是作為下半場的延伸,所以下半場的短暫停也可以在加時賽用。

    常規暫停,也叫長暫停,但也有兩種時間:100秒和60秒。48分鍾常規時間每個隊有6次常規暫停,通常其中會有四次100秒暫停是一到四節每節一次必須用的。除這四次必須用的暫停外另兩次常規暫停為60秒,通常都是留到第四節最後兩分鍾用。(一節與二節,三節與四節之間的休息時間是130秒)

    在第二節和第四節還各有一次100秒暫停,不占用哪個隊的暫停數,所以叫官方暫停。所以一場比賽在48分鍾內兩個隊最多會有18次暫停:兩個官方暫停、12個常規暫停、4個短暫停。

    每個加時賽每個隊有三次60秒常規暫停,48分鍾內未用完的常規暫停到加時賽無效。

    第四節每個隊最多隻可以叫三次常規暫停。第四節最後兩分鍾以及每個加時賽的最後兩分鍾每個隊隻能叫兩次暫停(不包括短暫停),所以到比賽最後時間我們看到球隊可用的暫停數最多就是2長1短。

    常規暫停可以隨便換人,短暫停隻有一個換人名額,叫短暫停的隊換了一個人,則另一隊也可以換一個人;不過在比賽最後兩分鍾的短暫停可以無限製換人。

    一場比賽中,在第一節和第三節必須各要有兩次100秒暫停(一次主隊一次客隊),從開始到5分59秒如果沒有球隊叫過暫停,記分員就必須在下一次死球時叫一次暫停,並且算到主隊的頭上;同樣,自第一次暫停再到2分59秒,如果沒有球隊叫暫停,記分員就必須在下一次死球時叫一次暫停,並且算到之前沒有叫暫停的隊名下;

    在第二節和第四節必須各要有三次100秒暫停(一次官方一次主隊一次客隊),與一三節相比,多了一個8分59秒的時間點,即:8分59秒、5分59秒、2分59秒這幾個時間段中必須各要有一次常規暫停,暫停的所屬順序依次為:官方、主隊、客隊。即如果8分59秒前沒有球隊叫過暫停,那這時就會有一個官方暫停;如果8分59秒前有球隊主動叫過暫停,到5分59秒時沒有球隊叫暫停,那這次就是官方暫停,到2分59秒那次才算在之前沒叫暫 停的隊名下.

    二 中國籃球發展曆史

    籃球運動,是一項很受大眾喜歡的運動。在當代學生中,進行籃球運動,已經成為青春、時尚、活力的象征。其實,籃球運動的發展史僅僅一百多年,發展到今天,變成一項全球流行的運動,可謂是一個奇跡。

    籃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1年由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在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幹部訓練學校創始的。奈史密斯在斯普林菲爾德市青年訓練學校擔任體育教師期間,由於美國東部地區入冬較早,天氣寒冷,因此麵臨冬季體育課難以應付的困難。1890年冬天參加青年會活動的人明顯減少,主要是缺少一項適合在冬季進行的室內運動項目,同時為了提高學員們對體育課的興趣,因此他產生了發明一種適宜冬季能在室內活動、且趣味性強的體育活動。奈史密斯博士嚐試把各種室外運動項目搬進健身房內進行,但都有各自的弊端而失敗:橄欖球運動 ,球的猛烈旋轉和變向難以在體育館內堅硬的場地上進行 ;足球運動,許多窗戶玻璃被踢的粉碎,且造成不少隊員受傷;曲棍球運動 ,場地的限製,學生們經常攪在一起用球棍互相打擊。

    奈史密斯在剖析各種球類項目後,發現凡是用小球的運動項目,都是用腳和器具間接的控製球,這使技術複雜化。而要用手控製支配球就便於作出各種動作,因此他認為應該設計一種用手直接控製球的新型運動項目 。

    最初比賽用球使用足球,後來使用皮革縫紮比足球稍大的“開口籃球”代替a型足球。早的籃球場地和參加活動的人數無統一規定,隻規定參賽人數必須相等。最早的籃圈是使用裝桃子的竹筐,懸掛在健身房兩側欄杆上,離地10英尺(約3.05米),相當與現代球籃高度。比賽開始,站在中間的雙方隊員搶裁判的拋球,開始攻守對抗,持球隊員不可抱球跑,投中得一分,每次投中後要登上梯子取出球重新開始比賽,比賽在兩個15分鍾內進行,中間休息5分鍾,結果以投中球多的隊為勝。若平局,經雙方隊長同意,比賽延至誰先命中一球為止。這是最早的籃球運動。為了紀念奈史密斯,在1950年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期間舉行的第一次中央局會議上,決定把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金杯命名為“奈史密斯杯”。

    到1893年,形成近似現代的籃板、籃圈和籃網。最初的籃球比賽。

    籃球運動是在1895年,由美國人來會裏博士(中國名字叫李昂)首先傳入中國天津。早期的籃球運動發展比較的緩慢,至1914年5月舊中國第2屆全運會上籃球運動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社會上的籃球活動有了很大發展,學校為籃球運動培養了人才,工礦、機關、實業界興起了籃球運動。全國各地紛紛舉行比賽。1996年在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男籃獲得第八名,實現了曆史性的突破。 200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籃球賽,中國男女籃分別獲得亞軍。至此我國籃球運動才開始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

    街頭籃球-世界十大傳奇人物

    厄爾·麥尼考爾特

    紐約人,綽號“山羊”,紐約市的街頭傳奇人物。他的傳記曾被拍成電影,在hbo播出過。而他從小打到大的打球的地方··98街的球場,也用他的綽號“山羊”來命名。他因毒品入獄,出獄後在老家附近指導青少年打球,在1998年去世。被稱為是沒打過nba的最偉大球員。

    喬·霍蒙德

    紐約人,綽號“摧毀者”,6英尺4英寸的後衛,在20歲的時候獲得洛克聯盟的mvp。曾在j博士的防守下,半場輕易拿下50分。

    克蘭多

    紐約人,綽號“旋風”,曾在一場比賽中獨得135分,一季的平均得分為70分。以一招換手運球聞名“鬥牛場”。

    拉馬爾·孟丹

    芝加哥人,綽號“金錢”,5英尺9英寸的後衛,是個有名的神射手。前太陽隊的教練安吉以前在練球時,會穿上他那件繡有拉馬爾的熱身外套,當他在練投外線及上籃時,隊友會叫他拉馬爾·孟丹。

    勞依德·丹尼爾斯

    紐約人,綽號“豌豆”,6英尺8英寸的後衛,來自紐約的皇後區,被認為是自賈巴爾以

    阿爾斯通

    後,紐約市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在場上無所不能,五個位置都可以打,被稱為是加了跳投的魔術師約翰遜。

    赫曼·諾斯

    紐約人,綽號“直升飛機”,有人看過他跳起的高度超過二分之一的籃板。在街頭“鬥牛”時,把賈巴爾的天勾給定在板上,賞了他一個大火鍋。

    阿特·希克斯

    芝加哥人,綽號“大藝術”,6英尺5英寸的前鋒,來自聖伊利莎白高中,為人樂道的是他將籃板灌破的“酷死啦”灌籃。

    拉夫·阿爾斯通

    紐約人,綽號“跟我來玩啊”,是為了稱讚他在場上神奇的演出,很多nba球星在迴到鬥牛場上比賽時,都不想守他,馬布裏就承認被他教訓過。在1998年的選秀會被雄鹿隊給選上。

    拉夫·沃克

    芝加哥人,綽號“火箭”,6英尺4英寸,在場上曾表演跳起來,把球往籃板上丟了兩次,再拿起來狠狠地塞進籃筐內,球場上的人全都呆掉了,都要求他再做一次,而他也照做。

    達林·梅森

    費城人,綽號“咀嚼”,5英尺11英寸,有43英寸的垂直起跳高度。他那神奇的助攻是最令人難忘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校園球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命運魔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命運魔方並收藏校園球王最新章節